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那提克戰爭

卡那提克戰爭是指18世紀中葉在印度次大陸上發生的一系列軍事衝突。一些名義上獨立的統治者和他們的傀儡參與了這場戰爭以爭奪領土與繼承權,結果導致法國東印度公司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之間外交及軍事上的衝突。戰鬥多發生在莫臥爾帝國控制的哥達瓦里河三角洲地區。通過這些衝突,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各歐洲貿易公司中取得了支配地位。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活動範圍被限制於本地治里之內,最後因巴黎條約被迫從印度撤走。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勝利最終導致英國控制了印度的絕大多數領土,建立了英屬印度

這些戰爭造成100萬泰米爾人喪生。[1][需要較佳來源]

第一次卡那提克戰爭(1746–1748)

1707年,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去世,巴哈都爾·沙一世繼位。有將軍不服,許多從前的領地爆發了叛亂。卡納塔克實際被納瓦布·道斯特·阿里統治,雖然法律上它是在海德拉巴土邦君主管轄之下。道斯特·阿里的死導致了其養子昌達·薩希伯與尼薩姆提名的安瓦魯汀間的權力鬥爭。英國人支持安瓦魯汀以便將約瑟夫·弗朗索瓦·杜布雷和法國人從馬德拉斯趕走。

戰爭之所以打響主要是因為杜佈雷的野心。他是法國東印度公司的長官,希望在印度建立法國殖民地。他到印度後不久,立即組織了由法國軍官帶領的新兵。1740年英國與法國因奧地利王位繼承爆發了戰爭,但兩國在印度的貿易公司卻關係不錯。莫臥兒王權衰落為兩公司間搞陰謀以獲得最大利益提供了機會。

英軍最初俘獲了幾艘法國戰艦,法國人向毛里裘斯等地求援,最後佔領了馬德拉斯。法軍的俘虜中包括羅伯特·克萊芙。隨着歐洲戰事的結束,兩國簽訂了第二亞琛和約,馬德拉斯回到了英國人手中。

第二次卡那提克戰爭 (1749–1754)

1748年阿薩夫·賈赫一世逝世後,其子納西爾·姜格與其孫穆扎法爾·姜格在南印度為爭奪王位爆發了戰爭,史稱第二次卡那提克戰爭。

這為昌達·薩希伯提供了機會,他希望成為阿爾科特納瓦巴。他加入了穆扎法爾的軍隊以對抗阿爾科特的安瓦魯汀。法國人成為他們的後台,英國人則支持納西爾·姜格。1749年法軍控制了兩個土邦。然而1751年英軍佔領阿爾科特。3年後,本地治里條約簽訂,戰爭結束。

第三次卡那提克戰爭(1757–1763)

1756年七年戰爭,英軍和法軍在印度重新開戰。戰事蔓延了整個南印度,甚至孟加拉,1757年英軍佔領了原由法國控制的金德訥格爾。然而戰事並未就此結束,1760年,Eyre Coote爵士指揮的英軍在文迪瓦什戰役擊敗了Comte de Lally指揮的法軍。1761年,本地治里落入英軍之手。隨着1763年巴黎條約的簽訂,戰爭才結束。

參考資料

  • Dodwell, H. H. (ed), Cambridge History of India, Vol. v.
  1. ^ The Rough Guide to South India and Kerala (Travel Guide eBook). [2021-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