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8月2日)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英語: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MCA),簡稱馬華公會[2]、馬華,成立於1949年2月27日[3][4][2],原名馬來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成立後改為現名[5]。馬華公會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代表馬來西亞華人的單一種族政黨[2],該黨所有黨員皆由馬來西亞華人公民組成。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Persatuan Cina Malaysia மலேசிய சீன சங்கம் | |
---|---|
簡稱 | 馬華公會、馬華 |
總會長 | 魏家祥 |
署理總會長 | 馬漢順 |
總秘書 | 張盛聞 |
副總會長 | 黃日升 林萬鋒 劉亞強 陳德欽 |
婦女組主席 | 黃友鳳 |
青年團團長 | 林添順 |
總財政 | 陳傳平 |
創始人 | 陳禎祿 李孝式 翁毓麟 梁宇皋 |
成立 | 1949年2月27日 |
前身 | 馬來亞華人公會 |
總部 | 馬來西亞 吉隆坡安邦路馬華大廈八樓163 8th floor, Wisma MCA, Jalan Ampang, 50450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Malaysia. |
黨報 | 《藍天》 |
青年組織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青年團 |
婦女組織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婦女組 |
黨員 (2018) | 約110萬 |
意識形態 | 中華民族主義 自由保守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道德規範 馬來西亞華人權益 三民主義(歷史上) |
政治立場 | 中間偏右[1] |
國內組織 | 聯盟(1952年–1974年) 國民陣線 (1974年至今) 策略聯盟: 國民聯盟 (2020年-2022年) 沙巴人民聯盟(2020年至今) 希望聯盟(2022年至今) |
官方色彩 | 藍色 黃色 |
口號 | 自強不息 |
黨歌 | 馬華黨歌 Ma Hua Dang Ge |
國會上議院 | 2 / 70
|
國會下議院 | 2 / 222
|
州立法議會 | |
黨旗 | |
官方網站 | |
馬華公會官網 | |
馬來西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 |||||||||||||||||||
正體字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 ||||||||||||||||||
---|---|---|---|---|---|---|---|---|---|---|---|---|---|---|---|---|---|---|---|
簡化字 |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 ||||||||||||||||||
漢語拼音 | Mǎláixīyà Huárén Gōnghuì | ||||||||||||||||||
|
該黨雖然一開始是代表馬來西亞華人的政黨,但在獨立前就與巫統及國大黨合作組成聯盟,在獨立前至1960年代初期中曾獲華人廣泛支持。1960年開始因新加坡獨立、華文獨立大學事件等,加上民政黨與民主行動黨的競爭,使其華人支持率接連受到挑戰,但在林良實時期曾經一度攀上高峰,獲得大部分華人支持。不過,自2008年開始,華社傾向投選民主行動黨及人民公正黨所在的人民聯盟及後來的希望聯盟[6],馬華此後的支持率每況愈下。2018年大選後,希望聯盟因執政表現不佳,加上時任財政部長林冠英削減拉曼大學撥款,在丹絨比艾補選中,華裔選票一度有回流馬華的跡象[7]。2022年大選中,馬華保留上屆選舉及其後補選的兩個國席[8]。 2024年7月19日,有傳聞稱馬華公會會退出國民陣線轉投國民聯盟[9],之後馬華總秘書張盛聞在同日下午接受媒體採訪否認了這個說法。[10]
歷史
馬華公會成立前的歷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聯合國宣布成立,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聲浪,如風起雲湧。然而,英國政府有意將馬來亞改為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希望藉以延長其殖民地統治壽命。
這份馬來亞聯邦憲法是在1946年初公布,引起大多數馬來人民的不滿,馬來領袖呼籲組織政黨。巫統(UMNO)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由拿督翁領導宣告成立,反對馬來聯邦,維護巫人的利益。英當局決定讓步,取消馬來亞聯邦,改由沒有華人代表的一個委員會另起草一份不利華人的馬來亞聯合邦新憲制。
1948年,馬來亞印度國大黨成立(Malayan India Congress),以代表所有印度人的姿態出現,但印人社會所存在的各式各樣的種族及宗教組織,使印人社會仍是處於分裂狀況中。
在華人社會方面,華人的政治力量還是支離破碎,沒有一方能代表整個華人社會,華人無法組織起來有效反擊《馬來亞聯合邦》新憲制。
當時,作為華人商會領袖的陳禎祿及其他華團領袖,都曾力促華人團結起來,保衛自己民族的權利,可是絕大多數的華人還是保持冷漠及不過問政治的態度。
因此,在1948年,華人的政治命運可說是陷於最低潮的時期。新的《聯合邦憲法》(Federal Constitution)通過後,旨在嚴厲限制外來移民獲得公民權,衹有那些父母是在馬來亞出生,或在馬來亞住上15年,且能操英、巫語的人才能申請為公民。
新憲法同時也恢復了馬來蘇丹原有的權力,以及馬來人的特權,尤其是政府部門的公務員,必須是馬來人占大多數。
更糟的是,在1948年6月,馬來亞共產黨,拿起武器,走入森林,展開武裝革命鬥爭。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華人的政治力量被分散了。
陳禎祿早就提出組織《馬華公會》的建議。早在1945年日軍投降前,他創立《海外華人協會》(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擔任主席,寫信給當時的殖民地大臣,說明從印度回馬後(在日治時期,他寄居印度)將成立一個華人協會,以「爭取馬來亞華人的利益」。
陳禎祿在戰後返回馬來亞,通過馬來亞華人商聯會,召集全馬代表大會,討論馬來亞華人前途的問題。
第一次會議是在1947年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召開,到會者有陳禎祿、李孝式、李光前、黃樹芬、伍瑞琴、劉伯群等人,並邀請英駐馬新最高行政專員麥唐納出席。
麥唐納在會議開始前發表他對時局的意見後即離開,並促請華人方面在對時局有任何意見時,歡迎大會派出代表接洽。
商聯會開會後,即集合各代表意見,推派由陳禎祿領導的一個代表團前往會見麥唐納。麥唐納對陳禎祿表明英政府不會忘記華人在馬來亞的貢獻及功勞,並尊重華人的意見。但是,商聯會僅能代表一部份商人,不足以代表馬來亞整個華人社會。
代表團歸來後,商討對策,結果接納陳禎祿之提議,發動成立馬來亞華人公會的組織,當時正是1948年,正值馬共拿起武器走入森林之際,也正是英政府宣布施行緊急法令之時。馬來亞華人公會是於1949年2月27日,在緊急法令實施8個月後成立。
華團參與發起成立馬華公會
在英國殖民馬來半島(現在的西馬來西亞部分)時期,英國殖民地政府採取分而治之的手段來統治馬來半島。當時(直到現在)馬來半島的主要三大民族——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的事務,分別被個別的族群代表所代理,以達到三大民族的民間社會沒有交集的分化目的。英國殖民地政府還特別通過政策將馬來族職業限制在政府官員、華族限制在從商,以及印度人限制在割膠工作,讓三大族群因職業階級所產生的對立矛盾,而無法團結一致向英國政府提出民間訴求。
1949年2月19日,吉隆坡華團在中華總商會的發函呼籲下,於雪蘭莪中華大會堂出席華團聯席大會,議決贊成組織馬華公會,同時討論馬華公會的章程草稿,提出修改建議後,並決定參與發起成立馬華公會籌委會。
根據出席團體代表逐個報告統計,已經徵求超過3,000名華人加入馬華公會,此外,尚有許多華團正在進行徵求華人參加。許多華團的參與發起組織馬華公會,使得馬華從成立日開始,就有成千上萬的華人踴躍加入,馬華公會很快便發展成為實力雄厚、會員眾多的華人組織。
出席的華團與代表包括:
- 中華總商會:李孝式、張堯盛、陳光漢、潘冠三、張昆靈、梁長齡、張敬文、丘滿、黃和先、巫柏覲、林世吟、梁志翔、陳濟謀、陳金福、辛厚慈
- 瓜雪中華商會:鄭世耀、蔡普如
- 嘉慶會館:林錫雲、梁挺
- 廣東會館:李蕓岩、辛官政
- 雜貨行:黎學初、陳德熾
- 瓜雪晨光社:余天華
- 加埔華僑俱樂部:李克秀、邱克肯
- 醒鍾補爐職工會:林振強、楊華
- 高州會館總會:林伯謙、賴均隆
- 礦商俱樂部:張汝業、黃錦成
- 惠州會館:黃紀良、蕭滿、游昆仁
- 人鏡慈善白話劇社:冼榕芬、黎長
- 福州咖啡商業公會:張大民、劉友茂
- 中華百貨商公會:楊邦交、羅業初
- 雪蘭莪福州會館:陳瑞通、鄭德華
- 精武女子體育:蔡秀安
