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理上陸紀念碑

伯理上陸紀念碑,全稱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紀念碑,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久里濱,是紀念馬修·培里率領黑船在此登陸上交國書,打破日本鎖國時期的紀念碑。

概述

1852年3月,馬修·培里就任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司令官,被授予「日本開國」的指令。同年11月帶着米勒德·菲爾莫爾總統的親筆信函,從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港出航。1853年7月8日,艦隊在浦賀入港;7月14日應幕府的要求,從久里濱護衛培里一行上陸,培里轉交美國總統的親筆國書。培里沒有和幕府具體作開國協議,僅有提出開國的要求,幕府則表示希望能到明年再給予回答。1854年培里再訪日本,3月31日強迫幕府簽訂《日美和親條約》,標誌日本鎖國時期的結束。

紀念碑建立

1900年10月,退伍美國海軍少將比爾斯理(Lester A. Beardslee)重訪久里濱。比爾斯理之前在培里艦隊以少尉身分見證黑船來航,對當地沒有留下任何紀念物感到失望,向當地民間交流協會表達遺憾,協會因此決定建設紀念碑。1901年7月14日,紀念碑在日美兩國軍艦、日本首相桂太郎等來賓見證下,舉行盛大的揭幕式。碑文上書「北米合衆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紀念碑」,是由伊藤博文揮毫。

遭到拉倒

之後日美兩國關係卻不斷惡化,結果是1941年日本對美國開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紀念碑開始成為部分民眾反美情緒的宣洩目標。1944年,橫須賀市的翼讚壯年團,向橫須賀鎮守府長官提出破壞紀念碑的許可與協助請求,被鎮守府長官回絕。團員改尋求神奈川縣知事藤原孝夫同意,知事以「建碑的預算部份來自皇室的下賜金,需要宮內省同意」為由拖延回答。1945年2月4日,團員終於得到知事的同意。2月8日,翼讚壯年團找來當地的建築業者馬淵組協助執行,但發現用炸藥爆破同時也會毀損周遭民房,只好改成綁繩子將紀念碑拉倒。

巧合的是,2月16~17日美軍發動狂歡節作戰(Operation Jamboree),目標是摧毀關東地區的航空戰力與軍事設施,以支援硫磺島登陸。橫須賀因此遭到轟炸,「空襲是美軍對拉倒紀念碑的報復」的流言不脛而走,將紀念碑打碎的計劃也無疾而終。

戰後重建

戰後馬淵組的組員被叫到浦賀警察署,原本以為是要追究責任,到場後才發現是美軍指示要協助重建紀念碑,讓組員鬆了一口氣。在調查中藤原孝夫將拉倒紀念碑的責任攬到自己一人身上,不過最後沒有人被究責。重建過程在數名美國人監視下進行,有日語流利的美國人向好奇圍觀的小孩詢問「這是怎麼弄倒的?是哪些人弄倒的?」讓許多在場工作的日本人冷汗直流,紀念碑在1945年11月重建完成。

1947年7月14日,在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司令官戴克(Benton Weaver Decker)、神奈川縣知事內山岩太郎見證下,在紀念碑前舉行培里登陸95周年記念活動,此活動演變成每年例行的久里濱培里祭。1954年記念碑周邊整建成公園,1987年培里記念館開幕,2007年記念碑成為橫須賀市指定重要有形文化財。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