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探測任務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金星探測任務列表(List of missions to Venus)是自上世紀下半葉來發射到金星的一系列太空探測器:
年代 |
|
---|---|
1960 | |
1970 | |
1980 | |
1990 | |
2000 | |
2010 | |
2020 |
列表
截至2018年,前蘇聯、美國、歐洲空間局和日本都已對金星執行過探索任務。
- 任務類型圖例
- 金星探索重力輔助, 其他目的地
航天器 | 發射日期[1] | 運營機構 | 任務 | 結果 | 評述 | 運載火箭[2] |
---|---|---|---|---|---|---|
金星1A號 (1VA No.1) |
1961年2月4日 | OKB-1 蘇聯 |
撞擊[3] | 發射失敗 | 電源變壓器故障,上升段點火失敗,未脫離近地軌道 [3] | 閃電 |
金星1號 (1VA No.2) |
1961年2月12日 | OKB-1 蘇聯 |
撞擊[3] | 航天器故障 | 通訊故障,1961年5月19日距金星不到10萬公里(6.2萬英里)處飛過,沒傳回任何數據。 | 閃電 |
水手1號 (P-37) |
1962年7月22日 | NASA 美國 |
飛掠 | 發射失敗 | 未進入軌道,制導失敗後被安全消毀。[4] | 阿特拉斯-LV3 埃癸娜-B |
金星2A號(2MV-1 No.1) | 1962年8月25日 | OKB-1 蘇聯 |
登陸 | 發射失敗 | 電機損耗故障,上升段被過早中斷,未脫離近地軌道[4] | 閃電 |
水手2號 (P-38) |
1962年8月27日 | NASA 美國 |
飛掠 | 成功 | 1962年12月14日飛越金星 | 阿特拉斯-LV3 埃癸娜-B |
金星2B號 (2MV-1 No.2) |
1962年9月1日 | OKB-1 蘇聯 |
登陸 | 發射失敗 | 上升階段燃料閥未能打開,導致點火失敗,未脫離近地軌道。[4] | 閃電 |
金星2C號(2MV-2 No.1) | 1962年9月12日 | OKB-1 蘇聯 |
飛掠 | 發射失敗 | 第三級火箭異常中斷導致第四級燃料中形成氣泡,第四級點火不到一秒關閉,未脫離近地軌道。[4] | 閃電 |
金星1964A號(3MV-1 No.2) | 1964年2月19日 | OKB-1 蘇聯 |
飛掠 | 發射失敗 | 第三級火箭氧化劑泄漏導致推進劑在輸料管中凍結,隨後破裂,無法進入軌道。[5] | 閃電-M |
金星2E號 (3MV-1 No.3) |
1964年3月27日 | OKB-1 蘇聯 |
飛掠/着陸 | 發射失敗 | 上升段姿態控制失敗,未脫離近地軌道。[5] | 閃電-M |
探測器1號 (3MV-1 No.4) |
1964年4月2日 | OKB-1 蘇聯 |
飛掠/着陸 | 航天器故障 | 電子設備短路,飛越前通訊中斷[5],1964年7月14日飛過金星。 | 閃電-M |
金星2號 (3MV-4 No.4) |
1965年11月12日 | OKB-1 蘇聯 |
飛掠 | 航天器故障 | 1966年2月27日飛掠金星,在世界時02:52時距金星最近。飛越後通訊中斷,在此之前沒有發回任何數據。[6] | 閃電-M |
金星3號 (3MV-3 No.1) |
1965年11月16日 | OKB-1 蘇聯 |
登陸 | 航天器故障 | 1966年3月1日,飛船剛進入金星大氣層,通訊就中斷,沒傳回數據。 | 閃電-M |
金星4A號 (3MV-4 No.6) |
1965年11月23日 | OKB-1 蘇聯 |
飛掠 | 發射失敗 | 第三級燃燒室爆炸,導致失去控制,上升段點火失敗,未脫離近地軌道。[6] | 閃電-M |
金星4號 (4V-1 No.310) |
1967年6月12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大氣層探測 | 成功 | 1967年10月18日傳回大氣數據,但未打算在地表工作。[7] | 閃電-M |
水手5號 | 1967年6月14日 | NASA 美國 |
飛掠 | 成功 | 1967年10月19日飛越,最接近點是在協調世界時17:34:56。[8] | 阿特拉斯SLV-3 埃癸娜-D |
金星5A號 (4V-1 No.311) |
1967年6月17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登陸 | 發射失敗 | 渦輪泵冷卻故障,上升段點火失敗,沒脫離近地軌道。[8] | 閃電-M |
金星5號 (4V-1 No.330) |
