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音樂

越南音樂受到多種民族文化影響,種類繁多。古代音樂多為寺廟音樂。中國的雅樂儒家音樂道教音樂佛教音樂及其演奏方式和使用的樂器很早就傳入越南。公元10世紀以前,越南已發展了一系列打擊和吹奏的民間樂器,如蘆笙葫蘆笙竹琴等。10世紀至15世紀,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形成了宮廷音樂,又融合了中國宮廷音樂的特徵。越南宮廷音樂起源於今越南中部,受到漢音樂和占婆音樂雙重影響。中國的一些戲曲唱腔(如潮劇)也傳入越南。

15世紀末至18世紀,越南的樂理(台音律音階調式工尺譜等)、樂器(如月琴琵琶二胡、箏等)以及戲曲音樂說唱音樂大鼓詞等)與中國類似,月琴和箏演奏的古雅曲《征婦》、《南哀》、《南春》(《流水》)、《連環》、《金錢》、《元宵》、《龍虎》等曲的曲譜留存至今。19世紀,由於西方文化的影響,越南開始出現以民歌基調為基礎的新興歌劇和歐式音樂風格,越南現代音樂逐漸萌芽。現在普遍使用的樂器有主要民族樂器有獨弦琴揚琴二胡三弦嗩吶、海螺、鑼、木魚、鈴、鼓等。

雖然受中華文化影響,但越南音樂在本質上仍屬於東南亞音樂[來源請求] 。越南與竹文化青銅文化相關的竹製和銅製樂器種類很多,按照音符排列式的定音或不定音的打擊樂器十分流行,表演時合奏多於獨奏。在樂理方面, 越南從15世紀開始使用「四宮音階」(南北黃鐘大食)取代中國的「五宮音階」(),與越南語的6個聲調的特徵相契合,因而具有音色美、音域寬、滑音多、共鳴泛音長等特點,南方音樂則混合了不同民族的特徵。

20世紀初,越南現代音樂開始出現和發展,從戰爭時期的革命歌曲、交響樂,到大型電影配音樂,越南音樂取得了很大進步。文高、阮廷詩、阮商、阮文子、劉友福、杜潤、春紅、黃越、鄭公山、青松、阮春括、陳環、黃雲等一批近代音樂家貢獻了大量作品。民謠也流行於坊間,表演形式主要有說、吟、呼、唱、俚、歌六大類,其中唱包括桃調、僑調、春調、盲調、鼓調和官賀調等,以北寧官賀調最為著名。官賀調的主題多為歌頌愛情,其次還有離別、友情、遊樂、生產等內容。曲調有300多種,現存歌曲500多種。民間演唱形式多為男女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