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派 (阿富汗)
人民派(普什圖語:خلق)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一個政治派系,因該派出版機關刊物《人民》周刊而得名。該派歷史上的領導人有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1967—1979年)、哈菲佐拉·阿明(1979年)和塞義德·穆罕默德·古拉布佐伊(1979—1990年)[5]。1967年,由於革命戰略不同,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分裂為人民派和旗幟派。
人民派 خلق | |
---|---|
創始人 |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成立 | 1965年1月1日 |
黨報 | 《人民》(1966年) |
軍事組織 | 革命保衛者(事實上)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普什圖民族主義[1] 普什圖民族統一主義[2] 普什圖化[3] 左翼民族主義 派系: 斯大林主義[4] |
政治立場 | 極左翼 |
官方色彩 | 紅色和金色 |
黨旗 | |
阿富汗政治 政黨 · 選舉 |
該派的支持者主要是農村的普什圖人,特別是來自大帕克蒂亞地區的普什圖人。其領導人傾向於採取組織群眾的方式,並主張採取階級鬥爭推翻當前制度,以帶來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6]四月革命後,人民派統治了新生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人民派進行了激烈的改革,並對異議人士進行了殘酷鎮壓,將阿富汗變成了一個由阿富汗國家利益保衛部(後來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控制的警察國家。人民派的鎮壓激起了阿富汗社會中少數宗教和少數民族的反叛,這導致更多的人加入了流亡於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政黨。1979年12月,蘇聯武裝干預阿富汗並推翻阿明之後,人民派的統治結束。
早期歷史
1965年1月1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7個人聚集在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在喀布爾的家中,選舉塔拉基為總書記,巴布拉克·卡爾邁勒為副書記,並選出了一個5人的中央委員會(或稱政治局)。
最後,哈菲佐拉·阿明是唯一一個當選1969年議會議員的人民派成員。
人民派與旗幟派的分裂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因激烈的,有時甚至是暴力的內部衝突而被削弱。人民派傾向於部落,而旗幟派在城市人口和中產階級中有着更多支持。[7]特別是在意識形態層面,卡爾邁勒與塔拉基對阿富汗革命潛力的看法有所不同:
- 塔拉基認為,革命可以通過建立一個紀律嚴明的工人階級政黨來實現,這是經典的列寧主義方式;
- 卡爾邁勒則認為,阿富汗相較於列寧式革命的要求來說太不發達了,必須建立一個由愛國反帝力量組成的民族民主戰線,以使阿富汗更接近社會主義革命。
《人民報》非常成功,其第一期就售出了20000份,後面各期的數量也均有10000份左右(儘管總共只發行了6期)。1966年5月23日,阿富汗當局以反對伊斯蘭教、反對憲法、反對君主制為由查封了《人民報》。而卡爾邁勒的派系創立了《旗幟報》,該報於1968年3月至1969年7月發行。1969年6月,《旗幟報》於議會選舉前夕被查禁。
1973年共和革命後
1973年阿富汗政變後,由於缺乏良好的政治關係,以及不合作的政策,人民派被排除於新政府之外。在前總統穆罕默德·達烏德汗上台後,人民派曾短暫的主張建立統一戰線,試圖為其追隨者在政府中贏得一席之地,但此舉沒有成功。人民派聲稱他們與旗幟派相比更為左傾,更為獨立於蘇聯,但其群眾基礎並不強大,而在軍隊中則要強得多。正因如此,人民派放棄了其傳統上對在工人階級中招募黨員的強調,而試圖在軍官隊伍中建立自己的權力基礎。人民派在喀布爾大學的影響力也很有限。
1973年,人民派開始積極鼓動軍人加入他們。此前塔拉基一直負責人民派在軍隊中的活動,1973年,他將招募的職責交予阿明。這一舉動非常成功,到四月革命時,人民派的人數超過了旗幟派2—3倍。莫斯科支持了人民派和旗幟派聯合,這可能是為了其能和平退場做準備。兩個派系的聯合迅速變得鬆散。但著名的左派活動家米爾·阿克巴爾·海伯爾被政府及其同夥殺害。儘管政府對此事件表示遺憾,但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擔心達烏德汗計劃將他們全部消滅。就這樣,兩派暫時放棄了彼此之間的競爭,並努力推翻政府。
