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德格里戰役

迪德格里戰役格魯吉亞王國大塞爾柱帝國於1121年8月21日在迪德格里所爆發的一次戰役,主戰場距離第比利斯只有40公里。在此戰中,大衛四世打敗了伊加齊所率領的塞爾柱侵略部隊,獲得了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並於戰後收復了第比利斯。第比利斯也隨之恢復為格魯吉亞的首都。這次戰役正式開啟了格魯吉亞的黃金時代,在格魯吉亞的編年史中被稱讚為奇蹟般的勝利 (喬治亞語ძლევაჲ საკვირველი, dzlevay sakvirveli;英語:miraculous victory)。在現代的格魯吉亞,當地人民依舊在每年的九月慶祝Didgoroba節[a]以紀念此次戰役。[8][9]

迪德格里戰役
格魯吉亞-塞爾柱戰爭土耳其入侵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公元1121年8月21日
地點
格魯吉亞王國第比利斯城西40公里處
(現今格魯吉亞迪德格里)
41°41′N 44°31′E / 41.683°N 44.517°E / 41.683; 44.517
結果 格魯吉亞王國決定性勝利
領土變更 解放第比利斯南高加索大部
參戰方
大塞爾柱帝國
阿爾圖格王朝
埃爾迪古茲王朝
希拉酋長國
沙達底德王朝
第比利斯酋長國
沙阿曼侯國
格魯吉亞王國
亞美尼亞巴格拉提王朝
希爾凡沙阿王朝
阿蘭王國
欽察
十字軍僱傭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伊加齊(負傷)
杜拜斯二世
大衛四世
王子德米特里
兵力

現代推測:十萬至二十五萬人

其他來源:約二十萬至二十五萬人[1] or app. 300.000.[2]
當代編年史:四十萬至六十萬人,或八十萬人[3][4][5]

總共:五萬五千六百人[4][5]

四萬格魯吉亞步兵
包括5000禁衛軍(Monaspa)
一萬五千庫曼-欽察步兵
五百阿蘭僱傭兵
一百至五百法蘭克騎士[6]
[7][6]
傷亡與損失

死亡: 約四十萬[6]

被俘: 約五萬[6]
不明
迪德格里戰役在格魯吉亞的位置
迪德格里戰役
迪德格里戰役
迪德格里峽谷在現代格魯吉亞行政區劃中的位置

背景

自十一世紀八十年代起,格魯吉亞王國就是塞爾柱帝國的一個附庸國之一。然而至九十年代,格魯吉亞國王大衛四世激起了塞爾柱內部衝突,趁十字軍遠徵聖地之時重組了軍隊,並募集了其國內的欽察人、阿蘭人及法蘭克僱傭兵收復失土。他在同時將土耳其侵略者也驅逐於境外。大衛的一系列戰爭不是如同十字軍與穆斯林之間的宗教戰爭,而是為從塞爾柱人手中解放高加索地區的軍事手段。1096年左右,大衛宣布脫離塞爾柱帝國的朝貢體系,在1103至1108年的作戰中收復多座軍事重鎮並終止了土耳其人季節性游牧於格魯吉亞的情況。至此,其主要目標便為收復被穆斯林占領超過四百年的第比利斯。大衛自格魯吉亞境外開始了其作戰,他一直進發至阿拉斯河盆地及裏海沿岸,這恐嚇到了那些在南高加索通商的穆斯林商人。至1121年6月,大衛已經率軍開始圍攻第比利斯,迫使其內的高層穆斯林付出一份厚重的貢品。[10] 當格魯吉亞軍隊因復興而展現活力之時,大衛向第比利斯徵收貢品的舉動使得塞爾柱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向格魯吉亞宣戰。

