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馬諦斯
亨利·埃米爾·伯努瓦·馬諦斯(法語: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發音:[ɑ̃ʁi emil bənwɑ matis];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一位法國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畫家。[1] 馬諦斯與畢卡索、馬歇爾·杜尚一起為20世紀初的造型藝術帶來巨大變革。[2][3][4][5] 他也是野獸派的領袖。[6] 野獸派主張印象主義的理論,促成了20世紀第一次的藝術運動。使用大膽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線條就是馬諦斯的風格。風趣的結構、鮮明的色彩及輕鬆的主題就是令他成名的特點,也使得其成為現代藝術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7][8]
亨利·馬諦斯 Henri Matisse(法文) | |
---|---|
出生 | 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 1869年12月31日 法蘭西第二帝國北部省勒卡托康布雷西 |
逝世 | 1954年11月3日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濱海阿爾卑斯省尼斯 | (84歲)
國籍 | 法國 |
知名於 | 繪畫 |
知名作品 | 《紅色的和諧》 |
運動 | 野獸派、現代主義 |
簽名 | |
生平
馬諦斯在法國皮卡第博安昂韋爾芒多瓦長大,後決定於1887年去巴黎學習法律,幷於畢業後回家鄉作為一名地方法院行政官。他在一次闌尾炎患病期間,首次作畫並發現其中的樂趣「如同在天堂裏」,因而立志成為一名藝術家。[9] 這樣的行為令他的父親十分失望。[10] 1891年,他回到巴黎,在朱里安學院學習繪畫,成為布格羅和莫羅的學生。他一開始先繪畫靜態生物及風景,並已基本精通。讓·巴蒂斯·西美翁·夏丹、尼古拉·普桑及讓-安東尼·華托等更早期的畫家都對馬諦斯的風格造成影響,但近代的藝術風格如愛德華·馬奈和日本藝術也為他所吸收。其中夏丹更是讓馬諦斯仰慕的藝術家,馬諦斯在羅浮宮臨摹了夏丹的四幅畫像。[11]
1896及1897年,馬諦斯去拜訪一位澳大利亞藝術家約翰·彼得·羅素,當時這藝術家住在布列塔尼半島離岸的貝勒島,更向他介紹印象派和當時寂寂無名的梵高的畫作(梵高曾經是羅素的朋友)。馬諦斯的風格因此迅速改變,他在後來表示︰「羅素是我的老師,他告訴了我甚麼是色彩理論。」之後馬諦斯在法國全國美術協會的畫廊展出了五幅畫作,其中兩幅被國家購下。[12]
模特兒卡羅琳約勞在1894年為馬諦斯誕下了一名女兒,並起名為瑪格麗特。馬諦斯後於1898年1月10日與艾米莉結婚,他們共同撫養瑪格麗特成人,又再誕下兩名兒子,分別是在1899年出生的讓,及1900年出生的皮爾。瑪格麗特和艾米莉常常兼任馬諦斯作畫的模特兒。[13] 馬諦斯很愛他的女兒瑪格麗特,並且經常成為馬諦斯畫中的主角。瑪格麗特後來與歷史學家及哲學家Georges Duthuit結婚。
後來,馬諦斯聽從卡米耶·畢沙羅的建議,到倫敦研習J·M·W·透納的畫作,與另一個法國畫家阿爾貝·馬凱一起工作,其後更遇到安德烈·德蘭等人。[14][15]馬諦斯沉浸於工作之中,然而由於購買欽慕者的作品而陷入債務危機。當時他在家中陳列的作品包括一個羅丹雕刻的石膏半身像、 高更、梵高和塞尚(《三個浴女》)的三幅畫。馬諦斯受到了塞尚作品中風格與色彩的啟發。[15]
從1898年至1901年,因為拜讀了保羅·希涅克的著作,馬諦斯主要使用分光派的手法繪畫。[14] 1902年至1903年則是困難期,這一時期的作品都有一種憂鬱的風格。他在這一時期開始嘗試雕塑。[16]
狂野之派:野獸派
野獸派是一個在1900年開始的藝術風格,持續到1910年以後。這類的藝術運動只在1904至1908年間出現過,有三次的展出[17][18]。運動的領袖是馬諦斯及安德烈·德蘭[17]。馬諦斯第一次的個人展覽是1904年在安布魯瓦茲·沃拉爾的畫廊進行的[15],不太成功。當他在1904年花了一個夏天和新印象派畫家保羅·希涅克及Henri-Edmond Cross一起在聖特羅佩後,他對明亮及有表現力色彩的喜好開始廣為人知[14]。那年他也畫了在新印象派畫風中最重要的作品《奢華、寧靜和享受》[14]。1905年他再往南邊旅行,到科利烏爾和安德列·德蘭一起工作。這個時期繪畫的特點是平面的輸廓及受控制的線段,利用點彩畫派的作法,但沒有以往那麼嚴謹。
1905年,馬諦斯和一群現在稱為野獸派的畫家一起在秋季沙龍中的一個房間舉辦展覽。繪畫中表達許多情感,且使用許多狂熱的,多半不協調的顏色,不考慮物體原始的顏色。馬諦斯在展覽中展出《開窗》及《戴帽子的女人》。由於會場該房間中有文藝復興風格多那太羅的雕像,評論家路易·沃塞勒的評論是「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Donatello parmi les fauves!)[19]。這個評論在1905年10月17日刊登在日報Gil Blas上,演變為大眾的用語[20][19]。展覽開始有許多尖銳的批評,評論家卡米耶·莫克萊說:「顏料的鍋已經甩到了公眾的臉上」,但也有受到一些正面的關注 [19]。當其繪畫特別被點名譴責時,馬諦斯的《戴帽子的女人》被格特魯德·斯泰因及利奧·斯坦買下來,讓馬諦斯受到各方攻擊的情形大為改善[19]。 馬諦斯與安德列·德蘭一起被認為是野獸派的引領者。此外,這兩位藝術家有着友好的競爭者關係,並各自擁有一批追隨者。而其他的野獸派成員有:喬治·布拉克,勞爾·杜飛和莫里斯·德·弗拉芒克等人。而象徵主義畫家古斯塔夫·莫羅則被認為是野獸派的精神導師與啟發人:他鼓勵他的學生們跳出傳統的形式並跟隨自己的眼睛。
