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智利大地震
1960年智利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西班牙語:Terremoto de Valdivia de 1960),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地震矩規模為9.4-9.6,是人類史上觀測記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發生在下午(19:11GMT, 當地時間15:11),持續時間大約為10分鐘。震央位於智利聖地牙哥以南約700公里。由地震而引發的海嘯襲擊到了智利的海岸線,紀錄的浪高高度為25米。海嘯也波及到遙遠的美國夏威夷、日本、澳洲各國等區域。由此次地震所造成的具體罹難人數以及經濟損失因為範圍之廣而無法精確得知。對於該次地震和巨大海嘯導致的罹難人數的估計各不相同。根據從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罹難人數5,700人[2],另一來源罹難人數6,000人[3]。不同來源估計經濟損失在4億到8億美元[2]。(或加上通貨膨脹,為今日的32億到64億美元。)
日期 | 1960年5月22日 |
---|---|
發生時間 | 3:11 pm |
持續時間 | 5分鐘40秒(340秒) |
規模 | MW9.5[1] ML8.9 |
震源深度 | 33公里 |
震央 | 瓦爾迪維亞 |
類型 | 大型逆衝區地震 |
影響地區 | 瓦爾迪維亞 |
最大烈度 | 12級(毀滅) |
海嘯 | 25公尺 |
山體滑坡 | 有 |
傷亡 | 2,231人、3,000人、5,700人[2]、6,000人罹難[3] |
地震背景
智利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這是一個地震活動頻繁地區。因為納斯卡板塊、南美板塊和奇洛埃板塊之間碰撞所導致的。同時,納斯卡板塊在後兩者之間俯衝。這些地質特徵使智利被列為世界上地震最活躍的國家[4]。至今為止,已經記錄了100多次7級地震和12次大海嘯[5][6]。
儘管智利地震頻發,但目前的研究表明,類似於1549年的地震,被稱為「巨震」,其發生周期約為三百年,並改變了地球的結構[7]。
地殼運動
關於地震的原因有不同說法,但基本上圍繞在秘魯-智利海溝中的劇烈地殼活動。一份2019年出版的研究論文提到,板塊活動之所以遠大過所醞釀的能量,可能是因為海溝上納斯卡板塊的過度俯衝。其背後說法是利基涅-奧夫基斷層的9.07MW走滑型地震和9.37MW逆斷層地震的疊加效應。[8][9]
海溝周圍,離岸島嶼的海拔被隆起了至少5.7米,安地斯山脈靠岸的一側海拔則下落了2.7米,確認了大規模的地殼變動。[10]
地震過程
整場智利大地震主要由三起前震和一起主震組成。
1960年5月21日當地時間早上6點02分,阿勞科省首先發生了8.1級地震。這場前震讓整個智利南部的通訊中斷,因此當時的總統豪爾赫·亞歷山德里·羅德里格斯不得不取消伊基克戰役紀念日的傳統慶祝活動,來監督緊急援助行動。政府才剛要開始組織對遭受到地震影響地區的援助時,第二、三波前震和主震就在隔天(5月22日)下午發生在瓦爾迪維亞。
第二波和第三波地震各為7.1級和7.8級。發生於5月22日當地時間上午6點32分及下午2點55分。隨後十五分鐘後(下午3點11分)便迎來主震。主震涉及到整個智利超過40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沿岸村莊如托爾坦就因此消失。接下來的研究聲稱,5月21日至6月6日間,在長達1,350公里的南北海岸線中,這場地震共有37個震中[11]。
有數百人在巨大海嘯發生後當場罹難,一條名為「卡內羅梅樂號」起航於瓦爾迪維亞河河口的船,在浪前之後推入1.5公里之後就沉入河下。
除了巨大海嘯,這場地震也引發了十分罕見的地裂,有數個地方地表產生新斷層並且錯位,有數量不明的罹難者都被認為是在地裂發生的時候,墜入裂縫中失蹤。
地震所造成的地層下陷也同時摧毀了房屋,增加當地河流深度以及在卡洛斯·安萬特自然保護區地區產生多塊濕地。城市的大部分區域遭洪水侵襲。瓦爾迪維亞的供水和電力系統均遭到破壞,目擊者稱地下水也不斷從地面冒出。河流也因泥石流受到污染且漂浮着各種穢土和破碎物以及整座房屋。[12][13]
海嘯
海嘯所帶來的破壞力不僅極大程度地摧毀了智利沿岸區域,同時也影響到了太平洋各國。在距離震央大約1萬公里的地方記錄到的海嘯高度是10.7米。離岸約30公里的莫查島達到了25米的最高浪高。
對智利本土的影響
智利沿岸的破壞範圍上從莫查島(南緯38度)下至伊瓦涅斯將軍艾森大區(南緯45度)。海嘯重創智利南部地區,包括康賽普西翁、奇洛埃島、瓦爾迪維亞省,並對該地港口、小型船隻和生命造成巨大損失。
瓦爾迪維亞省的主港口科拉爾於開始退潮前海平面漲了4公尺。當地時間下午16點20分,一場浪高高度為8公尺的巨大海嘯撲向了智利海岸。在10分鐘之後,另一場記錄到浪高高度為10公尺的巨大海嘯再次襲來。
海嘯帶來的水流沖入了同樣在瓦爾迪維亞省的卡耶-卡耶河,使整條河流水位上漲以至於影響到了到達位於海拔約220米的河大區胡艾拉胡鎮[14]。
對世界各國的影響
海嘯也在不同時間點波及到環太平洋地區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沿岸部,其中包括夏威夷群島、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西海岸、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墨西哥、日本、台灣[15]、菲律賓和其他環太平洋內的國家和群島。
海嘯以每小時750公里的速度傳播,且波長極長,以至於在夏威夷希洛灣第一波到岸後經過一個小時才遭遇到10.5米的最大海嘯。
台灣損害情況
此章節論述以台灣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24年4月5日) |
位於臺灣北部的基隆於24日上午7點就觀測到潮汐高出海平面為1.9公尺,根據推算智利海嘯在台灣時間於24日上午11時之後就很有可能會抵達基隆港,不過基隆港務署在上午10點之後就接到美軍通知了海嘯在1個小時之後會抵達,這個消息已經傳給全市。港務局以及警察局分別採取預防措施,有不少的居民紛紛往高處走避;直到最後報告,在基隆市區內田寮港運河的尚智橋,因為遭到海潮上漲的影響,全部都被沖失,以及自由、祟仁2座橋也被沖壞。
國際援助
聯邦德國提供了1000萬馬克的財政援助,其中一半給智利政府,另一半給德裔智利人相關的俱樂部及文化組織,並應智利政府的要求派出了專家團隊前往災區[16]。
除此之外,阿根廷、瑞典以及美國均提供了援助[17]。
之前的地震
參見
參考資料
