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12月17日) |
數位視訊廣播(英語: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縮寫:DVB),是由DVB Project維護的一系列為國際所承認的數位電視公開標準。DVB Project是一個由300多個成員組成的工業組織,它是由歐洲電信標準化組織(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ETSI)、歐洲電子標準化組織(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CENELEC)和歐洲廣播聯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EBU)聯合組成的「聯合專家組」(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JTC)發起的。幾項DVB子標準的關係在《DVB指南》(DVB-Cook)中描述之。
傳輸
DVB系統傳輸方式有如下幾種:
這些標準定義了傳輸系統的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設備通過同步並行接口(synchronous parallel interface, SPI),同步串行接口(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SSI),或異步串行接口(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ASI)與物理層交互。數據以MPEG-2傳輸流的方式傳輸,並要求符合更嚴格的限制(DVB-MPEG)。對移動終端即時壓縮傳輸數據的標準(DVB-H)目前正處於測試之中。
這些傳輸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使用的調製方式,因為不同它們應用的頻率帶寬的要求不同。利用高頻載波的DVB-S使用QPSK調製方式,利用低頻載波的DVB-C使用QAM-64調製方式,而利用VHF及UHF載波的DVB-T使用COFDM調製方式。
內容
除音頻與視頻傳輸外,DVB也定義了帶回傳通道(DVB-RC)的數據通信標準(DVB-DATA)。它支援幾種媒介,包括 DECT、GSM、PSTN、ISDN等。也支援一些協議,包括(DVB-IPI: Internet Protocol,DVB-NPI: network protocol independent).
為使升級更方便,DVB標準也支援以往的技術,例如圖文信息(DVB-TXT)、(DVB-VBI)數據。但DVB提供了替代的技術,例如DVB-SUB。
加密與描述信息
條件接收系統(DVB-CA)定義了通用加擾算法(DVB-CSA)和獲取加擾內容的通用接口(DVB-CI)。DVB系統提供商根據這些標準開發各自的條件接收系統。DVB系統傳送被稱為SI(DVB-SI)的描述信息,它們描述了不同的基礎流(elementary streams)如何組成節目,並對電子節目指南提供了描述。
軟件平台
DVB多媒體家庭平台(DVB-MHP)定義了一個基於Java語言的平台,用於支援視訊系統應用。它提供了對眾多DVB及MPEG-2概念的抽象,另外還支援其他一些特性,如網卡控制、應用下載、分層圖像顯示等。
回傳通道
DVB在DVB-S/T/C基礎上標準化了一系列回傳通道,用於建立雙向通信。其中的衛星回傳通道(Return Channel Satellite, RCS)定義了在C-(3.4~4.2Ghz),Ku(10.7~12.75Ghz)-和Ka(18~22Ghz)波段的回傳通道,其帶寬可以達到最多2 Mbit/s。
應用
DVB-S和DVB-C在1994年發布。DVB-T在1997年發布。第一個商用的DVB-T廣播系統是由英國的Digital Terrestrial Group(DTG)在1998年建立的。在2003年,德國柏林成為第一個徹底停播模擬電視信號的地區。許多歐洲國家準備在2010年停播PAL/SECAM,實現全面數字電視化。 全球各地區的情況在其發源地歐洲,以及在澳大利亞、南非和印度,DVB已經或正在普及。在多數的亞洲、非洲及南美國家,有線和衛星採用了DVB標準。除南美國家尚未確定地面廣播標準(DTTV)外,其餘國家已確定採用DVB-T標準[1]。 採用DVB的替代標準:ATSC標準。 除Sky PerfecTV!公司外,其它的都採用了由電波產業會(ARIB)自行研發的日本數字電視標準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ISDB是DVB的改良型標準,除了日本,在日裔人士眾多的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也採用。[2]。Sky PerfecTV!是一家衛星供應商,利用衛星提供DVB業務。 使用DVB-S作為衛星傳輸的標準,有線也大規模採用DVB標準。不過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採用8VSB調製的ATSC標準。並於2012年7月起停播類比電視頻道。 在臺灣,原本地面數位電視廣播是由交通部指定採用8VSB調變的ATSC標準,但是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試播之後,由於效果未達預期,各家電視公司均要求改採歐洲的DVB標準;因此交通部決定從原本的指定採用ATSC改為不強制指定,直接交由電視公司自行決定到底要採行何種標準。由各家無線電視公司所組成的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隨即開會決定改以DVB-T為標準,並於2004年6月1日起開播15個數位電視頻道。目前播放有22個頻道,包含480i標準解析度內容,及1080i高畫質節目。2008年2月起臺灣公共電視台於臺北縣(今新北市)萬里轉播站開始進行HDTV的試驗播出,採用H.264作為其影像、HE-AAC作為其聲音壓縮格式;原預計於2010年全面停止類比地面電視播映[3],但因臺灣的有線電視普及率極高(達80%),且有線電視節目內容較為豐富,導致收視戶加裝數位機上盒或更換內建數位接收功能電視機的意願低落,而延至2012年6月30日停止地上波類比電視播映。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並編列預算優先提供全國12萬低收入戶免費提供每戶一個數位機上盒,以期望在停播類比電視前增加數位電視普及率[4]。 中國大陸有線供應商一般都採用DVB-C制式。衛星電視方面,除中星九號傳輸的頻道使用中國的ABS-S制式外,中國大陸的衛星電視頻道均以DVB-S傳輸。至於地面電視,則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DMB-T/H(或稱DTMB)制式。 香港的多家收費電視台,如無綫收費電視、香港有線電視已經分別採用DVB-S和DVB-C標準作廣播。而地面廣播方面,香港政府已決定於2007年開始數碼電視廣播,制式由兩家電視台:無綫電視和亞洲電視自行決定。兩家電視台原定計劃,如中國大陸於2006年年中仍未決定使用何種制式,兩家電視台將以DVB-T作廣播。初時無綫電視表示對此仍未有最終決定,但表明傾向採用發展較成熟歐洲DVB制式[5],只有亞洲電視表明堅決採用中國內地制式。2006年10月19日無綫電視宣佈和亞洲電視「已達成共識」,選用中國內地制式DMB-T/H,惟電子節目指南和字幕系統仍然使用DVB技術(分別為DVB-IS和DVB-SUB),另外無綫在2007年11月28日宣佈採用歐洲制式DVB-T標準中的互動功能中間件──MHEG-5作為其互動服務(無綫稱為「TVB互動功能」(TVB Interactive)[6])的技術標準[7]。 澳門的收費電視台,澳門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採用DVB(MPEG-2)作廣播。但地面電視廣播方面跟中國大陸一樣採用DMB-T/H標準。[8] 泰國於2014年開播地面無線數位電視,系統規格採用DVB-T2,六個電視頻道,但DVB-T2讓觀眾可收看多達48個免費電視台節目。其中公眾商業台有24台,政府商業台有12台,以及12個地方社區電視台,其中有10個電視台節目為HD高畫質節目。 參考注釋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