在四月革命前夕,哈菲佐拉·阿明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捕的中央委員會成員。1978年4月25日,警察並沒有像對待其他政治局成員一樣將他立刻投入監獄。他是最後一個被捕的人,其監禁被推遲了5個小時。在此期間,阿明在沒有權利的情況下,趁政治局成員均入獄,指示人民派軍官推翻政府。
人民派軍隊基層組織為大規模起義做了準備。4月27日,人民派軍事領導人向武裝部隊中的基層組織宣佈革命時機已到,從而拉開了革命的序幕。人民派上校穆罕默德·瓦坦賈爾是政變期間的陸軍指揮官,他的部隊控制了喀布爾。空軍中隊隊長阿卜杜勒·卡迪爾上校對王宮發起了襲擊,達烏德汗總統及其大部分家人,包括婦孺在內,都被殺死。[8]
四月革命後(1978年4月—1992年4月)
新政府稱這次政變為四月革命,這場政變完全是人民派的成就。人民派的勝利一部分是由於達烏德汗誤認為旗幟派是更大的威脅。革命的成功使得人民派有效控制了武裝部隊,與旗幟派相比具有巨大的優勢。在革命後的前幾個月里,內閣成員以11:10的比例分配,其中人民派佔多數。
人民派政府(1978年4月—1979年12月)
最初,人民派革命政府曾一度獲得阿富汗人民的認可,部分原因是其土地改革計劃。但是,到了1978年末,其溫和的馬克思主義傾向愈發失控,[9]政府的政策也愈發激進,代表性的事件便是國旗被改為紅色。[10]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對伊斯蘭教採取的溫和政策也很快便被放棄,這是由於人民派試圖鞏固他們對權力的控制。人民派主導了革命委員會,該委員會將作為政府的統治機構。人民派領導層頒佈了八條法令來管理國家。他們暫停了除達烏德汗時期民法和刑法之外的所有法律,發起了土地改革運動,逮捕了數以萬計的反對人民派鼓勵女孩接受教育的政策的人,並將這些人草率處決。人民派讓阿富汗走上了革命道路,這激起了反動派的反抗。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拒絕容忍軍隊中的任何旗幟派人士,並堅持要求所有軍官均隸屬於人民派。到1978年6月,大約800名旗幟派軍官在對旗幟派的清洗中退出了武裝部隊。他們做到了這一點,消滅了反對派並清除了旗幟派構成的任何限制。1979年3月,哈菲佐拉·阿明接任了部長會議主席(即總理),他保留了陸軍元帥職務,並成為最高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塔拉基仍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革命委員會主席和軍隊的控制者,不過據說他此後把大量時間花在了已更名為人民宮的王宮之中。事情的發展也使得兩人日益相左,塔拉基和阿明在人民派內部的競爭日益升溫。1979年9月,塔拉基的追隨者在蘇聯的同謀下,多次試圖暗殺阿明。最後適得其反,塔拉基被阿明暗殺,這使得人民派分裂。對立的軍事集團進一步分裂了人民派。
10月下旬,阿明對叛亂分子進行了軍事掃蕩,勝利地將4萬人(大多數是非戰鬥人員)驅逐至巴基斯坦境內。到1979年年底,已經有了40萬阿富汗難民,其中大部分在巴基斯坦。蘇聯試圖緩和人民派的激進主義,敦促他們去清真寺做禮拜,讓旗幟派和非共產黨員加入政府,並停止不受歡迎的土地改革運動。這些建議大多被置之不理。最後一位人民派領導人在蘇聯情報部隊控制政府並任命旗幟派的巴布拉克·卡爾邁勒接替他的位置後被殺。
旗幟派政府和蘇聯入侵(1979年12月—1989年4月)
由於人民派領導人擔心旗幟派在軍隊中保有組織,他們發動了一場針對旗幟派的大規模清洗,這使得軍隊開始出現分歧。20世紀70年代,在阿明的努力下,軍官團大部分成員都是人民派。但軍隊也難免受到反政府情緒的影響,士兵開始出現開小差和叛變。1979年3月,赫拉特爆發了一場起義,該地區的一部分駐軍也加入其中。叛軍屠殺了蘇聯公民和人民派成員。
由於對旗幟派的清洗,軍隊被人民派控制,蘇聯人別無選擇,只能依靠人民派的軍官來重建阿富汗軍隊。人民派軍官和士兵對他們的旗幟派對手受到旗幟派政權的優待表示憤懣。心懷不滿的人民派經常協助聖戰者組織。武裝部隊中的人民派經常指責他們的旗幟派軍官把他們當作炮灰,並抱怨年輕的旗幟派支持者被免除義務兵役。1980年,在慶祝四月革命的四月閱兵上,許多坦克部隊繼續展示人民派的紅旗,而非巴布拉克·卡爾邁勒採用的新國旗。
在人民派內部,塔拉基的追隨者和阿明的追隨者之間也存在矛盾。阿薩杜拉·薩爾瓦里和塞義德·穆罕默德·古拉布佐伊是親塔拉基集團的成員,他們稱自己為「有原則的人民派」,並於卡爾邁勒政府多次發生衝突。[11]
1989年至今
納吉布拉政府(1986年—1992年)
蘇聯陸軍第40集團軍撤離阿富汗後,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兼該國總統穆罕默德·納吉布拉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與其前任卡爾邁勒被蘇聯任命為人民民主黨總書記時相同的不利處境。旗幟派內部對任命納吉布拉的強烈抵制表明了這一點。這種分裂持續存在,迫使領導人納吉布拉在他所能維持的旗幟派支持與他所能贏得的人民派聯盟之間進行政治博弈。
