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
雀巢公司(法語: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簡稱Nestlé S.A.或Nestlé,法語發音:[nɛsle]; 英語 /ˈnɛsleɪ/, /ˈnɛsəl/, /ˈnɛsli/),是一間瑞士跨國食品和飲料公司,總部位於瑞士沃州沃韋,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工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3][4]。最初是以生產嬰兒食品起家,後來開始生產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雀巢公司是美國《財富》雜誌2015年評選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72名[5]。此公司亦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2017年全球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第34名[6]。
雀巢公司 | |
---|---|
原文名稱 | 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 |
公司類型 | SA |
股票代號 | SIX:NESN OTC Pink: NSRGY BSE: 500790 NSE:NESTLEIND MYX:4707 |
ISIN | CH0038863350 |
成立 | 1866 |
創辦人 | 亨利·內斯萊 |
代表人物 | Paul Bulcke Peter Brabeck-Letmathe |
總部 | 瑞士沃州沃韋 46°28′01″N 6°50′06″E / 46.466944°N 6.835°E |
標語口號 | Good Food, Good Life.(英文) 優質食品,美好生活。(中文) |
業務範圍 | 全世界 |
產業 | 食品製造 |
產品 | 嬰兒食品、咖啡、奶製品、早餐穀物、糖果、瓶裝水、冰淇淋、寵物食品等 |
營業額 | ▼ CHF 888億(2015)[1] |
稅前盈餘 | ▼ CHF 134億(2015)[1] |
稅後盈餘 | ▼ CHF 90億(2015)[1] |
總資產 | ▲ CHF 1,334.5億(2014)[2] |
資產淨值 | ▲ CHF 718.8億(2014)[2] |
所有權者 | 庫藏股、貝萊德、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 |
員工人數 | 335,000 (2015)[1] |
市值 | 237,363,000,000 瑞士法郎 (2018年) |
網站 | www.nestle.com |
由於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雀巢不願意配合退出俄羅斯,遭到匿名者入侵竊取10GB的資料。揚言還再繳稅給「克里姆林罪犯政權」的公司,若不在48小時內退出該地市場,就會成為他們的攻擊目標。[7]
歷史
- 1864年,「雀巢之父」亨利·內斯萊針對當時居高不下的嬰兒死亡率,發明生產了嬰兒營養麥片粥。
- 1866年,亨利·內斯萊創建雀巢公司,並以自己的盾形紋章──鳥(雀巢)——作為公司的標誌,這就是後來聞名全球的雀巢公司的雛形。
- 1868年,亨利·內斯萊在巴黎、法蘭克福、倫敦設立了銷售點。130多年來,正是由於亨利·內斯萊的影響,雀巢公司成長為國際化的公司。
- 1890年—1902年期間,雀巢陸續在歐美設廠,並與現在雀巢公司另一個源頭英瑞煉乳公司合併,成為當時世界級食品巨頭。
- 1947年,雀巢公司與瑞士美極合併,銷售額從8.33億瑞士法郎提高到13.4億瑞士法郎。
- 1970年代,非洲和南美等地不斷有嬰幼兒因喝過雀巢公司出產的乳製品而生病,人數包括死者每年達到1000萬人。為此,美國等地的消費者從1973年起發起了一場長達十多年的拒買雀巢食品的運動。直到1984年,雀巢公司承認並實施世界衛生組織有關經銷母乳替代品的國際法規,國際抵制雀巢產品運動委員會才宣布抵制運動結束。
- 1984年,雀巢公司收購了美國食品巨頭三花公司。
- 1988年,雀巢公司和東莞糖酒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東莞雀巢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速溶咖啡及相關產品。
- 1988年,雀巢收購了意大利公司堡康利。
- 1988年,雀巢收購了生產奇巧(Kit-Kat)和聰明豆(Smarties)巧克力、以蔡頌祈為首的英國糖果公司能得利(Rowntree Macintosh)。
- 1994年,雀巢以新台幣11億元現金收購台灣第一家乳品公司福樂食品全部股權及其所有商標及專利權。
- 1999年秋天,雀巢成功收購中國調味食品企業太太樂。
- 2001年,可口可樂公司與雀巢成立合資公司Beverage Partners Worldwide(全球飲料夥伴,BPW),雙方各佔50%股權,聯合發展紅茶與綠茶的飲料業務。可口可樂主要負責產品的分銷和生產,雀巢主要負責產品的規劃、設計、研發和品牌支持。
