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蘇青 (作家)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用戶李劼添加內容移置此處
用戶李劼添加大量無來源內容,且與暨有條目結構格格不入,本應全數刪除,但部分內容可能有價值,故移置此處,並將章節標題降一階。未來若有找到來源,可以考慮移回條目的合適章節,並附加其來源。--Kolyma(留言) 2022年9月4日 (日) 10:58 (UTC)
新中國成立後的「蘇青」們
新中國成立後,步入中年的蘇青覺得自己從來不參與政治,所以一個平民百姓應該不會受牽連。何況自己還要帶子女。 她決定留在上海。這可能是她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 解放後,舊時期的文人被左派和左派文人趕出了文藝界。沈從文不讓寫散文。蘇青和張愛玲更不被容許寫文章了。 「蘇青」這個帶有歷史背景的名字已經不被容於這個新世界。 從此蘇青只能以「馮允莊」這個名字活在這個世上。
解放後,張愛玲沒有工作。她去申請電力公司的外文翻譯工作。 因為歷史原因, 結果沒被錄取。張憤然去了香港。 馮允莊也沒有工作。當時香港的小報請蘇青寫雜文。馮允莊就以普通人的視角將當時的小老百姓的生活鎖事為題材寫了幾篇。內容根本沒涉及到共產黨不好。上海公安局就上門了,說「蘇青」是個有影響的人。應該多寫寫共產黨怎麼好。否則「蘇青」的文章會讓海外對國內產生不好的影響。馮允莊怕了。 從此,儘管斷了生活來源,儘管小孩要撫養,馮允莊不敢再投稿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馮允莊看到文化局主辦的戲劇編導學習班要開學了。畢業後能幫助介紹工作。馮允莊去考了。她選了越劇。考試唱詞用七言詩寫,可是馮允莊政治考試拿了0分。當然落選了。 一個月後,當時上海文化局局長夏衍聽到了馮允莊考戲劇班的消息,他說,「蘇青」是團結的對象,讓她進來。所以馮允莊又被錄取了。從開班後的一個月開始讀,學了四個多月學習班畢業了。最後進了私營的芳華越劇團。如果當時馮允莊沒進戲曲學習班,由於生活所迫,馮允莊可能當時就去香港了。那她的後半生就不會那麼悽慘。
越劇 《屈原》
作為一個新手編劇, 馮允莊決定將歷史人物般上越劇舞台。在地方戲曲,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當時對於芳華劇團是私營要自負盈虧的更增加了挑戰。 而且團長和小生主角尹桂芳更有一層擔心。 因為屈原是要帶鬍子的, 而小生是不帶鬍子。最終劇團決定接受這個挑戰。 當時趙丹正在北京上演郭沫若改編的話劇《屈原》,馮允莊聯繫到趙丹去北京觀摩。 不巧郭沫若當時不在北京,由文懷沙(屈原〈離騷〉研究專家)在北京接待馮允莊。文將蘇介紹給北京的文藝界。馮允莊向文懷沙請教關於屈原的著作。
越劇 《屈原》的準備工作很不容易。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導演陳鯉庭,黃祖模,和謝晉對越劇很有興趣,經常來觀摩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湊巧當時沒有片子上檔。陳鯉庭對於《屈原》這個題材非常感興趣並參與指導。希望用文藝界新的表現形式搬上越劇舞台。當時劇團的導演司徒陽表示虛心向那些前輩學習。最後,陳鯉庭和文懷沙作為越劇 《屈原》的顧問。還有一位小劇團的科班出生的編劇江上青。他曾寫過屈原。因為他沒有發表他作品的可能,他就一點點把他的想法拿出來分享給蘇青。馮允莊被他的對藝術的熱愛所感動。
越劇 《屈原》開演時,國營的上海越劇院每天在前排買四十,二十張票觀摩, 並記錄,錄音,描布景。一切準備就緒要開演。可惜田漢來上海看戲。他說劇目非常好,可以參加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上海越劇院知道事到如今不能再照搬了,就放棄了。在會演時芳華與上海越劇院合作,借來戚雅仙來演《屈原》的蟬娟。
參加會演時,越劇 《屈原》受到一致好評並獲得優秀劇目獎。照理來說應該頒編劇獎,導演獎和表演獎。但是在評委的左派以「我們老革命坐着默默無聞, 而讓歷史問題的人拿編劇獎」。並蠻橫的將「馮允莊改編」變成「集體改編」。馮允莊不服。她說,她可以把「馮允莊和江上青」名字放上。「集體改編」有欠公允。當然左派評委不予理睬。由於這個原因,導演獎也被取消了。
胡風冤案的受害者
