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約翰 (1994年)
颶風約翰(英語:Hurricane John)又名颱風約翰(英語:Typhoon John),是1994年太平洋颶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其持續時間之久、行進距離之長都創下新紀錄,這個紀錄在2023年才被氣旋弗雷迪打破。風暴形成時,東北太平洋正受1994至1995年間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海面溫度較高[參1],給氣旋強化帶來有利條件。約翰因此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最高級別,發展成五級颶風。
颱風(日本) | |
---|---|
五級颶風/三級颱風(美國) | |
形成 | 1994年8月11日 |
消散 | 1994年9月12日 |
(1994年9月10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 |
最高風速 | 10分鐘持續: 155公里/小時(100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80公里/小時(175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 929百帕(毫巴);27.43英寸汞柱 |
死亡 | 0 |
損失 | $1500萬(1994年美元) |
影響地區 | 夏威夷州、約翰斯頓環礁、阿拉斯加州 |
1994年太平洋颶風季和1994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約翰共計持續31天,行進距離達11531公里,從東太平洋經中太平洋進入西太平洋,最後又回到中太平洋[參2]。該風暴在西太平洋亦達到颱風強度,是歷史上少有的既是颶風、又是颱風的熱帶氣旋[註1]。雖然強度很高,持續時間也長達一個月,但約翰基本沒有對陸地構成顯著影響,只有夏威夷群島和美國位於約翰斯頓環礁的軍事基地受輕微影響,風暴殘留之後還對阿拉斯加州產生影響。
氣象歷史
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估計,颶風約翰源於1994年7月25日離開非洲海岸的一股東風波[註2][參2][參4],在穿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期間沒有得到顯著發展,之後穿過中美洲,於8月8日左右進入東太平洋[參2][參4]。進入太平洋後,東風波逐漸發展,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8月11日將位於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東南偏南方向約555公里海域、並且還在向西移動的系統編號為熱帶低氣壓10E[註3]並開始發布公告[參2][參4][參5]。雖然外界環境並不是很有利於熱帶氣旋發展,但氣旋還是迅速發展出帶狀特徵和層次分明的外流,於當晚升級成熱帶風暴[註4]並獲名「約翰」(John)[參2]。
受東北太平洋上空的強烈高壓脊影響,約翰繼續向西移動,而因上層風切變存在而無法超越熱帶風暴強度標準。由於風切變強度不斷變化,風暴的強度波動也很大。在此期間,氣旋上空雲系多次被風切變破壞,約翰的強度一度降至接近熱帶低氣壓標準。[參2]在太平洋上空緩慢移動了8天後,風切變於8月19日開始大幅減少,約翰隨即得到顯著強化,於太平洋時區當天下午17點升級成颶風。8月19至20日的18小時裡,約翰從一級颶風增強成大型颶風[註5]。PDT8月20日上午11點左右,風暴進入中太平洋,預警責任由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移交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參2]
進入中太平洋後,約翰繼續緩慢西進,並因夏威夷群島以南較遠處洋面的環境有利而繼續快速增強,於8月22日成為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最高級別的五級颶風,再於夏威夷標準時間當天晚上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80公里的最高強度[註6][參6]。約翰還在22日這天(夏威夷標準時間)從夏威夷群島以南約500公里海域經過,是風暴距該群島最近的一次,並且一度存在轉向北上的可能,對群島構成威脅。但由於有高壓脊的保護,約翰的移動路線保持偏南,只是其外圍雨帶還是在群島產生狂風暴雨[參6]。
經過夏威夷群島後,約翰開始緩慢轉向北上,前進方向幾乎正對約翰斯頓環礁,這裡建有美國的軍事基地,除基地人員外沒有常駐人口。受風切變增多的影響,風暴緩慢減弱,強度從五級颶風標準降至一級,風力時速145公里。當地時間8月25日,約翰在約翰斯頓環礁以北僅24公里洋面掠過,這也是氣旋距該群島最近的一次。約翰斯頓環礁上測得的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5公里,相當於強烈熱帶風暴標準,陣風時速則有120公里。[參7]
經過約翰斯頓環礁近海後,氣旋轉向西北,並因風切變減少而再度增強。當地時間8月27日,約翰達到風力時速210公里的第二波最高強度,並在不久後從北緯22°附近洋面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駐關島辦事處監控範圍。至此風暴成為颱風,並且在西太平洋行進期間都被稱為颱風約翰。[參7]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後不久,約翰再次減弱並且基本停止前進。到了9月1日,系統已降級成熱帶風暴,而且就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不遠處洋面,基本沒有移動。約翰在此徘徊6天之久,連續多天的移動路線形成逆時針環路。9月7日,由於有低壓槽逼近,風暴快速向東北方向移動,於9月8日經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回到中太平洋。[參7]
回到中太平洋後,約翰在中途島以北較遠處海域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45公里的第三波最高強度,相當於較為強烈的一級颶風。但由於低壓槽和中北太平洋水溫較低的共同影響,這一強度只保持了很短的時間。風暴結構快速消解,中太平洋颶風中心於9月10日發布針對系統的第120份公告,宣布約翰在烏納拉斯卡島以南約1600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參7]