1969年1月5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大氣層探測 | 成功 | 1969年5月16日進入大氣層,運行了53分鐘 | 閃電-M |
金星6號 (4V-1 No.331) |
1969年1月10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大氣層探測 | 成功 | 1969年5月17日進入大氣層,運行了51分鐘。 | 閃電-M |
金星7號 (4V-1 No.630) |
1970年8月17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登陸 | 部分成功 | 1970年12月15日世界時05:37:10,着陸時翻滾,傳回的數據非常有限。首次在另一星球軟着陸。 | 閃電-M |
金星8A號 (4V-1 No.631) |
1970年8月22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登陸 | 發射失敗 | 未脫離近地軌道 | 閃電-M |
金星8號 (4V-1 No.670) |
1972年3月27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登陸 | 成功 | 1972年7月22日世界時9點32分降落,第一次完全成功地登陸在另一個行星上。 | 閃電-M |
金星9A號 (4V-1 No.671) |
1972年3月31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登陸 | 發射失敗 | 未脫離近地軌道。 | 閃電-M |
水手10號 | 1973年11月3日 | NASA 美國 |
飛掠 | 成功 | 1974年2月17日飛掠金星,在協調世界時17點01分時最接近,對金星進行了觀測並通過重力助推飛向了水星。 | 阿特拉斯SLV-3D半人馬-D1A |
金星9號 (4V-1 No.660) |
1975年6月8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軌道器/着陸器 | 成功 | 1975年10月20日進入軌道,着陸器於10月22日協調世界時05:13降落金星表面,傳回了 首張來自另一行星表面的照片 。 | 質子-K/D |
金星10號 (4V-1 No.661) |
1975年6月14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軌道器/着陸器 | 成功 | 1975年10月23日進入軌道,着陸器於10月25日協調世界時5點17分降陸。 | 質子-K/D |
金星11號 (4V-1 No.360) |
1978年9月9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飛掠/着陸 | 大部分成功 | 飛船於12月25日飛越金星,着陸器於同一天協調世界時3點24分着陸,但着陸器上多台儀器發生故障。 | 質子-K/D |
金星12號 (4V-1 No.361) |
1978年9月14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飛掠/着陸 | 大部分成功 | 1978年12月21日協調世界時3點20分着陸,但着陸器上兩台攝像機鏡頭蓋未能打開。 | 質子-K/D |
先驅者金星1號 (軌道器) |
1978年5月20日 | NASA 美國 |
軌道器 | 成功 | 1978年12月4日進入軌道,1992年10月22日衰減。 | 阿斯特拉 SLV-3D 半人馬-D1AR |
先驅者金星2號 (PV Multiprobe) |
1978年8月8日 | NASA 美國 |
大氣層探測 | 成功 | 1978年12月9日進入大氣層,由五個航天器組成,其中一個撞擊表面後仍持續發送信息近一小時。[9] | 阿斯特拉 SLV-3D 半人馬-D1AR |
金星13號 (4V-1M No.760) |
1981年10月30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飛掠/着陸 | 成功 | 1982年3月1日協調世界時3點20分降落,第一次記錄下另一顆行星上的聲音。 | 質子-K/D |
金星14號 (4V-1M No.761) |
1981年11月4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飛掠/着陸 | 成功 | 1982年3月5日登陸金星。 | 質子-K/D |
金星15號 (4V-2 No.860) |
1983年6月2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軌道器 | 成功 | 1983年10月10日進入軌道,運行至1984年7月。 | 質子-K/D |
