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加拿大大獎賽
2010年加拿大大獎賽是2010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第八站比賽,在2010年6月11日至6月13日於維倫紐夫賽道舉行。本場比賽是兩年前加拿大大獎賽以來,第一場在北美洲舉行的一級方程式賽事。最終英國車手劉易斯·漢密爾頓獲得冠軍。
賽事細節 | |||
---|---|---|---|
日期 | 2010年6月13日 | ||
官方名稱 | XLVI加拿大大獎賽 | ||
舉辦地點 | 加拿大蒙特利爾,維倫紐夫賽道 | ||
賽道類型 | 永久性賽道 | ||
賽道長度 | 4.361公里(2.71英里) | ||
比賽距離 | 70圈,305.27公里(189.7英里) | ||
桿位 | |||
車手 | 麥拿倫-梅塞德斯 | ||
時間 | 1:15.105 | ||
最快單圈 | |||
車手 | 羅伯特·古碧沙 | 雷諾 | |
時間 | 1:16.972 在第67圈 | ||
頒獎台 | |||
第一名 | 麥拿倫-梅塞德斯 | ||
第二名 | 麥拿倫-梅塞德斯 | ||
第三名 | 法拉利 |
背景
在前一場土耳其大獎賽期間,紅牛車隊的兩名車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和馬克·韋伯發生內鬥撞車,並導致車隊包攬冠亞軍的計劃破滅。本場比賽賽前,二人表示之前的內鬥已經結束,均會着眼於本場比賽[1]。紅牛車隊還表示本場比賽不會為賽車裝上失速尾翼[2]。此外維倫紐夫賽道在2008年加拿大大獎賽後重新鋪設了賽道瀝青,新鋪設的賽段抓地力相對較小;本場比賽普利司通提供的是超軟胎和中性胎[3]。
練習賽
在周五的練習賽中,搭載超軟胎的賽車表現相當掙扎,賽事輪胎供應商普利司通的工程師濱島裕英解釋,骯髒的賽道表面和比平時更低的溫度意味着輪胎遭遇顆粒化問題[3]。第二節練習賽中,維特爾使用超軟胎做出1分16秒877最快圈速,費爾南多·阿隆索以1分16秒963緊隨其後;尼科·羅斯伯格使用中性胎做出1分17秒151的成績,名列第三[3]。周六的第三節練習賽中,邁凱倫的劉易斯·漢密爾頓最快,為1分16秒058,韋伯和阿隆索分列二三位;HRT車隊的卡倫·查鐸和維珍車隊的盧卡斯·迪·格拉西分別因液壓系統故障和撞車而退賽[4]。
排位賽
周五夜間的降雨衝掉了周五練習賽後殘留在賽道上的殘留橡膠顆粒,而周六早晨的溫度又偏低,這使得各車隊在輪胎選擇上面臨困境——中性胎相對較慢但耐久,超軟胎單圈更快但不耐久;由於前十名車手正賽起步時需要使用排位賽做出最快圈速的那套輪胎,而根據普利司通的預測,當賽事裡程達到半程(150公里/35圈)時,中性胎和超軟胎的單圈圈速將比新胎慢7秒和16秒,因此車隊需綜合考慮排位賽和正賽的輪胎問題[5]。周六下午的排位賽分為三節,第一、二節排位賽分別為20和15分鐘,各淘汰7名車手,前十名的車手將在第三節排位賽(10分鐘)決出杆位[6]。
第一節排位賽中,三支新車隊(維珍、蓮花和HRT車隊)均被淘汰;第二節排位賽中,車手們仍使用超軟胎出戰,而老車王舒馬赫令人意外的遭淘汰;在第三節排位賽中,紅牛的兩位車手韋伯和維特爾一度領先,但漢密爾頓在最後時刻衝線,並以1分15秒105搶下杆位[7]。衝線後的漢密爾頓賽車燃油耗盡,不得不下車推車,成為排位賽有趣的一幕;他因此被罰款1萬英鎊,但保住了杆位位置[8]。紅牛車隊在第三節排位賽中使用了中性胎而非超軟胎出戰,意味着車隊在周日的正賽將使用不同的戰術[9]。
成績
排名 | 車號 | 車手 | 車隊 | Q1 | Q2 | Q3 | 發車位 |
---|---|---|---|---|---|---|---|
1 | 2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1:15.889 | 1:15.528 | 1:15.105 | 1 |
2 | 6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諾 | 1:16.423 | 1:15.692 | 1:15.373 | 7 |
3 | 5 |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 紅牛-雷諾 | 1:16.129 | 1:15.556 | 1:15.420 | 2 |
4 | 8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1:16.171 | 1:15.597 | 1:15.435 | 3 |
5 | 1 | 簡森·巴頓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1:16.371 | 1:15.742 | 1:15.520 | 4 |
