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邁阿密公開賽 (Miami Open),由於贊助商的緣故目前也叫做伊塔烏聯合銀行呈現的邁阿密公開賽(Miami Open presented by Itaú),由於男子賽事屬於ATP1000大師賽也稱為邁阿密大師賽,是一項於每年的三月下旬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加登斯舉行的網球賽事,屬於ATP1000大師賽WTA1000巡迴賽級別,也是職業網球聯合會國際女子網球協會所屬的比賽項目中等級最高的巡迴賽之一。賽事組織由著名的經紀公司IMG負責。

Miami Open
邁阿密公開賽
賽事資料
賽會Miami Open presented by Itaú
創立1985年,​40年前​(1985
地點 美國
德拉海灘 (1985)
西博卡 (1986)
基比斯坎 (1987–2018)
邁阿密加登斯 (2019–)
場館硬石體育場
地面室外硬地球場
網站miamiopen.com
應屆冠軍 (2024)
男子單打義大利 揚尼克·辛納
女子單打美國 丹妮爾·柯林斯
男子雙打印度 羅翰·波柏納
澳大利亞 馬修·伊布登
女子雙打美國 索菲亞·科寧
美國 比丹妮·瑪迪克-辛特斯
ATP巡迴賽
級別ATP1000大師賽
籤表96S / 48Q / 32D
獎金8,800,000美元 (2023)
WTA巡迴賽
級別WTA1000巡迴賽 (M)
籤表96S / 48Q / 32D
獎金8,800,000美元 (2023)

邁阿密大師賽自從舉辦以來,有不同的贊助商贊助過該項賽事,並以該贊助商的名字命名該年度的比賽。知名度較廣的有「立頓國際球員錦標賽」,「愛立信公開賽」、「納斯達克-100公開賽」。2007年開始更換成「索尼愛立信公開賽」,2013年開始更換成「索尼網球公開賽」2015-19年改由伊塔烏聯合銀行贊助。

邁阿密公開賽和稍早舉辦的印第安韋爾斯公開賽合稱為「陽光雙賽」。

歷史

 
比賽場地克蘭頓公園網球中心
 
克蘭頓公園網球中心
 
2009年德爾波特羅拉斐爾·拿度的比賽

邁阿密大師賽的前身是由網球運動員布奇·布克霍爾斯英語Butch_Buchholz創辦的一項賽事,他當時是職業網球協會(ATP)的執行董事。當初他的目標是將這項比賽打造成年度第一項大滿貫比賽(那時候的澳網是在每年的12月舉辦),並給它取了個「冬季溫布頓」的外號。[1]布奇·布克霍爾斯英語Butch_Buchholz前後跟ATP與WTA接洽過,並且開出一系列條件,即提供比賽的獎金,開售比賽門票,並向他們提供一定比例的門票銷售和全球電視轉播權,以換取15年的賽事舉辦權。。最終兩個賽事委員會都答應了他的請求。[1]

第一屆的比賽在1985年佛羅里達州德拉海灘的拉沃國際網球娛樂中心舉行(Laver's International Tennis Resort),並找來當年常年擔任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裁判的Alan Mills任職首席裁判長,同時聘請了有名的時尚設計師Ted Tinling,負責策劃賽事的舉辦與商標等設計。另外,當年主辦方為賽事提供了一百八十萬美元作為獎金,僅次於溫布頓和美網,成為當時獎金第三高的網球賽事。[2]為了保持創辦者當初對賽事的願景和重視,這項賽事被列為最頂級的巡迴賽,一直到現在,它都是ATP和WTA所有的賽事中頂級最高規模最大的賽事。[3]

1986年,邁阿密錦標賽轉移到了博卡西。在那裡成功舉辦了第二年之後,時任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主席,同時也是邁阿密戴德縣縣長的梅雷特·斯特海姆英語Merrett_R._Stierheim於1987年幫助布赫霍爾斯將舉辦地移到了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縣比斯坎灣[4]為了保持其創始人的雄心,這項賽事直到2000年代中期一直是繼大滿貫和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之後的職業網球重要賽事之一 (有時被稱為「第五大滿貫」)。[5]1999年,布赫霍爾斯將錦標賽賣給了IMG。[6]2004年,印第安納威爾斯公開賽的正賽簽表也擴大到96名選手參加,從那以後,這兩項賽事被並稱為「陽光雙賽」。[7][8]

