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魯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鄒魯(1885年—1954年2月13日),字海濱廣東省大埔縣人,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元老,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鄒魯
性別
出生1885年
 大清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
逝世1954年2月13日(1954歲—02—13)(69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國籍 大清(1885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年)
 中華民國(?年-1954年)
別名鄒海濱
教育程度廣東法政學堂、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
職業政治人物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名義開除)
親屬鄒讜
經歷
代表作
  • 《民國雜誌》《中國國民黨黨史》
簽名

生平

光緒31年(1905),鄒魯入廣東法政學堂,教師中如:朱執信、古應芬、葉夏聲、李文範均革命黨人,其中以朱執信最受學生敬重。在同學中鄒魯與陳炯明最要好,並與之共同參與了革命,鄒魯早年的事業和陳炯明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宣統元年(1909)的新軍之役,因為鄒魯曾在潮州韓山書院就讀,結交了潮梅知名人士,奉命前往潮州、汕頭,運動民軍響應,奠定了他在潮梅的人際關係。廣東諮議局成立,丘逢甲當選副議長,陳炯明當選議員,革命黨人古應芬為諮議局書記長,鄒魯任書記,在丘逢甲掩護下從事革命。三二九之役前,辦「可報」宣傳革命,可報被勒令停版後,加入姚雨平攻打小北門,佔領飛來廟,以迎新軍入城的一路,未發動而敗,逃往香港。

1911年,武昌起義後,鄒魯與朱執信陳炯明胡漢民廣州起義,後任粵東北伐軍經理局長,隨軍赴蘇皖征討清政府軍[1]。民國建立,當選國會議員,曾經彈劾袁世凱未經國會同意,以鹽稅為抵押,違法舉借善後大借款,是他一生中首次與鹽務發生關係。討袁期間,鄒魯協助接替胡漢民出任粵督的陳炯明,推動討袁工作,惟廣東軍隊多為袁氏金錢收買,失敗後,陳炯明逃香港,鄒魯也離粵赴日本。以李根源、陳炯明的關係,參加了歐事研究會。《民國雜誌》創刊,鄒魯奉孫文之命,任編輯,在出版的六期中,共撰寫了八篇文章,直指袁氏篡奪民國的野心。1917年(民國六年)7月,孫文南下廣州護法,鄒魯協助陳炯明編整粵軍,成為護法軍政府唯一的軍事力量。9月22日,孫文任命鄒魯為軍政府財政次長[2]。1920年(民國九年),粵軍回粵,驅逐盤據廣東的桂系力量,重建廣東革命基地,鄒魯聯絡各地軍隊響應,貢獻頗大。驅逐桂系後,孫文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長,並特別囑陳炯明任命鄒魯為兩廣鹽運使。

1922年,陳炯明背叛孫中山,鄒魯等人任總統特派員,準備計劃討陳。

1923年,孫中山電胡漢民、鄒魯等五人暫行總統府職權,鄒魯出任財政廳長,其間被譽為理財總舵手。

1924年,孫中山將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為國立廣東大學(現中山大學),鄒魯為首任校長,並為校歌作詞。同年,鄒魯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央執委委員、青年部長、常委。孫中山過世後,鄒魯任中國國民黨中央三個常委之一。四月,鄒魯即在一次學生黨員大會中,提出了學生運動的政策與計劃 :

  • 一 、一般學生運動:先使一般學生有政治運動的興趣,及知道政黨之作用,其次使他們知道現在中國國民革命的需要,再其次使他們信仰國民黨,然後吸收之
  • 二 、 教會學生運動:先使學生認識外國人在中國辦學用意,其次使他們認識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再使他們認識學校功課不適應中國國情,進而做起學校革新運動。

可見國民黨以吸收學生黨員為重,故而中央青年部會主動組織廣州學聯會執委會黨團、廣東大學特別區黨部、黨籍校長聯合會等,加深了外界對中國國民黨進行「黨化教育」的印象。鄒魯擔任青年部長期間,維護國民黨的「學權」不遺餘力 。為對付共黨的青年學生組織 ,鄒秘密組織各校生,廣東大學的國民黨黨團由兼校長的鄒魯親自負責,女學生除另有組織外,還建立「女權運動會」以對抗共黨。個人方面更有民權社民社以對抗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新學生社」。同時青年部還不斷派人加入共黨,藉以偵察並防範對方的活動。