- 雪蘭莪華僑進口商公會:黃執珪
- 永春會館:陳松孝、林世希
- 中馬中醫師公會:賴益生、雷家炎
- 會寧公所:羅惠民、蕭志明
- 商業職員公會:吳漢鏞
- 順德會館:廖德平、盧煒良
- 雪華藥業公會:劉沛康、潘錫兆
- 中山同鄉會:楊一予、鄺珍財
- 雪華機商公會:麥宏泉
- 中華匯業公會:謝傳集
- 友藝別墅:李卓超、麥喧
- 漁商行:陳士英、龍朝益、陳治佳
- 中中俱樂部:陳英才、鄺少智
- 廣肇會館:陳德熾、關錦洪
- 萬寧同鄉會:王大悅、施以經
- 理髮行:潘漢樵、葉宣華
- 加影礦商公館:黃卯泰、方漢文
- 巴生中華商會:李榮德、劉碧海
- 興安會館:吳禹銘
- 華人機器工會:黃來福
- 雪華咖啡茶業公會:陳月瓊、林秀山
- 福建會館:張燕清、陳雲禎
- 廣西會館:覃美堂、夏王武
- 茶陽會館:郭官仁、楊雪華
- 潮州八邑會館:黃盛源
- 潮州京困商行:姚振傑、余致樂
- 惠安公會:張燕清、林秋水
- 工商俱樂部:葉宣華
- 洗衣行:嚴桂榮、梁傳益
- 晉賢俱樂部:梁傳益
- 自由車商會:吳禹銘
- 慶同樂:梁傳益
- 三輪車工友會:陳甜、黃振宜
- 赤溪公館:潘丁貴
- 三水會館:嚴桂榮、何志堅、梁三倆
- 李氏聯宗會:李鏡鴻、李占如
- 達慶行:鄧世柏、蔡思鳴
馬華在1949年2月27日在二戰後的英殖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當時成立馬華的目的是要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進行布里格斯計劃下的新村項目,管理相關人群的社會及福利事務。[11][12]1950年2月,馬華開始發行彩票。
1951年馬華由土生華人籍的商人陳禎祿宣布為政黨,並成為第一任總會長。早期的黨員多數是土地主,商人等上層人士,而新村的勞動階級人士卻大部分都參與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很多馬華黨員曾是中國國民黨黨員,反對馬來亞共產黨,當中梁宇皋曾是國民黨少將,之後成為內閣部長和後期的馬六甲首席部長;馬來西亞第一位財政部長李孝式曾是國民黨陸軍上校;激進黨領袖林蒼佑在1952年加入馬華,曾是國民黨陸軍醫生。[13]
1952年,馬華與巫統合作參選吉隆坡市議會選舉,之後催生了跨黨派組織——聯盟。1954年國大黨加入聯盟並參與了第一屆馬來亞大選,52席中拿下51席,當中馬華贏下所有競選的15席。[14]
1958年黨選,林蒼佑在總會長職挑戰成功,從陳禎祿手中接任。林蒼佑提議修改黨章增強中央委員會的權力,儘管成功通過了提議,但分裂了黨。[15] 1959年大選,林蒼佑要求增加馬華競選的議席從28個至40個,但巫統主席東姑阿都拉曼拒絕了。林蒼佑之後辭去總會長職,由謝敦祿暫代。其他林蒼佑支持者也退出馬華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導致馬華折損一些議席[16][17],在31席中只贏19席。 林蒼佑在1960年12月退黨,之後在1968年成為民政黨創始人之一。1961年,受到東姑的賞識的陳禎祿之子陳修信成為第三任總會長。[18] 陳修信帶領馬華在1964年大選取得重大勝利,在國會33席中贏下27席。[19]1969年政府宣布計劃關閉中文大學後,陳修信設立了拉曼學院。[20]
1969-1985
第三屆全國大選在1969年5月10日進行。馬華在這次大選面對強大挑戰,即兩個華基政黨民主行動黨及民政黨。 在參選的33個國會議席中,馬華只贏得13席。馬華也失去了檳城州政權給民政黨。反對黨的收穫導致族群衝突,即五一三事件的發生。在衝突發生的前一天(5月12日),陳修信宣布馬華將會退出聯盟,但重新考慮後於5月20日,即衝突及國會暫停運作後加入了國家行動理事會。[21] 馬華失去華社的支持引起副首相依斯邁阿都拉曼的批評,指如果繼續失去支持,巫統會停止與其合作。[22] 為了挽回華人的支持,陳修信試圖擴大黨的吸引力,改變黨的「頭家」印象及邀請專業人士入黨。[22] 不過當中一些人發生了爭執,導致林敬益等人退黨,跳槽至民政黨。[22][23]
經歷了1969年大選的支持率流失,以及1972年聯盟的擴大(之後成為國陣)包括民政黨,巫統在聯盟內更有支配權,馬華的地位有所降低。[24] 1973年內閣因副首相依斯邁去世而重組,陳修信要求副首相職位但被敦拉薩拒絕而有所不滿。[25]1974年大選前,陳修信以健康理由辭去所有黨職和官職。
陳修信辭職後由李三春暫代總會長,並與1975年黨選後升正。陳修信的辭職導致馬華從1957年開始一直持有的重要內閣部長職位,如財政部和工業及貿易部也一併失去了。[26] 1974年大選馬華表現很好,但1978年大選再次失利,競選國會的28席中贏的17席,60州議席中贏得44席。1979年曾永森挑戰李三春的馬華總會長職但失敗,1981年曾永森一度率領異見者跳槽民政黨。[27]
1982年大選馬華看到了運氣的轉變。李三春接受在野黨民主行動黨主席曾敏興的挑戰,以辭去黨職作為賭注,競選城市華人選民占大多數的國會議席——曾敏興所持有的芙蓉國會議席。李三春挑戰成功,也帶領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國會28席贏得24席及62州議席中贏55席。[28][29] 經歷選舉的成功和職業生涯的高峰之後,李三春在1983年以未知原因毫無預警地宣布辭去總會長及部長職,[30]由梁維泮暫代總會長至1985年。
1985-2003
1985年,早期一度被黨開除的陳群川以黨歷史上最大多數票贏得總會長選舉。[31][32] 不過他在新加坡被提控失信罪而辭去總會長。[33] 陳群川創立儲蓄投資合作社計劃,目的是通過投資來增加馬來西亞華人的資本收益。但合作社計劃的不良管理導致爆發醜聞,中央銀行介入並凍結了35個合作社資產。這醜聞導致36億令吉的損失,投資者只能取回其62%的投資額。[34]
1986年林良實繼承了陳群川的總會長職。當林良實接任後,他面對的是黨內充斥着派系鬥爭及華社對合作社醜聞的失望。[35]林良實早期致力於解決馬華財政問題,籌募基金以重組黨的資產。[36]林良實在位時期,黨內相對和平,並努力通過與政府閉門會談的方式來維護華社的利益。[37]他通過籌款及政府資助擴大了拉曼學院,並於2001年設立了拉曼大學。[36][37]林良實領導下的馬華在1995年大選贏下國會34席中的30席,77州議席中贏得71席,與行動黨競爭中保持了大部分華人選票。[38][39]馬華也在1999年大選表現良好,選舉的成功讓馬華在國陣里提升了地位,還有提升了其他國陣領袖和首相馬哈迪·莫哈末的關係。[36][37]
1993年6月26日,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在馬華大廈為馬華第四十屆常年代表大會主持開幕時極力讚揚馬華對國家的貢獻,同時坦言沒有馬華,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水平。他說:「馬華是國陣中的一個重要成員黨,對協助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更穩定,更加團結一致,進步和繁榮的國家作出了許多貢獻。」「我深信,沒有馬華,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水平。」馬哈迪也說,馬華領袖對多元種族國情事實所採取的中庸和務實態度,使國陣可以圓滿解決面臨的諸多問題,而不至於影響了國家團結和穩定[40]。
黨內權力鬥爭仍然存在。1993年林良實的副手李金獅曾挑戰其總會長職,但11小時後退選了。[41] 1996年李金獅宣布退休,署理總會長由林亞禮接任。[42]1999年黨再次發生派系鬥爭,大選後署理總會長林亞禮宣布打算辭去部長職,並要求林良實提名他的徒弟陳廣才進入內閣。不過林良實卻提名自己的徒弟黃家定成為部長,導致林亞禮的支持者不滿,這些支持者之後被稱為「B隊」,林良實的派係為「A隊」。[37][42]馬華黨爭的局勢隨着黨產華仁控股試圖收購獨立報章《南洋商報》(參見:2001年馬華收購南洋商報事件)而激化,這受到B隊的強烈反對,擔心A隊控制了中文媒體。他們參與中文記者及非政府組織,公開在集會中反對[37]。2001年馬青803武鬥事件導致情況變得糟糕[43]。各種風波的發生導致派系加深了裂痕。
最後身為國陣主席的馬哈迪介入解決黨爭,對兩派提出「和平計劃」。2002年計劃的黨選取消,林良實和林亞禮於2003年雙雙辭去黨職由他們的徒弟繼承。[37]
2003–2008
2003年5月,領導更迭計劃如期進行。副總會長黃家定取代林良實成為新總會長,陳廣才接替林亞禮成為新署理總會長。黃家定領導的馬華為國陣在2004年大選取下壓倒性勝利,競選的國會40席中贏得31席,90州議席贏得76席。[44]2005年黨選,A隊和B隊聯合起來,輕易打敗挑戰總會長職的副總會長蔡銳明和挑戰署理總會長職的總秘書陳祖排。[37]林良實的兩個兒子林熙隆和林熙傑也參與競選,試圖延續林氏家族的政治勢力[45]。
黃陳的領導以溫和的手段繼續捍衛華社利益,[37]儘管巫統在2004年大選後一直炒作種族課題而與巫統關係有所不合。[46]2008年初始,副總會長兼衛生部長的柔佛州成員蔡細歷涉及性愛光碟事件。有蔡細歷與一位女性進行性行為的光碟在柔佛流傳,使蔡細歷辭去所有黨職,包括國會議員職位。[47] 蔡細歷認為黨內有他的政敵受到他的威脅,試圖終結蔡的政治生涯。[48]
2008年大選,馬華表現差強人意,只贏得15個國會及32州議席,失去超過半數上屆大選所贏的議席。因此黃家定決定在來屆黨選不蟬聯總會長職,讓新領袖接任。2008年8月的黨選標誌着黨派的變化,蔡細歷東山再起。黃家定擇定繼任者為副總會長翁詩傑,[49] 同時蔡細歷參選署理總會長,與黃家定的兄長黃家泉競爭。翁詩傑最後輕鬆獲勝,蔡細歷卻打敗了黃家泉。
2008年至2018年