邁阿密公開賽所在的老舊的克蘭頓公園網球中心英語Tennis Center at Crandon Park被批評為巡迴賽中最慢的硬地,讓球員們在極端炎熱和潮濕的環境中備受煎熬。[9]1992年,馬西森家族英語Matheson family向邁阿密戴德縣捐贈了克蘭登公園設施所在的土地,根據規定,該土地上只能建一個體育場。賽事組織者提議斥資5000萬美元對克蘭頓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增加幾個永久性場館,於是馬西森家族對此提起了訴訟。[10]2015年,一家上訴法院做出了有利於該家族的裁決,阻止了已經老化的場館的升級。組織者決定不再繼續打官司並開始尋找一個新的場地。2017年11月,邁阿密公開賽與邁阿密-戴德縣簽署協議,從2019年開始,將年度賽事從比斯坎灣網球中心移至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花園硬石體育場[11][12]

這項賽事在歷史上有過多次贊助。在1985年的首屆比賽中,這項賽事被稱為「立頓國際球員錦標賽」,是大獎賽網球巡迴賽的首要賽事。2000年,該賽事更名為愛立信公開賽,2002年,該賽事被稱為納斯達克100公開賽。2007年,該賽事更名為索尼愛立信公開賽。2015年以後由巴西伊塔烏聯合銀行贊助。[13]

2020年邁阿密公開賽因為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取消。[14]

賽事特點

邁阿密大師賽是除了四大滿貫之外,在單打比賽的主籤表中超過64名球員的比賽之一(另一站比賽為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單打正賽的籤表為96籤,前32的種子享受首輪輪空的待遇,而雙打比賽則為32籤,主籤表在正賽開打的前幾天公佈,加上資格賽的賽程,整站比賽用12天的時間舉行。

2006年,邁阿密大師賽成為美國第一站將即時回放(後期被鷹眼系統所替代)功能列入比賽規則的賽事,提供給選手用於挑戰邊線球是否出界,每個球員每一盤球有三次的挑戰機會,另外在搶七局中可增加一次挑戰機會。第一個挑戰是由J·傑克遜英語Jamea Jackson在第一輪對陣阿什利·哈克萊羅德·亞當斯英語Ashley Harkleroad

從1985年到1990年,再到1997年到2007年,男子網球決賽採用五盤三勝制,類似於大滿貫賽事。但五盤三勝制的比賽讓比賽時間拖延過長讓球員怨聲載道,最終在2007年取消。2007年,德約科維奇贏得了最後一場五局三勝的決賽。

積分

作為ATP 1000大師賽和WTA 皇冠賽級別賽事,單打和雙打冠軍將會得到1000個積分,其他輪次依次作降分處理。男子項目與女子項目不同輪次所獲得的積分有所不同,女子球員獲得的積分相對而言比男子的高。

賽事 W F SF QF 4R 3R 2R 1R Q Q2 Q1
男子單打[15] 1000 600 360 180 90 45 25* 10 16 8 0
男子雙打[15] 0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女子單打[16] 650 390 215 120 65 35* 10 30 20 2
女子雙打[16] 10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歷年決賽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在1985年的賽事中同時獲得女單、女雙和混雙三個項目的冠軍,也是目前唯一個達成此成就的球員。小威廉絲一共獲得8個單打冠軍,是獲得單打冠軍次數最多的球員。諾瓦克·德約科維奇與安德烈・阿格西並列獲得單打冠軍次數最多的男運動員,一共獲得6個冠軍。布萊恩兄弟組合獲得了6個男子雙打冠軍,雅娜·諾沃特娜則7次獲得女子雙打冠軍頭銜。

