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海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4月1日) |
鄒文海(1908年2月10日—1970年1月5日),字景蘇,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泰伯鄉(今碩放街道),中華民國現當代法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鄒文海作品主要有《自由與權力》、《代議政治》、《各國政府與政治》、《比較憲法》等。
鄒文海 | |
---|---|
字 | 景蘇 |
出生 | 大清江蘇省無錫縣 | 1908年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九)
逝世 | 1970年1月5日 中華民國(臺灣)台灣台北市 | (61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民族 | 漢族 |
教育程度 | 大學 |
職業 | 法學家 |
兒女 | 女兒鄒淑班 |
親屬 | 父親鄒仲怡 |
學術背景 | |
母校 | 清華大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受影響自 | 哈羅德·拉斯基 |
生平
- 1920年,鄒文海畢業於無錫縣東林小學,同年秋, 考入江陰南菁中學。
- 1926年,考入國立清華大學政治學系,1930年畢業。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 1935年,留學英國,入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師從哈羅德·約瑟夫·拉斯基和懷納等專攻西洋政治思想與制度。
- 1937年夏,鄒文海自英返國,途經法國、比利時、德國、波蘭、蘇聯諸國,沿路考察各國政情民意。歸國後,他抱着「教育救國」的理想,任上海私立滬清中學校長。
- 1939年底,轉任國立湖南大學。
- 1940年秋,任江蘇省立江蘇學院政治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 1942年,任職於國立廈門大學。[1]
- 1945年,受聘於國立暨南大學,任教務長及法學院院長、經濟學系主任等職。
- 1949年,鄒文海去往台灣,任台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教務主任,法商學院(今臺北大學)教授。
- 1955年,國立政治大學在台灣復校,鄒文海被聘任教授,並先後兼任副教務長、教務長、政治學系主任、法學院院長及政治研究所主任等職。
- 1970年1月5日,鄒文海因肺癌在台北市病逝,享年62歲。[2]
主要作品
著作
- 《自由與權力》,中華書局,1937年;
- 《比較憲法》,台北市三民書局,民國58年;
- 《各國政府及政治》,台北市正中書局,1961年;
- 《梁啓超的政治思想》,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7年;
- 《西洋政治思想史稿》,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台北市三民書局,1989年;
- 《大工業與文化》,環宇出版社, 1973年;
- 《政治學》,台北市三民書局,1974年;
- 《代議政治》,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955年;
- 《鄒文海先生政治科學文集》,鄒文海先生六十華誕受業學生慶祝會, 1967年。
譯作
- 《西洋外交史》(A Diplomacy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the congress of Vienna),鄒文海與董修民合譯,正中書局,民國55年。
其他
參考資料
- ^ 厦门大学法学教师传略·邹文海. 廈門大學法學院校友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1) (簡體中文).
- ^ 邹文海. 清華大學法學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1) (簡體中文).
- ^ 葉柏祥. 《黃信介前傳:民進黨永遠的大老》. 月旦出版社. 1994年6月. ISBN 957-696-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