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曆三年師範學校
共和曆三年師範學校是法蘭西共和曆三年由國民公會設立,旨在為法國培養教師、普及教育的一系列課程。這些課程從共和曆三年雨月1日(公元1795年1月20日)至花月30日(公元1975年5月19日),共持續了4個月。
建立
共和曆三年師範學校是根據共和曆三年霧月9日國民公會的法令建立的:
(第一條)「一所師範學校將在巴黎成立。從共和國各個階層選出的已經接受過有益的教育的公民,將在這裏跟隨各個領域最有資歷的老師學習授課的藝術。」
向國民公會做學校的報告的是拉卡納爾,報告由伽拉編寫。
1795年1月,學校正式建成開放。這所師範學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瑪麗亞·特蕾西亞和約瑟夫二世統治時期德意志帝國的師範學校的經驗。
使命
學校的宗旨是集中、快速地培訓大量的教師,以便他們在自己所在的省內繼續開辦培養教員的師範學校,史學家多米尼克·朱利亞稱其「乘數效應」。這個原則是由大革命時期另一所學校——瑪斯學校建立的。後者的目標是向公民學員教授火藥和硝石的生產,以便他們在學成之後可以在自己的地區培訓更多的人,瑪斯學校在共和曆二年規模曾達到1200人。共和曆三年師範學校的教學法為後來建立的、為各省的師範學校培養教員的楓特奈歐羅斯師範學校和聖-克魯師範學校提供了經驗。為了實現宗旨,學校的創辦者提出了一套通用的教學策略:「分析法」,在教學領域做出了重要的革新,比如加入了學生與教師的辯論,並要求教師不能讀講稿。
編制
學校原計劃每年招收1500人,課程在自然史博物館的一間階梯教室里進行,然而階梯教室里並不能容納這麼多學生。
當時國民公會所制定的招生比例是:每年招收法國總人口2萬分之一的學生(當時法國人口約為2千8百萬,所以每屆招收1500人)。而如今這個比例縮小了4倍:現在的四所師範大學校每年一共招收大約700人,而法國人口數則已翻倍,達到約6千萬人,招生比例是8萬分之一。當然,也應該考慮到人口老齡化的因素部分抵消了招生比例的減小。
課程及教師
終結
花月7日,公共教育委員會(即今天的教育部)向國民公會提出申請,要求於牧月30日關閉學校,這樣,學校本來可以持續開辦5個月。但議會隨即根據吉倫特派議員居約馬爾的提議,宣佈學校將於花月30日關閉,而不是公民教育委員會提出的牧月30日。
史學家埃爾奈斯特·阿蘭寫道:「這次實驗(建立師範學校)是如此失敗,以至於國民公會之後再也沒有重新嘗試。」但是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讓-巴蒂斯特·畢奧則認為共和曆三年師範學校是「突然出現在這個被破壞的國度上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它如此之高,巨大的光輝足以覆蓋整個法國,照亮它的前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Vincent (Guy), « L'école normale de l'An III de la première République française », dans Lethierry (H.), Feu les écoles normales (et les IUFM ?), Paris, L'Harmattan, 1994, p. 91-103, ISBN 2-7384-2533-X.
- Dictionnaire de pédagogie de Ferdinand Buisson, article de J. Guillaume pp.1414-1416
- L'École normale de l'an III, par Paul DUPUY, Paris, Hachette et Cie, 1895
- L'école normale de l'an III : bilan d'une expérience révolutionnaire : Les réalités de l'École républicaine, D. Julia, Revue du Nord, n°317, oct-dec 1996
- L'avènement de l'école contemporaine en France (1789-1835) Par René Grevet
- L'œuvre scolaire de la Révolution, 1789-1802 Par Ernest Allain
- L'avènement de l'école contemporaine en France (1789-1835) Par René Grevet
- L'œuvre scolaire de la Révolution, 1789-1802 Par Ernest Al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