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42手榴彈

RG-42(俄語:РГ-42是一種由蘇聯二戰期間緊急開發的一種高爆破片 (HE-Frag) 殺傷人員 (AP) 防禦手榴彈[1],設計目的是取代複雜的RG-41和RGD-33手榴彈,GRAU代碼是57-Г-703М。

RG-42
RG-42的說明圖
類型手榴彈
原產地 蘇聯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42年—至今
使用方蘇聯、其他國家
參與戰爭/衝突二次大戰及其後在熱點地區爆發的衝突
基本規格
重量420克(連同引信)
長度130毫米(連同引信)
寬度54mm
高度121mm
直徑54毫米

填充三硝基甲苯(TNT)
填充量110—120克
引爆機制拉掉保險插銷後3.2—4.2秒,

二戰後繼續在蘇聯和其盟國一起使用,直到1954年被RGD-5手榴彈取代。戰後這種手榴彈仍普遍在華沙條約中的國家的軍隊中服役。目前RG-42手榴彈早已不再使用,但在軍事倉庫中仍大量存在。由於炸藥的儲存壽命已到期,正在逐漸銷毀。

歷史[2][3]

該手榴彈由設計師S.G.科爾舒諾夫(С. Г. Коршуновым )開發。其設計複製了錫罐。這使得在戰爭期間不僅可以在國防企業組織大規模生產,而且可以在擁有沖壓、點焊設備的非專業企業如食品工業的罐頭工廠組織大規模生產。

RGD-33不同,RG-42的組件易於生產和組裝。除了引信需要專門製造以外,其零件很容易可手工組裝。與著名的F-1手榴彈不同,RG-42不需要鑄造模具,也不需要工人的高度專業。只需要具備操作簡單縫紉機的技能,因此在二戰時期的蘇聯主要是是由婦女和兒童組裝的。

另外生成本也比較經濟,1944 年一個RG-42 的生產成本為 5.5 盧布,而 F-1手榴彈的生產成本幾乎是其三倍。

20世紀下半葉,RG-42隨着蘇聯的軍事援助在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朝鮮、越南、東德和中國擴散。

RG-42 一直生產到1955年,此後它在蘇聯退役,這些爆炸產品的數量仍未知。除了在衛國戰爭外,這種手榴彈還曾在韓戰和越戰中使用過。

重新激活的RG-42儲備在21世紀俄烏軍事衝突期間被使用[4]

性能[3]

RG-42的圓柱形鐵皮罐長度為121毫米,直徑54毫米,內裝有大約110-120克三硝基甲苯(TNT)炸藥,連UZRGM引信及雷管共重400克(同為蘇聯設計的RG-41、RGD-5F1手榴彈亦有採用引信,這種引信的引爆時間為3.2至4秒)。在彈體內部沿著外殼鋪設了一條捲成四到六層薄鋼帶,其上有用於形成破片的預製凹口。儲存或運輸手榴彈時,手榴彈裝藥本身是安全的。僅因引信雷管爆炸而爆炸。外殼塗漆為深綠色或者卡其色。戰鬥手榴彈被漆成綠色(從卡其色到深綠色)。訓練手榴彈和模擬手榴彈被漆成黑色。此外,訓練模擬手榴彈底部有一個洞。並且在訓練模擬中,止逆環和壓力桿下部被漆成紅色。

該手榴彈大約可以投擲到35-40米的距離左右,在引爆 RG-42 型榴彈時,最多可形成1000個碎片,殺傷半徑可達 15-20 米,單個碎片的散布半徑可達 25 米。彈片破壞面積為 30 平方米。

  • 重量:400公克。
  • 手榴彈長度:121毫米。
  • 手榴彈直徑:54毫米。
  • 彈片損壞距離:20 - 25 m。
  • 投擲手榴彈的平均距離:35 - 40 m。
  • 裝藥量:110 - 120 克。
  • 爆炸延遲時間:3.2-4秒。

RG-42手榴彈裝在木箱包裝箱中,每箱20枚。UZRGM-2引信分別存放在同一個盒子中的兩個密封金屬罐中,每罐10個。整個包裝箱的重量是16公斤。

工作原理

當拉開保險帽時,點火裝置(擊發裝置)不會被觸發,因為扳機杆的叉子位於擊發裝置的環形凹槽內,並將其(擊發裝置)牢牢地固定在最高位置。拋槍時,扳機杆從手的手指壓力下鬆開,其叉子從撞針的環形凹槽中脫出。在擊發彈簧的作用下,撞針撞擊引火物並將其點燃。引信點火器發出的火光點燃了引信的遠端部分,並在 3.2-4 秒內穿過引信,傳到雷管引信,雷管引信爆炸,引爆了手榴彈的炸藥。榴彈體爆炸,碎片四散飛濺。

使用方法

1. 手握手榴彈,使保險杆緊貼彈殼;

2. 鬆開保險銷卡;

3. 將保險銷從引信上拔出,然後將手榴彈投向目標。

 
RG-42

變體

使用國家

參看

參考資料

  1. ^ CAT-UXO - Rg 42 hand grenade. cat-uxo.com. [2024-08-10] (英語). 
  2. ^ https://kuban24.tv/item/oruzhie-pobedy-rg-42-boevaya-konservnaya-banka
  3. ^ 3.0 3.1 Ручна осколкова граната РГ-42. 2020-08-13 [2024-08-10]. 
  4. ^ https://zakon.rada.gov.ua/laws/show/547-2017-%D1%80#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