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櫱(英語:Tiller「櫱(異體字:蘖[1])」,拼音niè注音ㄋ一ㄝˋ粵拼jit6,魚割,音同「孽」)指: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的根或近地面處莖基密集的節 所發出的不定芽,進而成長的分生莖(分枝)。分櫱節指的是:著生分櫱而密集的節和節間部分。

大麥上的分櫱節

最常見的是從較膨大又有豐富養料的主莖基部分長出,稱為一級分櫱;在一級分櫱基部又能長生新的分櫱芽和不定根,形成次二級分櫱;還可以形成第三級、第四級分櫱,形成許多叢生的分枝。

早期生出能抽穗結實的分櫱,稱為「有效分櫱」;晚期生出不能抽穗或不結實的分櫱,稱為「無效分櫱」。有效分櫱受單位面積的穗數直接影響。[2] [3][4]

參考文獻

  1. ^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jAxODk3
  2. ^ Trlica, M. Grass Growth and Response to Grazing. Fact sheet 6.108.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1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3. ^ Bell, Adrian. Plant For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82. ISBN 0-19-854219-4. 
  4. ^ See Parts of a Grass Pla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or an illustration.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