- 2002年,埃塞俄比亞政府把雀巢當地的分公司收歸國有,雀巢意圖向該國政府索償八億美元,引起舉世指責。後來雀巢讓步,願意將賠款減至一億美元,並將賠款用於建設當地,事件暫時平息。
- 2002年8月6日,雀巢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廚師公司(ChefAmerica)。
- 2008年4月,諾華斥資104億美元向雀巢收購愛爾康24.85%(7400萬股)股權,每股143.18美元。當時交易條件還包括自2010年1月起,諾華可另外向雀巢購買愛爾康52%股權。
- 2009年1月4日,諾華以每股180美元價格,斥資281億美元向雀巢收購愛爾康52%股權。
- 2010年1月5日,雀巢以3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卡夫旗下美國及加拿大的的速凍薄餅業務。該業務包括的比薩品牌有DiGiorno,Tombstone,CaliforniaPizzaKitchen(加州匹薩廚房),Jack's和Delissio。在美國和加拿大,雀巢公司已通過Stouffer's,LeanCuisine,Buitoni,HotPockets和LeanPocket等品牌建立起速食食品和便攜食品品類的領導地位。
- 2011年4月17日,雀巢公司宣布,已經就獲得廈門銀鷺食品集團[8](銀鷺集團)簽署了合資協議,獲得銀鷺集團60%股權。銀鷺2010年的銷售額為7.5億瑞士法郎(約合54.6億元人民幣)。
- 2011年7月11日,雀巢以21億新元(約17億美元)收購中國最大糖果製造商徐福記國際(Hsu Fu Chi)的60%股權。徐氏家族將向雀巢出售16.48%的股份,但據合併協議仍持有合資公司40%的股份。
- 2012年1月6日,雀巢和可口可樂同意將在全球範圍內對半合資的BPW業務範圍縮小到歐洲和加拿大地理範圍。全球其他地區可口可樂不再幫忙銷售和生產雀巢茶飲。不過台灣和香港地區可口可樂和雀巢仍將就雀巢冰爽茶品牌簽署許可協議。[9]
- 2012年4月23日,雀巢以118.5億美元收購輝瑞旗下的嬰兒食品部門惠氏奶粉業務。
- 2012年11月28日,和記黃埔醫藥同意與雀巢公司旗下雀巢健康科學公司(Nestle Health Science)合資營養科學合夥有限公司(Nutrition Science Partners),發展以傳統中藥為基礎的腸道治療;雙方各持一半股權。
- 2014年2月12日,歐萊雅集團(L'Oreal SA)同意以60億歐元(82億美元)回購雀巢持有的8%的持股。歐萊雅將支付現金34億歐元買雀巢持有的2730萬持股。同時以雀巢的瑞士皮膚醫學產品合資企業高德美(Galderma)50%股權賣給雀巢,交換股票價值達26億歐元的2120萬股股票。雀巢持有的歐萊雅股權將從29.4%降至23.29%,貝登古家族的股權將從30.6%增至33.31%。
- 2015年10月15日,從11月開始可口可樂不再幫忙在台灣銷售和生產雀巢茶飲。[10]雀巢茶飲開始淡出台灣市場。
- 2016年6月,雀巢與愛之味合作,雀巢茶品重回台灣,交由台灣第一生化科技代工生產。愛之味成為雀巢茶品台灣總代理。
- 2017年12月6日,雀巢公司斥資23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健康食品公司Atrium Innovations。
- 2018年5月8日,雀巢與星巴克締結全球咖啡聯盟,雀巢將以71.5億美元現金收購星巴克門市以外的全球市場零售及分銷星巴克品牌包裝產品的權利。
- 2018年10月,雀巢中國推出了「幸善」「自然食客」和「MuscleHunt 肌獵」三個新品牌。[11]
- 2019年10月8日,雀巢以102億瑞士法郎(約合103億美元)將皮膚健康業務Nestlé Skin Health S.A出售給殷拓集團和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的全資子公司牽頭的財團。出售完成後,雀巢旗下不再擁有皮膚健康業務,同時該業務重新更名為高德美。
- 2020年11月25日,雀巢宣布,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銀鷺花生奶和銀鷺罐裝八寶粥在華業務,交易雙方同意對此次交易的財務條款不予以披露。據了解,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銀鷺創始人陳清水家族控股。
- 2021年2月16日,雀巢宣布,已同意將其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水品牌出售給One Rock Capital Partners和Metropoulos & Co。出售預計在春季完成,其中包括山泉水品牌、純淨水品牌和送貨服務。該次出售計劃不包括Perrier品牌、S.Pellegrino品牌和Acqua Panna品牌。交易於2021年4月上旬完成[12]。
收購雪糕品牌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雀巢不斷在世界各國收購知名雪糕品牌,例如:澳大利亞的Peter's、香港的「牛奶公司」等。在收購的初期,只在原有品牌前冠上「雀巢」名字,到後來公司全球旗下的雪糕品牌,統一改用「雀巢」為品牌名稱。