戰略部署

塞爾柱聯軍

格魯吉亞和伊斯蘭雙方的資料都表明在第比利斯、占賈及德瑪尼西的穆斯林商人向塞爾柱方面抗議後,馬哈茂德二世派遣了一支聯軍向格魯吉亞地區進軍。這支聯軍包括了阿爾圖格王朝的伊加齊,扎辛、比特利斯、德溫三城的領主圖干亞斯蘭及馬茲亞德王朝的杜拜斯二世等人。穆斯林方面軍隊的數量依舊有爭議,在史料記載中從四十萬至六十萬不等,而現代格魯吉亞的歷史學家則判斷其大約在十萬至二十五萬人之間。[b]儘管有些數字是被誇大了的,所有的資料都表明穆斯林在戰前做過大規模的準備,並在數量上完全超越了格魯吉亞方面的軍隊。

這些聯軍此時都由剛剛贏得血田戰役的伊加齊所統率,自1121年夏開始分多路前進。其中馬哈茂德率軍經過占賈、亞斯蘭向德溫進發,剩餘部分則穿越埃爾祖魯姆省和卡爾斯省。他們進入了東格魯吉亞的鄂木斯克峽谷,後抵達迪德格里山。聯軍自迪德格里峽谷向第比利斯行軍,他們於8月10日在迪德格里附近的一片平原及曼格利西城駐紮了下來,他們此時距離第比利斯只有一天的行程。[10]

據現有資料,伊加齊的戰略部署被公認包含了大規模的輕裝遠程攻擊部隊,但是記載中關於具體的戰術計劃僅有少數信息。這些輕裝部隊主要指其弓箭手和輕騎兵部隊,他們身為伊加齊所部的前鋒,襲擾敵軍陣線,而後方的主力部隊則保持戰鬥序列前進。前鋒部隊在接觸格魯吉亞軍隊後向伊加齊回報,所報的敵軍數量相比預期統計少很多,這被指出可能是伊加齊信心增強的原因。與此同時有資料指出塞爾柱輕騎兵在格魯吉亞軍陣前挑釁敵軍,然而敵軍軍心並未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穆斯林方面軍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重騎兵的出現或擁有任何可以匹配格魯吉亞方面的騎兵。

格魯吉亞聯軍

儘管格魯吉亞聯軍在規模上遠遠不如其敵軍,他們擁有戰術上的優勢-對穆斯林方面軍隊的籌備有着清晰的認知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大衛四世對其軍隊進行了一輪決定性改革,使軍隊構架更有組織、軍力更加強盛。56000名格魯吉亞士兵中包含了500名亞蘭僱傭兵、鮑德溫二世所派遣的200名法蘭克騎士[2][11]以及15000名在奧特拉克指揮下的欽察士兵。[12][13]奧特拉克在格魯吉亞以沙拉根之子的身份行走,在1109年被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二世打敗後,他率領四萬追隨者逃至格魯吉亞並在那裡接受了洗禮。為促進格魯吉亞和欽察的聯盟,大衛四世迎娶了奧特拉克的女兒,欽察人因此移居於所獲得的土地。作為回報,他們每一戶都出一名兵丁,這使得大衛四世除了其皇家部隊外還掌有一支獨立的軍隊。

 
位于格拉特修道院的大衛四世壁畫

1121年8月11日,大衛四世率軍自姆茨赫塔出發,沿着尼克比西峽谷行進。他將其部隊分為兩路,一路由他親自指揮;另一路規模相較略小,由其子德米特里所率,隨時準備在信號指引下攻擊敵軍側翼。格魯吉亞方面軍隊的核心由5000名經過良好訓練的重甲禁衛軍騎兵組成,十字軍和欽察騎兵被部署在王帳周圍。剩餘的軍隊則組成了左、右翼,處於塞爾柱軍隊的視線之外,每一個軍陣排頭都有着部署密集的騎兵。格魯吉亞重騎兵在突入敵軍陣型後,步兵會跟着與塞爾柱人纏鬥,重新聚集的騎兵部隊則會對敵軍發起重複的衝擊直至敵軍潰敗,大衛四世也會在那一時刻將欽察騎兵派出進行追擊。最初大衛四世與親軍呆在中軍,卻隨着戰爭的激發轉換位置,開始指揮左翼的軍隊,右翼則處於德米特里的指揮之下。

