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他加祿人

他加祿人
Andrés Bonifacio
Marcelo H. Del Pilar
Apolinario Mabini
Felipe Agoncillo
Gomburza
Manny Villar
總人口
約3000萬
分佈地區
 菲律賓  美國
 加拿大
 新加坡
 日本
語言
他加祿語, 菲律賓語, 查瓦卡諾語, 西班牙語, 英語
宗教信仰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相關族群
邦板牙人,菲律賓人

他加祿人英語:Tagalog people)是菲律賓第二大民族,僅次於比薩亞人(英語:Bisayang),現時人口約3000萬[1],主要居住在呂宋島的中南部,以馬尼拉市及其周圍地帶為聚居區,部分住在民都洛島馬斯巴特島馬林杜克島[2]以及海外。

他加祿人主要使用的語言為他加祿語,是菲律賓主要的語言之一。

民族分布、人口與語言

名稱

 
他加祿人的全球分布圖。
 
菲律賓民族分佈

「Tagalog」在他加祿語裡,意思是「住在河邊的人」或「來自河邊的人」[3]

民族分布

他們主要居住在呂宋島中部和南部,以馬尼拉市及其周圍地帶為聚居區;部分住在民都洛島、馬斯巴特島和馬林杜克島。另有少數人分佈在美國、加拿大及亞洲其他國家。[4]

人口

現時他加祿人在菲律賓的人口分布約有3000萬, 另有部份居住在美國(關島和夏威夷)、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

語言

他加祿人主要的語言為他加祿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書寫文字為拉丁字母。


地理環境

 
菲律賓衛星地圖

他加祿人主要生活在呂宋島,是一個沿海的島嶼,首都馬尼拉正位於該島的西海岸。 呂宋島上有兩座山脈,分別是中央山脈(Cordillera Central)與馬德里山脈(Sierra Madre),而河谷與平原本身不多,位於島上的卡加延河谷屬於內陸河谷。比科爾(Bicol)平原是呂宋島南部最大的平原。島內最高的山是普洛格山,高2955公尺,也是全國第二高山。 在呂宋島上聳立著兩座著名的火山,分別是馬榮火山塔阿爾火山。馬榮火山海拔2462公尺,是菲律賓最大的火山;塔爾火山是世界上最低和最小的一座火山。

島上的卡加延河是菲律賓的第二大河,全長352公里;內湖(Laguna)為最大的湖泊,捕魚業十分發達。

菲律賓的氣候是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其特點是高溫多雨、濕度高。此外,常常遭受地震、颱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


歷史沿革

他加祿人的祖先是馬來人的後裔,公元前3世紀從亞洲大陸遷移到現今的菲律賓。[2]

公元300年至13世紀,另一批遷移到此,其後經過西班牙殖民統治,以及華人移民的時期,現今大多數均有西班牙以及華人的血統。

他加祿族早期受印度文化的影響,直到近代受西班牙以及美國文化的影響較深。[2]


社會、家庭與婚姻

社會

生活在城市的他加祿人大多從事經商或在政府部門的領導層工作。另外,有部分他加祿人生活在農村,負責耕作或種植水稻、玉米、香蕉、椰子、甘蔗等。[2]

婚姻

在他加祿人的婚姻觀念上,大多願意在本民族內婚配。青年人看中了心儀的對象後,就告訴給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同意,男方就帶著小夥子一起前往女方家中求婚。經過初步交涉後,男方的母親就拿出一些錢送給姑娘家買檳榔老葉、菸、酒等禮品。如果錢被接受了,就說明談判成功,雙方的父母就進一步談判婚約條件。如果男方付不起婚禮錢,新郎就需要到姑娘家住兩三年,為姑娘家幹活,勞動期滿就商定結婚日期。婚禮上流行模仿搶婚。

婚禮前要奉行宗教儀式,由天主教神父主持。[2]