金星16號 (4V-2 No.861) |
1983年6月7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軌道器 | 成功 | 1983年10月11日進入軌道,運行至1984年7月。 | 質子-K/D |
維加1號 (5VK No.901) |
1984年12月15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飛掠/大氣探測/着陸 | 大部分成功 | 1985年6月11日着陸,進入期間釋放的大氣探測器運行了兩天,主航天器繼續飛行以執行探索哈雷彗星任務。 | 質子-K/D |
維加2號 (5VK No.902) |
1984年12月21日 | 拉沃契金 蘇聯 |
飛掠/大氣探測/着陸 | 成功 | 1985年6月15日着陸,進入期間釋放的探測氣球運行了兩天,主飛船繼續飛行以執行探索哈雷彗星任務。 | 質子-K/D |
麥哲倫號 | 1989年5月4日 | NASA 美國 |
軌道器 | 成功 | 1990年10月10日進入軌道,1994年10月13日脫離軌道。 | 亞特蘭大航天飛機 STS-30 /慣性末級 |
伽利略號探測器 | 1989年10月18日 | NASA 美國 |
金星重力助推 | 成功 | 1990年2月10日在飛往木星途中飛過,途經最接近時觀測了金星。 | 亞特蘭大號航天飛機 STS-34/慣性末級 |
卡西尼號 | 1997年10月15日 | NASA 美國 |
重力助推 | 成功 | 1998年4月26日和1999年6月24日在飛往土星的途中飛過;在最近時觀測了金星。 | 泰坦4號運載火箭 |
信使號 | 2004年8月3日 | NASA 美國 |
重力助推 | 成功 | 2006年10月24日和2007年6月5日,在飛往水星途中經過,在最接近時觀測了金星。 | 三角洲2號運載火箭 |
金星快車 | 2005年11月9日 | 歐空局 歐洲聯盟 |
軌道器 | 成功 | 2006年4月11日進入軌道,2014年11月28日通訊徹底中斷。[10] | 聯盟-FG/佛蓋特上面級 |
破曉號 | 2010年5月20日 | JAXA 日本 |
軌道器 | 仍在工作 | 2010年12月6日,在未進入軌道後飛過金星,2015年12月7日重新成功進入。 | H-IIA運載火箭 |
伊卡洛斯 | 2010年5月20日 | JAXA 日本 |
飛掠 | 成功 | 從「破曉號」探測器上釋放的實驗性太陽帆,2010年12月8日飛過金星,但沒進行觀測。 | H-IIA運載火箭 |
深淵號 | 2010年5月20日 | 大學聯合 日本 |
飛掠 | 航天器故障 | 日本九州工業大學和鹿兒島大學學生聯合設計的星際探測器,發射後一直未能實現通信,2010年12月飛過金星。 | H-IIA運載火箭 |
派克太陽探測器 | 2018年8月12日 | NASA 美國 |
重力助推 | 仍在工作 | 於2018年10月10日、2019年12月26日、2020年7月11日、2021年2月20日、2021年10月16日、2023年8月21日和2024年11月6日飛越金星,更低的近日點進行太陽觀測。 | 三角洲4號重型運載火箭/恆星 48BV |
貝皮可倫坡號 | 2018年10月20日 | 歐空局 歐洲聯盟 | 重力助推 | 成功 | 2020年10月15日和2021年8月11日兩度飛掠水星,途中在最近金星時進行了觀測。 | 亞利安5號運載火箭 |
太陽軌道載具 | 2002年2月10日 | 歐空局 歐洲聯盟 | 重力助推 | 仍在工作 | 於2020年12月27日、2021年8月8日、2022年9月3日、2025年2月18日、2026年12月24日、2028年3月17日、2029年6月10日及2030年9月2日飛越以調整軌道傾角。 | 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 |
擬議的任務
名稱 | 營運方 | 擬定 發射年份 |
類型 | 狀態 | 引用 |
---|---|---|---|---|---|
紫外線實驗立方衛星 | NASA | 軌道器 | 已提議 | [11][12] | |
達芬奇號探測器 | NASA | 2028年 | 大氣層探測器 | 開發中 | [13] |
歐洲金星勘探者 | ESA | 軌道器 | 已提議 | [14] | |
展望號探測器 | ESA | 2032年 | 軌道器 | 已提議 | [15] |
金星高空作業平台概念 | NASA | 載人航空器 | 概念 | [16] | |
舒克拉雅1號 | ISRO | 2023年 | 軌道器和大氣層探測氣球 | 開發中 | [17][18] |
金星大氣層可操縱平台 | NASA | 2026年 | 大氣層探測氣球 | 已提議為金星-D着陸器上 的第二大載荷。 |