6 | 15 | 維塔托尼奧·柳齊 | 印度力量-梅賽德斯 | 1:17.086 | 1:16.171 | 1:15.648 | 5 |
7 | 7 | 費利佩·馬薩 | 法拉利 | 1:16.673 | 1:16.314 | 1:15.688 | 6 |
8 | 11 | 羅伯特·庫比卡 | 雷諾 | 1:16.370 | 1:15.682 | 1:15.715 | 8 |
9 | 14 | 阿德里安·蘇蒂爾 | 印度力量-梅賽德斯 | 1:16.495 | 1:16.295 | 1:15.881 | 9 |
10 | 4 | 尼科·羅斯伯格 | 梅賽德斯GP | 1:16.350 | 1:16.001 | 1:16.071 | 10 |
11 | 9 | 魯本斯·巴里切羅 |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 1:16.880 | 1:16.434 | 11 | |
12 | 10 | 尼科·霍肯博格 |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 1:16.770 | 1:16.438 | 12 | |
13 | 3 | 邁克爾·舒馬赫 | 梅賽德斯GP | 1:16.598 | 1:16.492 | 13 | |
14 | 12 | 維塔利·佩特羅夫 | 雷諾 | 1:16.569 | 1:16.844 | 14 | |
15 | 16 | 塞巴斯蒂安·布埃米 | 紅牛二隊-法拉利 | 1:17.356 | 1:16.928 | 15 | |
16 | 17 | 哈伊梅·阿古爾蘇阿里 | 紅牛二隊-法拉利 | 1:17.027 | 1:17.029 | 16 | |
17 | 22 | 佩德羅·德拉羅薩 | 索伯-法拉利 | 1:17.611 | 1:17.384 | 17 | |
18 | 23 | 小林可夢偉 | 索伯-法拉利 | 1:18.019 | 18 | ||
19 | 19 | 海基·科瓦萊寧 | 蓮花-考斯沃斯 | 1:18.237 | 19 | ||
20 | 18 | 雅諾·特魯利 | 蓮花-考斯沃斯 | 1:18.698 | 20 | ||
21 | 24 | 蒂莫·格洛克 | 維珍-考斯沃斯 | 1:18.941 | 21 | ||
22 | 21 | 布魯諾·塞納 | HRT-考斯沃斯 | 1:19.484 | 22 | ||
23 | 25 | 盧卡斯·迪·格拉西 | 維珍-考斯沃斯 | 1:19.675 | 23 | ||
24 | 20 | 卡倫·查鐸 | HRT-考斯沃斯 | 1:27.757 | 24 | ||
來源:[10] |
註:
正賽
正賽於當地時間周日正午12點(北京時間次日零點)發車,天氣晴朗,氣溫26度,賽道溫度38度[13][14]。前十名的車手中,只有韋伯、維特爾和羅伯特·庫比卡使用中性胎起步,這意味着他們三人將較晚進行第一次進站[14]。濱島裕英預測先用兩套中性胎、最後換上超軟胎是最合適的策略,而一停的策略幾乎不可能[5]。
杆位起步的漢密爾頓成功守住第一名,維特爾、阿隆索和巴頓緊隨其後;韋伯上升到第五位,而費利佩·馬薩和里尤茲發生了碰撞,賽車雙雙受損、進站換前翼後落到第23和22位;小林可夢偉撞上「冠軍牆」退賽。第1圈結束後,舒馬赫上升5個名次到第8位[13]。漢密爾頓的超軟胎不久開始衰退,被維特爾逐漸追上;第5圈巴頓被韋伯超越。第6圈維特爾嘗試超越漢密爾頓,未能成功,羅斯伯格選擇進站換下超軟胎;第7圈巴頓、漢密爾頓和阿隆索也換掉了他們的超軟胎,而阿隆索在出維修站時超越了漢密爾頓;第9圈結束時,庫比卡換掉了他的中性胎;第11圈佩特羅夫因搶跑被罰通過維修區[14]。第13圈,舒馬赫從第三的位置進站,換上新的硬胎,但出站後他就和庫比卡發生纏鬥,被迫駛上草地,並在兩圈後再次進站換胎;第14圈,韋伯進站換上新的硬胎,1圈後維特爾進站換上新的超軟胎。此時紅牛二隊的塞巴斯蒂安·布埃米領跑全場,這是他職業生涯第一次領跑,但一圈後他就進站換胎。漢密爾頓借布埃米的賽車,在直道利用失速尾翼超越了阿隆索[14]。第23圈時,佩特羅夫因造成碰撞事故,再次被罰通過維修區[13]。
第26圈,領跑的漢密爾頓第二次進站換上新的硬胎;1圈後阿隆索,庫比卡,巴頓和維特爾相繼進站換胎,而未換胎的韋伯成為領跑者,第二到十名為漢密爾頓,阿隆索,巴頓,維特爾,布埃米,庫比卡,羅斯伯格,舒馬赫和阿古爾蘇阿里。威廉姆斯車手霍肯伯格因維修站超速,被罰通過維修站。第31圈,索伯車隊德拉羅薩的賽車引擎爆缸退賽。第34圈時,舒馬赫進站換上超軟胎。第36圈,庫比卡和蘇蒂爾遭到賽會調查,原因是第24圈時二人發生的纏鬥。第40圈起,韋伯的硬胎開始退化,被漢密爾頓以每圈一秒的速度追進,至第45圈時,韋伯的領先優勢只剩下4.8秒;阿隆索也在追擊漢密爾頓。第47圈,特魯利因賽車故障退賽。[13][14]
