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升
公升,又稱升,是容量計量單位,符號為l。過去曾經採用小寫手寫體作為符號,但由於印刷不方便,所以改用大寫印刷體L。公升本身不是國際單位制(SI)單位,但它是米制單位,而且是接受與SI合併使用的單位。
最初的法國米制系統以公升作為基本單位。Liter是從更舊的單位litron發展而來。litron來自於拉丁語轉譯的希臘語,大約等於0.831公升。公升在後來的幾個米制系統內也使用過,是國際單位制接受的非SI單位。[1]
公升起初的名字是Cadil,其標準展示於巴黎國立工藝博物館。[2]
中華民國在1928年提出《中華民國權度標準方案》中,規定「公升」為的體積單位名稱[3]。
定義
公升定義為一立方分米或是1分米(10cm)見方的立方體的體積(1 L ≡ 1 dm3≡ 1000 cm3)。因此一公升 ≡ 0.001 m3 ≡ 1000 cm3,而1 m3 (也就是一立方米,為國際單位制的體積單位)恰為1000L。
從1901年至1964年的這段期間,公升曾被定義為在攝氏4度、大氣壓力760托的條件下,一公斤純水的體積。若以此定義,一公升約為1.000028 dm3[4]。在1964年後才改為現行的定義。
說明
公升常用來描述容器的容量及液體的體積,立方米(及其衍生單位)則常用來描述一物體本身的體積大小。公升也常用在其他的量測單位,例如密度單位使用kg/L時,水的密度可近似為1,方便和其他液體的密度比較。
水在攝氏4度時密度最大[5],在攝氏4度時體積為一公升的水,其質量幾乎就是一公斤。同理可推得相同條件下一毫升的水質量約為就是一公克。一公克的原始定義就是一毫升水的質量。不過由於後來發現水的密度會隨溫度及壓力變化,在1799年後已不用此定義方式。
水的密度也和其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同位素比例有關。現代對水的研究會以維也納標準平均海水的量測為準,維也納標準平均海水是從海水蒸餾而得的純水,其中同位素的比例可以反應在世界各海洋的水中,各同位素比例的平均。水在一大氣壓力(760托)下的最大密度出現在溫度攝氏3.984度時,數值為975 ± 0.999001 kg/L 0.000[6]
公升配合國際單位制的詞頭
公升是米制單位。雖然它不是國際單位制的單位,但常和國際單位制詞頭一併使用。最常用到的衍生單位是毫升(mL),是千分之一公升,相當於國際單位制衍生單位的立方厘米。毫升也是常用的容積單位,常見於醫藥及烹飪中。其他的單位列在下表中,常用的單位以粗體表示。有些標準機構也有建議的使用單位,例如美國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就建議使用公升或毫升,不建議使用釐升(cL)[7]。
倍數 | 名稱 | 單位符號 | 等量的體積 | 小數 | 名稱 | 單位符號 | 等量的體積 | |||||
---|---|---|---|---|---|---|---|---|---|---|---|---|
100 L | 公升 | l ( ) | L | dm3 | 立方分米 | |||||||
101 L | 公斗 | dal | daL | 101 dm3 | 10立方分米 | 10−1 L | 分升 | dl | dL | 102 cm3 | 100立方厘米 | |
102 L | 公石 [8] | hl | hL | 102 dm3 | 100立方分米 | 10−2 L | 釐升 | cl | cL | 101 cm3 | 10立方厘米 | |
103 L | 公秉 | kl | kL | m3 | 立方米 | 10−3 L | 毫升 | ml | mL | cm3 | 立方厘米 | |
106 L | 百萬升 | Ml | ML | dam3 | 立方十米 | 10−6 L | 微升 | µl | µL | mm3 | 立方毫米 | |
109 L | 吉升 | Gl | GL | hm3 | 立方百米 | 10−9 L | 奈升 | nl | nL | 106 µm3 | 百萬立方微米 | |
1012 L | 兆升 | Tl | TL | km3 | 立方公里 | 10−12 L | 皮升 | pl | pL | 103 µm3 | 千立方微米 | |
1015 L | 拍升 | Pl | PL | 103 km3 | 千立方公里 | 10−15 L | 飛升 | fl | fL | µm3 | 立方微米 | |
1018 L | 艾升 | El | EL | 106 km3 | 百萬立方公里 | 10−18 L | 阿升 | al | aL | 106 nm3 | 百萬立方納米 | |
1021 L | 皆升 | Zl | ZL | Mm3 | 立方百萬米 | 10−21 L | 介升 | zl | zL | 103 nm3 | 千立方納米 | |
1024 L | 佑升 | Yl | YL | 103 Mm3 | 千立方百萬米 | 10−24 L | 攸升 | yl | yL | nm3 | 立方納米 | |
1027 L | 羅升 | Rl | RL | 106 Mm3 | 百萬立方百萬米 | 10−27 L | 絨升 | rl | rL | 106 pm3 | 百萬立方皮米 | |
1030 L | 昆升 | Ql | QL | Gm3 | 立方吉米 | 10−30 L | 匱升 | ql | qL | 103 pm3 | 千立方皮米 |
歷史
公升最早是由法國於1795年訂定,是一系列「共和國量度單位」中的一個,定義為一立方分米[9]。原始分米的長度為44.344法分(ligne),在1798年修正為44.3296法分,因此原始的公升相當於現今的1.000974立方分米。最早公斤的定義也是以公升為基礎。
1879年時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通過了公升的定義,其單位的符號為l(小寫的L)[10]。
在1901年的第三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中,將公升的定義改為1公斤的純水在1大氣壓力,在對應最大密度的溫度(3.98 °C)下,本身所佔的體積。以此定義下的一公升等於1.000 028立方分米。(有些早期的文獻中,此定義下的一公升等於1.000 027立方分米)[4]。
在1964年的第十二屆國際計量大會中,公升的定義再恢復為一立方分米[11]。
在1979年的第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中,提出了公升單位的替代符號L(大寫的L),也表示未來應該從二個公升單位的符號中,選擇一個為正式的單位符號,另一個則不予使用[12]。
用公升表示容量的情形
以下是一些常用公升表示容量或容積的場合:
參照
參考資料
- ^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 124. ("Days" and "hours" are examples of other non-SI units that SI accepts.)
- ^ Visite Générale au 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PDF). Paris: 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5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Comment s』est appelé cet étalon de mesure avant de s』appeler le litre ? - Le Cadil [What was the name of this measurement before called being called a liter? - a Cadil].
- ^ 编辑工作中《量和单位》的正确使用(上). Chinataiyuan.cn. 2013-09-11 [2013-10-13].[永久失效連結]
- ^ 4.0 4.1 Liter, unit of measure. Unitconversion.org.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1).
- ^ 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之谜. Bjkp.gov.cn.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同位素比例和溫度是依據倫敦南岸大學(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的資料「List of physicochemical data concerning wat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而密度及不準度依據NIST Standard Reference Database Number 6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010-04-05)