[19][20] |
金星-D |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 | 2026年 | 軌道器及着陸器 | 開發中 | [19] |
真相號探測器 | NASA | 2021年 | 軌道器 | 已提議 | [21] |
金星實地成分研究 | NASA | 2020年後 | 登陸 | 已提議 | [22] |
維薩吉號 | NASA | 2020年後 | 登陸 | 已提議 | [23][24] |
金星實地探測器 | NASA | 2020年後 | 登陸器和氣球 | 已提議 | [25] |
VOX | NASA | 軌道器 | 已提議 | [26] | |
西風號漫遊車 | NASA | 2039年 | 漫遊車 | 可行性研究中 | [27] |
參考文獻
- ^ McDowell, Jonathan. Launch Log. Jonathan's Space Page. [21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3).
- ^ Krebs, Gunter. 《行星际探测器》. Gunter's Space Page. [21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3).
- ^ 3.0 3.1 3.2 Siddiqi, Asif A. 1961 (PDF). 《深空纪事:1958-2000年深空和行星探测器年表》. Monographs in Aerospace History, No. 24. NASA History Office. 2002: 29–32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15).
- ^ 4.0 4.1 4.2 4.3 Siddiqi, Asif A. 1962 (PDF). 《深空纪事:深空与行星探测器年表 1958-2000》. Monographs in Aerospace History, No. 24. NASA History Office. 2002: 34–37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8).
- ^ 5.0 5.1 5.2 Siddiqi, Asif A. 1964 (PDF). 《深空纪事:1958-2000年深空和行星探测器年表》. Monographs in Aerospace History, No. 24. NASA History Office. 2002: 41–45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8).
- ^ 6.0 6.1 Siddiqi, Asif A. 1965 (PDF). 《深空纪事:1958-2000年深空和行星探测器年表》. Monographs in Aerospace History, No. 24. NASA History Office. 2002: 47–52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8).
- ^ 《金星4号:探测金星的大气》.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3).
- ^ 8.0 8.1 Siddiqi, Asif A. 1967 (PDF). 《深空纪事:1958-2000年深空和行星探测器年表》. Monographs in Aerospace History, No. 24. NASA History Office. 2002: 61–68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1).
- ^ 《美国宇航局无意中发射的金星着陆器》. June 13, 2016 [March 18,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 ^ 存档副本.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1).
- ^ 行星探索任務和概念-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SA. September 21, 2018.
- ^ 美國航天局研究庫貝薩任務以解開金星之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ori Keesey. Published by PhysOrg. August 15, 2017.