2008年的領導層更迭後,派系內鬥在翁蔡的領導下持續着。蔡細歷在黨領導層內受到翁詩傑的排擠,不被受委官職。[50]最後他在2009年8月被馬華革職,理由是因一年前的性愛光碟事件破壞黨形象。[51]作為回應,蔡細歷支持者發動黨特別大會以通過對翁詩傑投不信任票,以及撤銷蔡細歷革職的動議。特大最後沒有恢復蔡細歷的署理總會長職。[52] 儘管不信任動議成功通過,翁詩傑拒絕辭職,卻要求蔡細歷在「大團結計劃」下各自放下異見。[53]不過,副總會長廖中萊反對,他要求翁詩傑下台重新進行黨選。[54]這次又出現了領導層危機,並持續了六個月。
終於在2010年3月,蔡細歷與他在中委會的支持者辭去中委,還有廖派的中委也辭職。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委辭職,根據黨章中委會必需重選。[55]這次的重選蔡細歷打敗了原任總會長翁詩傑及前總會長黃家定當選總會長,廖中萊打敗了江作漢當選署理總會長。[56] 蔡細歷和副手廖中萊承諾合作及開放黨籍給非華裔。[57]
2013年大選,馬華大敗,在參選的37國會議席中只贏得7席,90個州議席只贏得11席,促使出現了要求蔡細歷辭職的呼聲。[58]馬華連續兩屆大選的差勁表現再次出現派系鬥爭,開始考慮是否留在馬來西亞政壇。[59][60]作為差勁表現的回應,從獨立以來馬華首次在內閣沒有代表,因為大選之前馬華承諾如果大選表現差勁就不會接受內閣官職。[61][62]
蔡細歷宣布不尋求蟬聯總會長職。在2013年12月,廖中萊當選總會長,繼續保持不入內閣的決定直到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空難後才重新入閣。[62][63]
與此同時馬華也面臨了諸多挑戰如華小撥款分配問題、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1MDB)、26億令吉政治獻金醜聞、納吉起訴林良實誹謗案及RTM華語新聞撤除中文字幕等課題。
2018年至今
2018年5月9日的第14屆全國大選,馬華遭到空前的慘敗。除了署理總會長魏家祥以303張多數票驚險擊敗劉鎮東,保住亞依淡國會議席之外,其他成員皆全軍覆沒,包括總會長廖中萊,副總會長蔡智勇、周美芬、李志亮,組織秘書黃日升等皆敗選。之後的雪蘭莪州議會無拉港補選以自家黨徽上陣也敗下陣來。馬哈迪·莫哈末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曾諷刺馬華等同於不存在的個體,在被華人唾棄以後,這個政黨已經不具代表性,也不代表任何人[64][65][66]。
2019年11月16日,由於時任財政部長林冠英削減拉曼大學撥款引起的風波,黃日升成功在丹絨比艾補選中以超過萬張票勝出,使是屆國會迎來了第二個馬華公會議員[7]。
2020年2月23日,馬華與伊斯蘭黨和巫統等國陣領袖在八打靈再也的喜來登酒店與敵對陣營的公正黨署理主席阿茲敏阿里進行會面,成立國民聯盟政府[67][68]。國盟在政治危機中支持土團黨總裁慕尤丁,最終成功任相,希盟因此失去中央政權。馬華也因此重新成為執政黨之一,出任慕尤丁內閣5個部長職位,由總會長魏家祥擔任交通部長,署理會長馬漢順擔任教育部第二副部長,副總會長鄭聯科擔任團結部副部長,林萬鋒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黃日升擔任原產業部第一副部長。在伊斯邁沙比里內閣里,除了鄭聯科轉任青年及體育部副部長,馬華保留原有的職位。
2021年11月20日,國陣在第15屆馬六甲州選舉贏下28個州議席中的21席,包括馬華的2席,分別是由魏喜森勝出的馬接再也和林萬鋒勝出的吉里望。
2022年3月12日的第15屆柔佛州選舉,國陣狂勝,贏下56席中的40席,其中馬華贏下15席中的4席。隨後總會長魏家祥的愛將林添順同志和李廷漢同志出任州行政議會行政議員。
2022年11月19日的第15屆大選,國陣大敗,馬華公會僅連任兩個原有席次,但由於取得最多議席的希望聯盟沒有獲簡單多數,國陣因而被國家元首諭令與希盟組織大團結政府[69]。馬華領導層在政治未明朗下表示反對並試圖與部方國陣成員支持國民聯盟[70]。但最終國陣仍然加入聯合政府,馬華並算是執政黨的一員,但被排除在政府內閣之外。
爭議
由於馬華公會與巫統在部分馬來西亞華人議題上持有相同立場,馬華公會被政敵民主行動黨以及華裔選民指控出賣馬來西亞華人社群。[71][72]
副部長擁外國永久居民指控
1987年2月21日,馬華署理總會長李金獅向記者說,馬華對有關指責該黨的其中一位副部長具有外國永久居民地位感到驚奇,該指責最先由一份馬來報報道,之後在馬來西亞政壇引起關注。巫統青年團團長安華·依布拉欣說,如果證實馬華的副部長中有人申請,並已獲得外國的永久居民權,巫青團將要求首相馬哈迪·莫哈末革除有關者的職位。
2月24日,馬華總會長林良實正式否認該黨正、副部長當中,有任何人是外國的永久居民。他發表文告說:「我鄭重聲明,馬華正副部長之中,並沒有任何人是外國的永久居民,我不曾,也不會推薦具有雙重地位者出任部長或副部長。」[73]
收取首相和1MDB資金疑雲
2017年6月,《砂拉越報告》指時任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阿都拉薩在2013年大選通過私人戶頭,匯款給多個國陣成員黨,也揭發馬華雪蘭莪州聯委會分別在2013年的4月8日和4月30日,獲得500萬令吉。馬華雪州聯委會財政呂貴添針對此事透過文告澄清,該聯委會的銀行月結單顯示沒這筆資金進入戶頭,證明雪州馬華是清白的。雪州民主行動黨副組織秘書黎濰裮、副財政劉永山和政治教育主任李繼香針對《砂拉越報告》的揭發前往加影警局報案[74]。馬華前總會長林良實受記者詢問時認為該黨領導層有足夠的智慧處理此事[75]。
2018年6月30日,英文財經雜誌《The Edge》報道指除了國陣最大政黨巫統,其他國陣成員黨包括馬華和國大黨疑曾收過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資金。《The Edge》指出,巫統雪州獲得1900萬令吉,巫統柔佛則獲得2500萬令吉;馬華獲得1100萬令吉,國大黨獲得1500萬令吉[76][77]。
2018年8月4日,馬華婦女組疑接受來自1MDB公司的30萬令吉,銀行戶頭被凍結,受指示到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解釋[78]。
2018年10月20日,馬華前總會長蔡細歷承認,該黨曾在2013年大選獲得時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提供的大選資金,而這筆資金若與1MDB公司有關,馬華也只是個無辜的政黨。蔡細歷強調,馬華當年接受納吉的大選資金時,並不知道有筆款項的來源,而當時尚未爆發1MDB弊案,有關醜聞是在2014年才浮上檯面[79]。對此民主行動黨元老林吉祥質疑蔡細歷在收取納吉的資金後,不曾懷疑有關資金與1MDB公司「失竊」的資金有關。林吉祥說:「如果他不知道(資金來源),這還說得過去;但一旦你懷疑這是失竊的資金,那麼你就必須詢問(資金來歷)。」「他(蔡細歷)說這就像是父親給予的錢(所以不曾懷疑)。不過,事實上他應該知道,在2013年,1MDB已經是一項重大課題。」[80]馬華總會長候選人顏炳壽認為,該黨不應掉入行動黨設下陷阱,並要求希盟政府通過司法程序管道來調查,否則行動黨不可胡亂指控[81]。
2019年1月6日,馬華總會長魏家祥接受《星報》訪問時說,如果政府能證明1MDB公司的錢給了馬華,該黨會把錢退還給政府[82]。
2019年6月21日,隨着反貪會入稟民事訴訟向41個單位追討1MDB公司失款[83],馬華彭亨州聯委會和馬華婦女組闡明將上庭抗辯,以捍衛名譽。馬華婦女組與彭亨馬華發表聯合文告說,他們尊重反貪會行使法律權利提出訴訟,而他們也會依據法律程序抗辯,捍衛本身的名譽,同時他們也重申,本身並不知道也未獲告知2013年大選前從納吉所獲得的撥款之來源[84]。
2020年7月8日,吉隆坡高庭批准反貪會充公彭亨馬華涉嫌與1MDB公司有關的83萬5258令吉資金[85][86]。
2020年2月7日,吉隆坡高庭駁回政府充公巫統與馬華婦女組等4造,被指涉及1MDB的2億1443萬4884令吉78仙的訴訟案,其中馬華婦女組保住30萬令吉。[87]
2023年3月28日,政府通過上訴庭,歸還疑似源自1MDB的210萬令吉資金,予兩個政黨和已故前巴耶勿剎國會議員阿都馬南的家屬,當中包括彭亨馬華的83萬5258令吉。[88]
資助賓果日報
2022年大選期間,馬來西亞網絡媒體《賓果日報》報道稱希望聯盟撤銷律師資格鑑定局對統考文憑的承認。之後被通訊部副部長張念群證實是假新聞並發現該媒體是由馬華公會資助。[89]隨後發布聲明質問馬華公會與該媒體的關係。[90]
2022年大選
國陣最大政黨巫統在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時曾數次要求馬華讓出席位。10月14日,巫統亞羅士打區部主席莫哈末尤索夫主持區部代表大會後自薦取代馬華,在亞羅士打國會議席上陣,並放話若繼續由馬華委派候選人上陣該國席,那麼希盟「睡覺也能贏」[91][92]。10月15日,巫統巴東勿剎區部主席扎希迪說,為了保住國陣在巴東勿剎1國5州全勝佳績,巴東勿剎巫統要馬華讓出上屆僅以142張多數票微差勝選的知知丁宜州議席,他稱從上屆大選成績顯示,知知丁宜州席的許多華裔選民不支持國陣,因此,令該區部擔心來屆大選馬華可能會敗選[93][94][95]。10月16日,芙蓉巫青團團長祖阿馬里率領團隊在森州巫統大廈前進行「快閃施壓行動」,要求巫統取代馬華在芙蓉國會議席上陣[96]。
除此之外,馬華與盟黨國大黨也曾在峇都國會議席鬧雙包。國陣主席阿末扎希於11月1日宣布峇都國席由國大黨的克里漢比萊上陣,然而馬華總會長魏家祥隔天(11月2日)稱峇都國席由該黨副總會長姚長祿出戰[97][98]。 馬華和國大黨對於出戰峇都國席處於膠着狀況。11月3日,國陣總秘書贊比里宣布峇都國席由國大黨柯希仁上陣[99]。11月4日,姚長祿協同團隊拆下峇都選區競選海報,關閉馬華行動室,以行動抗議國陣的決定,並透露其團隊不會參與助選活動[100][101]。11月8日,馬華峇都區會在召開的執委會議上,決定把失望與不滿情緒擱置一旁,遵守黨總部的指示,協助國陣贏取峇都議席[102]。
