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英語: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縮寫:PKUS),簡稱北大附中,創立於1960年,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中學,隸屬於北京大學。北大附中是北京市高中示範校,也是教育部重點扶植的四所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高等學校附屬中學之一。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在2016年中國內地高中美國留學排行榜上位居第十二。[3] [4]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 |
---|---|
地址 | 黃莊校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泥灣路甲82號 暢春園校區:北京市海淀區暢春園路10號 |
其它名稱 |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
類型 | 國立完全中學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大學 |
創辦日期 | 1960年 |
學區 | 中國北京市 |
CEEB編號 | 694474 |
校長 | 馬玉國 |
學生人數 | 約1500人(高中部) |
校訓 | 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 |
校色 | 初中(按年級):藍色,綠色,紅色 高中(按書院):橙(格物)、黃(致知)、綠(誠意)、藍(正心)、靛(明德)、紫(至善)、灰(新民)、黑(熙敬)、紅(弘毅)[1] |
面積 | 70畝[2] |
校慶紀念日 | 10月6日 |
教學模式 | 走班制 |
學校網址 | pkuschool.edu.cn |
北大附中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101中學、北京市十一學校和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合稱"海淀六小強"。[5][6]
歷史
北大附中是由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陸平於1960年在北京市104中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1951年,政府為了提高工農分子的知識文化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提議在清華大學開辦了清華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1957年,工農速中完成了其歷史使命被改制為北京市104中學,這就是今天北大附中的前身。
1960年,按照北大校長陸平「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院,四級火箭」的思路,由北京大學牽頭將北京市104中學改為北大附中,作為四級火箭的第二級,北京大學非常重視附中的建設,北大附中的首任校長由當時任北京大學教務長的尹企卓擔任,並從北京大學各個院系抽調了43名青年教師補充了附中的教師隊伍,後來這些下放的大學教師很多都成為中學名師。
在北京大學的全力支持下,北大附中很快就躋身北京市優秀中學的行列,當時的北大附中是全北京僅有的兩所接受外國友人子女就讀的學校之一,其中就包括了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親王的次子納拉迪波。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北大附中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又成為政治風暴的中心,受到迷惑和鼓動的青年學生爆發出野蠻的力量,在這裏和臨近的清華附中成立了全中國最早的數個紅衛兵組織,有報道指出,文革中「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口號也是源出於北大附中,(一說該口號起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由北大附中紅衛兵領袖彭小蒙在全國叫響[7])在文革期間的北大附中校園甚至還出現了紅衛兵毆人致死的惡劣事件。
北大附中在經歷了文革初期的混亂之後逐漸回復平靜,一批敬業的教師在文化革命的惡劣環境中堅持教書育人,在逆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1978年首次恢復高考後,出自北大附中的歷屆畢業生在全中國很多省份摘得高考狀元的桂冠,學校取得的最近兩個高考狀元分別於1994年和2003年。
文革後教育系統回復正常,北大附中成為北京市重點中學,又成為北京市基礎教育示範高中。北大附中在高考和各類學科競賽中都取得過不俗的成績,是北京市公認的高中名校之一。
通過往年中考招生分數線上看,北大附中在海淀區排名僅次於人大附中,略領先於清華附中。在2000年以前,北大附中的招生分數線一直位於海淀區第一名。
2021年,《我在北大附中的一天》的視頻登上新浪微博熱搜,視頻內容為北大附中的高中生八點上課、課程自選、課後開設劍擊、話劇等特長活動、輕鬆的素質教育,引發了網絡及社會關於教育資源及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問題的討論。[8]
校園
現在北大附中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核心區,緊鄰海淀劇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教育、文化、科研機構,學校佔地面積75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
北大附中將教學樓分成了2部分:初中部和高中部,兩棟樓相對,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因此北大附中初中部又稱為「東樓」,高中部成為「西樓」。高中部東北側3層和4層建築物是圖書館。3層圖書館叫做「未名廳」,4層圖書館叫做「博雅廳」。 初中樓也是北達資源中學學生上課的地方。另外,北大附中還有2個籃球場,1個有羽毛球場地和乒乓球場的體育館,和一個有300米跑道並且中間是足球場的操場。校園的4層的食堂在學校的西南方向。
北大附中初中的校服很特別,校服的顏色分別是紅-藍-綠。每一屆穿一個顏色的校服。差着3個年級的學生校服一樣,也就是說初三的學生永遠和高三的學生穿一樣的校服。比如13屆紅色,14屆藍色,15屆綠色。
2000年以來先後建築了新教學樓、教學南樓、教學北樓、學生宿舍、食堂、塑膠操場、新體育館等教學設施,設有閉路電視系統、計算機系統、多媒體輔助教學一體化校園網絡。2012年暑假期間校園又進行了重修,將初中部東側切掉了2個教室的部分。並且在初中部2層和4層的東部增加了2個走廊,連接初中部樓的北側和南側。
2013年開始修建新體育館和教學北樓。
氛圍
北大附中教學環境開放、民主,為廣大教師發展教學個性與特長,進行教育教學的探索和創新的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北大附中一直以來,以鬆散的管理模式而贏得學生的好評和社會的讚譽,是為數不多的不要求學生穿校服,做廣播體操的學校。更為令人驚異的是,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學校老師對校園戀愛也普遍不反對。
教學
北大附中是北京市科技活動示範學校、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基地學校、北京市體育、藝術傳統項目學校,全國知名中學科研聯合體總部和理事長學校。目前有教職員工120餘人,特級教師11人,其中的周沛耕、張思明等人是北京市乃至中國知名的優秀教師。
