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利-波爾溫-普勞夫公式(BBP公式)提供了一個計算圓周率π的第n位二進制數的spigot算法(spigot algorithm)。這個求和公式是在1995年由西蒙·普勞夫提出的,並以公布這個公式的論文作者大衛·貝利、彼得·博溫和普勞夫的名字命名。在論文發表之前,普勞夫已將此公式在他的網站上公布[1][2]。這個公式是:
這個公式的發現曾震驚學界。數百年來,求出π的第n位小數而不求出它的前n-1位曾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自從這個發現以來,發現了更多的無理數常數的類似公式,它們都有一個類似的形式:
其中α是目標常數,p和q是整係數多項式,b ≥ 2是整數的數制。
這種形式的公式被稱為BBP式公式(BBP-type formulas)[3]。由特定的p,q和b可組合出一些著名的常數。但至今尚未找出一種系統的算法來尋找合適的組合,而已知的公式多是通過實驗數學得出的。
特例
一個已經得出很多解的BBP式的特例是:
-
其中s, b和m是整數, 是一個整數向量。
使用P函數可得到一些解法的省略記法。
已知的BBP式
在BBP公式發現之前,就已經有些最簡單的此類公式廣為所知。他們使用P函數的省略記法如下:
-
-
普勞夫也對這種形式的反正切函數的級數展開感興趣(P記法還可以泛化為b不是整數的情形):
-
尋找新的等式
使用上述P函數,令s = 1, m > 1可得出已知的π的最簡單公式。很多已知的公式是令b是2或3的冪,m是2的冪或者其他多因子的值,並令向量A等於零。在計算了一些類似的和之後,這類發現引發了使用計算機搜索類似線性組合的嘗試。搜索程序為每個參數,s, b, m分別選擇一個定義域,然後求和並檢查值,並使用整數關係偵查算法(integer relation algorithm),例如赫拉曼·弗古森(Helaman Ferguson)的PSLQ算法,來找到一個向量A使得這些中間值可以加在一起得到一個著名的常數(A也可能是零)。
π的BBP公式
原始的BBP π求和公式是在1995年由Plouffe使用PSLQ算法[4](integer relation algorithm)發現的。它同樣可由上述P函數表示:
-
這個公式也可以使用下述兩個多項式的商來表示:
-
這個等式可以用一個較為簡單的方式嚴格證明。[5]
π的BBP位抽取算法
這個公式給出一個抽取π的十六進制位數值的算法。首先我們需要將這個公式化為:
- 。
在使用此公式實現一個spigot算法之前,還需做一些改動。我們想要找出π在十六進制下的第n位,所以首先我們需要將該求和序列拆為n之前和n之後兩部分。對於前述公式的第一項而言,
- 。
我們再將等式兩邊乘以16 n,使得小數點恰好落在第n位。
- 。
由於我們關心的是小數部分,我們觀察這個式子的兩項,會發現僅有第一項能夠出現整數部分,而第二項不會出現整數部分。因為第二項中k > n,第二項中的分子一定小於分母。由此我們需要一個使用一種技巧來從第一項中除去整數。那就是要mod 8k + 1。於是原式第一項的小數部分的公式就是:
- 。
注意模運算將保證只有小數部分的和會被保留下來。想要快速有效的計算16 n - k mod 8k + 1 ,可使用模冪運算(Modular exponentiation)。
對公式的其餘項使用相同的處理辦法,並根據原式求出最後的結果。
-
由於僅有小數部分是準確的,想要抽取特定的小數位需要去掉最終結果的整數部分,並乘16來跳過這一個16進制位(理論上說在精度範圍內這一位下面的幾個小數位仍然是準確的)。
這個過程類似於長整數乘法(long multiplication),但只需對一些中間列進行求和。由於有些進位沒有被計算,而我們只關心最重要的位,計算機通常對很多位(32或者64)同時進行計算。存在一種極低的可能性,就是當極端情況出現,可能會將一個小數(比如1)加到999999999999999上,然後這個錯誤將會影響最重要的那個位。但在最終計算結果的時候,這種情況如果要發生,那也會是顯而易見的。
這個算法被廣為應用並有多種程序實現[6][7][8][9]。
使用BBP算法計算π的好處
這個算法無需自定義一種包含數千甚至數億數字的「大數」數據類型。這種算法計算第n位而無需計算前n-1位,因此可以採用簡單有效的數據類型。
這種算法對於計算π的第n位(或者第n位的附近幾位)是最快最有效的,但使用大數據類型來計算π的前n位的算法仍然比這個算法更快。
推廣
參考資料
- ^ Bailey, David H., Borwein, Peter B., and Plouffe, Simon. On the Rapid Computation of Various Polylogarithmic Constants.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April 1997, 66 (218): 903–913. doi:10.1090/S0025-5718-97-00856-9.
- ^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who among the three actually invented this algorithm. [201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7).
- ^ Weisstein, Eric W. (編). BBP Formula. at MathWorld--A Wolfram Web Resource. Wolfram Research, Inc. (英語).
- ^ ANALYSIS OF PSLQ. [2011-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The Quest for Pi (PDF). [2010-04-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9-27).
- ^ A C++ implementation of the BBP algorithm for π(portable, SSE2 and OpenMP versions). [201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7).
- ^ (Python)| A Pyth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BBP algorithm for π. [201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A Ru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BBP algorithm for π.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8).
- ^ Computing π on a distributed cluster of computers. [201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5).
- ^ D.J. Broadhurst, "Polylogarithmic ladders, hypergeometric series and the ten millionth digits of ζ(3) and ζ(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98) arXiv math.CA/980306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