2024新古毛補選拒絕助選爭議
2024年4月23日,馬華總會長魏家祥在短視頻中表示不會在2024年新古毛補選中給民主行動黨候選人彭小桃助選[103]。之後在4月25號,馬華青年團總秘書蘇議芳在面子書表示確保新古毛補選選票不會投向民主行動黨而是投給土著團結黨候選人凱魯·阿扎里隨後遭到網民批評。[104]
黨的象徵
黨旗
馬華黨章規定馬華黨旗、標誌、圖案及黨徽,必須採用藍底配以黃色十四角之星形圖樣。[105]
黨訓
- 效忠黨國,創造公平社會
- 維護憲法,保障民主自由
- 嚴守黨紀,樹立馬華黨威
- 服從領袖,追隨我黨路線
- 敬愛同志,鞏固團結力量
- 行動一致,發揚文化傳統
- 不屈不撓,貫徹政治目標
- 同心協力,促進全民團結[105]
馬華黨歌歌詞
- 馬華是民族先鋒,我們是國家棟梁
- 煌煌的黨訓在維護憲法民主自由
- 愛國的天職更鼓舞我們共同奮勇前進
- 同心協力,刻苦堅韌
- 披荊斬棘,團結一致
- 朝向這神聖目標,爭取公平社會實現[105]
馬華領導層
歷任總會長
馬華公會歷任總會長如下[106]:
任數 | 備註 | 總會長 | 任期始於 | 任期終於 | 祖籍 | 出生地 |
---|---|---|---|---|---|---|
1 | 創黨人 | 敦陳禎祿爵士 | 1949年2月 | 1958年3月 | 福建漳州 | 馬六甲中央縣 |
2 | 離職 | 敦林蒼佑醫生 | 1958年3月 | 1959年7月 | 福建同安 | 檳城州東北縣 |
3 | 敦陳修信 | 1961年11月 | 1974年4月 | 福建漳州 | 馬六甲中央縣 | |
4 | 離職 | 丹斯里李三春 | 1974年4月 | 1983年3月 | 湖北 | 彭亨州北根縣 |
5 | 丹斯里陳群川局紳 | 1985年11月 | 1986年9月 | 海南 | 雪蘭莪州八打靈縣 | |
6 | 敦林良實醫生 | 1986年9月 | 2003年5月 | 福建福州 | 霹靂州江沙縣 | |
7 | 丹斯里黃家定 | 2003年5月 | 2008年11月 | 福建泉州 | 霹靂州上霹靂縣 | |
8 | 丹斯里翁詩傑 | 2008年11月 | 2010年3月 | 海南文昌 | 吉隆坡聯邦直轄區 | |
9 | 丹斯里蔡細歷醫生 | 2010年3月 | 2013年12月 | 廣東潮州 | 柔佛州峇株巴轄縣 | |
10 | 丹斯里廖中萊 | 2013年12月 | 2018年9月 | 廣東梅州 | 馬六甲州野新縣 | |
11 | 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 | 2018年11月 | 現任 | 廣東汕尾 | 馬六甲州野新縣 |
大選結果
選舉 | 贏得的總席位 | 參選席位 | 總票數 | 得票份額 | 選舉結果 | 選舉領袖 |
---|---|---|---|---|---|---|
1955年 | 15 / 52
|
15 | 201,212 | 20.09% | ▲15席位;執政黨 (聯盟) |
陳禎祿 |
1959年 | 19 / 104
|
30 | 232,073 | 15.00% | ▲4席位;執政黨 (聯盟) |
林蒼佑 |
1964年 | 27 / 104
|
30 | 225,211 | 18.7% | ▲8席位;執政黨 (聯盟) |
陳修信 |
1969年 | 13 / 144
|
30 | 13.50%[107] | ▼15席位;執政黨 (聯盟) |
陳修信 | |
1974年 | 19 / 144
|
30 | ▲6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李三春 | ||
1978年 | 17 / 154
|
32 | ▼2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李三春 | ||
1982年 | 24 / 154
|
32 | ▲7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李三春 | ||
1986年 | 17 / 177
|
28 | 589,289 | 12.42% | ▼7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林良實 |
1990年 | 18 / 180
|
32 | ▲1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林良實 | ||
1995年 | 30 / 192
|
30 | ▲12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林良實 | ||
1999年 | 28 / 193
|
30 | ▼2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林良實 | ||
2004年 | 31 / 219
|
33 | 1,074,230 | 15.5% | ▲3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黃家定 |
2008年 | 15 / 222
|
33 | 840,489 | 10.35% | ▼16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黃家定 |
2013年 | 7 / 222
|
39 | 867,851 | 7.86% | ▼8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蔡細歷 |
2018年 | 1 / 222
|
40 | 639,165 | 5.30% | ▼6席位;反對黨, 政變後執政黨 (國民陣線) |
廖中萊 |
2022年 | 2 / 222
|
44 | 665,436 | 4.29% | ▲1席位;執政黨 (國民陣線) |
魏家祥 |
2023-2028現任中央委員會
馬華公會現任中央委員會委員如下:[108]
黨職 | 現任委員 |
---|---|
總會長 | 魏家祥 |
署理總會長 | 馬漢順 |
總秘書 | 張盛聞 |
副總會長 | 黃日昇、林萬鋒、劉亞強、陳德欽、林添順、黃友鳳 |
馬青總團長 | 林添順 |
婦女組主席 | 黃友鳳 |
總財政 | 陳傳平 |
全國組織秘書 | 廖國賑 |
副總秘書 | 楊燕美 |
副總財政 | |
全國副組織秘書 | 簡民法 |
中委 | 古乃光、蔡福光、翁秀秀、李俊滽、陳宗、
陳國勇、梁國偉、陳君兒、黃金錠、鍾燊慶、郭大雄、李萬行、許金漢、盧遠東、李廷漢、陳昭宋、陳錦傳、趙啟興、蘇儀芳、陳棟良、蔡通易、溫永泰 |
受委中委 | 楊燕美、王曉庭、張佑銓、鄭慧玲 |
現任會長理事會
黨職 | 現任 |
---|---|
總會長 | 魏家祥 |
署理總會長 | 馬漢順 |
總秘書 | 張盛聞 |
副總會長 | 黃日昇、林萬鋒、劉亞強、陳德欽、林添順、黃友鳳 |
總財政 | 陳傳平 |
組織秘書長 | 廖國賑 |
委任委員 | 陳君兒、古乃光、楊燕美、簡民發、許金漢 |
州聯絡委員會
州屬 | 主席 |
---|---|
柔佛 | 魏家祥 |
吉打 | 蔡通易 |
吉蘭丹 | 蔡福光 |
馬六甲 | 林萬鋒 |
森美蘭 | 廖國賑 |
彭亨 | 張盛聞 |
檳城 | 陳德欽 |
霹靂 | 馬漢順 |
玻璃市 | 蔡天喜 |
雪蘭莪 | 劉亞強 |
登嘉樓 | 翁秀秀 |
沙巴 | 鄭旭宏 |
聯邦直轄區 | 黃日昇 |
青年團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青年團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青年臂膀。[6]
黨職 | 現任委員 |
---|---|
總團長 | 林添順 |
署理總團長 | 張佑銓 |
總秘書 | 蘇儀芳 |
副總團長 | 李奕淵、黃宗權、陳揚邦、黃妙琪 |
總財政 | 林世順 |
全國組織秘書 | 張孳璘 |
副總秘書 | 覃敬聞、邱愛婷 |
副總財政 | |
全國副組織秘書 | 章敦輝 |
當然中委
(州團長) |
胡偉豪、陳捷森、黃紹敏、曾銳毅、刑智立、嚴圓、
鄭添麟、蕭康駿、薛傑豪、莊嘉烽、葉嘉昌 |
中委(票選) | 王祺翔、黃文章、呂訓仲、謝挺湧、劉以馳、
戴勢勛、張德華、李國成、張瑋倫、賴家濠、黃欣平、馮貴順、卓元格、林錦賢、陳鍵棋、張俊銘、鍾鎮鴻、李奕翰、馮敬文、林順斌、鄭國威、邱子航、蔡捷暘、黃少軍 |
受委中委 | 梁子祥、胡國棟、林猷偉 |
婦女組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婦女組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婦女臂膀。[11]
黨職 | 現任委員 |
---|---|
全國主席 | 黃友鳳 |
全國署理主席 | 鄭慧玲 |
總秘書 | 陳君兒 |
副主席 | 陳姝娟、譚鳳嬌、羅秀英、劉金妹 |
總財政 | 楊燕美 |
全國組織秘書 | 鄭秀梅 |
副總秘書 | 江瑞雲、劉薏雯 |
副總財政 | 方彤桂、戴燕清 |
全國副組織秘書 | 顏淑美 |
委員 | 戴燕清、方彤桂、周鳳蘭、黃秀金、高月彩、
楊燕美、翁秀秀、江瑞雲、陳秀娘、黃妙霞、林子靈、溫碧鳳、許溧師、黃六妹、任美婷、劉雪梅、羅秀美、顏淑美、陳賢綺、江麗媚、尤鐀婷、文金蓮、張婭蓮、馮金菊、陳若佩、江麗瓊、關鳳珠、林麗雲、潘美伶、鄭麗菁、劉薏雯、陳君兒 |
受委中委 | 鄭春子、賴佩意、林秀洙、陳穗鈁 |
紀律委員會
- 主席:韓春錦
- 委員:莊禱融, 劉文豐、 蕭進平和鄭瑞芝
軍事委員會(已撤銷)