1907年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曾在La Falange出版的一篇文章上這樣評論到馬諦斯,「我們這裏並不是在討論一個過分或極端者的藝術:馬諦斯的藝術是非常合乎理性的。」但在同時期,馬諦斯的藝術也遭到了很多激烈的批評,收入降低難以養家。他的畫作藍色的裸體在1913年芝加哥的「國際現代藝術展覽」上,也曾由於過於情色的女性裸體以及挑逗的姿勢而引起一些抗議。
而在1906年之後「野獸派」運動的衰落並沒有影響太多馬諦斯的藝術生涯;相反有許多他的傑作正是在1906到1917年這個時間段產生的,當時他活躍在著名的蒙帕納斯藝術圈裏,即使他有些保守的外表與資產階級式的嚴肅工作習慣讓他在這個圈子裏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在此之間他一直接受着新的思想與影響。在這段時期他曾做過很多次旅行,到過很多地方:在1906年到阿爾及利亞為了學習非洲藝術以及原始主義藝術。然後1910去過德國慕尼黑為了觀看一個盛大的伊斯蘭藝術展覽;他曾用了兩個月在西班牙學習摩爾人的藝術;然後他曾在1912年與1913年到過摩洛哥兩次。這些經歷影響了他並讓他在丹吉爾繪畫時針對自己的藝術方法做出了一些改變,其中也包括了在繪畫中將黑色作為一種顏色來使用。這種在用色上使用未經調和色彩的大膽的做法讓馬諦斯的藝術呈現出一種新風貌並催生了Atelier Rouge(1911年)一樣的作品。
馬諦斯曾有過很長的一段合作關係與俄羅斯藝術品收藏家謝爾蓋·休金,而馬諦斯的偉大作品之一舞蹈(1909年)便是根據後者的委託而作的兩幅繪畫之一。另一幅是音樂(1910年)。前者先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來源請求]
部分作品
- 《傍晚巴黎聖母院的一瞥》(1902年)
- 《馬諦斯夫人肖像》 (1905年)
- 《開窗》 (1905年)
- 《戴帽子的女人》 (1905年)
- 《科利烏爾的一景》(1905年)
- 《生之喜悅》(1906年)
- 《年輕的水手II》(1906年)
- 《紅色的馬德拉斯頭巾》 (1907年)
- 《藍色裸體:關於Biskra的記憶》 (1907年)
- 《紅色的和諧》 (1908年)
- 《對話》 (1909年)
- 《舞蹈》 (1909年)
- 《紅色的畫室》 (1911年)
- 《瑣拉的陽台》 (1912年)
- 《坐着的里夫》 (1912年)
- 《黃色門簾》(1915年)
- 《音樂課》(1917年)
- 《畫面與模特兒》 (1917年)
- 《尼斯室內》(Interior At Nice, 1920年)
- 《舉起手臂的宮女》 (1923年)
- 《Yellow Odalisque》 (1926年)
- 《紫色禮服和海葵》 (1937年)
- 《穿紫色外套的女子》 (1937年)
- 《Le Reve de 1940》 (1940年)
- 《兩個女孩,黃色和紅色的背景》 (1947年)
- 《爵士》 (1947年)
- 《梅花盛開》 (1948年)
- 《沙佩杜達羅塞爾德旺斯》 (Chapelle du Rosaire de Vence, 1948~1951年)
- 《海獸》 (1950年)
- 《綠色背景的黑色葉子》(1952年)
參考文獻
- ^ Myers, Terry R. Matisse-on-the-Move. The Brooklyn Rail. July–August 2010 [2014-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6).
- ^ Tate Modern: Matisse Picasso. Tate.org.uk. [13 Febr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 ^ Adrian Searle. Searle, Adrian, A momentous, tremendous exhibition, The Guardian, Tuesday 7 May 2002. Guardian (UK). 7 May 2002 [13 Febr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 ^ Trachtman, Paul, Matisse & Picasso, Smithsonian, February 2003. Smithsonianmag.com. [13 Febr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8).
