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什坊街

39°55′12″N 116°21′47″E / 39.9199657°N 116.3629465°E / 39.9199657; 116.3629465

锦什坊街
JINSHIFANG JIE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清真普壽寺
恆奧中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中國光大中心
泰康國際大廈
起點金城坊街
終點阜成門內大街

錦什坊街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中部的一條道路。

簡介

錦什坊街南起金城坊街,北到阜成門內大街。該街原來南起太平橋大街,北到阜成門內大街,後來在北京金融街的建設中,南段被拆除,中段拓寬成交通幹道,僅有位於丁章胡同以北的北段仍保存舊貌。該街因為元朝金城坊而得名。《順天府志》記載:「元於平則門內置金城坊,明因之。今錦什坊街,南接鬧市口,北抵平則門,疑即金城坊街之訛。」平則門大致便是後來的阜成門。《明一統志》記載:「元世祖廟在金城坊。洪武十年建。」朱元璋定都南京,卻在北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建廟。明朝永樂年間建都北京後, 「歲以二仲,遣順天府致祭」。如今,元世祖廟早已無存。[1]

《順天府志》記載,錦什坊街有「普壽寺,有敕建額,回人禮拜寺也。」如今,該清真寺保存完好,是西城區伊斯蘭教協會的所在地。寺內有大殿、講堂、浴室,是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該清真寺建於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傳說,該處原來是一座和尚廟。廟內方丈喜歡習武,而且武藝高超。廟旁有一家羊肉鋪,掌柜是位回族人,也喜歡習武,武藝高超。一日,方丈對這位回族掌柜挑戰,回族掌柜同意,當即找來裁判,並講定條件:若方丈取勝,回族掌柜便把羊肉鋪送給該廟供方丈居住;若方丈失敗,方丈便把廟獻給住在該地區的回族人,改成清真寺。結果方丈在比武中大敗,便將廟獻給回族人,又另外在錦什坊街建了一座「圓覺寺」。清真寺和圓覺寺距離很近,相互友好。明朝宣德帝聽說此事,便親自為清真寺和圓覺寺題匾,命官員從國庫提取白銀若干,分贈清真寺、圓覺寺,使之動工建成。1960年代初,清真寺山門上仍有明朝宣德帝御筆匾額,其形狀和妙應寺廣濟寺的門匾很相似,但清真寺的這塊匾額毀於文化大革命[1]

參考文獻

  1. ^ 1.0 1.1 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第1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