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計劃
《都會計劃》(英語:Metroplan)是香港行政局在1991年通過的長遠策略性計劃,內容橫跨到2011年,範圍包括都會區(香港島、九龍包括新九龍、荃灣區和葵青區)及維多利亞港的規劃及發展大綱[1]。
此為一份非法定的次區域性計劃書,其同時主要研究減低九龍區的建築密度。在1993年亦完成《九龍建築物密度研究》,提供了依據讓當局藉法定的分區計劃大綱圖,為九龍多個地區施加發展密度限制。
沿革
1987年10月7日,香港總督衛奕信在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大力推動都會計劃,其解釋是政府由1970年代開始,超過一半的非經常性開支用於發展新市鎮;相比之下,投放於早期開發之都市範圍的資源明顯比下去[2]。
1988年,香港規劃環境地政科出版《都會計劃:初步提供的選擇》[3]。
1991年,港督連同行政局通過都會計劃的發展策略,同年規劃環境地政科出版《都會計劃:選定的策略概覽》[4]。
階段性檢討
1996年,規劃署展開都會計劃檢討第一階段的研究,以探討自1991年都會計劃完成以來,都會區社會情況的轉變,並鑑定都會區的主要問題。第一階段的研究已於1998年完成。
計劃在主權移交後1999年至2001年間進行全面檢討並完成第二階段的研究,制訂直至2016年及以後的最新發展策略,亦進行《九龍建築物密度研究檢討》以檢討九龍的密度管制[5]。
主要目標
都會計劃
|
都會計劃檢討第一階段檢討都會計劃最初階段的研究,對一系列目標中之部份細項作出調整或刪除 第二階段
|
已實施或實施中的計劃
未能實施、擱置或改變的計劃
學術研究
計劃公佈後的10多年後,學者認為計劃中提及的「減低市區密度」目標最終沒有達到,並歸納原因作以下幾點[7]:
參見
參考來源
- ^ 王, 賡武. 香港史新編(增訂版)(上冊). 香港: 三聯書店. 2016: 265. ISBN 9789620438851.
- ^ Ho, Pui-yin. Making Hong Kong: A History of Its Urban Development.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8: 496. ISBN 9781788117951 (英語).
- ^ Gerard A. Postiglione, James Tuck-Hong Tang. Hong Kong's Reunion with China: The Global Dimensions. Armonk, N.Y.: M.E. Sharpe. 1997: 144. ISBN 9780765601568.
- ^ 何, 佩然. 城傳立新:香港城市規劃發展史(1841-2015). 香港: 中華書局. 2018: 496. ISBN 9789888420025.
- ^ 規劃署次區域規劃組. 《都會計劃檢討第二階段研究及相關的九龍建築物密度研究檢討》研究大綱、工作計劃,以及公布進行公眾諮詢. 規劃署. 1999 [201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1).
- ^ 阿群帶路. 橫跨1997的都會計劃. 謎米博客. 2015-01-09 [201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 ^ Lawrence W.C. Lai. Mark Baker. The final colonial regional plan that lingers on: Hong Kong's Metroplan.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 (41): 216-228. doi:10.1016/j.habitatint.2013.08.001.
外部連結
- 《都會計劃:初步提供的選擇》,1990年
- 「都會計劃檢討第二階段研究及相關的九龍建築密度研究檢討」目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規劃署(繁體中文)
- 「都會計劃—西九龍填海概念模型」,何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 檔案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