第49圈末,韋伯被漢密爾頓超越,讓出了領跑位置後在下一圈進站換上超軟胎,落到第五。第54圈,馬薩超越蘇蒂爾上升到第11位。第56圈,阿隆索在超越慢車時被巴頓趁機超越,後者上升到第二位。第60圈庫比卡第三次進站換上超軟胎,布埃米超越舒馬赫。第63圈,第10位的馬薩嘗試超越舒馬赫失敗撞車,不得不進站換前翼,徹底掉出積分區。比賽最後一圈,輪胎衰竭嚴重的舒馬赫被印度力量車隊的兩位車手雙雙超越,跌出積分區。[13][14]
正賽成績
排名 | 車號 | 車手 | 車隊 | 圈數 | 用時/退賽原因 | 發車位 | 積分 |
---|---|---|---|---|---|---|---|
1 | 2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70 | 1:33:53.456 | 1 | 25 |
2 | 1 | 簡森·巴頓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70 | +2.254 | 4 | 18 |
3 | 8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70 | +9.214 | 3 | 15 |
4 | 5 |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 紅牛-雷諾 | 70 | +37.817 | 2 | 12 |
5 | 6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諾 | 70 | +39.291 | 7 | 10 |
6 | 4 | 尼科·羅斯伯格 | 梅賽德斯GP | 70 | +56.084 | 10 | 8 |
7 | 11 | 羅伯特·庫比卡 | 雷諾 | 70 | +57.300 | 8 | 6 |
8 | 16 | 塞巴斯蒂安·布埃米 | 紅牛二隊-法拉利 | 69 | +1圈 | 15 | 4 |
9 | 15 | 維塔托尼奧·柳齊 | 印度力量-梅賽德斯 | 69 | +1圈 | 5 | 2 |
10 | 14 | 阿德里安·蘇蒂爾 | 印度力量-梅賽德斯 | 69 | +1圈 | 9 | 1 |
11 | 3 | 邁克爾·舒馬赫 | 梅賽德斯GP | 69 | +1圈 | 13 | |
12 | 17 | 哈伊梅·阿古爾蘇阿里 | 紅牛二隊-法拉利 | 69 | +1圈 | 16 | |
13 | 10 | 尼科·霍肯博格 |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 69 | +1圈 | 12 | |
14 | 9 | 魯本斯·巴里切羅 |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 69 | +1圈 | 11 | |
15 | 7 | 費利佩·馬薩 | 法拉利 | 69 | +1圈 | 6 | |
16 | 19 | 海基·科瓦萊寧 | 蓮花-考斯沃斯 | 68 | +2圈 | 19 | |
17 | 12 | 維塔利·佩特羅夫 | 雷諾 | 68 | +2圈 | 14 | |
18 | 20 | 卡倫·查鐸 | HRT-考斯沃斯 | 66 | +4圈 | 24 | |
19 | 25 | 盧卡斯·迪·格拉西 | 維珍-考斯沃斯 | 65 | +5圈 | 23 | |
Ret | 24 | 蒂莫·格洛克 | 維珍-考斯沃斯 | 50 | 轉向系統 | 21 | |
Ret | 18 | 雅諾·特魯利 | 蓮花-考斯沃斯 | 42 | 振動 | 20 | |
Ret | 22 | 佩德羅·德拉羅薩 | 索伯-法拉利 | 30 | 引擎 | 17 | |
Ret | 21 | 布魯諾·塞納 | HRT-考斯沃斯 | 13 | 變速箱 | 22 | |
Ret | 23 | 小林可夢偉 | 索伯-法拉利 | 1 | 撞牆 | 18 | |
來源:[15]
|
註:
賽後積分榜
|
|
- 注:只列出積分榜前五名。
參考資料
- ^ Noble, Jonathan; Straw, Edd. Red Bull duo agree to disagree on crash.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0-06-10 [2010-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3).
- ^ 红牛决定加拿大不用失速尾翼 霍纳尔称系统仍不成熟. 新浪體育. 2010-06-12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6).
- ^ 移至: 3.0 3.1 3.2 Collantine, Keith. Super-soft tyres cause lap times lottery (Canadian GP Practice 2 interactive data).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2010-06-11 [2010-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4).
