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里翁級戰艦

獵戶座級戰艦英國建造的第一級超無畏艦,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超無畏艦。

君主號戰艦
概況
名稱 Orion-class battleship
前級 巨像級戰艦
次級 英皇佐治五世級戰艦 (1911年)
服役期 1912–1922
完成數 4
技術數據
船型 超無畏艦
排水量
  • 22,000 tons normal
  • 25,870 tons max
船長 581英尺(177.1米)
型寬 88英尺(26.8米)
吃水 24英尺(7.3米)
動力來源 Direct-drive[1] steam turbines, 18 boilers, 4 shafts: 27,000 hp (20 MW)
船速 21節(38.9公里每小時)
續航力 6,730 nm at 10 knots (12,450 km at 18.5 km/h)
乘員 750–1100
武器裝備
裝甲
雷神號安裝13.5英寸口徑主炮的X和Y炮塔
從近至遠,征服者號、君主號、雷神號以及英皇佐治五世號

戰艦概貌

1909年英國為應付與德國之間海軍造艦競賽的壓力,通過開工8艘主力艦的龐大追加預算,回應德國海軍的挑戰。英國皇家海軍全新設計的四艘獵戶座級戰艦於1909年11月29日-1910年4月開工,重點提升了火力,與以往英國建造的戰艦完全不同,在英國被稱為「超級無畏級」戰艦,並成為後續英國超級無畏艦佐治五世國王級戰艦鐵公爵級戰艦的設計藍本(也被稱為1909型戰艦)。為保持英國海軍在火力方面的優勢地位,安裝10門新的13.5英寸口徑主炮取代原先的12英寸口徑,並用更重的炮彈。之前的12英寸/50倍口徑長身管的主炮存在散佈大以及相當大的燒蝕的問題。首次在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艦上採用主炮塔全部沿艦體縱向中軸線佈置的形式,5座雙聯裝主炮主炮塔,炮塔艦體艏艉呈背負式各佈置兩座,舯部一座,便於全部主炮發揚同舷側射火力。獵戶座級進一步加強了要害區域的防禦裝甲。為控制重量,獵戶座級取消了以往英國戰艦標誌性的後部主桅杆,相比後續的英國超級無畏艦前部主桅截然不同的置於前煙囪之後。

1912年英國皇家海軍在雷神號戰艦上首次安裝了中央火力控制系統,由皇家海軍軍官珀西·斯科特爵士發明的射擊指揮儀安裝在主桅杆的平台上。在主炮齊射時可以集中觀測校正彈着點、統一解算射擊諸元,火炮根據指令調整方向對準目標變得相對容易,命中率成倍提高。

服役歷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獵戶座級戰艦被編入第二戰艦隊第二分隊參加了日德蘭海戰,戰爭結束後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而報廢。其中君主號擔任了炮擊和轟炸的目標靶艦,雷神號曾作為訓練艦從1922年至1926年報廢[2]

性能數據

  •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2200 噸;滿載排水量25870噸
  • 外形尺寸(長/寬/吃水):177米/27米/8.2米
  • 動力:27000馬力,航速:21節。續航力:6,730海里/10節。
  • 武備:10門雙聯裝13.5英寸/45倍徑主炮,16門4英寸/50倍徑副炮,3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 裝甲:主裝甲帶(最大)12英寸,炮塔(正面)11英寸,炮座10英寸,指揮塔11英寸。
  • 艦員:752人

同級艦

艦名 建造商 下水 服役
獵戶座號英語HMS Orion (1910) HMS Orion 樸次茅斯海軍基地 1910年8月20日 1912年1月2日
君主號英語HMS Monarch (1911) HMS Monarch 阿姆斯特朗-韋和夫 1911年3月30日 1912年4月27日
征服者號英語HMS Conqueror (1911) HMS Conqueror William Beardmore英語William Beardmore and Company 1911年5月1日 1912年12月1日
雷神號英語HMS Thunderer (1911) HMS Thunderer Thames Ironworks英語Thames Ironworks and Shipbuilding Company 1911年2月1日 1912年6月15日

註釋

  1. ^ Fitzsimons, Bernard, editor. The Twentieth Century Weapons and Warfare (London: Phoebus, 1979), Volume 19, p.2048, "Orion".
  2. ^ Burt,第146, 148, 150頁.

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