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長江洪水

1870年長江洪水清朝同治九年(庚午年)六月間,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諸省受災[參1],災情數百年罕見,時在庚午年,故稱庚午之災。

經過

1870年7月份,隨着暴雨進入長江上游地區,嘉陵江發生罕見大水,根據水痕推估北碚站洪峰流量達57300立方米/秒(1981年洪水流量為44700立方米/秒),嘉陵江大洪水和金沙江洪水在重慶相遇,形成長江幹流特大洪水,寸灘站水位達196.15米,洪峰流量達100000立方米/秒(1981年洪峰水位191.42米、流量為85700立方米/秒)。根據萬縣記載,推估30天洪量約1650億立方米。宜昌約10.5萬立方米每秒。在清江入匯後,枝城站洪峰達11萬立方米每秒。

荊江北自監利以下多處潰口,江漢平原一片汪洋。江南岸下堤在松滋潰口,衝出一條松滋河,直泄洞庭湖,沿程廬舍蕩然無存。

現代學者根據巴縣等地的石刻推定,洪水時間為六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參1]。洪水發生後,四川總督吳棠上奏川東災情。七月壬辰,清廷回復,「著吳棠督同藩司」處理災情,並將酆都縣知縣徐浚鏞革職[參2]

1952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對此次洪水展開調查,認為它是1153年至20世紀末,調查的長江歷史上的8次大洪水、實測到的20世紀5次大洪水中,規模最大的洪水[參3][參4][參5]

參考資料

    參:

  1. ^ 1.0 1.1 王帆、楚宜. 《同治九年长江洪水题刻及相关问题研究》. 北方文學(下旬刊)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 2014, (2014年08期): 127. ISSN 0476-031X. doi:10.3969/j.issn.0476-031X.2014.08.0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簡體中文). 
  2. ^ 清實錄·卷之二百八十七》同治九年。庚午。七月[……]○壬辰。[……]○又諭、吳棠奏、川東沿江各廳州縣被水。並請將玩視民瘼之知縣革職查辦等語。本年六月間。川東連日大雨江水陡漲數十丈。南充合州江北廳巴縣長壽涪州忠州酆都萬縣奉節雲陽巫山等州縣。城垣衙署營汛民田廬舍。多被沖淹。居民遷徙不及。亦有溺斃者。覽奏實深軫念。著吳棠督同藩司。即行籌撥公項。遴委妥員。兼程前往查勘。分別被災輕重。會同地方官優加撫恤。並飭該管道府及各該廳州縣。趕緊查明被淹若干戶。溺斃人丁若干名口。酌量分別賑恤。毋令一夫失所。酆都縣知縣徐浚鏞、於江水進城時。先行遠避。置難民於不顧殊出情理之外。徐浚鏞著即革職。聽候查辦。
  3. ^ 长江1870年洪水. 責任編輯:劉瑋. 長江水利網. 2014-04-14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簡體中文). 
  4. ^ 楊玉榮. 《长江1870年洪水》. 中國水利 (北京市: 中國水利報社). 1992, (1992年第4期): 10–12. ISSN 1000-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簡體中文). 
  5. ^ 蘇聯璧. 《长江1870年洪水的初步探讨》. 人民長江 (湖北省武漢市: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 1958, (1958年03期): 14–22. ISSN 1001-41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簡體中文).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