男子單打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4   揚尼克·辛納   格里戈爾·迪米特羅夫 6–3, 6–1
2023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揚尼克·辛納 7–5, 6–3
2022   卡洛斯·阿爾卡拉斯   卡斯珀·魯德 7-5, 6-4
2021   休伯特·胡爾卡奇   詹尼克·辛納 7-6(7-4),6-4
2020
因新冠疫情大流行比賽取消[14]
2019   羅傑·費德勒   約翰·伊斯內爾 6-1, 6-4
2018   約翰·伊斯內爾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6-7(4–7), 6-4, 6-4
2017   羅傑·費德勒   拉斐爾·納達爾 6-3, 6-4
2016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錦織圭 6-3, 6-3
2015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安迪·穆雷 7-6(7–3), 4-6, 6-0
↑ 由伊塔烏聯合銀行呈現的邁阿密公開賽 ↑
2014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拉斐爾·納達爾 6-3, 6-3
2013   安迪·穆雷   大衛·費雷爾 2-6, 6-4, 7-67–1
↑ 索尼網球公開賽 ↑
2012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安迪·穆雷 6–1, 7–6(7–4)
2011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拉斐爾·納達爾 4–6, 6–3, 7–6(7–4)
2010   安迪·羅迪克   托馬什·伯蒂奇 7–5, 6–4
2009   安迪·穆雷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6–2, 7–5
2008   尼古拉·達維堅科   拉斐爾·納達爾 6–4, 6–2
2007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吉列爾莫·卡尼亞斯 6–3, 6–2, 6–4
↑ 索尼愛立信公開賽 ↑
2006   羅傑·費德勒   伊萬·柳比西奇 7–6(7–5), 7–6(7–4), 7–6(8–6)
2005   羅傑·費德勒   拉斐爾·納達爾 2–6, 6–7(4–7), 7–6(7–5), 6–3, 6–1
2004   安迪·羅迪克   吉列爾莫·科里亞 6–7(2–7), 6–3, 6–1 (退賽)
2003   安德烈·阿加西   卡洛斯·莫亞 6–3, 6–3
2002   安德烈·阿加西   羅傑·費德勒 6–3, 6–3, 3–6, 6–4
↑ 納斯達克100公開賽 ↑
2001   安德烈·阿加西   簡-邁克爾·甘比爾 7–6(7–4), 6–1, 6–0
2000   皮特·桑普拉斯   古斯塔沃·庫爾滕 6–1, 6–7(2–7), 7–6(7–5), 7–6(10–8)
↑ 愛立信公開賽 ↑
1999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塞巴斯蒂安·格羅讓 4–6, 6–1, 6–2, 7–5
1998   馬塞洛·里奧斯   安德烈·阿加西 7–5, 6–3, 6–4
1997   托馬斯·穆斯特   塞爾希·布魯格拉 7–6(8–6), 6–3, 6–1
1996   安德烈·阿加西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 3–0 (退賽)
1995   安德烈·阿加西   皮特·桑普拉斯 3–6, 6–2, 7–6(7–3)
1994   皮特·桑普拉斯   安德烈·阿加西 5–7, 6–3, 6–3
1993   皮特·桑普拉斯   馬利維·華盛頓 6–3, 6–2
↑ 立頓錦標賽 ↑
1992   張德培   阿爾貝托·曼奇尼英語Alberto Mancini 7–5, 7–5
1991   吉姆·考瑞爾   戴維·惠頓 4–6, 6–3, 6–4
1990   安德烈·阿加西   斯特凡·埃德貝里 6–1, 6–4, 0–6, 6–2
1989   伊萬·倫德爾   托馬斯·穆斯特 (退賽)
1988   馬茨·維蘭德   吉米·康諾爾斯 6–4, 4–6, 6–4, 6–4
1987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伊萬·倫德爾 7–5, 6–2, 7–5
1986   伊萬·倫德爾   馬茨·維蘭德 3–6, 6–1, 7–6(7–5), 6–4
1985   提姆·馬約特   斯科特·戴維斯 4–6, 4–6, 6–3, 6–2, 6–4
↑ 立頓國際球員錦標賽 (Lipton International Players Championship) ↑