- ^ Kenneth Butcher, Linda Crown, & Elizabeth J. Gentry (2006),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 Conversion Factors for General U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1038
- ^ 法規檢視. www.bsmi.gov.tw. [2022-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31).
- ^ 公尺副原器.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3-10-06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0).
- ^ The SI brochure, Table 6. bipm.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01).
- ^ NIST, 2000. Ts.nist.gov.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0).
- ^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PDF). bipm. 2006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8-14).
- ^ Motoring - Used cars - New cars - Transport - AA New Zealand. [201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1).
- ^ Ted Laturnus. VW bug converts wary chick-car drivers. www.straight.com. 2007-04-11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 ^ Products. Shop.national-army-museum.ac.uk.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 ^ Peter Clinch. Peter Clinch's Packs Page 3.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 ^ ASUS unveils headless Eee Box desktop PC - Hardware - Techworld.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Home Blog.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7).
- ^ Microwave Ovens - Prices & Reviews. www.priceme.co.nz.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1).
- ^ DeLonghi 21 Liter White Touch Reviews. www.dooyoo.co.uk.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Stacks and Stacks Mini Refrigerator - Hot and Cold 17 Liter Reviews. Buzzillions.com.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3).
- ^ Considerations when selecting a refrigerator. www.refrigerator-guide.com.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 ^ livingsimply.co.nz. [201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31).
- ^ 存档副本. [201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2).
參考文獻
-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PDF). 2006 [2008-08-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8-14).
-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06).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on-line browser):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Appendix C: General tables of units of measurement. NIST Handbook 44: Specifications, Tolerances, and Ot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Weighing and Measuring Devic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11 November 2000 [2006-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0).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ecember 2003). The NIST Reference on Constants, Units, and Uncertainty: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web site):
- Note on SI uni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008-08-24.
- Recommending uppercase letter 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008-08-24.
- Taylor, B.N. and Thompson, A. (Eds.). (2008a).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nited States version of the English text of the eighth edition (2006) of 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publication Le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 Unités (SI) (Special Publication 330). Gaithersburg, M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Retrieved 2008-08-18.
- Taylor, B.N. and Thompson, A. (2008b). Guide for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pecial Publication 811). Gaithersburg, M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Retrieved 2008-08-23.
- Turner, J. (Deputy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16 May 2008)."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the Metric System of Measurement) for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Register Vol. 73, No. 96, p. 28432-3.
- UK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non SI uni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