北大附中的辦學特色集中表現在教師隊伍的高層次上。北大附中有一批學者型的名師、優師,他們為附中教師隊伍的形成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們思想活躍、眼界開闊、冶學嚴謹、教學方式多樣,着眼於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致力於教材、教法和課程的改革,教學研究風氣濃厚。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北大附中培養了一支專業基礎紮實、知識視野開闊、理論研究深刻,學科全面、年齡結構合理、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隊伍,形成了層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創新的教學風格,建立了完整的教學研究系統,編寫了具有北大附中特色的教學用書。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出的「名師工程」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養和引進了一批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有相當一批教師在區、市乃至全國教育界享有聲望,成為本學科領域的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其中特級教師11人,占教師總數的8.5%;大學正高職教師1人,高級教師77人,佔66%;市、區學科帶頭人20人,市青年骨幹教師6人,佔22.2%。
辦學特色
北大附中的辦學特色更表現在培養的學生高素質上。北大附中的學生思想活躍,富於理想,敢於置疑,勇於創新,教師支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的發展。相對較輕的課業負擔,使廣大學生有獨立思考、獨立鑽研的時間,各學科的教學都努力為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和創造才能的展現提供舞台和機會。這種環境使得附中成為「優秀人才的搖籃」,在為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輸送優秀畢業生和培養國際、國內學科競賽優秀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北大附中到目前為止共培養了9位「奧林匹克」金牌獲得者和三位「雷達杯」少年科學英才第一名。26名學生獲北京市中學生最高獎「金、銀帆獎」。上千名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使北大附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綜合素質得到合面培養。全校目前有各學科興趣小組、俱樂部和社團40多個,參加的學生兩千多人次。經常組織專家講座、社會調查、專題採訪、學科實驗、課題研究、論文報告、編輯刊物、演講辯論等活動。第二課堂的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一些在某方面有天賦的學生得到了發揮、發展能力的天地。僅從90年以來,就有上千位同學在區、市、全國的各種科技製作、科技論文、小發明、徵文比賽、朗誦演講比賽、各類藝術比賽中獲獎,學校也連續九年被評為北京市科技活動先進校。1997年北大附中首批成為北京市科技活動示範校,1999年又確定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動俱樂部活動基地學校。
涉外交流
目前北大附中與台灣的建國中學、北一女中、中山女高、復興實中,日本早稻田大學本庄高等學院、濟濟黌高中、清風學園,美國康科德中學、希德威爾中學、吉墨斯河谷中學,法國德比西中學,澳大利亞凱禮中學、加拿大勒庫姆中學及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等學校建立友好關係,定期舉辦師生互訪等交流活動。
分校
網校
現北大附中初中部平行班已與北達資源中學合併,北大附中初中部平行班2021屆以後的學生將與北達資源中學的學生在北大附中新校區上課。
歷任校長
姓名 | 就任時間 |
---|---|
尹企卓 | 1960–1966[9] |
孟廣平[10] | 1971–1980 |
夏學之 | 1980–1984 |
陳劍剛 | 1984–1985 |
夏學之 | 1985–1992 |
毛美華 | 1992–1997 |
趙鈺琳 | 1997–2001 |
康健 | 2001–2009 |
王錚 | 2009–2021 |
馬玉國 | 2022- |
知名校友
參見
參考文獻
- ^ 北大附中官網 "http://pkuschool.edu.c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20-09-21
- ^ 北大附中官網 "http://handbook.pkuschool.edu.c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20-09-21
- ^ 人民網 "http://gz.people.com.cn/n2/2016/0224/c358162-27802234.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6-02-24
- ^ 聯校網排名 "存档副本. [2016-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 ^ 海淀妈妈:从一年级开始,我的孩子没有虚度过一天. 虎嗅網. 2021-04-01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
- ^ 注意!想让孩子进海淀六小强,小升初招生途径、录取原则必须要清楚 - 西城招生考试中、北京小升初论坛. 上學幫. 2021-01-29 [2022-05-15].[失效連結]
- ^ 文革“对联”始末. web.archive.org. 2005-02-09 [202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9.
- ^ 一冰. 北大、清华附中的特权 让“小镇做题家”情何以堪. 自由亞洲電台. 2021-05-21 [2021-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 ^ After the launch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Jia Shiqi took office as the Chairman of 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school in 1968. He quitted his office in 1971, the position of which was later filled by Meng Guangping. Know more about Jia Shiq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Chinese).
- ^ Meng Guangping served as the Chairman of 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and the principal. Meng Guangping recalls his history (in Chine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