- ^ Duchamp's urinal tops art survey. news.bbc.co.uk. 1 December 2004 [10 Dec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7).
- ^ Wattenmaker, Richard J.; Distel, Anne, et al. (1993). Great French Paintings from the Barnes Foundatio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SBN 0-679-40963-7. p. 272
- ^ Magdalena Dabrowski Department of Nineteenth-Century,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Source: Henri Matisse (1869–1954) | Thematic Essay |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30 June 2010
- ^ Spurling, Hilary (2000). The Unknown Matisse: A Life of Henri Matisse: The Early Years, 1869–190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ISBN 0-520-22203-2. pp. 4–6
- ^ Leymarie, Jean; Read, Herbert; Lieberman, William S. (1966), Henri Matisse, UCLA Art Council, p.9.
- ^ Bärbel Küster. "Arbeiten und auf niemanden hören." Süddeutsche Zeitung, 6 July 2007. (德文)
- ^ Spurling, Hilary. The Unknown Matisse: A Life of Henri Matisse, the Early Years, 1869–1908. p.86. accessed online 15 July 2007
- ^ Henri and Pierre Matisse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4, Cosmopolis, No 2, January 1999
- ^ Marguerite Matis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13 December 2010
- ^ 14.0 14.1 14.2 14.3 Oxford Art Online, "Henri Matisse"
- ^ 15.0 15.1 15.2 Leymarie, Jean; Read, Herbert; Lieberman, William S. (1966), Henri Matisse, UCLA Art Council, p.10.
- ^ Leymarie, Jean; Read, Herbert; Lieberman, William S. (1966), Henri Matisse, UCLA Art Council, pp.19–20.
- ^ 17.0 17.1 John Elderfield, The "Wild Beasts" Fauvism and Its Affinities, 1976, Museum of Modern Art, p.13, ISBN 0-87070-638-1
- ^ Freeman, Judi, et al., The Fauve Landscape, 1990, Abbeville Press, p. 13, ISBN 1-55859-025-0.
- ^ 19.0 19.1 19.2 19.3 Chilver, Ian (Ed.). "Fauv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Retrieved from enotes.com, 26 December 2007.
- ^ John Elderfield, The "Wild Beasts" Fauvism and Its Affinities, 1976, Museum of Modern Art, p.43, ISBN 0-87070-638-1
外部連結
- 位於馬諦斯家鄉的馬諦斯博物館
- 位於尼斯的馬諦斯博物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馬諦斯作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馬諦斯畫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enri matisse full work list
- Henri Matis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enri Matisse: Life and Work 200 hi-res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