根據法蘭克騎士、歷史學家Galterii記載,大衛在戰前發表了其誓師宣言:

戰役過程

 
迪德格里紀念碑部分

在同時期的不同記錄中,對此次戰役的過程有着不同的記載。據阿拉伯編年史家伊本·阿西爾記載,大衛四世曾派一支小隊作為使節團前去假裝談判,另有資料指出那是上百逃兵,他們請求覲見塞爾柱方統帥。格魯吉亞軍隊在這時成功避開敵軍的注意,以主力包圍了對方。在敵軍內部的格魯吉亞士兵突襲了那些與會將領,試圖消滅會中所有塞爾柱一方人員。大衛四世也與此同時下令對塞爾柱前軍發動了襲擊,其手下的十字軍騎兵在突破前線後與敵方弓箭手開始近身纏鬥,有效的削弱了伊加齊所部的有生力量。隨後格魯吉亞軍隊以完整的陣型自側翼進擊,使得在先前襲擊中存活下來的伊加齊父子逃離了戰場,剩下的塞爾柱軍隊也隨之完全喪失其高層指揮體系。

由於塞爾柱軍大多數將領不是被殺死就是已經負傷在身,在此混亂情況下的無序狀態導致軍隊內部缺乏足夠的溝通。塞爾柱軍隊左翼本試圖增援其前軍,但是大衛四世抓住他們組織混亂的機會,親自率領格魯吉亞右翼所部並命令他的重騎兵部隊突入塞爾柱軍。格魯吉亞騎兵自坡上向下衝擊,體現了其進擊作戰非常有效率。另一方面,德米特里所統帥的格魯吉亞軍隊左翼同樣利用重騎兵衝擊了塞爾柱軍隊的右翼。當跟進的格魯吉亞步兵加入戰鬥後,塞爾柱軍隊開始集體撤退。他們從還未參戰的後衛的空隙中穿過,導致這些待命部隊也開始一同逃跑。塞爾柱軍隊在前軍被完全殲滅後轉為大潰敗,欽察步兵追擊在後面確保他們沒有機會重組軍陣。而在欽察加入戰團後,塞爾柱剩餘部隊的抵抗也被瓦解,他們也加入了潰敗的士兵。在承受了極大的戰損後,塞爾柱軍隊成功逃離,格魯吉亞此次在三個小時內就決定了其勝利並在後續的幾天內繼續追擊塞爾柱殘部。在戰役中被俘虜的塞爾柱人則被大衛驅使,幫助重建格魯吉亞王國。[14]

 
大衛四世在位期間的格魯吉亞王國疆域拓展情勢

也有其他史料指出,大衛四世因與大規模的入侵勢力前鋒對峙,他不得不利用地理優勢掩護部隊的轉移。塞爾柱的騎兵部隊被誘導至一個狹長的地域,導致其移動空間被壓縮,隨後格魯吉亞的步兵部隊利用長矛、弓箭及投槍等武器輕鬆消滅了被獨立的塞爾柱騎兵。塞爾柱聯軍不得不在側翼被格魯吉亞重騎兵騷擾的情況下向位於上坡的格魯吉亞主力進攻,他們的戰鬥意志在這樣的狀況下被瓦解,很快就被敵軍所包圍。有記錄顯示當一百名十字軍衝破防線向塞爾柱指揮處進擊時,伊加齊的頭受傷了。[15]亞美尼亞歷史學家埃德薩的馬修如此描述:

為預防更多的衝突,大衛四世命令欽察輕騎兵追擊塞爾柱軍隊。因逃兵基數非常大,他們在接下來的數天內俘虜了很多塞爾柱人。最終,格魯吉亞解放了處於穆斯林影響下的地區,甚至占據了塞爾柱帝國內一些失去守備力量的區域。