1989年12月,127名人民派軍官因政變未遂被捕。27名軍官逃脫,後來與古勒卜丁·希克馬蒂亞爾一起出現在白沙瓦的新聞發佈會上。前部落事務部長巴查·古勒·瓦法達爾和民航部長哈桑·沙爾克也在密謀者之列。1990年3月,聖戰組織領導人希克馬蒂亞爾再次試圖發動政變,這次他與人民派的國防部長沙納瓦茲·塔奈合作。塔奈顯然也得到了留在政治局的重要人民派成員阿薩杜拉·薩爾瓦里和穆罕默德·古拉布佐伊的支持,他們分別是阿富汗駐亞丁和莫斯科的特使。據說他們與政變和塔奈將軍關係密切。然而,塔奈並不能直接控制喀布爾境內的部隊。由於通訊不暢,政變最終失敗。薩爾瓦里和古拉布佐伊被立即開除出黨。
阿富汗內戰(1992年—2001年)
但最後,在納吉布拉總統的政府於1992年4月垮台後,前人民派要麼加入了塔利班,要麼與其他聖戰軍閥結盟。一個最好的例子是,喀布爾一被攻佔,古勒卜丁·希克馬蒂亞爾就獲得了大多數普什圖族人民派強硬派的支持,包括內政部長拉茲·穆罕默德·帕克廷和當時的國防部長穆罕默德·瓦坦賈爾。另一個例子是,塔奈將軍(據西方外交消息來源稱)為塔利班提供了一批技術過硬的軍官。
這樣,人民派再次捲入戰爭,利用他的飛行員駕駛阿富汗空軍僅存的米格-21和蘇霍伊戰鬥機,駕駛蘇聯坦克,使用蘇聯火炮。由於沒有中央政府,又為不同的集團作戰,人民派只是阿富汗北方聯盟和塔利班之間阿富汗內戰的一顆棋子。
卡爾扎伊政府(2002年—2014年)
2001年塔利班垮台後,美軍進駐霍斯特省,使該地的權力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隨着軍事部隊在該地區開展行動,他們尋求與志同道合的人結盟,這些人與他們有着共同的近期目標。一個奇特的現象是,塔利班戰敗後出現的權力真空使得曾在20世紀80年代與美國為敵的前共產主義者崛起。這些人堅決反對塔利班,並成為了美國及其同盟在該地區的重要盟友。權力態勢的這一意外轉變為霍斯特保護部隊的成立創造了條件,該準軍事組織將在霍斯特省的安全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塔利班戰敗後,其他的人民派人員與哈米德·卡爾扎伊政權建立了相當密切的關係。
知名成員
參見
參考文獻
-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77–1980, Volume XII, Afghanistan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state.gov. [2023-08-23].
-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77–1980, Volume XII, Afghanistan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state.gov. [2023-08-23].
- ^ Ahady, Anwar-ul-Haq. The Decline of the Pashtuns in Afghanistan. Asian Survey. 1995, 35 (7): 621–634. ISSN 0004-4687. JSTOR 2645419. doi:10.2307/2645419.
- ^ THE SOVIET UNION'S INVASION OF AFGHANISTAN WAS A FIASCO—AS INVASIONS OF AFGHANISTAN ALWAYS ARE. historynet. 8 March 2017 [15 March 2017].
Comrade Stalin showed us how to build socialism in a backward country.
- ^ Afghanistan.
- ^ http://prr.hec.gov.pk/jspui/bitstream/123456789/1322/1/799S.pdf [裸網址]
- ^ Ethnic Factor in Afghanistan (by Hamid Hussain) – Media Monitors Network. Mediamonitors.net. 9 April 2003 [22 December 2013].
- ^ Body of Afghan leader identified. BBC News. 4 December 2008.
- ^ Kaufman, Michael T. Taraki's Downfall Came Immediately After a Visit to Moscow. The New York Times. 23 September 1979.
- ^ Before Taliban.
- ^ Afghani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