女子單打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4   丹妮爾·柯林斯   葉連娜·萊巴金娜 7–5, 6–3
2023   佩特拉·科維托娃   葉連娜·萊巴金娜 7–6(16–14), 6–2
2022   伊加·斯維亞特克   大坂直美 6-4, 6-0
2021   阿什莉·巴蒂   比安卡·安德烈斯庫 6-3, 4-0 退賽
2020 因新冠疫情大流行比賽取消[14]
2019   阿什莉·巴蒂   卡羅利娜·普利斯科娃 7–6(7–1), 6–3
2018   斯隆·斯蒂芬斯   耶蓮娜·奧斯塔朋科 7–6(7–5), 6–1
2017   約翰娜·康塔   卡洛琳·沃茲尼亞奇 6–4, 6–3
2016   阿扎倫卡   斯維特拉娜·庫茲涅佐娃 6–3、6–2
2015   小威廉絲   卡拉·蘇亞雷斯·納瓦羅 6–2、6–0
↑ 由伊塔烏聯合銀行呈現的邁阿密公開賽 ↑
2014   小威廉絲   李娜 7–5、6–1
2013   小威廉絲   莎拉波娃 4–6、6–3, 6–0
↑ 索尼網球公開賽 ↑
2012   阿格涅什卡·拉德萬斯卡   莎拉波娃 7–5, 6–4
2011   阿扎倫卡   莎拉波娃 6–1, 6–4
2010   金·克里斯特爾斯   大威廉絲 6–2, 6–1
2009   阿扎倫卡   小威廉絲 6–3, 6–1
↑ 索尼愛立信公開賽 ↑
2008   小威廉絲   耶萊娜·揚科維奇 6–1, 5–7, 6–3
2007   小威廉絲   賈斯汀·海寧 0–6, 7–5, 6–3
2006   斯韋特蘭娜·庫茲涅佐娃   莎拉波娃 6–4, 6–3
2005   金·克里斯特爾斯   莎拉波娃 6–3, 7–5
2004   小威廉絲   耶蓮娜·德門蒂耶娃 6–1, 6–1
2003   小威廉絲   珍妮弗·卡普里亞蒂 4–6, 6–4, 6–1
2002   小威廉絲   珍妮弗·卡普里亞蒂 7–5, 7–6(7–4)
↑ 納斯達克100公開賽 ↑
2001   維納斯·威廉姆斯   珍妮弗·卡普里亞蒂 4–6, 6–1, 7–6(7–4)
2000   瑪蒂娜·辛吉斯   林賽·達文波特 6–3, 6–2
↑ 愛立信公開賽 ↑
1999   維納斯·威廉姆斯   小威廉絲 6–1, 4–6, 6–4
1998   維納斯·威廉姆斯   安娜·庫爾尼科娃 2–6, 6–4, 6–1
1997   瑪蒂娜·辛吉斯   莫妮卡·塞萊斯 6–2, 6–1
1996   施特菲·格拉夫   嬋達·魯賓 6–1, 6–3
1995   施特菲·格拉夫   伊達公子 6–1, 6–4
1994   施特菲·格拉夫   娜塔莎·茲韋列娃 4–6, 6–1, 6–2
1993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施特菲·格拉夫 6–4, 3–6, 6–3
↑ 立頓錦標賽 ↑
1992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6–1, 6–4
1991   莫妮卡·塞萊斯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6–3, 7–5
1990   莫妮卡·塞萊斯   朱迪思·威斯納英語Judith Wiesner 6–1, 6–2
1989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克里斯·埃弗特 6–1, 4–6, 6–2
1988   施特菲·格拉夫   克里斯·埃弗特 6–4, 6–4
1987   施特菲·格拉夫   克里斯·埃弗特 6–1, 6–2
1986   克里斯·埃弗特   施特菲·格拉夫 6–4, 6–2
1985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克里斯·埃弗特 6–2, 6–4
↑ 立頓國際球員錦標賽 (Lipton International Players Championship) ↑