馬華公會軍事委員會是馬華公會已經撤銷的戰時委員會,已編入馬來西亞國防部
黨務組織
- 馬華中央委員會
- 馬華全國婦女組
- 馬青總團
政治教育委員會及馬華黨校
政治教育委員會及馬華黨校負責黨內部培訓工作。
- 主席:林萬鋒
- 副主席:李廷漢
根據馬華最新的黨務報告指出,截至2014年8月31日,馬華在全國共有106萬6千737名黨員[109][105],其中馬華青年團員近28萬人[110],而馬華婦女組則有42萬3000名黨員,占馬華黨員總數的41%。[111]
當選代表
國會上議院
委任方 | 上議員 | 代表 | |||
---|---|---|---|---|---|
馬六甲州議會 | 古乃光 | 馬六甲 | |||
柔佛州議會 | 林培興 | 柔佛 | |||
總數 | 馬六甲 (1), 柔佛 (1) |
國會下議院
馬華公會目前在馬來西亞下議院占有2席。
州屬 | 選區編號 | 國會議席 | 國會議員 |
---|---|---|---|
柔佛 | P148 | 亞依淡 | 魏家祥 |
P165 | 丹絨比艾 | 黃日昇 | |
總計 | 柔佛 (2) |
州議會
馬華公會目前在全國4個州議會擁有8名州議員。
州屬 | 選區編號 | 州議席 | 州議員 |
---|---|---|---|
柔佛 | N6 | 彼咯 | 陳宗 |
N19 | 永平 | 林添順 | |
N30 | 巴羅 | 李廷漢 | |
N55 | 北干那那 | 陳勇鳴 | |
馬六甲 | N8 | 馬接再也 | 魏喜森 |
N14 | 吉里望 | 林萬鋒 | |
霹靂 | N47 | 積莪營 | 鍾燊慶 |
彭亨 | - | 官委議員 | 黃達柱 |
總計 | 柔佛 (4), 馬六甲 (2), 霹靂 (1), 彭亨 (1) |
黨產
根據馬華前總財政鄭福成的估計,馬華擁有市值20億令吉的黨產[112][113],而且透過馬華投資臂膀華仁控股,每年從星報集團獲取的分紅為數不少。星報集團於2010年十月份分發一筆近3億令吉的特別股息,單單馬華公會就坐收近1億2720萬元的股息[114]。
華仁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華仁控股私人有限公司(Huaren Holding Sdn. Bhd.)成立於1977年2月4日,馬華公會完全持有100%股權。根據報告,馬華投資臂膀華仁控股於1997年至2007年這段期間從投資賺取的分紅高達2億7千07萬令吉。然而,這大部分的分紅卻用於償還為了收購南洋報業控股時而借取的貸款。2001年,馬華公會通過華仁控股與《星洲日報》一同以2.3012億令吉,收購南洋報業集團的72.35%股權,之後南洋報業併入星洲、香港明報集團同步在香港及馬來西亞上市,易名為世華媒體集團(這一結果導致《南洋商報》被華社唾棄,業績每況愈下)。因之前持有南洋報業的股權,馬華在合併後卻只持有世華媒體集團不足5%的股份[115]。2010年八月份,馬華通過華仁控股只以4788萬令吉脫售手中僅有的世華媒體集團的3.6%股權[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在2010年之前的華仁控股所賺取的利息大部分來自於持有42%股權的星報集團。而星報集團的分紅,從1997年的820萬令吉激增至2005年至2007年平均每年4000萬令吉,這需歸功於星報集團的表現。但是華仁控股卻未有派發豐厚的分紅給馬華,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需要償還從豐隆集團借來用於收購南洋報業控股的貸款。從2000年至2005年,華仁控股並沒有派發分紅於馬華公會。而2006年才派發5004萬令吉的分紅、以及2007年的4960萬令吉的分紅於馬華公會。2002年至2007年之間,華仁控股忙於解決3億6千3百6十萬令吉的貸款,當中的2億9千6百6十萬令吉是因為了收購南洋報業控股的貸款(銀行利息介於6.8%-7.3%)[116]。
2010年起,華仁控股成為「自立學院」(Institue Kojadi)母公司 「自立教育服務有限公司」(Kojadi Education Services Sdn Bhd)的大股東[2]。馬華公會也透過華仁控股以最大股東的身份掌控馬登控股有限公司(Matang Holding Bhd)10.72%股權。[117]
華仁資源私人有限公司
馬華公會透過華仁資源私人有限公司(Huaren Resources Sdn. Bhd.)管理其產業如馬華大廈、馬化大廈以及一棟位於Megan Avenue的辦公樓。
馬華大廈
1975年,馬華總會長李三春發動馬華公會的第一個5大計劃,第一項就是籌建馬華總部新大廈。馬華公會中委會為了對李三春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特把馬華大廈禮堂命名為「三春禮堂」。
1987年,馬華大廈發生拖欠銀行巨款的事件,由於黨在興建大廈時經費不足,於1982年把大廈抵押給銀行以貸款2500萬元付還建築費及裝修費。可是,後來發生黨爭及國家出現經濟衰退,使大廈出租率偏低,租金不足以攤還銀行,經過連年利上加利,到1987年,黨總共已欠銀行3600萬元,銀行隨時都可接管黨大廈。為免失去大廈,馬華發動全國籌款運動,經過半年時間,即在黨內籌到1900萬元,另外則安排把大廈的49%股權以2070萬元代價出售給馬化集團,從而一次過清還銀行欠款[118]。
2008年之前,除了大部分股權是由根馬華公會持有之外,KOJADI自立合作社(Koperasi Jayadiri Malaysia Berhad)也持有馬華大廈有限公司的870萬股,即20.23%的股權。據KOJADI自立合作社(Koperasi Jayadiri Malaysia Berhad)於2007年財務報告指出,馬華大廈於2007年財務年度的租用率高達98%[119],且KOJADI自立合作社於2004年財務年度得到了345,380令吉的盈利分配[120]、於2005年財務年度得到696,000令吉的毛股息[121]。
2008年9月17日,馬華總會長黃家定宣布馬華於同年的8月15日與KOJADI自立合作社簽署了一份買賣合約,馬華以2760萬令吉收購了KOJADI自立合作社持有馬華大廈有限公司最後的870萬股,即20.23%的股權,因此馬華大廈正式由馬華公會完全擁有[122][123][124]。
2010年12月13日,馬華中委會及馬華大廈有限公司董事局所批准了馬華大廈由馬華大廈有限公司轉名予馬華信託人華仁資源私人有限公司[125]。
馬化大廈
2011年9月26日,馬化控股(Multi-Purpose Holdings Bhd)正式宣布以3億7500萬令吉[126]現金[127]脫售坐落於吉隆坡金馬律區的馬化大廈(Menara Multi-Purpose)於馬華公會。馬化大廈的總面積達70萬4540平方尺,租賃空間為54萬1千424平方尺,並擁有414個停車位、辦公室空間出租率高達98%[128],租金總收入可達每個月2百09萬令吉[129]。
根據報導,亨利行(Henry Butcher)在2011年對馬化大廈的估價為3億8千400萬令吉。馬化控股的投資成本是2億8千900萬令吉。目前,馬化大廈是安聯金融,也是馬化資本相關公司的辦公室[130]。
星報集團
馬華公會以持有42.42%的股權控制星報集團(Star Publications Berhad),而星報集團則控制了Star Rfm,Star Rfm旗下則有:
- 988電台
- Suria
馬華公會於2010年11月4日以12億8000萬令吉收購了華仁控股持有星報出版社(馬)有限公司(STAR,6084,貿易服務組)的42.4%股權,目的是為了讓華仁控股有足夠的資金展開以現金加債務融資方式收購丹絨有限公司(TANJONG)博彩公司。[131]
拉曼理工大學
拉曼理工大學是一所位於馬來西亞的大學,1969年2月24日在馬華公會的領導下建成,當時稱為拉曼學院。該校名稱取自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該校使用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但有些課程也會以中文或馬來文教學。該校其中一半的開支是由政府津貼,因此學費較其他大專院校低廉。
備註
參考文獻
- ^ J Denis Derbyshire; Ian Derbyshire. Political Systems Of The World. Allied Publishers. 1990: 118 [2021-10-25]. ISBN 978-81-7023-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 ^ 2.0 2.1 2.2 吳前進.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DB/OL] (2022-12-23) [2024] // 陳奎元.中国大百科全书. 3版網絡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 创党缘起.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华创党历史.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http://www.mca.org.my/.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来西亚政治简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0 6.1 Thirteenth General Elections (GE13): Chinese votes and Implications on Malaysian Politics (PDF). Kajian Malaysia. 2014, 32 (supp. 2): 25–53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7.0 7.1 ◤丹绒比艾补选◢ 乡民不再开玩笑 拉大课题也发酵 气走一半华人票-中國報.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郑名烈:马华表现进步或退步? | 龙门阵 | 评论.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2)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CA will leave BN, sources claim. 當今大馬. 2024年7月19日 (英語).