1925年,鄒參與西山會議。在國民黨二大上被誣與段祺瑞和帝國主義勾結,被處以開除黨籍的處分,後也被解除國立廣東大學校長的職務,廣大在鄒離任後接連換了三位校長,校務也受此事件影響。

1927年,蔣介石進行清黨,鄒魯退出政壇、出遊歐美,撰寫《中國國民黨黨史》。

1929年,中國軍閥割據,鄒魯自日本歸國。

1930年,鄒魯回到廣州,張學良支持蔣介石,出兵入京調解軍閥間的矛論。日本土肥原賢二藉機拉攏鄒魯,反受到駁斥。

1932年2月至1940年4月,鄒重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任內鄒新建了石牌校區,改良校務,增添書籍儀器。

1935年,代表西南參加國民黨第六次全體中委會。

1946年,任監察委員。1948年,被蔣中正聘為總統府資政。1949年,參加廣州召開之非常會議,離開中國大陸香港,到達台北。任中央評議委員,著《中國國民黨黨史》、《回顧錄》、《教育與和平》、《鄒魯文集》、《鄒魯文存》。

1951年,擔任淡江英專董事(後改制為淡江大學),並為該校校歌作詞。1954年,二月十三日病逝於台北,享年七十歲。

家庭

故居

位於廣東省大埔縣茶陽鎮長治仁厚村的敬愛堂是鄒魯的祖居,堂建於清朝。坐西向東,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正門前方二十公尺豎有五支石華表,是清道光年間和民國初年間所豎,石華表記載著鄒氏祖先功績。敬愛堂一正四橫,為土木結構。正屋有房間一八個,兩旁橫屋共有房間二四個,建築面積一三五二平方公尺,占地面積一五八四平方米。

著作

著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民國十年出版,有孫中山先生作序)、《教育與和平》、《中國國民黨史稿》、《廣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日本對華侵略史》、《中國革命史》、《澄廬詩集》、《澄廬文集》《鄒魯回憶錄》等書,另有《書畫集》。

圖集

參考文獻

  • 陳哲三〈鄒魯與廣東革命基地的建立〉〈鄒魯追隨國父革命紀〉〈鄒魯在抗戰時期的言論〉〈鄒魯與抗戰建國〉〈鄒魯與三民主義〉〈鄒魯與國立廣東大學的創辦〉〈國立中山大學石牌建校始末〉〈鄒魯的教育思想〉〈鄒魯與丘逢甲的師生情誼〉〈鄒魯與戴傳賢的交誼及其共同志業〉〈鄒魯的晚年〉〈鄒魯先生的家世青少年時代及其革命思想的萌芽〉
  • 黃福慶〈鄒魯與國立中山大學〉
  • 周興樑〈鄒魯與廣州中山大學的創辦及其前期的發展建設〉
  • 許繼峰《鄒魯與中國革命》(1885-1925)
  • 劉常山《鄒魯與廣東鹽務的改革》(1920-1922)
  1. ^ 共和民國之緊要電報. 神州日報 (上海). 1912-02-06. 各報鑒:江日(3日)午前八時,我軍及憲兵聯隊與敵戰於宿州……敵已向徐州退卻……我軍現駐宿州。粵東北伐軍經理局長鄒魯。支(4日)。 
  2. ^ 命令. 軍政府公報. 1917-09-23, (5號). 

外部連結

學術機關職務
國立廣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大元帥
任命為籌備主任
國立廣東大學籌備主任
第一任

1924年2月6日 - 1924年6月9日
(1924年2月21日到任)
大元帥令
任命為首任校長
首任 國立廣東大學校長
第一任

1924年6月9日 - 1925年11月31日
繼任:
顧孟餘
前任:
許崇清代理
前任代理 - 副校長朱家驊
(正任:戴傳賢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第九任
(正任第四任)

1932年2月 - 1940年4月
繼任:
許崇清代理
之後代理:張雲金曾澄
(下一正任:王興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