2016年10月,雀巢與成立於1985年英國冰淇淋企業R&R合作,成立冰淇淋、冷凍食品及冰鮮乳製品合資企業Froneri。該企業結合了雀巢即R&R在歐洲、中東(除以色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菲律賓及南非的冰淇淋業務,也包含了雀巢公司在歐洲的冷凍食品業務(如意大利披薩及零售冷凍食品)和在菲律賓的冰鮮乳製品業務。其擁有大約1.25萬雇員,涉及20多個國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執行總裁為前R&R總裁 Ibrahim Najafi。[13][14][15]
2019年5月14日Froneri以3.8億紐幣收購恆天然合作社集團旗下冰淇淋公司帝紐(Tip Top)
2019年12月15日雀巢以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出售美國雪糕業務,包括Haagen-Dazs、Dreyer's及Drumstick等知名品牌給Froneri
食安品管事件
重金屬嬰兒食品
2011年4月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導,瑞典研究人員發現,包括雀巢在內的9種歐洲知名品牌嬰兒食品,含有毒重金屬砷、鉛與鎘,研究發現,如果每天餵食嬰兒2次上述品牌的食品米糊,嬰兒接觸到致癌物「砷」的數量,比餵養母乳高出50倍;接觸可破壞神經系統和腎臟功能的重金屬「鎘」,數量比餵養母乳多出150倍。雀巢廠商則堅稱,這些有毒物質在產品中含量極低,不會危害嬰兒健康。[16]後於亞洲地區雀巢展開危機處理,於中國大陸地區官網跳出顯著提示關於瑞典報道的嬰幼兒食品中含有微量錳、鎘和砷的研究報告,此報道中所提及的雀巢產品並未在中國進口、生產和銷售,而亞洲其餘國家的官網沒有顯著提示。[17]
泡麵含鉛事件
2015年印度政府對雀巢公司提起訴訟,[18]舉出雀巢品牌Maggi違反食品標籤上的標示含量,其泡麵中有高過安全值的鉛及味精含量。此品牌產品曾經一度佔印度麵類總銷售額的60%。最初由勒克瑙(Lucknow)市的食品部門發起此一事件,監測出問題泡麵,因社群媒體的傳播而被迅速流傳,許多邦對Maggi食品展開檢驗,並對Maggi麵條下達禁售令,事情大舉發生後全球首席執行長Paul Bulcke到新德里處理此危機,之後印度全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下令雀巢召回所有Maggi麵條,並要求全部下架。[19]
劣質零食事件
2021年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美國農業部表示已經與雀巢公司達成協議,將在美國銷售的一款名為義式臘腸捲餅總計約345.6噸的零食召回,因為該零食因未明的原因混入「異物」,多數是碎玻璃等物體。公司方表態根據出貨單此批貨物只出貨於美國零售商,但二級零售商的去向無法追蹤。[20][21]
塑料瓶
環保團體向加拿大廣告標準機構(Advertising Standards Canada)提起投訴,反對雀巢公司。在2008年10月,雀巢在全頁廣告中宣稱:「大多數水瓶避免進入垃圾填埋場,並得到回收」,「Nestlé Pure Life是一個健康、環保的選擇」,以及「瓶裝水是世界上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消費品。」[22][23][24] 環保團體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雀巢聲稱其瓶裝水產品在全球消費品中對環境影響最小是無法得到有效支持的。」[22][25]但在雀巢於2008年提出的企業公民報告中指出,他們的許多瓶子最終進入固體廢棄物流,並且大多數瓶子沒有被回收。[23][26][27] 該廣告活動被稱為漂綠。[23][24][26] 雀巢為其廣告辯護,稱他們將展示他們在其活動中的真實性。[22]
旗下品牌
產業
- 雀巢專業餐飲(Nestle Professional)
- 雀巢牛奶公司(生產冰淇淋、牛奶)
- 百福豆腐、甜品、豆漿
- 雀巢水業集團(包含雀巢優活(Nestlé Pure Life)、畢雷礦泉水(Perrier)等品牌)
- 雀巢健康科學(Nestle Health Science)
營養補給品
- 雀巢健康科學
- 雀巢營養
- 雀巢能恩奶粉
- 雀巢佳膳營養品(Nutren)
- 嘉寶嬰兒食品(Gerber)
飲品
- 奈斯派索(Nespresso)
- 雀巢咖啡(Nescafe)
- 雀巢冰爽茶(Nestea,中國大陸稱「雀巢茶萃」)
- 克寧奶粉(Klim)
- 惠氏奶粉
- 雀巢美祿(Milo)
- 雀巢檸檬茶
- 雀巢奶茶
- Nestle Bliss(改為Lactel Bliss)
冰品
- Dreyer's皇牌雪糕
- 五羊牌雪糕(2021年將運營權轉讓至越秀企業 (集團)旗下風行牛奶)
- 粵新意(雀巢運營時期原五羊牌旗下部分產品)
- 呈真
- Mövenpick 莫凡彼冰淇淋
- Häagen-Dazs哈根達斯冰品(僅在美國及加拿大)
調味品
- 美極調味品(Maggi)
- 三花淡奶(Carnation)
- 鷹嘜煉奶(Eagle)
零食
寵物食品
- 喜躍寵物食品(Friskies)
- 普瑞納寵物食品(Purina)
- 貓倍麗寵物食品(Monpetit)
護理保健
持股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Annual Results 2015 (PDF). Nestlé. [25 March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28).