男子雙打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1985   保羅·安納孔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英語Christo van Rensburg
  舍伍德·斯圖爾特
  金·沃里克
7–5, 7–5, 6–4
1986   布拉德·吉爾伯特
  文森特·范·派頓英語Vince Van Patten
  斯特凡·埃德貝里
  安德斯·耶呂德
(賽前退賽)
1987   保羅·安納孔 (2)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英語Christo van Rensburg (2)
  肯·弗拉赫
  羅伯特·塞古索英語Robert Seguso
6–2, 6–4, 6–4
1988   約翰·菲茨傑拉德
  安德斯·耶呂德
  肯·弗拉赫
  羅伯特·塞古索英語Robert Seguso
7–6, 6–1, 7–5
1989   雅各布·赫拉塞克
  安德斯·耶呂德 (2)
  吉姆·格拉布
  帕特里克·麥肯羅
6–3 (退賽)
1990   里克·利奇
  吉姆·皮尤
  鮑里斯·貝克爾
  卡西奧·莫塔英語Cássio Motta
6–3, 6–4
1991   韋恩·費雷拉
  皮特 諾弗爾英語Piet Norval
  肯·弗拉赫
  羅伯特·塞古索英語Robert Seguso
5–7, 7–6, 6–2
1992   肯·弗拉赫
  托德·維特斯肯英語Todd Witsken
  肯特·金尼爾英語Kent Kinnear
  斯文·薩魯馬英語Sven Salumaa
6–4, 6–3
1993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約翰內斯·馬丁納斯·西梅林克英語Jan Siemerink
  帕特里克·麥肯羅
  喬納森·斯塔克
6–7, 6–4, 7–6
1994   雅克·艾里廷
  保羅·哈休斯
  馬克·諾爾斯
  賈里德·帕爾默
7–6, 7–6
1995   托德·伍德布里奇
  馬克·伍德福德
  吉姆·格拉布
  帕特里克·麥肯羅
6–3, 7–6
1996   托德·伍德布里奇 (2)
  馬克·伍德福德 (2)
  埃利斯·費雷拉
  帕特里克·麥肯羅
6–1, 6–3
1997   托德·伍德布里奇 (3)
  馬克·伍德福德 (3)
  馬克·諾爾斯
  丹尼爾·內斯特
7–6, 7–6
1998   埃利斯·費雷拉
  里克·利奇 (2)
  亞歷克斯·奧布賴恩
  喬納森·斯塔克
6–2, 6–4
1999   韋恩·布萊克
  桑登·施托勒
  鮑里斯·貝克爾
  簡-邁克爾·甘比爾
6–1, 6–1
2000   托德·伍德布里奇 (4)
  馬克·伍德福德 (4)
  馬丁·達姆
  多米尼克·赫巴蒂
6–3, 6–4
2001   伊里·諾瓦克
  大衛·里克爾
  約納斯·比約克曼
  托德·伍德布里奇
7–5, 7–6(7–3)
2002   馬克·諾爾斯
  丹尼爾·內斯特
  唐納德·約翰遜
  賈里德·帕爾默
6–3, 3–6, 6–1
2003   羅傑·費德勒
  馬克斯·米爾內
  利安德·帕斯
  大衛·里克爾
7–5, 6–3
2004   韋恩·布萊克 (2)
  凱文·烏利耶特
  約納斯·比約克曼
  托德·伍德布里奇
6–2, 7–6(14–12)
2005   約納斯·比約克曼
  馬克斯·米爾內 (2)
  韋恩·布萊克
  凱文·烏利耶特
6–1, 6–2
2006   約納斯·比約克曼 (2)
  馬克斯·米爾內 (3)
  鮑勃·布萊恩
  邁克·布萊恩
6–4, 6–4
2007   鮑勃·布萊恩
  邁克·布萊恩
  馬丁·達姆
  利安德·帕斯
6–7(7–9), 6–3, [10–7]
2008   鮑勃·布萊恩 (2)
  邁克·布萊恩 (2)
  馬赫什·布帕蒂
  馬克·諾爾斯
6–2, 6–2
2009   馬克斯·米爾內 (4)
  安迪·拉姆
  阿什利·費舍爾
  斯蒂芬·胡斯
6–7(4–7), 6–2, [10–7]
2010   盧卡斯·德勞希
  利安德·帕斯
  馬赫什·布帕蒂
  馬克斯·米爾內
6–2, 7–5
2011   馬赫什·布帕蒂
  利安德·帕斯 (2)
  馬克斯·米爾內
  丹尼爾·內斯特
6–7(5–7), 6–2, [10–5]
2012   利安德·帕斯 (3)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馬克斯·米爾內
  丹尼爾·內斯特
3–6, 6–1, [10–8]
2013   阿薩姆-烏爾-哈克·奎雷西
  讓-朱利安·羅耶爾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馬辛·麥考斯基
6–4, 6–1
2014   鮑勃·布萊恩 (3)
  邁克·布萊恩 (3)
  胡安·塞巴斯蒂安·卡瓦爾
  羅伯特·法拉赫
7–6(10–8), 6–4
2015   鮑勃·布萊恩 (4)
  邁克·布萊恩 (4)
  瓦謝克·波斯皮西爾
  傑克·索克
6–3, 1–6, [10–8]
2016   皮埃爾-于格·埃貝爾
  尼古拉·馬胡
  雷文·克拉森
  拉傑夫·拉姆
5–7, 6–1, [10–7]
2017   盧卡斯·庫伯特
  馬塞洛·梅洛
  本傑明·尼古拉斯·門羅英語Nicholas Monroe
  傑克·索克
7–5, 6–3
2018   鮑勃·布萊恩 (5)
  邁克·布萊恩 (5)
  卡連·哈恰諾夫
  安德烈·魯布列夫
4–6, 7–6(7–5), [10–4]
2019   鮑勃·布萊恩 (6)
  邁克·布萊恩 (6)
  衛斯理·庫爾霍夫
  斯特凡諾斯·齊齊帕斯
7–5, 7–6(10–8)
2020 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取消[14]
2021   尼克拉·梅克蒂奇
  馬特·帕維奇
  丹尼爾·埃文斯
  尼爾·斯庫普斯基
6–4, 6–4
2022   休伯特·胡爾卡奇
  約翰·伊斯內爾
  衛斯理·庫爾霍夫
  尼爾·斯庫普斯基
7–6(7–5), 6–4
2023   聖地亞哥·岡薩雷斯
  愛德華·羅歇-瓦瑟蘭
  奧斯汀·克拉吉塞克
  尼古拉·馬胡
7–6(7–4), 7–5
2024   羅翰·波柏納
  馬修·伊布登
  伊萬·多迪格
  奧斯汀·克拉吉塞克
6–7(3–7), 6–3, [10–6]

