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夫難妻
《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是1913年上映的中國故事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鄭正秋共同執導,丁夢鶴、王病僧、黃小雅、錢化佛等主演[1]。影片講述一對互不相識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經歷一系列繁文縟節後,被送入洞房,開始了艱難的夫妻生活。儘管拍攝方式原始,演員缺乏訓練,該片在中國電影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該影片目前已經散失。
難夫難妻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張石川 鄭正秋 |
編劇 | 鄭正秋 |
攝影 | 依什爾 |
製片商 | 亞細亞戲影公司 |
片長 | 40分鐘 |
產地 | 中華民國 |
語言 | 默片 |
劇情
該片故事發生在廣東潮州地區,當地盛行封建買賣婚姻。劇中有兩個大戶人家,在媒人的撮合下,兩家決定聯姻。婚禮當晚,在經歷一系列繁文縟節後,一對互不相識的男女被送入洞房,開始了艱難的夫妻生活。婚後半年,男方賭博輸了一大筆錢,夫妻因此發生衝突,搗毀物件,並各傷頭足。僕人告訴了兩家家長,於是兩家聚到一起,路上拉拉扯扯。兩家人在新房圍坐,夫妻彼此的厭惡也逐漸平息,於是相互賠禮[2][a]。
《難夫難妻》的劇本是鄭正秋根據他家鄉的鄉俗風情撰寫而成,它已經有了專為拍攝而編寫的電影劇本,儘管它還比較簡略,是「幕表」式的。[3]
製作
1909年,俄裔美國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創辦了亞細亞影戲公司。該公司因經營不善,1912年由上海南洋人壽保險公司經理依什爾接辦[4]。依什爾接管該公司後,認為必須要與中國人合作才能賺錢,於是找到了就職於美化洋行廣告部的張石川[5]。張石川此前曾在新劇[b]團體「立鳴社」擔任經理,管理劇團事務,組織劇團演出,有豐富的戲劇經驗。後來他結識了「新民」劇社的主辦人鄭正秋,兩人將劇社合併為「民鳴社」[4]。
1913年,張石川與鄭正秋合作拍攝了《難夫難妻》。鄭正秋擔任編劇,兩人聯合擔任導演。攝影場位於亞細亞公司的露天場地上,十分簡陋,只是在空地上墊起一尺多高,鋪上地板,用白布篷幔遮蓋[4]。劇中的演員全部是民鳴社的新劇演員,且全部都是男演員[6]。所有的道具與服裝均從民鳴社搬來,布景也十分簡陋,掛衣鈎、自鳴鐘、新式桌椅等道具甚至是畫出來或用紙紮出來的,化妝也只塗脂粉[4][5]。當時的張石川與鄭正秋對攝影機機位變換也不了解,在擺好攝影機後就吩咐演員在鏡頭前演戲,直到膠片用完鏡頭也不移動,只有一個遠景[4]。有時第一天戲未演完,第二天繼續演時演員穿錯了服裝,導致影片映在銀幕上時服裝會突然變化[5]。該片最終完成時共4本,可放映40分鐘[4]。
發行與影響
1913年9月29日,《難夫難妻》與其他五部影片同時在上海「新新舞台」上映。開映前兩日,《申報》刊出大幅廣告。廣告中聲稱該片為「開演從來未有之中國影戲」、「此中國演劇攝入片中,洵為海上破天荒第一次也」[1]。每張電影票1角,因其通俗之故,非常受歡迎,生意甚好。該片後來還被送到南洋群島上映,主要面向當地華僑。海外票房成為該片主要收入來源[6]。
該片揭露了包辦婚姻給人帶來的不幸,抨擊了封建禮教與封建婚姻制度,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該片也是第一部由中國人自主拍攝的故事短片[4]。儘管該片拍攝方式原始,演員未經過專業訓練,但其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962年出版的《中國電影發展史》稱該片為「中國攝製故事片的開端」,確立了其地位[1]。
後續
《難夫難妻》拍攝完成後,鄭正秋離開了亞細亞公司,繼續做新劇,直到1922年才重回電影界,並擔任1923年電影《孤兒救祖記》的編劇[7]。而張石川則繼續從事電影行業,他與依什爾一起改編中國傳統戲劇曲目與民間故事,導演了《活無常》《五福臨門》《二百五白相城隍廟》等大量故事片。僅1913年,亞細亞公司生產的電影就多達15部[6]。儘管電影形式借鑑了當時西方的滑稽戲,但懲惡揚善的思想與主題是完全中國化的[4]。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的膠片無法進入中國,拍攝計劃無法照常進行,亞細亞公司被迫關閉。後來中國開始進口美國膠片。1916年,張石川邀請上海娛樂圈名人管海峰,共同創立了幻仙影片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經濟上不受外國人控制、完全由中國人自主興辦的電影公司[4]。幻仙的第一部作品是《黑籍冤魂》,改編自吳趼人的同名小說。該作品曾列入亞細亞公司的拍攝計劃中。電影以反鴉片為主題,深受觀眾歡迎[4]。
《難夫難妻》演員均為男性,女性角色同樣由男性扮演。同一年由黎民偉編劇的短故事片《莊子試妻》中,黎民偉妻子嚴珊珊飾演莊子的丫鬟,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該片也是香港第一部電影[6]。1920年,殷明珠出演電影《海誓》,這是中國第一位擔任主角的女演員[6]。
《難夫難妻》目前已經散失[1]。
注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陳建華. 郑正秋与《难夫难妻》新证. 文匯報. [2020-04-22].
- ^ 楊遠嬰. 家之寓言 中美日家庭情节剧研究.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15: 141–142. ISBN 978-7-5060-8500-7.
- ^ 張巍 (編). 中国电影编剧史 2021年6月第1版. 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4-6. ISBN 978-7-5596-5114-3.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寧波市政協文史委. 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电影业.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6: 30–35. ISBN 978-7-5034-1882-2.
- ^ 5.0 5.1 5.2 丁亞平. 中国电影历史图志 1896-2015.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5: 21–24. ISBN 978-7-5039-6051-2.
- ^ 6.0 6.1 6.2 6.3 6.4 尹鴻,凌燕. 百年中国电影史 1900-2000. 長沙: 嶽麓書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4: 8. ISBN 978-7-80761-877-5.
- ^ 張會軍主編;陳浥等著.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电影表演卷 上.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6: 15–16. ISBN 7-106-0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