- ^ 2.0 2.1 Financial Statements 2014 (PDF). Nestle.com. [31 Jul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19).
- ^ "Nestlé's Brabeck: We have a "huge advantage" over big pharma in creating medical foo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NN Money, 1 April 2011
- ^ "Nestlé: The unrepentant chocolati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經濟學人, 29 October 2009. Retrieved 17 May 2012
- ^ 2014 Fortune Global 500 list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0 May 2015.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8.
- ^ 林妍溱. 杯葛不退出俄羅斯,Anonymous駭入雀巢宣稱竊走10GB資料. ithome. 2022-03-23 [202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 ^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花生牛奶,八宝粥,好粥道,牛奶花生. 廈門: 廈門銀鷺食品集團: 1. [2017-02-17]. (原始內容 (htm)存檔於2013-04-06) (中文(簡體)).
- ^ 台灣可口可樂 跟雀巢玩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時電子報,2015年10月16日。
- ^ 可口可樂、雀巢拆夥 另起爐灶推新「檸檬茶」. [2016-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7).
- ^ 雀巢今年计划推出170款新品,是去年的2.5倍_联商网. www.linkshop.com.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
- ^ 世界最大食品制造商:瑞士雀巢公司Nestlé S.A.(NSRGY). 美股之家. 2021-04-18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 錢睿蓀. 联姻英国最大冰淇淋公司 雀巢要在冰淇淋市场追赶联合利华. 界面. 2016年4月27日 [2019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1日).
- ^ Nestlé und R&R schliessen Froneri-Deal zur Gründung eines Joint Venture für Speiseeis und Tiefkühlkost ab(德语). 雀巢. 2016年10月3日 [2019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1日).
- ^ Hisroty of Froneri(英文). Froneri. [2019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27日).
- ^ 台灣環保署-雀巢食安重金屬事件.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 ^ 瑞典检出欧洲雀巢婴幼儿食品含大量有毒元素.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 ^ 印度雀巢事件.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 ^ BBC-印度泡麵事件.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4).
- ^ 聯合網-雀巢食安事故.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6).
- ^ 國經網-雀巢召回数百吨零食.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6).
- ^ 22.0 22.1 22.2 Nestlé bottled-water ads misleading, environmentalists say. CBC News. 1 December 2008 [4 Jan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3 January 2016).
- ^ 23.0 23.1 23.2 Groups Challenge Nestlé's Bottled Water Greenwashing. Polaris Institute. [30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October 2014).
- ^ 24.0 24.1 Anderson, Scott. Nestlé water ads misleading: Canada green groups. Reuters. 1 December 2008 [30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May 2010).
- ^ Nestlé wins global food industry award. Bánh kẹo Nga. [21 Juli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1).
- ^ 26.0 26.1 Dejong, Michael. Water, Water Everywhere. The Huffington Post. 24 March 2009 [30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7 April 2009).
- ^ The Shape of Citizenship: 2008 Corporate Citizenship Report: Creating Shared Value (PDF). Nestlé Waters North America (報告). [30 April 20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3 November 2011).
- ^ Mehler, Sandra. Bübchen. Nestlé Babyservice. 2016-01-13 [2016-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德語).
- ^ PChome線上購物. PChome線上購物 -. PChome 24h購物. [2016-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