產業與生活

經濟產業

生活在農村的他加祿人大多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也會栽種香蕉、椰子、芒果、咖啡等樹種以及各種蔬菜、蕉麻、甘蔗、菸草等。

由於呂宋島近海的魚類資源豐富,居住沿海農村的他加祿人會編織魚網、建造小漁船、製作和銷售魚乾;還飼養豬、水牛和黃牛、羊、雞等。

另外,也會從事紡織、刺繡、製帽、製鞋、金屬製品等行業,主要的手工藝品有竹雕、木雕、草編涼帽、涼蓆等。[2]

住屋

他加祿人的住房類型為高腳屋,並附有陽台。牆壁多用竹篾編成,也有用棕櫚葉或草編製的。窗戶既無框也無玻璃,晚上或下雨時把吊在窗邊的竹簾放下即可。

高腳屋距離地面1-2公尺,以竹板鋪成,屋頂蓋有棕櫚葉或茅草。現今建房除用傳統材料外,也開始使用鐵釘、水泥和柏油等。家具很簡單,通常只有一張桌子,幾張長條凳或椅子,全家睡在地板上。在受城市文化影響較大的家庭裡,屋裡有床和其他用具。火塘一般設在屋裡的地板上,上邊放置有爐灶,其形狀恰似截去尖頭的圓錐體,底邊有洞,以便添柴,上邊放置容器燒水做飯。洗衣服一般在臥室外邊,用餐在陽台上。[2]

服飾

他加祿族的男性傳統服裝是土布縫製的窄腿褲、帶小立領的對襟長襯衫和編織的涼帽。女性傳統服裝是沙籠和袖肥或短袖的短上衣。近幾十年來服裝有了很大變化,無論男女都穿現代化服裝。[2]

飲食

他加祿人的主食為稍帶鹹味的稻米飯和玉米飯,以及蔬果、水果,很少吃肉類,經常食用魚。[2]

民放起源神話、信仰與習俗

民族起源神話

在遙遠的過去,創世神靈Ambuao創造了天空、大地、人類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今天的世界即從那時開始形成。大地就像一個藤盤子,Ambuao用手托舉著大地,地震、颱風、下雨、打雷、閃電等自然現象都是他的動作造成的。世界有一個出口,Bulutan,所有的河流、海洋都會流到那裏,流到另一個世界。那時人們懷孕、生育的方式是兩腿交叉、小腿肚生人,還沒有生殖器官,也不知道如何兩性交合。那時的人們還擁有特殊的命令能力,可以命令各種工具自動勞作。天上和地上都有人,天空與大地的距離很近,在山巔那裏有一個竹梯供人們上下。後來,因為人們品德敗壞,結果出現了一場原始大洪水(pureres)。Ambuao把Bulutan用木頭堵住了,於是可怕的大洪水席捲了全世界,人類和各種財物,所有的動物、植物都被湮沒在滔天濁浪之中。於是,人們都滅絕了,只有一對兄妹因為爬上了哈爾空等高山,或者爬上了能夠隨水漲而長的蘆葦草得以倖存下來。後來各來了一隻青蛙、鰻魚和蝦,把Bulutan堵塞的木頭清理掉,洪水就退去了。兄妹倆便結婚生子, 開始重新繁衍人類。到那時,人們才開始擁有生殖器官,開始兩性交合,在肚子裏懷孕生孩子,但人們失去了命令能力,必須自己下地幹活,從此開始有了窮困和苦難的生活。此時的天與地也徹底分開了,天梯沒有了,大地陷下去變成湖,從此人們只能生活在地上。這對兄妹的長子成為了山上的精靈,次子是芒揚人的祖先,三子是菲律賓平地民族他加祿人的祖先,四子、五子也成為了其他民族的始祖。這對兄妹的後代不斷繁衍,於是才有了世界上其他民族。[5]