預報困難
約翰進入西北太平洋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預測風暴動向和估計氣旋強度上都遭遇困難。進入西北太平洋後,颱風約翰的強度有大幅降低,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連續4份公告中都宣稱系統已弱化成熱帶低氣壓,還認為氣旋很快就會消散。但實際上,約翰並沒有像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預計的那樣消散,所以該機構又在下一份公告中將系統升級成弱熱帶風暴。與此同時,有兩份相互獨立的船隻報告稱,約翰的持續風速至少有55節(相當於每小時100公里),遠較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公告中的35節(相當於每小時65公里)要快。風暴返回中北太平洋後還會繼續增強,成為較為強烈的一級颶風,超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所有預報。經過重新分析,該機構將協調世界時9月1日中午12點至9月8日中午12點間發布的所有有關約翰的公告作出修改,把其中估計的風力時速數據提高至少9公里,最多的則有40公里。[參8]
紀錄
颶風約翰的持續時間長達31天,無論是在太平洋還是全世界都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注意這個壽命紀錄不包括變性為溫帶氣旋後的時間),直到該紀錄被2023年西南印度洋氣旋「弗雷迪」打破。在約翰以前,太平洋持續時間最長的風暴是1992年的颶風蒂娜,持續24天;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的則是1899年的大西洋颶風「聖奇里亞科颶風」,持續了28天。[參9]此外,約翰雖然總體移動速度緩慢,但仍然是太平洋乃至全世界行進距離最遠的熱帶氣旋(僅計算熱帶性質,變性後的路徑不算),總路程達1萬1531公里,比1978年颶風菲喬的原有太平洋紀錄(8700公里)長了2831公里。[參10]
由於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當時尚未對熱帶氣旋氣壓進行監測,因此約翰達到最高強度時的氣壓數據有欠完整。美國空軍預備隊偵察機測得風暴表面氣壓為929毫巴(百帕,27.43英寸汞柱),這一數據使約翰確定成為有紀錄以來中太平洋最強烈的颶風之一。同年的颶風艾米利亞和颶風吉爾瑪都已於此前在中太平洋達到更低的氣壓,兩場風暴也都有五級強度,只是其風速還不及約翰。中心最低氣壓是衡量熱帶氣旋強度的標準,只是氣壓值雖然大體和風速呈反比,但並不能直接掛鉤。颶風約翰也是有紀錄以來中太平洋的第四場五級颶風,前三場分別是1959年的颶風帕齊和同屬1994年、但形成時間略早的颶風艾米利亞和颶風吉爾瑪,但從風速而言,約翰每小時280公里的中太平洋颶風最高紀錄仍然保持。[參6]此後直至2014年,中太平洋也只出現過一場五級颶風:2006年的颶風伊歐凱,其氣壓和風速也都像艾米利亞和吉爾瑪一樣低於約翰。考慮到929毫巴這一數據是在約翰的風力時速為257公里時測得,缺乏最高風速每小時280公里時的氣壓數據,所以約翰的實際強度有可能超越艾米利亞、吉爾瑪和伊歐凱。[參11]除此以外,約翰還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場在東太平洋形成並增強成颶風後,又在西太平洋達到颱風標準的熱帶氣旋。截至2014年,只有颶風吉納維芙也曾在東太平洋形成並增強成颶風後,又在西太平洋達到颱風標準。[參12]
截至2014年,共有7個熱帶氣旋曾在東太平洋、中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存在,約翰是其中第4個。另外6個分別是1986年的颱風喬傑特、1991年的颶風恩里克、與約翰同年的颶風李、1999年的颶風多拉、2003年的颶風希梅納,以及2014年的颶風吉納維芙。[參13][參14]約翰也是有紀錄以來第5個從西太平洋進入中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另外7個分別是1959年的颶風帕奇、1968年的熱帶風暴弗吉尼亞、1980年的熱帶風暴卡門、1985年的颶風斯基普、1996年的熱帶低氣壓17W、2000年的熱帶風暴溫妮,以及2010年的熱帶風暴奧米卡[參7][參13]。最後,約翰還是有紀錄以來第2個兩次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熱帶氣旋,另外3個分別是上文提及的颶風帕齊、颶風斯基普和熱帶低氣壓17W[參13]。
影響
颶風約翰先後對夏威夷群島和約翰斯頓環礁構成影響,但程度很輕。風暴在夏威夷群島以南約550公里洋面經過,多個島上的信風風速增強,朝向東南或南面的海岸還受到大浪衝擊,並且隨着氣旋向西移動,群島的西向海岸也出現大浪。[參7]沿海浪高在1.8至3米不等,凱盧阿科納(Kailua-Kona)的海灘公園被淹[參15]。此外,夏威夷大島因暴雨引發局部洪災,但程度較輕,還有部分短線道路封閉。沒有任何報道表明夏威夷群島因這場颶風引發人員傷亡或嚴重破壞。[參7]
颶風約翰在距約翰斯頓環礁不足25公里海域掠過,但距該群島最近時已大幅減弱成一級颶風[參7]。風暴來襲前,新聞報道稱島上的浪高達6.1至9.1米[參16]。與此同時,北半球熱帶氣旋的最強風力和最大雨量大都集中在風暴前進方向的右側(北面),所以位於約翰路徑以南的約翰斯頓環礁也就免於受到風暴最強破壞力的衝擊[參17]。不過,群島上美軍基地的1100名工作人員還是預先撤離到火奴魯魯,以防萬一。群島上的建築物受到相當程度破壞,但由於海島面積狹小、基地的作用也較為有限,因此破壞導致的損失不大,總計數額約為1500萬美元(1994年美元)。[參7]
風暴殘留途經阿留申群島,在烏納拉斯卡產生時速74公里的陣風。風暴還給當地帶去暖空氣,有兩家氣象站測得的氣溫為19°C,這在當地已屬高溫天氣。[參18]
注釋
參考資料
