讓·古戎路
讓·古戎路(Rue Jean-Goujon)是巴黎第八區的一條街道,始於富蘭克林·羅斯福大街(Avenue Franklin-D.-Roosevelt)21號,止於阿斯特里德王后廣場(Place de la Reine-Astrid)與蒙田大街(Avenue Montaigne)轉角處。長520米,寬14.6米。開闢於1823年7月23日。
路名
該路是以法國文藝復興雕塑家讓·古戎(Jean Goujon,1510 – 1567年)命名。
歷史
建築
- 4號
- 5號
- 6號:裝飾藝術風格的公寓樓,由建築師夏爾·勒馬雷斯基耶(Charles Lemaresquier)建於1930年,取代建於1910年的建築[1]。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長埃爾韋·蓋馬爾(Hervé Gaymard)曾每月以公費支付14400歐元的租金,租下這棟600平米的建築,達到官方標準的兩倍。2005年2月《鴨鳴報》爆料了這一醜聞,導致部長的辭職(見「蓋馬爾事件」,affaire Gaymard)。
- 8號
- 9號: 1830年5月至1832年10月之間[2],維克多·雨果及其家人住在二樓,在這裡寫了《巴黎聖母院》,1830年7月28日,女兒阿黛爾(Adèle Hugo)在此出生。1832年,年幼的兒子夏爾(Charles Hugo)差點死於霍亂。雨果太太不能忍受這個偏僻的地方,雨果一家在1832年搬到孚日廣場6號。
- 10號
- 11號
- 11 bis
- 12號
- 14號
- 15-19號:
- 15號: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巴黎主教座堂,屬於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 17號
- 16號
- 18號
- 23號: 聖母神慰小堂(Chapelle Notre-Dame-de-Consolation),紀念1897年慈善市集(Bazar de la Charité)大火的受害者。
-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巴黎主教座堂
-
聖母神慰小堂
- 29號
- 31號
- 33-33 bis
- 37號
- 7號
- 7 bis
- 9號: 1830年5月至1832年10月之間,維克多·雨果及其家人曾住在二樓[2]。1859年,這所房子被改建為馬爾伯爵夫人府邸(Hôtel de la comtesse de Marle)。
- 24-26號:一棟建築物取代了建築師費利克斯·朗格萊(Félix Langlais)為雅姆·德·羅斯柴爾德(James de Rothschild)建造的建築物
- 25號
- 27號: 德米多夫府邸(hôtel Demidoff),屬於俄國工業大亨保羅·帕夫洛維奇·德米多夫(Paul Pavlovitch Demidoff)。該府邸及其家具於1869年開始出售。該建築於1874年1月31日出售給沙特爾公爵奧爾良的羅貝爾(Robert d'Orléans,1840-1910年)。公爵是位熱情洋溢的藏書家,為府邸增加了一翼,以容納他的圖書館,藏書達2500冊[3]。1886年,奧爾良公爵不得不離開法國。該府邸由他的兒子探險家奧爾良的亨利(Henri d'Orléans,1867-1901年)居住[1]。後來由共和國總統的兒子步兵上校薩迪·卡諾(Sadi Carnot,1865-1948年)收購。
- 35號
參考
- ^ 1.0 1.1 Rochegude, Template:Opcit, p.101
- ^ 2.0 2.1 Les lieux hugoliens, numéro 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ictorhugo2002.culture.fr.
- ^ Jacques Bernot et Jean-Pierre Thomas, La Fortune disparue du roi Louis-Philippe, Fernand Lanore, 2008, p.288 ISBN 978-2851573612, p.187
- Rue Jean-Goujon sur le site Mon village : Le Faubourg du Roule et ses envir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nsulté le 4 janvier 2009).
- André Becq de Fouquières, Mon Paris et mes Parisiens, Pierre Horay, Paris, 1953, vol.1
- Félix de Rochegude, Promenades dans toutes les rues de Paris. VIIIe arrondissement, Hachette, Paris,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