由於馮允莊在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受到政治打壓。 她的《屈原》創作被左派取消了本該給獲得優秀演出獎的編劇獎,馮允莊不屈服於這種不公平。 她決定改編歷史名著。由於寫劇本「寶玉與黛玉」,結識「胡風分子」賈植芳(紅學專家,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在胡風運動爆發後受牽連,1955年12月1日,蘇青被逮捕「偵查」但未判刑。「偵查」1年半後釋放。沒有任何刑事處分。但大眾認為被關入監獄(提籃橋監獄), 照理未被判刑的都應關在看守所。當時馮允莊被關進思南路看守所。 後因被關人員太多。其中有很多天主教信徒因為龔品梅天主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教宗教迫害事件, 當時只要公開聲明「是受騙」就可以釋放。但是他們不肯放棄信仰, 以致全家被關。看守所場地不敷使用,而被轉到提籃橋監獄。馮允莊在1年半「偵查」完後,實在找不到一條可以判刑的藉口。不得不「偵查」結束,而進行釋放。沒有任何刑事處決, 但外界一直以為進監獄就是有罪。所以雖然回到原來的芳華越劇團工作,但被無辜的革去編劇職務改為劇務。後來芳華為轉為公營劇團,加入福建軍隊的文藝團。 全芳華劇團轉赴福州。 當時「政審」時, 馮允莊曾有歷史遺留問題而且有海外影響, 馮允莊最後被留落上海。 後來為了生活,進紅旗錫劇團任編劇。文革中只有小女與她相依為命。
一句不經意的謊言想掩蓋的真相
有許多引述馮允莊「因在計劃編寫《司馬遷》前,寫信向復旦大學教授賈植芳請教,為此涉胡風事件」。 事實上,馮要改編紅樓夢,由文懷沙引見紅學專家賈植芳。《紅樓夢》是名著,它很難被改編。比如人物對話,每個人的言語舉止都有它獨自的特點。不能隨意串改。這還不是主要的。這就是為什麼蘇要向紅學專家賈植芳請教。由於這,馮被遷入胡風事件。1954年《寶玉與黛玉》演出連滿300多場,創劇團演出最高記錄。可是國營的上海越劇院也來天天觀摩, 並記錄,錄音,描布景。接下來就是上海越劇院的紅樓夢粉莫登場。馮在身前很多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創作被剽竊了,並提出了一手的證據。 其實很簡單,越劇是表現」寶玉與黛玉「呢?還是」紅樓夢「這部小說呢?光從對與劇目的取名, 以及劇目的取材,就可以看出一個學者對於藝術的嚴謹。但這些人只是將別人東西隨手拿來, 根本不在意劇目的精髓。 在政治掛帥的社會,知識創作產權被隨意鄙視。為了自己的名利, 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而不擇手段。還沾沾自喜,以為可以瞞天過海, 自己可以永遠站在道德和名譽的制高點。社會公理何在?確實馮允莊因胡風事件入獄是真;賈植芳是紅學專家不假。 但是有人卻有意將」紅樓夢「改成」司馬遷「。 不管怎樣,還是還原真相吧。
芳華越劇團誤入福州
上海越劇院跟芳花越劇團,起因是上海越劇院院長袁雪芬,旦角出生。她需要一個年齡相仿的小生。而當時在上海很紅的小生且·年齡相仿的,只有尹桂芳。只是尹是一個將藝術看的很重的人。加入上海越劇院與袁搭戲,勢必要以旦角為主。這點對於當紅的尹是不會接受的。可是在大環境下,私營沒法與國營扳手腕。特別在新創紅樓夢被上海越劇院抄去之後,尹也開始有加入上海越劇院的想法。不巧上海越劇院有人挑撥說,「我們讓她作上海越劇院第一團」。言下之意,如果尹加入上海越劇院並與袁搭戲。勢必尹要在其他人之上。尹聽到後,受不了這冷潮熱諷。就打消了加入上海越劇院。 1958年8月袁雪芬帶團上海越劇院首次赴福建巡迴慰問軍演。然後芳花團里有人開始大力推動去福建加入當地的部隊編制的國營劇團。當時團里徐天紅和另一人(不詳,不過後來加入上海越劇院的前芳華越劇團的演員)大鬧劇組,非要去福州。尹實在受不了 上海越劇院的排擠。決定1959年全團搬去福州。次年徐天紅回上海加入上海越劇院。按照國內制度,這是非常不正常也在一般情況下很難炒作的事。那麼上海越劇院為什麼要芳華去福州呢?關鍵是語言。試想一個說浙江話的戲劇團在閩南語的福建是沒有觀眾的。如果尹曾帶團去過福建演出,與觀眾一碰面。 尹就肯定知道越劇是有它的語言局限性的。想想尹和全團去了福州後一邊沒了觀眾,一邊看着徐天紅和另一位進了上海越劇院就明白曾經發生了什麼。尹因為遷移出上海一事很多隨團的失去了上海的居住戶口,心生不滿,尹在文革中被毆打致殘。
在全芳華劇團轉赴福州。 當時「政審」時, 馮允莊曾有歷史遺留問題而且有海外影響, 考慮馮允莊有潛逃海外可能,不予批准。即便當時部隊政委擔保也不准。最後被留落上海。
七十年代初,馮允莊帶着小孫子去拜訪在上海家的尹桂芳。尹已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癱瘓老人。馮問尹為什麼開始和袁及上海越劇院走近了。 尹無奈的說,看看我現在這樣,如果不與她們走進,連現在尹在越劇的地位也不保。馮允莊離開尹家時,流露出不勝唏噓。
文革中的「牛鬼蛇神」
馮允莊在文革中被打倒成「牛鬼蛇神」,也就是被批鬥的沒有作為人來對待的一類。當時馮不知道她的醫療保險被取消了。在馮去報銷醫療費時,那些文衛兵說,」你是牛鬼蛇神,沒資格報銷。「並且當場強過馮的報銷單撕了。後來,馮可以報銷了,但單子已經被毀了。這對於馮當時的經濟條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