- ^ Satake, Kenji; Atwater, Brian F. Long-Term Perspectives on Giant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at Subduction Zones.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2007-05, 35 (1): 349–374 [2021-03-06]. ISSN 0084-6597. doi:10.1146/annurev.earth.35.031306.14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英語).
- ^ 2.0 2.1 2.2 The Largest Earthquake in the World - Articles.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7-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7).
- ^ 3.0 3.1 Emergency & Disasters Data Base. 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CRED). [200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1).
- ^ Espinoza, Cristina. El país más sísmico del mundo. www.latercera.com. 2015年4月25日 [2019年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0月19日) (西班牙語).
- ^ Lazcano, Patricio. 97 terremotos sobre 7° ha sufrido Chile en 200 años. www.latercera.com. 2016-12-27 [201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西班牙語).
- ^ Muñoz David, Claudia. El sur de Chile ha sido afectado por 17 tsunamis en los últimos 5.500 años [智利南部在過去5500年裡受到了17次海嘯的影響]. Diario Austral. 2017-04-30.
- ^ Conicyt. Comisión Nacional de Investigación Científica y Tecnológica. [2010-04-13].[失效連結]
- ^ Kanamori, Hiroo. Evidence for a large strike-slip component during the 1960 Chilean earthquake.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July 2019, 218 (1): 1–32 [9 July 2022]. doi:10.1093/gji/ggz113 .
- ^ Cisternas, M.; Carvajal, M.; Wesson, R.; Ely, L. L.; Gorigoitia, N.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Preceding the Giant 1960 Chile Earthquake in a Time-Dependent Seismogenic Zone.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 November 2017, 107 (6): 2664–2675 [25 August 2022]. Bibcode:2017BuSSA.107.2664C. doi:10.1785/012017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April 2023).
- ^ George Plafker; J. C. Savage. Mechanism of the Chilean earthquakes of May 21 and 22, 1960 50 (5). 1969-05.
- ^ El domingo en que Valdivia sufrió el terremoto más violento del mundo. La Tercera. [2021-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1) (西班牙語).
- ^ Chile | Terremoto de Valdivia: cómo fue el poderoso sismo de 1960, el mayor registrado de la historia – Vivienda al Día. infoinvi.uchilefau.cl. [26 April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June 2022).
- ^ A 60 años del terremoto de 1960 | Deutsche Wochenzeitung Cóndor in Chile. [26 April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March 2023) (西班牙語).
- ^ Olivares Reyes et al. 2022,第78頁.
- ^ 臺灣歷史海嘯,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2024年5月23日]
- ^ Bundesarchiv: Protokoll der 109. Kabinettssitzung am 10. Juni 1960, TOP 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d Protokoll der 110. Kabinettssitzung am 15. Juni 1960, TOP 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ime: Chile: Asking for Cal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Juli 1960)
- ^ Breve Historia de Valdivia. Editorial Francisco de Aguirre. 1971 [200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