女子雙打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1985   吉吉·費爾南德斯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芭芭拉·喬丹英語Barbara Jordan (tennis)
  哈娜·曼德利科娃
7–6(7–4), 6–2
1986   帕姆·施賴弗
  海倫娜·蘇科娃
  克里斯·埃弗特
  溫迪·特恩布爾
6–2, 6–3
1987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2)
  帕姆·施賴弗 (2)
  克勞迪婭·科德-基爾施
  海倫娜·蘇科娃
6–3, 7–6(8–6)
1988   施特菲·格拉夫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吉吉·費爾南德斯
  齊娜·加里森
7–6(8–6), 6–3
1989   雅娜·諾沃特娜
  海倫娜·蘇科娃 (2)
  吉吉·費爾南德斯
  洛麗·麥克尼爾
7–6(7–5), 6–4
1990   雅娜·諾沃特娜 (2)
  海倫娜·蘇科娃 (3)
  貝西·內格爾森英語Betsy Nagelsen
  羅賓·懷特
6–4, 6–3
1991   瑪麗·喬·費爾南德斯
  齊娜·加里森
  吉吉·費爾南德斯
  雅娜·諾沃特娜
7–5, 6–2
1992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拉里薩·薩夫琴科·內蘭德英語Larisa Savchenko Neiland
  吉爾·赫瑟林頓
  凱西·里納爾迪英語Kathy Rinaldi
7–5, 5–7, 6–3
1993   雅娜·諾沃特娜 (3)
  拉里薩·薩夫琴科·內蘭德英語Larisa Savchenko Neiland (2)
  吉爾·赫瑟林頓
  凱西·里納爾迪英語Kathy Rinaldi
6–2, 7–5
1994   吉吉·費爾南德斯 (2)
  娜塔莎·茲韋列娃
  帕蒂·芬迪克
  梅雷迪思·麥格拉思
6–3, 6–1
1995   雅娜·諾沃特娜 (4)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2)
  吉吉·費爾南德斯
  娜塔莎·茲韋列娃
7–5, 2–6, 6–3
1996   雅娜·諾沃特娜 (5)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3)
  梅雷迪思·麥格拉思
  拉里薩·薩夫琴科·內蘭德英語Larisa Savchenko Neiland
6–4, 6–4
1997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4)
  娜塔莎·茲韋列娃 (2)
  薩賓·阿佩爾曼斯英語萨宾·阿佩尔曼斯
  米麗亞姆·奧曼斯英語Miriam Oremans
6–4, 6–2
1998   瑪蒂娜·辛吉斯
  雅娜·諾沃特娜 (6)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娜塔莎·茲韋列娃
6–2, 3–6, 6–3
1999   瑪蒂娜·辛吉斯 (2)
  雅娜·諾沃特娜 (7)
  瑪麗·喬·費爾南德斯
  莫妮卡·塞萊斯
0–6, 6–4, 7–6(7–1)
2000   朱莉·阿拉爾-德屈吉
  杉山愛
  妮科爾·阿倫特
  曼農·瑪麗亞·博列格拉夫英語Manon Maria Bollegraf
4–6, 7–5, 6–4
2001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5)
  納塔莉·托齊亞
  麗莎·雷蒙
  雷內·斯塔布斯
