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頓
生平
漢獻帝初平年間,丘力居單于去世,兒子樓班年幼,從子蹋頓有武勇智略,因此由他代立為單于。並總領遼西郡、右北平郡、遼東郡三郡的烏丸部落,各部眾皆聽從他的號令,深受部族的擁戴信服。
東漢建安初年,遣使向袁紹求和。建安四年(199年),在袁紹與公孫瓚相爭之際,蹋頓曾出兵協助袁紹,擊破公孫瓚。袁紹因此假傳朝廷詔命,賜予蹋頓及三王上谷大人難樓、遼東大人蘇僕延、右北平大人烏延等人單于稱號及印綬。後來樓班長大,難樓、蘇僕延率其部眾奉立樓班為單于,蹋頓於是退位為王,總長烏桓事宜。
袁紹死後,建安十年(205年),繼承人袁尚被曹操擊敗,轉而求助蹋頓,當時逃到烏桓的幽冀兩州官民有十萬多戶,袁尚企圖憑著這些人力奪回河北。以三郡烏桓兵攻獷平,為曹操所敗,逃回。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親自出征烏桓。八月,在柳城(今遼寧錦西西北)白狼山大破烏袁聯軍,曹純部虎豹騎俘獲蹋頓[2],蹋頓當陣為張遼斬殺。[3]曹操大喜,把蹋頓頭顱掛在馬鞍上,興奮地在馬上鼓掌跳舞。[1]曹操繼續揮軍追擊,收降胡、漢人口二十多萬人,盡被遷至內地,烏桓後逐漸與漢族融合。
藝術形象
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三十三回中有描寫到袁紹和與烏桓的友好關係,蹋頓於袁尚、袁熙兵敗北逃後仍然相助其抗曹。曹操騎著馬在白狼山的高處瞭望,見蹋頓軍的人數雖多,但陣形不整,於是對張遼說:「敵兵不整,便可擊之。」之後張遼帶領許褚、于禁、徐晃三人兵分四路下山,乘敵軍陣形變動之時,發動猛攻。蹋頓兵陣形大亂,張遼並將蹋頓斬於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