信仰

 
馬尼拉聖母無原罪聖殿主教座堂

菲律賓和東帝汶是亞洲僅有的兩個天主教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天主教國家(前兩名分別是巴西墨西哥)。天主教徒占菲律賓人口的83%,佔有絕對優勢,從西班牙傳入五百年來,天主教一直對菲律賓的政治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1986年總統馬科斯和2001年埃斯特拉達被趕下臺,以樞機辛海梅為首的菲律賓主教聯會(CBCP)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城鄉各處遍佈大小教堂和售賣天主教用品的店鋪。菲律賓有四座巴羅克風格的天主教堂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分別坐落在馬尼拉、聖瑪麗亞、帕瓦伊和米亞高。菲律賓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聖誕季。

節日

節假日
日期 中文名 當地名 備註
3月份或4月份 聖週節 Semana Santa 天主教節日,每年不一樣
3月份或4月份 復活節 Linggo ng Pagkabuhay 天主教節日,每年不一樣
12月25日 聖誕節 Pasko 聖誕節
12月30日 黎剎日 Araw ng Kabayanihan ni Rizal 紀念民族英雄黎剎就義

藝術與文學

文學

在著名的他加祿語文學作品中,弗朗西斯科.巴爾塔薩爾(Francisco Balagtas)在獄中所寫的著名長詩《弗羅蘭第和蘿拉》(1838)﹐以騎士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反抗異族侵略、愛情與自由等主題,被譽為菲律賓近代文學的第一篇傑作。

1906年,作家洛佩.桑托斯(Lope K. Santos)撰寫社會抗議小說《光芒和日出》(他加祿語:Banaag at sikat);1923年,赫蘇斯撰寫史詩《在東方旁邊》。[6]

音樂與舞蹈

他加祿族的音樂主要為凱旋歌;而舞蹈主要為戀愛舞。[2]

民族現況

現時是菲律賓各民族中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民族,在國內政治、經濟和文化上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參考資料

  1. 馬燕冰、黃鶯,《菲律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 Panganiban, Jose Villa. 1969. Concise English-Tagalog Dictionary. Rutland, Vt.: Tuttle.
  3. Ramos, Teresita V. 1971. Tagalog Dictiona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4. Soberano, Rosa. 1980. The Dialects of Marinduque Tagalog. Canberra: Dept. of Linguistics,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5. Zorc, R. David Paul. 1991. Tagalog Slang Dictionary. edited by Annabelle M. Sarra, and Patricia O. Afable. Kensington, Md.: Dunwoody Press.
  6. Belvez, Paz M. 2002. Development of Filipino, The National Language of the Philippines,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ulture and the Arts, [cited 16 February 2005]..
  7. 李林,2000,他加祿語。台北: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引用於2005年2月16日]。
  8. Morrow, Paul. 1998. The Laguna Copperplate Inscription[1].
  9. Rubino, Carl. 1998. Tagalog: A Brief Look at a National Language[2], Carl Rubino's Homepage, [cited 15 February 2005].
  10. Wikipedia. 2005a. Tagalog Language[3],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15 February [cited 15 February 2005].
  11. Wikipedia. 2005b. Cebuano Language[4],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6 January [cited 16 February 2005].
  12. 楊聰榮,2001,菲律賓獨立革命與西美戰爭:論東南亞自主歷史史觀下國族歷史論述的成就與侷限。新史學 12:187-232。
  13. 《東南亞十國概覽》,雲南人民出版社
  1. ^ PHILIPPINES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馬燕冰、黃鶯,《菲律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 ^ http://www.twwiki.com/wiki/%E4%BB%96%E5%8A%A0%E7%A5%BF%E4%BA%BA
  4. ^ http://www.twwiki.com/wiki/%E4%BB%96%E5%8A%A0%E7%A5%BF%E4%BA%BA
  5. ^ 地方性的神話觀:菲律賓阿拉安-芒揚,原住民的民間敘事自然分類
  6. ^ 梁立基. 亞非文學導讀(下). 昭明出版社.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