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爾涅(法語:Vernier)是瑞士日內瓦州的一座城市,位於羅納河右岸,東與日內瓦鄰接。

韋爾涅
Vernier
Coat of Arms of Vernier
徽章
韋爾涅在瑞士的位置
韋爾涅
韋爾涅
韋爾涅在瑞士的位置
坐標:46°12′N 6°06′E / 46.200°N 6.100°E / 46.200; 6.100
國家 瑞士
日內瓦州
語言法語
政府
 • 市長蒂埃里·阿波忒洛斯(Thierry
Apothélos)[1]
面積
 • 總計7.68 平方公里(2.97 平方英里)
海拔440 公尺(1,440 英尺)
人口
 • 總計32,374(2,009年12月資料)
 • 密度4,215人/平方公里(10,918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郵政編碼1214 Vernier
1216 Cointrin
1219 Aïre
1219 Châtelaine
1219 Le Lignon
1220 Les Avanchets
SFOS號碼6643
網站www.vernier.ch

紋章

韋爾涅的紋章是市鎮自治議會於1914年1月20日通過,並於同年2月27日得到州政府批准的。紋章由中央的橫向波紋型條帶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綠底鑲嵌金輪,下部為紅底鑲嵌鱒魚[2]

紋章的綠色來自當地的傳統旗幟的顏色,紅色是日內瓦州和瑞士聯邦的旗幟所使用的顏色,中央條帶則代表羅納河。金色水輪象徵磨坊水力鱒魚則象徵韋爾涅至今引以為傲的捕魚業。[3]

歷史

韋爾涅的名稱來自凱爾特語「verne」,即榿木之意。羅馬帝國時期,韋爾涅位於日內瓦到里昂的途中,羅馬軍團可能在征服赫爾維蒂人之後在此建立了居民點。1915年,夏特萊納小學(école de Châtelaine)建設工地曾出土儒略·凱撒時期軍團的鐵質遺物。

在漫長的中世紀,韋爾涅作為熱克斯地區(pays de Gex)的一部分,曾先後被勃艮第人法蘭克人薩拉森人日耳曼人占據。後來,薩伏依公國控制了韋爾涅,平靜地生活直到1506年被打破。覬覦日內瓦共和國的公爵夏爾三世禁止韋爾涅人為日內瓦工作,使許多當地居民陷入貧困。

1536年,伯爾尼占據了熱克斯地區,並開展宗教改革。伯爾尼人引領當地人焚燒城堡、天主教堂修道院,並重新發展農業。1615年,當地建起一座更正教堂。

伯爾尼統治時期持續了30餘年。1564年,伯爾尼與薩伏依公爵埃曼努埃爾·菲利貝爾(Emmanuel Philibert)簽訂《洛桑條約》(traité de Lausanne),熱克斯地區重新回歸薩伏依。

1580年,野心勃勃的夏爾·埃曼努埃爾一世成為薩伏依公爵。他計劃攻占日內瓦,以便繼續向北擴張領土,建立北到納沙泰爾,南到地中海的王國。日內瓦被迫向薩伏依宣戰,並請求伯爾尼的援助。伯爾尼人重返熱克斯地區,但很快即撤退。日內瓦人只得孤軍奮戰,韋爾涅地區發生過數次激烈的交戰。

1590年左右,日內瓦開始管轄韋爾涅。僅僅十餘年後的1601年,法國國王昂利四世從薩伏依搶奪了熱克斯等地區。法國統治期間,漁業、農業繼續發展,宗教衝突時有發生。[4]法國大革命時,韋爾涅從由村子成為市鎮。拿破崙的擴張垮台之後,重獲獨立的日內瓦共和國加入瑞士聯邦。為使新成立的日內瓦州與沃州領土相連,經過多日的談判,1815年11月20日,法國和瑞士簽訂《巴黎條約》(traité de Paris),法國將韋爾蘇瓦普雷尼科勒-博西大薩孔內梅蘭六個市鎮讓與瑞士。次年,韋爾涅正式併入日內瓦州。當時,這個農業小鎮共有566名居民。[5]

人口

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韋爾涅共有居民32374人。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4000人。其人口在日內瓦州各市鎮中位列第二,在瑞士全國位列第十七。

下為1850年至2008年的人口增長圖示:[6]

參考

  1. ^ (法文)Conseil administrati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法文)"...coupé par une fasce ondée d』argent, au 1 de sinople, à la roue de moulin d』or, au 2 de gueules à la truite au naturel."
  3. ^ (法文)Les armoiries de Verni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法文)Un XVIe siècle mouvement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法文)Rattachement à la Suiss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法文)Office fédéral de la statistique. Evolution de la population des communes 1850-2000. [2010年1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5月14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