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縣

山西县份

ㄓㄤˇ子縣中國山西省長治市所轄的一個。總面積為1029平方公里。

長子縣

長子縣的地理位置
坐標:36°07′08″N 112°52′45″E / 36.11887°N 112.87925°E / 36.11887; 112.8792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山西省長治市
面積
 • 總計1,031.18 平方公里(398.1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298,690人
 • 密度290人/平方公里(750人/平方英里)
 • 城鎮104,466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6600
電話區號355
車輛號牌晉D
行政區劃代碼140428

歷史

長子縣地域古老,傳說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農氏就在這裡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並簡稱為「丹城」。在這裡流傳着許多傳說,精衛填海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山海經·北次三經》中這樣描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400年間,長子城一直為上黨郡郡治,西漢置長子縣,治上黨郡。漢、俱為長子縣,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據長子稱帝,為西燕國都,歷時9年。北魏仍為長子縣,北齊廢。開皇九年寄氏縣來治,於開皇十八年復稱長子縣,屬潞州。此後,縣名、轄屬歷代不改。

抗戰期間,屬山西省第五專員公署,後歸太岳行署第一專員公署和第二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歸屬山西省長治專區。1958年8月,長子、屯留合併為屯長縣,同年11月,撤消屯長縣,併入長治市,長子為區聯社。1959年1月恢復屯長縣。1961年屯長縣分治後,恢復長子縣建置,長子屬晉東南專區(地區)。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長子屬長治市

地理

長子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太岳山東麓東距長治市區21公里,北距太原市234公里,距北京670公里,跨越太行山可探中原地區和華北平原幅員1029平方公里。素有「中國青椒之鄉」的美稱,屬太岳山脈向太行山上黨盆地的過渡帶,三面環山,一方為廣闊平原。

著名山峰:

  • 發鳩山 位於縣城西16公里的岳陽、晉義與橫水交界處,海拔1 639米,山勢險要,坡度75°。
  • 慈林山 位於縣城南17公里的莊頭村邊,海拔1157米,山上有一座名揚華夏的法興寺
  • 老方山 位於縣城西南30公里處,距晉義至橫水公路100多米,海拔1646.8米

行政區劃

長子縣下轄9個、2個[2]

丹朱鎮、​鮑店鎮、​石哲鎮、​大堡頭鎮、​慈林鎮、​色頭鎮、​南漳鎮、​宋村鎮、​南陳鎮、​碾張鄉常張鄉

經濟

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30882萬元。[3]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子縣常住人口為298690人。[4]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常住人口為353266人,男性人口為181124人,占51.27%;女性人口為172142人,占48.73%。總人口性別比為105.22。 [5]

文化

長子縣擁有長子鼓書、長子道情、長子鋼板書、長子蓮花落、長子扇鼓、長子鼓兒詞等多種曲藝形式。其中有500年歷史的長子鼓書是長子縣土生土長、以本土方言為主的一種說唱曲藝,前身是鼓兒詞,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吸收了長子道情、鋼板書、河南墜子、梆子、落子等曲種,1942年由長子縣抗日政府組織盲人曲藝隊發展而成如今的風格。2011年5月23日,「長子鼓書」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1月,長子縣獲評「中國曲藝之鄉」稱號。

風景名勝

名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