- ^ The DAVINCI spacecraft. phys.org. [2016-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Chassefière, E.; Korablev, O.; Imamura, T.; Baines, K. H.; Wilson, C. F.; Titov, D. V.; Aplin, K. L.; Balint, T.; Blamont, J. E. 《欧洲金星探险器(EVE): 对金星的实地考察》. Experimental Astronomy. 2009-03-01, 23 (3): 741–760. Bibcode:2009ExA....23..741C. ISSN 0922-6435. doi:10.1007/s10686-008-9093-x (英語).
- ^ 《EnVision:理解為何我們最像地球的鄰居如此不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5 proposal. Richard Ghail. arXiv.org
- ^ Arney, Dale; Jones, Chris. 《HAVOC: 金星高空运营概念-金星探索规划》. SPACE 2015: AIAA Space and Astronautics Forum and Exposition. 31 August-2 September 2015. Pasadena, California. 2015 [2020-12-23]. NF1676L-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印度的火星和金星任务:研究与探索开发中》 (PDF). cospar-assembly.org. 22 July 2018 [11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1 November 2018).
- ^ Kalyan Ray; DHNS. 5 Missions in 5 yrs to study Solar System, Black holes. 19 July 2019.
- ^ 19.0 19.1 Wall, Mike. 《俄罗斯和美国考虑联合执行金星任务》. Space. 17 January 2017 [2017-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NASA Studying Shared Venus Science Objectives with Russian Space Research Institute[永久失效連結]. NASA. 10 March 2017
- ^ Freeman, A.; Smrekar, S. 《VERITAS–探索级金星表面地质和地球物理任务》 (PDF). 第11屆低成本行星任務會議. Berlin, Germany. 9 June 2015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9).
- ^ 《VICI: 金星原地成分研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L. Glaze, J. Garvin, N. Johnson, G. Arney, D. Atkinson, S. Atreya, A. Beck, B. Bezard, J. Blacksberg, B. Campbell, S. Clegg, D. Crisp, D. Dyar, F. Forget, M. Gilmore, D. Grinspoon, Juliane Gross, S. Guzewich, N. Izenberg, J. Johnson, W. Kiefer, D. Lawrence, S. Lebonnois, R. Lorenz, P. Mahaffy, S. Maurice, M. McCanta, A. Parsons, A. Pavlov, S. Sharma, M. Trainer, C. Webster, R. Wiens, K. Zahnle, M. Zolotov. EPSC Abstracts, Vol. 11, EPSC2017-346, 2017. European Planetary Science Congress 2017.
- ^ 《金星大氣及地質化學探測器(VISAGE):提出的新邊境任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Esposito, L. W.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XLVIII (2017)
- ^ The New Frontiers Venus In Situ Atmospheric and Geochemical Explorer (VISAGE) Mission Propos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L.W. Esposito, D.H. Atkinson, K.H. Baines, A. Allwood, F. Altieri, S. Atreya, M. Bullock, A. Colaprete, M. Darrach, J. Day, M. Dyar, B. Ehlmann, K. Farley, J. Filiberto, D. Grinspoon, J. Head, J. Helbert, S. Madzunkov, G. Piccioni, W. Possel, M. Ravine, A. Treiman, Y. Yung, K. Zahnle. EPSC Abstracts. Vol. 11, EPSC2017-275-1, 2017. European Planetary Science Congress 2017.
- ^ LARRY W ESPOSITO. 任务概念:金星原地探测器(VISE) (英語).
- ^ Smrekar, Suzanne; Dyar, M. D. ; et al (編). Venus Origins Explorer (VOX), 《金星起源探险器:提出的新边疆任务》 (PDF). The Venus Exploration Analysis Group. [2020-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7-06).
- ^ 《微風號:金星陸地漫遊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Geoffrey A. Landis, Steven R. Oleson, David Grantier, and the COMPASS team. NASA John Glenn Research Center. 65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Toronto, Canada. February 24, 2015. Report: IAC-14,A3,P,31x26111
外部連結
- Bonnier Corporation. Is There Life on Venus?. Popular Science (Bonnier Corporation). 2003: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