- ^ Sec-gen rubbishes report MCA mulling BN exit. 自由今日大馬. 2024年7月19日 (英語).
- ^ 11.0 11.1 Nyce, Ray. Chinese New Villages in Malaysia. Singapore: Malaysian Soci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1973.
- ^ Ooi Keat Gi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alaysia. Scarecrow Press. 2009-05-11: lvii, 185 [2013-02-16]. ISBN 978-0-8108-630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 ^ In-Won Hwang. Personalized Politics: The Malaysian State Under Mahathir.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3: 96 [2017-05-06]. ISBN 978-98123018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Tun Dr Lim Chong Eu.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Howard J. Wiarda. Comparative Politics: The politics of Asia. Routledge. 2005: 371 [2017-05-06]. ISBN 0-415-3309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Boon Kheng Cheah. Malaysia: The Making of a N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2: 91–92 [2017-05-06]. ISBN 978-98123015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Edwin Lee. Singapore: The Unexpected N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8: 219–220 [2017-05-06]. ISBN 978-98123079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Tun Tan Siew Sin.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eo Suryadinata (編).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ISEAS Publishing. 2012-12-30: 403. ISBN 978-9814345217.
- ^ Party History.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2.0 22.1 22.2 Ting Hui Lee. Chinese School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1: 124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Cheah Kooi Guan. Leo Suryadinata , 編.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2: 634 [2017-05-06]. ISBN 978-9814345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Cheah Boon Kheng. Malaysia: The Making of a N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2: 162–163 [2017-05-06]. ISBN 978-98123015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Cheah Boon Kheng. Malaysia: The Making of a N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2: 147–148 [2017-05-06]. ISBN 978-98123015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Diane K. Mauzy, R. S. Milne. Malaysian Politics Under Mahathir. Routledge. 1999: 91 [2017-05-06]. ISBN 978-041517143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Harold A. Crouch. Malaysia's 1982 General Elec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82: 9–12 [2017-05-06]. ISBN 978-99719024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Harold A. Crouch. Malaysia's 1982 General Elec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82: 48 [2017-05-06]. ISBN 978-99719024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Tan Sri Lee San Choon.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an Choon Resigns. New Straits Times. 1983-03-24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r Tan Koon Swan was yesterday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 by a landslid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1985-11-25: 16.
- ^ MCA: New Beginning.. Malaysian Business. 1985-12-01: 5.
- ^ Tan Koon Swan,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2010-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Wong, Chin Huat, MCA's irrelevant civil war, The Nut Graph, 2009-10-07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Datuk Seri Dr Ling Liong Sik and Datuk Seri Ong Ka Ting, 星報 (馬來西亞), 200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6.0 36.1 36.2 Tun Dr Ling Liong Sik,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2010-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Chin, James. Tussle between MCA top two – Redux. Centre for Policy Initiatives. 2009-10-29 [201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chael Leifer.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3rd. Routledge. 