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彥活佛
諾彥活佛(蒙古語:ᠨᠣᠶᠠᠨ
ᠬᠤᠲᠤᠭ ᠲᠤ,西里爾字母:Ноён Хутагт;藏語:ནོ་ཡོན་ཧུ་ཐོག་ཐུ,威利轉寫:no yan hu thug thu),清朝封為呼圖克圖,稱諾彥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為諾彥活佛;駐錫陶賴圖葛根廟。屬藏傳佛教格魯派。[1][2][3]
沿革
第一世葛根為卻日布札木蘇,原在在圖什業圖王府佛堂供佛。後因治好了達爾罕王的病,被達爾罕王封為「阿巴達」(又譯「阿巴」)喇嘛。此後,民眾稱卻日布札木蘇為「葛根」。卻日布札木蘇35歲時,達爾罕旗、札薩克圖旗共同奉其為葛根,並正式請他來到蓮花圖廟。同時,達爾罕旗、札薩克圖旗商定,卻日布札木蘇作為這兩個旗供奉的葛根,每年必須在兩旗境內輪流各住半年。卻日布札木蘇遵守此規定,直到91歲圓寂。[1][2][3]
從第二世葛根起,葛根名均由西藏方面取。因達爾罕旗、札薩克圖旗都想請第二世葛根到本旗作葛根,爭執不下,故第二世葛根遲至28歲時才登上葛根之位。後來,清朝乾隆帝命其在北京將《丹珠爾》由藏文譯為蒙古文,並賜封其為「諾彥呼圖克圖」。[1][2][3]
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四世葛根羅卜僧圖布丹吉格木德扎拉僧轉生。他是圖什業圖親王諾日布林沁的第五子。直到25歲時登上葛根之位。這是因為此前其父諾日布林沁反對其出家為僧,而供奉葛根的其他九個旗堅持將諾日布林沁的第五子確認為葛根。為此,雙方在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告至道光帝,最終,理藩院裁定其為葛根,道光帝封其為「巴格西葛根」,平息了此次爭端,圖什業圖親王諾日布林沁乃答應將其送到廟內為僧。清朝皇帝還曾賜給第四世葛根「象牙虎賁」權杖一根,其上雕有龍。[1][2][3]
六世葛根曾參與烏泰的叛亂,隨後逃到外蒙古庫倫。1915年10月返回本旗。後來六世葛根娶妻。[1][2][3]
七世葛根登位之後不久,便於1947年後開始上學。1959年,由科爾沁右翼前旗人民政府保送到內蒙古醫學院學習。1963年7月畢業後一直當醫生。1994年去世。[1][2][3]
歷世諾彥活佛
世數 | 生年 | 坐床年份 | 卒年 | 漢文姓名 | 蒙古文姓名 |
---|---|---|---|---|---|
第一世 | ? | —— | ? | 卻日布札木蘇 | |
第二世 | 1714年 | ? | ? | 諾彥·阿旺丹巴雅日 | |
第三世 | 1762年 | ? | ? | 諾彥·耶希嘎拉僧 | |
第四世 | 1820年 | ? | 1877年 | 諾彥·羅卜僧圖布丹吉格木德扎拉僧 | |
第五世 | 1880年 | ? | ? | 諾彥·羅卜僧海力布丹畢儒力莫 | |
第六世 | 1895年 | 1904年 | 1938年 | 諾彥·羅卜僧勒布希德特布丹扎拉森 | |
第七世 | 1938年 | 1945年 | 1994年 | 諾彥·阿旺卻吉旺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