6–0, 6–4
2002   麗莎·雷蒙
  雷內·斯塔布斯
  比希尼婭·魯阿諾·帕斯夸爾
  保拉·蘇亞雷斯
7–6(7–4), 6–7(4–7), 6–3
2003   莉澤爾·胡貝爾
  瑪格達蓮娜·馬列娃
  淺越忍
  宮城奈奈英語Nana Miyagi
6–4, 3–6, 7–5
2004   娜佳·彼得羅娃
  梅根·蕭內西
  斯韋特蘭娜·庫茲涅佐娃
  艾蓮娜·利霍夫采娃
6–2, 6–3
2005   斯韋特蘭娜·庫茲涅佐娃
  艾麗西亞·莫利克
  麗莎·雷蒙
  雷內·斯塔布斯
7–5, 6–7(5–7), 6–2
2006   麗莎·雷蒙 (2)
  薩曼莎·斯托瑟
  莉澤爾·胡貝爾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6–4, 7–5
2007   麗莎·雷蒙 (3)
  薩曼莎·斯托瑟 (2)
  卡拉·布萊克
  莉澤爾·胡貝爾
6–4, 3–6, [10–2]
2008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杉山愛 (2)
  卡拉·布萊克
  莉澤爾·胡貝爾
7–5, 4–6, [10–3]
2009   斯韋特蘭娜·庫茲涅佐娃 (2)
  阿梅莉·毛瑞斯莫
  克韋塔·佩什克
  麗莎·雷蒙
4–6, 6–3, [10–3]
2010   希塞拉·杜爾科
  弗拉維婭·佩內塔
  娜佳·彼得羅娃
  薩曼莎·斯托瑟
6–3, 4–6, [10–7]
2011   達妮埃拉·漢圖楚娃
  阿格涅什卡·拉德萬斯卡
  莉澤爾·胡貝爾
  娜佳·彼得羅娃
7–6(7–5), 2–6, [10–8]
2012   瑪麗亞·基里連科
  娜佳·彼得羅娃 (2)
  薩拉·埃拉尼
  羅貝塔·文奇
7–6(7–0), 4–6, [10–4]
2013   娜佳·彼得羅娃 (3)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2)
  麗莎·雷蒙
  勞拉·羅布森
6–1, 7–6(7–2)
2014   瑪蒂娜·辛吉斯 (3)
  薩比娜·利斯基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葉連娜·韋斯寧娜
4–6, 6–4, [10–5]
2015   瑪蒂娜·辛吉斯 (4)
  薩尼婭·米爾扎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葉連娜·韋斯寧娜
7–5, 6–1
2016   比丹妮·馬泰克-桑德斯
  露絲·薩法洛娃
  巴包斯·蒂美阿
  雅羅斯拉娃·施韋多娃
6–3, 6–4
2017   加布里埃拉·達布羅斯基
  徐一幡
  薩尼婭·米爾扎
  巴博拉·斯特里科娃
6–4, 6–3
2018   阿什莉·巴蒂
  可可·范德維德
  巴爾博拉·克賴奇科娃
  卡特日娜·西尼亞科娃
6–2, 6–1
2019   愛麗絲·梅爾滕斯
  阿麗娜·薩巴倫卡
  薩曼莎·斯托瑟
  張帥
7–6 (7–5), 6–2
2020 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取消[14]
2021   青山修子
  柴原瑛菜
  海莉·卡特爾英語Hayley Carter
  路易莎·斯蒂凡尼
6–2, 7–5
2022   勞拉·西格蒙德
  薇拉·茲沃納列娃
  韋羅妮卡·庫德梅托娃
  愛麗絲·梅爾滕斯
7–6(7–3), 7–5
2023   科科·高夫
  傑茜卡·佩古拉
  萊拉·費爾南德斯
  泰勒·湯森
7–6(8–6), 6–2
2024   索菲亞·科寧
  比丹妮·瑪迪克-辛特斯 (2)
  加布里埃拉·達布羅斯基
  埃琳·羅特利夫
4–6, 7–6(7–5), [11–9]