2000: 174–175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In-Won Hwang. Personalized Politics: The Malaysian State Under Mahathir.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3: 260–262 [2017-05-06]. ISBN 978-98123018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首相:我国今日成就马华功不可没. 《南洋商報》. 1993年6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1月1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eo Suryadinata (編).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ISEAS. 2012: 515–517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42.0 42.1 Can Ong Ka Ting or any other ex this or that save MCA?. Aliran. 2010-03-16 [201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g, Boon Hooi. MCA Youth launches inquiry into AGM violence. 當今大馬. 2001-08-09.[永久失效連結]
- ^ Saw Swee-Hock, K Kesavapany (編). Malaysia: Rec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5: 92 [2017-05-06]. ISBN 978-98123033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熙隆攻馬青頭‧熙傑攻區大哥‧林家2公子爭上位. 光明日報. 2008-07-21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Gatsiounis, Ioannis, The racial divide widens in Malaysia, Asia Times, 2006-11-23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Chua resigns after sex scandal. 星報 (馬來西亞). 2008-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dwards, Audrey. Chua blames downfall on hard work. 星報 (馬來西亞). 2008-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g, Boon Hooi. MCA reform: Real or imaginary?. The Nut Graph. 2008-10-03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oh, Deborah, Pakatan Rakyat courts Chua Soi Lek, The Nut Graph, 2009-04-30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oi Lek expelled. 當今大馬. 2009-08-26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CA EGM: Delegates make dramatic decisions. 星報 (馬來西亞). 2009-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Greater unity plan revealed. 星報 (馬來西亞). 200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月11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ew EGM mired in legal wrangling while Ong pushes unity plan. The Malaysian Insider. 2009-11-04 [2010-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oi Lek quits, fresh MCA polls imminent. The Malaysian Insider. 2010-03-04 [2010-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oi Lek wins, Liow is MCA No. 2. The Malaysian Insider. 2010-03-28 [2010-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iow will cooperate with Dr Chua. The Malay Mail. 2010-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6月22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Boo Su-Lyn. MCA elders call for Soi Lek’s head to roll. The Malaysian Insider. 201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Wong, Chin Huat. MCA's irrelevant civil war. The Nut Graph. 2009-10-07 [201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zman Ghani. MCA polls: Fight to restore party's relevance. Yahoo! News Malaysia. 2013-12-20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ditorial: Malaysia’s ‘Chinese tsunami’. The Jakarta Post. 2012-05-17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2.0 62.1 MCA to mull on invitation by PM to join Cabinet. New Straits Times. 2014-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yed Jaymal Zahiid. MALAYSIA Now transport minister, Liow says finding MH370 is Job No 1. The Malay Mail Online. 2014-06-25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敦马送马华4字忠告. www.sinchew.com.my.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华被华人唾弃不具代表性 马哈迪:最好关门大吉 The Malaysian Insight. 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0)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鄧開平, 文 /. 被华人唾弃 马哈迪忠告马华“关门大吉”. 早報. 2019-01-01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9)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希盟崩盘◢ 喜来登酒店现场 伊党马华也到了 中國報.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0-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美國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证实马哈迪已见国家元首!蓝眼州议员:今晚料宣布成立新联盟. 精彩大馬. 2020-02-23 19:51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馬來西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元首谕令参与大团结政府,巫统今晚再开会. Malaysiakini. 2022-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华签支持国盟SD 马汉顺:资深国阵领袖指示. www.enanyang.my. 2022-11-30 (中文(簡體)).