- ^ Cold and Warm Episodes by Season. 2014-08-04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2.2 2.3 2.4 2.5 2.6 Lawrence, Miles B. Preliminary Report: Hurricane John: August 11 - September 10, 1994 (GIF) (報告).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5-01-03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0 3.1 3.2 3.3 3.4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4.0 4.1 4.2 Mayfield, Britt Max; Pasch, Richard J. Eastern North Pacific Hurricane Season of 1994.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6, 124: 1585–1586 [2015-06-10]. doi:10.1175/1520-0493(1996)124<1579:ENPHSO>2.0.CO;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5-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awrence, Miles B. Tropical Depression Ten-E Discussion Number 1: August 11, 1994 09z (報告).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4-08-11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0 6.1 6.2 Lawrence, Miles. Hurricane John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GIF). NOAA. 1995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John Preliminary Report. NOAA. 2004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ote that this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changes made in post-season analysis.)
- ^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128–133. 1994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Dorst, Neal. Which tropical cyclone lasted the longest?. NOAA Tropical cyclone FAQ. NOAA. 2004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Dorst, Neal. What is the farthest a tropical cyclone has traveled?. NOAA Tropical cyclone FAQ. NOAA. 2004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The Northeast and North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database 1949–2013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4-07-07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guide on how to read the database is available he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Kristina Pydynowski. Rare Switch for Genevieve: Hurricane to Super Typhoon (報告). Accuweather. 2014-08-07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3.0 13.1 13.2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Previous Tropical Systems of the Central Pacific.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astern North Pacific Tracks File 1949–2007.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08-03-21 [2009-01-15]. (原始內容 (TXT)存檔於2009-01-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Event Report for Hawaii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4 [201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taff Writer. Island braces for Hurricane John. Gainesville Sun. 1994-08-26: 4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andsea, Christopher W. Tropical Cyclone FAQ Subject: D6) Why are the strongest winds in a hurricane typically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torm?.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torm Data: A Composite of Outstanding Storms (PDF) 36 (9): 60. 1994-09 [2014-08-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8-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有關颶風約翰的熱帶氣旋報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太平洋颶風中心有關颶風約翰的熱帶氣旋報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4年年度熱帶氣旋報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