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馬伯樂
法国汉学家(1883-1945)
亨利·馬伯樂[1](法語:Henri Maspero,1883年12月15日—1945年3月17日),法國語言學家,出生於巴黎。他父親加斯頓·馬伯樂是埃及學家。
亨利·馬伯樂 | |||||||||
---|---|---|---|---|---|---|---|---|---|
出生 | 亨利·保羅·加斯頓·馬伯樂 Henri Paul Gaston Maspero 1883年12月15日 法國法蘭西島大區巴黎 | ||||||||
逝世 | 1945年3月17日 納粹德國圖林根自由邦威瑪布亨瓦德集中營 | (61歲)||||||||
國籍 | 法國 |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道教 中國歷史 | ||||||||
機構 | 巴黎大學 高等研究應用學院 | ||||||||
學術指導者 | 沙畹 西爾萬·利維 | ||||||||
漢語名稱 | |||||||||
繁體字 | 馬伯樂 | ||||||||
簡化字 | 马伯乐 | ||||||||
|
1905年碩士畢業,其論文題目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財政》。後來,他決定放棄埃及研究,修讀中文和越南語,並在1908年去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和他哥哥喬治·馬伯樂會合。
馬伯樂在越南和柬埔寨進行田野調查,研究壯侗語系、南亞語系的各種方言。他在1911年和1912年分別發表關於泰語和越南語的語音歷史的兩篇重要的論文,此時他也進行漢語音韻學的研究。
1918年回到巴黎法蘭西學院接任剛去世的沙畹為東方語言教授。在高本漢的研究的基礎上,他進一步分析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並通過漢語和泰語的比較研究上古漢語的複輔音。他第一個提出上古漢語有前綴。他還正確地指出前綴的添加有時伴隨意義上的改變,並舉例指出前加綴作為詞彙派生方式的例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兒子讓·馬伯樂(Jean Maspero)參加游擊隊,反抗納粹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由於馬伯樂有猶太血統,他在1944年被德國人逮捕,並被監禁在德國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他於1945年3月17日餓死在集中營。兩個月後,盟軍解放了布痕瓦爾德。
參考資料
- ^ 陸慶夫. 中外敦煌学家评传. 甘肅教育出版社. 2002: 420. ISBN 9787542301598.
外部連結
- Some of his work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e available free online courtesy of the 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Chicoutimi
- Henri Maspero, by E. Bruce Brooks: biography with photograp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