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中國武術的著名拳種,源自清朝末年武師董海川,與太極拳形意拳並稱三大內家拳。

八卦掌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
北京市西城區
分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序號797
編號項目Ⅵ—25
登錄2008年

主要掌法

八卦掌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掌法為三個母掌,分別是單換掌雙換掌順式掌。 一般而言,八卦掌從董海川算起到了第二代便開始出現風格明顯不同的流派,掌法名稱也不盡相同,但有部分如上述三母掌是共同的,八卦掌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繞圓走轉,其中旋轉與螺旋的動作為其特色,在走轉中換的掌法一般統稱轉掌,以下舉程派八卦掌的轉掌部分掌名為例:

程派八卦掌的轉掌部分可分為兩階段,其一為八大母掌共八掌(或稱八大綱),其二為先天八卦共十掌(或稱天干八卦十天干):

八大母掌: 1單換掌 2雙換掌 3順式掌 4背身掌 5翻身掌 6磨身掌 7三穿掌 8回身掌

天干八卦:有四形四身 1蛇形順式掌 2龍形穿手掌 3虎形回身掌 4燕形蓋手掌 5轉身反背掌 6擰身探馬掌 7翻身背插掌 8停身搬扣掌 9片旋掌 10五龍擺尾掌

八卦掌除了轉掌部分,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後天掌或稱地支八卦,共有六十四掌,故也有人會說八卦六十四掌,這六十四個散手掌便是八卦掌對敵的基礎手法,配合天干八卦練出來的靈活身法與步法,便形成獨樹一幟的八卦掌,民國初年著名的第三代(從董海川算起)八卦掌傳人高義盛先生有雲「先天掌為後天掌之本,後天掌為先天掌之用,無先天掌則八卦掌無根源,無後天掌則八卦掌不齊全。」

源流

八卦掌的來源由於資料的缺乏已無從考證,一般把它歸之於清朝咸豐年間的武術家董海川(1797-1882)。董海川由於其圍圓而習練,開始叫轉掌,後來門人稱作八卦轉掌,最後定名為八卦掌。八卦掌主要有兩個流派:一個是以程廷華龍爪掌為代表的程派,一個是以尹福牛舌掌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這兩個流派有關。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任文柱[來源請求]

主要流派

董海川以後,八卦掌主要分為二個重要流派,即程派八卦掌和尹派八卦掌。兩者八卦掌的區別之一在於掌形,尹派所用的為牛舌掌,而程派所用的掌則是龍爪掌,其餘區別主要在風格上,程尹二人由於是帶藝投師,董海川因材施教,一般而言在風格上可以粗略的稱程派為柔掌,尹派為硬掌

不過經現代的演化,中國的尹派八卦也把牛舌掌的特質改變了,大部份的八卦掌都採用龍爪掌,但台灣壽山八卦掌仍然保持傳統的姿勢。

尹福是清朝皇宮侍衛教頭,故這一派主要於大內盛傳,重要傳人有尹玉璋宮寶田宮寶山。宮氏的八卦掌又傳到劉雲樵宮寶齋,由此傳至台灣。

程廷華則於北京城除皇宮外傳授八卦掌,重要弟子很多,如程有龍,程有信,程有功,程有生,李文彪,劉斌,周玉祥高義盛孫祿堂等,其中有功為程廷華的姪子,有龍為程廷華長子,其武藝為程廷華親授。程有信為程廷華的次子,程廷華死時,程有信年方九歲,其武藝為程有龍李文彪等程廷華弟子傳授,現北京劉敬儒,劉興漢,孫志君,香港的何可才鄧昌成,天津的劉鳳彩,以及台灣的吳錦園張峻峰等都是程派八卦掌開出的重要門派。

八卦掌流傳至今,程尹兩大支派可說是代表性的系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卦掌形意拳在拳理與招式的關係一直都很密切,有些傳人合併了這兩個門派,被稱為形意八卦掌。形意八卦掌脫胎於程派,始於張占魁及其門下。張占魁曾從劉奇蘭形意拳,後在董海川墓前拜師,由程廷華代師傳藝,此派傳承之後被稱為形意八卦掌

特徵

八卦掌的特徵是身步法的靈活性,以及避正打斜滾鑽掙裹,並以淌泥步做為走轉的主要步形,以擺步扣步做變化。 八卦掌的特殊之處在於基本功由走轉換掌中培養出來,一般所見的走圈只是八卦掌內容的一小部分,走圈中換掌的目的在於訓練出八卦掌特有的靈活步法與身法,這也是避正打斜的基礎,同時也是訓練螺旋勁與擰勁的重要過程。走圈只是築基功,並不是用來對敵的招式。 除了走轉中換掌鍛鍊出的基本功外,八卦掌還有散手掌,或稱後天六十四掌,或稱地支六十四掌,散手掌中的每一掌沒有走圈時換的掌來的複雜,也不一定在圓圈上行步,每一掌都是對敵拆招的基礎,包含數種八卦掌擊人的重要手法,這個時候由走圈中練出來的功力就十分重要了。

於走圈換掌與散手掌練習純熟後,亦可將散手掌化於走圈中,也就是身法步法與手法的多種變化,套路非常靈活,並不固定,但是所謂的不固定並非亂使,而是在有一定的拳理與基礎上隨意變化。任何拳法皆是如此,初學者仍須穩紮穩打,一板一眼的打基礎。

八卦掌的特殊器械

八卦掌有風格獨具的掌法,在這樣的基礎上,有了相對應的特殊兵器:子午鴛鴦鉞,或簡稱八卦雙鉞雙鉞

雙鉞是短兵器,兩手各持一支,用法便是八卦掌的掌法,所以大體而言,雙鉞的功用是將八卦掌的殺傷力提高,攻擊的武器從手掌換成鉞。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