- ^ F1加拿大站第三次练习汉密尔顿最快 阿隆索名列第三. 新浪體育. 2010-06-12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6).
- ^ 移至: 5.0 5.1 Noble, Jonathan. Teams face Montreal tyre dilemma.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0-06-12 [2010-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5).
- ^ 2010 Formula One Sporting Regulations (PDF).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12, 18, 21, 28 & 34–36. 2010-02-11 [2015-05-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8-20).
- ^ F1加拿大站汉密尔顿终结红牛杆位统治 舒马赫仅13. 新浪體育. 2010-06-13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5).
- ^ 汉密尔顿燃油耗尽超时违规 被罚款1万美元杆位保住. 新浪體育. 2010-06-13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6).
- ^ 红牛双雄确信轮胎选择正确 分析汉密尔顿战术的瓶颈. 新浪體育. 2010-06-13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7).
- ^ Circuit Gilles Villeneuve results; Qualifying: Saturday, 12 June 2010. BBC體育. BBC. 2010-06-12 [2010-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5).
- ^ 韦伯更换变速箱被罚退后5位发车 维泰尔升至头排. 新浪體育. 2010-06-13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6).
- ^ Autosport, 17 June 2010, Driver-by-driver
- ^ 移至: 13.0 13.1 13.2 13.3 13.4 F1加拿大站汉密尔顿夺冠 迈凯轮1-2 阿隆索第三. 新浪體育. 2010-06-14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3).
- ^ 移至: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汉密尔顿称雄F1加拿大站 舒马赫被套圈列十一. 騰訊體育. 2010-06-14 [202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6).
- ^ FORMULA 1 GRAND PRIX DU CANADA 2010 - Race Results. formula1.com. [2015-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6).
- ^ Noble, Jonathan. Massa handed 20-second penalty.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0-06-13 [2010-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6).
- ^ 移至: 17.0 17.1 Canada 2010 - Championship • STATS F1. www.statsf1.com. [2019-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3).
上一場: 2010年土耳其大獎賽 |
2010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 下一場: 2010年歐洲大獎賽 |
上一屆: 2008年加拿大大獎賽 |
加拿大大獎賽 | 下一屆: 2011年加拿大大獎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