混合雙打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1985   海因茨·金特哈特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沃伊切赫·菲巴克
  卡爾林·巴塞特-瑟古索英語Carling Bassett
6–3, 6–4
1986   約翰·菲茨傑拉德
  伊麗莎白·斯邁利
  埃米利奧·桑切斯
  施特菲·格拉夫
6–4, 7–5
1987   Miloslav Mečíř
  雅娜·諾沃特娜
  Christo van Rensburg
  艾爾娜·萊納赫英語Elna Reinach
6–3, 3–6, 6–3
1988   Michiel Schapers
  安·亨里克森英語Ann Henricksson
  吉姆·皮尤
  雅娜·諾沃特娜
6–4, 6–4
1989   肯·弗拉赫
  吉爾·赫瑟林頓
  舍伍德·斯圖爾特
  齊娜·加里森
6–2, 7–6(7–3)

外部連結

資料來源

  1. ^ 1.0 1.1 Tournament History. [2021-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2. ^ Sony Ericsson Open. Prolebrity. [23 Februar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3. ^ Murray wins Miami Masters title. BBC Online. 200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9). 
  4. ^ Sony Ericsson Open. Prolebrity. [23 Februar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March 2014). 
  5. ^ Murray wins Miami Masters title. BBC Online. 2009-05-04 [2014-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9). 
  6. ^ Buchholz Is Selling, But Not Giving Up, Tournament He Founded. [2014-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7. ^ Sias, Van. The Stat Sheet: Broken stranglehold on 'Sunshine Double'. Baseline. 23 March 2019 [27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英語). 
  8. ^ Braden, Jonathon. Roger Federer Will Go For His Third Sunshine Double At The Miami Open | ATP Tour | Tennis. ATP Tour. 21 March 2017 [27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9. ^ Rusedski, Greg. Miami courts too slow. Reuters. 3 April 2012 [2021-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10. ^ Bembry, Jerry. Picassos, DJs, and a new stadium: Inside the new Miami Open. ESPN.com. 20 March 2019 [29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11. ^ See First Glimpses of the Miami Open at Hard Rock Stadium. [2021-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12. ^ Brenner, Steve. Why is the Miami Open moving to a 65,000-capacity NFL stadium?. The Guardian. 30 March 2018 [2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3. ^ Archived copy. [March 30,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11, 2014).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MO202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5. ^ 15.0 15.1 Rankings explained. atpworldtour.com. [25 Febr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3). 
  16. ^ 16.0 16.1 Rankings explained. WTA. [25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