- ^ 【馬來西亞大選】中資爭議中的馬國華人政治囹圄. 香港01. [2018-05-09].
- ^ 劉天球. “马华= 卖华?”请读者自行判断. 當今大馬. [2006-10-09].
- ^ 绝无外国永久居民 林良实为马华副部长驳斥外间指责. 《南洋商報》. 1987年2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8月9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砂拉越报告》揭雪马华曾收巨款 行动党报案促查. e南洋. 2017-06-23 (中文(簡體)).
- ^ 林良实:不曾收取敦马任何资金.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7-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6)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he Edge》:1MDB 8亿资金‧逾3亿派国阵4党. 星洲網 Sin Chew Daily. 2018-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华国大党疑收1MDB资金 数额约3亿令吉. 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 201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疑收1MDB资金30万 马华妇女组户头被冻结. 光華網. 2018-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美國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纳吉曾给马华大选资金” 蔡细历:若属1MDB很无辜. e南洋. 2018-10-20 (中文(簡體)).
- ^ 马华获千万资金却不知来历? 林吉祥:我不相信!. 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 201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促查马华收不义之财指控 颜炳寿:若曾接收愿归还. 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 2018-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7)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魏家祥访问一】“若政府有证据” 马华会归还1MDB资金. e南洋. 2019-01-06 (中文(簡體)).
- ^ 反贪会追2亿7000万1MDB资金 41答辩人完整名单.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9-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拿纳吉钱时不知来自1MDB,马华准备上庭抗辩. Malaysiakini. 2019-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高庭:涉嫌与一马资金有关 反贪会充公彭马华83万. e南洋. 2020-07-08 (中文(簡體)).
- ^ 高庭判反贪会胜诉,充公彭马华83万一马资金. Malaysiakini.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政府充公巫统马华案败诉 马华妇女组保住30万令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政府放弃充公“一马资金”,还210万予彭马华等三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网媒发过时新闻诬陷 张念群调查 视频由马华赞助. 中國報. 2022-11-11 [2024-06-29] (英語).
- ^ 马华应坦白是否有利用脸书《宾果日报》散播假新闻. 光華日報. 2022-11-11 [2024-06-29] (英語).
- ^ 巫统促马华让出亚罗士打 “否则希盟睡觉也能赢”.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2-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巫统揶揄马华若上阵亚罗士打国会 希盟睡觉也能赢.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2-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巴东勿刹巫统要马华让出知知丁宜 “以确保国阵1国5州稳赢”.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2-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巴东勿刹巫统要求马华 让出传统议席知知丁宜. www.enanyang.my. 2022-10-15 (中文(簡體)).
- ^ 保住国阵巴东勿刹全胜佳绩 扎西迪要马华让出1议席. 光華網. 2022-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巫统区团“快闪行动”施压 促马华让出芙蓉国席. www.enanyang.my. 2022-10-16 (中文(簡體)).
- ^ 马华澄清拥有峇都国席,派姚长禄上阵. Malaysiakini. 2022-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国阵主席已认同 魏家祥确认姚长禄出战峇都国席!.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2-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姚长禄 无缘上阵 峇都 交国大党出征.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美國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失上阵峇都国席 马华姚长禄团队关闭行动室 扬言不助选. 星洲網 Sin Chew Daily. 202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行动室开张两天就关闭 姚长禄:上下区部感愤怒失望.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搁置不满姚长禄被换情绪 峇都马华续为国阵助选. 星洲網 Sin Chew Daily. 202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魏家祥:火箭频攻击马华 捍卫原则尊严不助选. 星洲日報. 2024-04-24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確保票不要投火箭” 馬青總秘書出格言論惹議. 星洲日報. 2024-04-26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05.0 105.1 105.2 105.3 《黨簡介》,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官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歷任總會長.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5 men & 5 ideas : building national identity | WorldCat.org. www.worldcat.org.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华中委(2023-2028)名单.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202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1) (中文(馬來西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雪柔霹各減2萬人 馬華黨員人數跌逾7%》,中國報網,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東方網 -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東方網 -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然後馬華公會在第十三屆大選得票數卻遠遠少於黨員人數,淪為笑柄。《國陣應保留30%議席予女候選人》,南洋網,2014-10-12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10-18.
- ^ 马华拥有廿亿资产是富有政党
林立迎促宣布今后不需要捐款. 2009-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o sign of RM10mil, says treasurer-general》,马来西亚星报,2009年8月17日. [2013年10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6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存档副本. [2012-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chinanews. 马华公会有意脱售《南洋商报》股权——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12-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 cash cow for Huaren》,The Edge. [2012-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二零一二年常年報告書》,马登控股有限公司 (PDF).[永久失效連結]
- ^ 工程部否決綠色腳車道 檳市局另覓道路落實. 2013-10-06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常年報告書 2007》,自立合作社 (PDF).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常年報告書 2004》,自立合作社 (PDF).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0-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常年報告書 2005》,自立合作社 (PDF).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常年報告書 2008》,自立合作社 (PDF).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Press statement by MCA Central Committee on Wisma MCA Sdn Bhd,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官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CA urges govt to review ISA and release Teresa, Raja Petra. www.thesundaily.my.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馬華大廈轉名華仁 每年可省75萬稅務. 東方網 -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6-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Bursa Announcement Info.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rchives - The Star Online.. [2017-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存档副本. [2012-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CA buys Menara Multi Purpose》,The Edge,2011年09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7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华公会拟售马化大厦. 2015-02-21 [2016-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马华或透过华仁控股 竞购丹绒博彩业务_财经频道_新浪网-北美. finance.sina.com. [2013-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延伸閱讀
- Pillai, M.G.G. (Nov. 3, 2005). "National Front parties were not formed to fight for Malaysian independence". Malaysi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