戰後處理

在迪德格里戰役結束後的時間中,大衛四世成功統一了格魯吉亞並消除了穆斯林在當地所建立的統治體系。他收復了已經處於穆斯林手中近四百年的第比利斯,儘管其中有五百名公民被折磨致死,城內大部分建築也被燒毀。中世紀的資料着重突出了大衛對第比利斯城的穆斯林的復仇行徑,然而阿拉伯歷史學家巴德爾通過整合史料另作出判斷。巴德爾承認城市被大衛所掠奪過,但是大衛在最後展現了一定的耐心,尊重了穆斯林的感受。大衛四世後實行的政策包括對不同信仰的接受、減免對穆斯林及猶太人的賦役以及保護了穆斯林學者和蘇菲派教徒。[10][14]

注釋

  1. ^ 字面意思為迪德格里之日
  2. ^ 由埃德薩的馬修和安條克的沃爾特所統計為六十萬人;據仙拍德德編年史記載為四十萬

參考文獻

腳註

  1. ^ Golden, Peter B. Turks And Khazars. Farnham, England: Ashgate/Variorum, 2010. Print.
  2. ^ 2.0 2.1 Lortkipanidze, Mariam and B. G Hewitt. Georgia In The XI-XII Centuries. Tbilisi [Georgian S.S.R.]: Ganatleba Publishers, 1987.
  3. ^ Mikaberidze, Alexander. Conflict And Conquest In The Islamic World. Print.
  4. ^ 4.0 4.1 Alexander Mikaberidze, Miraculous Victory:』 Battle of Didgori, 1121, Published: May 14, 2008;"The size of the Muslim army is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 with numbers ranging from a fantastic 800,000 men (「Bella Antiochena」, Galterii Cancelarii), 600,000 Turks (Matthew of Edessa) to 400,000 (Smbat Sparapet’s Chronicle) while the estimates of modern Georgian historians vary between 100,000-250,000 men."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5.0 5.1 Nomads in the Sedentary World,第47頁,載於Google圖書
  6. ^ 6.0 6.1 6.2 6.3 Смбат Спарапет / Летопись / пер. А. Г. Галстяна — Ер. Изд-во «Айастан». 1974 г. Царь Грузии Давид, сын Декая, сын Багарата, сын Георге, собрал все своё войско, пригласил на помощь также 40000 кипчаков, 18000 аланов, 10000 армян, 500 франков, людей храбрых и воинственных. Вот с таким количеством людей он (Давид) выступил в бой. Это был страшный бой. С божьей помощью победили христиане. Они истребили свыше 400000 и взяли в плен 50000 человек. Султан Мелек и Хази позорно обратились в бегство, а Давид победоносно и радостно возвратился обратно
  7. ^ Ronald Grigor Suny / The Making of the Georgian Nati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4. - p. 36 (418) ISBN 0253209153, 9780253209153 On August 12, 1121, the Georgians and their Armenian, Qipchak, Osetin, and Shirvan allies advanced and attacked the Muslims unexpectedly near Didgori, achieving what in Georgian history is known as dzlevai sakvir- veli, the "wonderful victory."
  8. ^ Suny, Ronald Grigor. The Making of the Georgian N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4: 36. ISBN 0-253-20915-3. 
  9. ^ Virgil, et al. Georgica. Heidelberg: C. Winter, 1985. Print.
  10. ^ 10.0 10.1 10.2 Minorsky, Vladimir. Tiflis. Houtsma, M. Th.; van Donzel, E. (編). E. J. Brill's Firs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913–1936. Brill. 1993: 755. ISBN 90-04-08265-4. 
  11. ^ Soltes, Ori Z. National Treasures Of Georgia. London: Philip Wilson Publishers, 1999. Print.
  12. ^ Anatoly Michailovich Khazanov, André Wink (2001), Nomads in the Sedentary World, pp. 46-8. Routledge, ISBN 0-7007-1369-7.
  13. ^ Denis Sinor (1990),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pp. 181,28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24304-1.
  14. ^ 14.0 14.1 (格魯吉亞文) Javakhishvili, Ivane (1982), k'art'veli eris istoria (The History of the Georgian Nation), vol. 2, pp. 184-187. Tbilisi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5. ^ Rogers, Clifford J, Kelly DeVries, and John France. Journal of Medieval Military History. Woodbridge, UK: Boydell Press, 2013. Prin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