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爌
生平
四月初三日生,治詩經。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科江西鄉試第十九名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會試第七十八名,三甲217名進士。吏部觀政,二十四年十月授直隸祁門縣知縣,二十六年丁母艱,服闋,二十九年(1601年)補任南直隸上海縣知縣[1]。任內曾重修上海城隍廟。三十五年七月選授兵科給事中[2],因病去世於京城府邸[3]。
家族
曾祖劉廷章。祖劉仕沃,封禮部儀制司主事。父劉曰林,庠生。母萬氏。慈侍下。兄劉一鵬(同科舉人)、劉一禎(乙酉舉人)、劉一燫(廩生)、劉一燦(辛卯舉人)。弟劉一焜(壬辰進士、吏部驗封司主事)、劉一煜(同科進士)、劉一烶(庠生)、劉一燝(同榜進士、翰林院編修)、一爊、一焲、一火曇、一熿、一煇、一焙。
娶徐氏,子斯陞、斯陛、斯陸。
參考資料
- 編纂委員會.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 ISBN 7-80618-881-9.
- ^ 《萬曆乙未科進士同年序齒録》
- ^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三十六》:萬曆三十五年七月癸亥,吏部同都察院考選宜授給事中者胡應台、喻安性、劉文炳、王紹徽、顧士奇、張鳳彩、周應春、張延登、劉一爌、張國儒、彭維城、何士晉、李瑾、范濟世等十四人,宜御史者呂圖南、黃一騰、熊廷弼、荊餋喬、王象恆、陳於庭、穆天顏、房壯麗、侯執蒲、吳亮、劉光復、李橒、鄧渼、王國禎、顧慥、朱萬春、何太謙、彭端吾、馮嘉會、陸夢祖、金明時、張五典、梁州彥、董紹舒、管橘、張爾基、毛堪、楊一桂、王以寧、畢懋康、韓浚、顏思忠、鄭繼芳、曾用升、史記事、劉蔚、劉國縉、徐鑒等三十八人,宜授南給事中者黃起龍、鄧雲霄、晏文輝、高節等四人,宜授南御史者傅宗皋、王霖、周達、張邦俊、張餋正、汪懷德等六人,外分部司者翟師雍、游漢龍、秦道顯、饒景暉、黃汝亨、馬性敦、汪元功、魏成忠、冀述、夏禹英、洪世俊、徐如翰等十二人。
- ^ 《江西通志》:劉一爌字著泉,南昌人。萬歴乙未進士,是科劉氏同第者五人,一為太府廷柱、一為太僕洪謨,而爌與駕部一煜、太傅一燝復為同堂昆弟,海內稱科名盛事。筮仕祁門令,邑狹民不足於食,仰他郡之轉輸,一爌勸民出榖置社倉,凖朱紫陽法,鄉各建倉,凶荒得不告匱。丁內艱,服闋,補上海縣。苦逋賦,追呼漠不肯應,一爌親自挾格寛單民而先官戶。民徤訟,隙起睚眥,則綱澤中遺骸為訟端,廉得其實,特嚴反坐之條。七保為往來孔道,遊民日繇浦中,與風波爭命,一爌疏其故道,建閘以時蓄泄,至今利頼之。尋選授兵科給事中,疾終於京邸。子斯陛,字士雲,制藝盛行海內。是時臨汝有陳艾章羅稱四家,豫章有劉余鄧三子,劉即斯升,余名正垣,鄧名履古。劉斯陛字士雲,給諫一爌子。弱冠為諸生,有文名。時海內壇坫蔚興,斯陛與里中萬美叔、陳士業、徐巨源、甘禹符、鄧左之、余小星、李平叔並主文社,四方英俊莫不望走其門,學使者至江右,必與之上下議論,交若等夷。體素羸病,消渴卒,年三十六。子賡,順治辛卯舉人。
官銜 | ||
---|---|---|
前任: 祝以庭 |
明朝直隸祁門縣知縣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上任 |
繼任: 余士奇 |
前任: 朱星耀 |
上海縣知縣 1602年-1604年 |
繼任: 李繼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