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姓
姓氏 | |
聞 | |
《百家姓》第289位 | |
36: | 池喬陰鬱 胥能蒼雙 |
37: | 聞莘党翟 譚貢勞逄 |
38: |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
郡望 | 吳興郡 |
起源
中國春秋時期末葉魯國有個人物叫少正卯,他博學多識,很有名氣,曾聚眾講學,而又有很多觀點與孔子不同,同孔子唱對台戲,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處聽講,對孔子私學有很大影響,後來孔子做了魯國司寇,就以「改政」為名,把當時遠近聞名的少正卯殺了,而少正卯的後代子孫為紀念,就以此事做了姓氏,以「聞人」為姓。而後,聞人氏後人將複姓聞人單化成聞姓。[1]據《風俗通》記載:上古聞人氏的後代,其子孫以「聞人」為姓,但有一部分子孫,只以聞為姓。聞人氏改為聞氏,約是在漢—宋之間。
另一支聞姓為文天祥之後,由「文」改姓而來[2]。這種說法最早出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第一次修撰的《聞氏宗譜》:「吾姓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廬陵。宋景炎二年(1277年),信國公軍潰於空坑,始祖良輔公被執,在潛逃於蘄之蘭清邑,改『文』為『聞』,因家焉。」這裡所說的信國公就是文天祥,而蘄則是今天的湖北省浠水縣。
分布
另有一支是單字聞姓,文天祥(護國公)軍敗後,其二十四子帶其後人從江西吉安遷居至湖北省浠水(麻城)市,並改文為聞,與南方聞人氏不同的是此支後人比較高大。
「聞」氏由「文」改來的說法最早出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第一次修撰的《聞氏宗譜》:「吾姓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廬陵。宋景炎二年(1277年),信國公軍潰於空坑,始祖良輔公被執,在潛逃於蘄之蘭清邑,改文為聞,因家焉。」這裡所說的信國公就是文天祥,而蘄則是今天的湖北省浠水縣。
700多年來,聞家宗譜都採納此說,聞家人也都自認為是文天祥後人,研究聞一多的學者,也大多承認了這個說法。然而,1992年,《聞一多傳》的作者聞黎明以史學研究者的嚴謹態度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質疑。他說:「這種說法很難考證,且記載時間去(距離)事五百年(1277年-1781年)」,「宗譜所言確否,尚待證實。」因為「聞」本來也是一個姓氏。
這個問題,聞一多本人也產生過興趣。他在清華讀書期間曾想撰寫一篇《聞氏先德考》,但終因資料不足,只在日記中寫下了「不得其詳」這樣一個沒有結論的結論。
堂號
郡望
參看
注釋
- ^ 姓氏故事:闻姓的来源. 《平頂山晚報》. 2012年11月16日 [2014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靖江闻氏家族为文天祥后人 耗时三年修家谱. 人民網. 2012年1月16日 [2014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日).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編]
- 《百家姓》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聞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