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開中學
天津市南開中學,曾名私立敬業中學堂、私立南開中學堂、天津市第十五中學等,於1904年由嚴修、張伯苓創辦,是南開系列學校的發源地。197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學,現為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性高中,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
天津市南開中學 | |
---|---|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 |
地址 | 中國天津市南開區南開四馬路22號 |
郵區編號 | 300100 |
其它名稱 | 私立敬業中學堂、南開私立第一中學堂、私立南開中學堂、天津市第十五中學 |
類型 | 公立學校 |
隸屬 |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
創辦日期 | 1904年10月17日 |
復校日期 | 1945年10月17日 |
創始人 | 嚴修 張伯苓 |
校長 | 劉浩 |
黨委書記 | 李軼 |
校園董事 | 孫海麟 |
校園面積 | 76666m² |
校訓 | 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
校色 | 青蓮紫 |
校刊 | 《校風》《敬業》《新敬業》 |
電話號碼 | 022-27483391 |
學校網址 | www |
校史
嚴館時代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帶來了空前的民族危機,「教育救國」思潮興起。嚴修、張伯苓等知識分子認識到發展新式教育的重要性,認為「中國自強之道,端在教育,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只有通過教育的革新才能改變國家日漸衰敗的命運[3] [4]。1898年嚴修開設家館,聘張伯苓任教[5][6],在教學內容上引入近代自然科學,捨棄經學與八股文。1901年,天津邑紳王奎章也聘請張伯苓教其子侄[7]。
建校初期
1904年8月,嚴修、張伯苓在日本經過四個月的細心考察後回國,決定成立中學,將嚴館、王館合併,成立私立中學堂。
1904年10月17日,中學正式開學,校舍暫處嚴宅。[8]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經營,顯露出強勁發展的勢頭,私立中學堂易名為「私立敬業中學堂」。後來又改名為「私立第一中學堂」。[9]
1906年,鄭菊如先生捐助天津城西南15畝空地用作新校舍。建築費由嚴修、王益孫、徐世昌、盧木齋及嚴子均等捐助,共計2.6萬兩銀。1907年2月13日,新校舍建成,學堂遷入新址,因地處南開,更名為「私立南開中學堂」。1908年8月,張伯苓首度赴美國考察教育。1911年3月,直隸提學使傅增湘飭令將天津客籍學堂和長蘆中學堂併入南開中學。[10]
1912年4月,遵照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暫行辦法》規定,私立南開中學堂更名為私立南開學校,學堂監督改稱校長。到1916年,南開學校招收學生人數已擴大到一千餘人[11]。1919年4月,南開學校開始在中學部以南興建大學部校舍[12]。1922年,南開中學學制由四年制改為六年制。[13]1923年9月,女中部成立。1928年8月,小學部成立。
與南開中學相鄰的60餘畝土地為軍閥鮑貴卿擔任董事長的仁義地產公司擁有,南開中學曾借用此地為操場。1929年,仁義地產公司擬將土地擬出售,張伯苓以學生「不能沒有練身體的運動課地方」為由,請鮑貴卿給予支持。於是,鮑貴卿以半賣半捐的方式,將市價18萬元的土地,以5萬元的價格賣予南開中學。[來源請求]
抗日戰爭時期
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張伯苓洞察時局,決計在重慶設立南渝中學。1937年7月28日,侵華日軍攻佔天津。7月29日至30日,南開學校四部遭日軍轟炸,大部分校舍被毀,此後學校被迫停課。[14]1938年部分師生內遷重慶,與同為南開系列學校的重慶南渝中學組建重慶南開中學,在天津的師生被位於天津英租界中的耀華學校收編為耀華學校「特班」。耀華學校改為上下午兩班制,原南開師生下午在耀華學校校舍上課。一年後,特班改稱「耀華學校華部」,耀華學校正班改為「耀部」。[15]
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10月2日,喻傳鑒主任受張伯苓校長委託,從重慶飛抵天津,主持籌備天津南開中學復校工作。10月4日,喻傳鑒代表張伯苓與在津教職工研究了復校計劃。1945年10月17日,天津南開中學在六里台臨時校舍舉行復校典禮。1946年9月1日,南開中學在原四馬路校址舉行開學典禮。[16]學校再次調整領導機構,由丁輔仁代理南開中學校務主任,關健南主持教務,楊堅白主持訓導,史學曾主持總務工作。1947年10月,丁輔仁病逝,校務委員會改為正式機構,關健南代理校務主任。[17]
1949年至今
1949年1月27日,學校複課。2月4日,楊堅白當選為校務委員會主任。 1952年12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將私立南開中學收歸公立,改稱天津市第十五中學,楊堅白任校長。1955年,楊志行接任校長。1960年3月25日,復名天津市南開中學。[19]
1966年至1976年,學校各項工作被文革打亂,南開中學蒙受重大損失。1966年8月,南開中學一度被改稱「東方紅中學」。
1978年,天津南開中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學,開始面向全市招生。1990年,南開中學首次組建理科實驗班。20世紀90年代,南開中學進行一系列校園改建。1993年3月2日,聶璧初市長在南開中學現場辦公會上決定,曾作為南開學校大操場的南開體育場使用權由南開區體委劃歸南開中學,另為南開區新建一座體育場。1994年,大操場正式歸還南開中學。1996年,南開中學所在的南開學校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學校以「修舊如舊」的方式修繕了范孫樓和瑞廷禮堂。[20]
2010年,南開中學進行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天津市南開中學理事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21]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學校實施校園基礎整修工程。[22] 2012年8月,南開翔宇學校從南開中學南院遷出。12月31日,南開區人民防空辦公室從南開中學南院遷出,至此,南院全部歸還南開中學。 [23]
校史研究中心
2010年1月,天津市南開中學利用非國有資產自願舉辦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從事南開中學校史研究、傳播,是一家民營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該中心組織編撰了《天津南開中學志》《南開校史研究叢書》《天津南開中學年鑑》《南開公能講壇錄》以及「周恩來南開中學叢書」等書籍。
校園
原有建築物
伯苓樓
伯苓樓位於南開中學北院東部,原名東樓,是南開中學的第一座建築物,亦是南開學校中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
1906年,嚴修、張伯苓得邑紳鄭菊如捐地,由嚴修、王益孫、徐菊人、毛寶君、盧木齋、嚴子均等捐建新校舍。1907年,學校遷此,始以地名稱校,改名「私立南開中學堂」,1912年起又稱「南開學校」。張伯苓辦公室曾在此樓,周恩來曾在二樓上課。現在,伯苓樓二樓復刻了周恩來求學時的教室。
該樓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損毀嚴重,1977年10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天津市建築設計院設計,按原貌重建。1978年至1988年間曾闢為「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1999年4月5日,適逢張伯苓先生誕辰123周年紀念日,為緬懷張伯苓業績,正式命名為「伯苓樓」。南開中學1935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申泮文為伯苓樓撰寫樓志。
2004年,為紀念南開中學百年校慶,伯苓樓闢為天津南開中學校史館。[24] 2011年,伯苓樓大修,同年10月17日,校史館修繕重張。[25] 2011年10月25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母校時,曾到此參觀並簽名留念。 [26]
伯苓樓為二層磚木結構建築。正門出檐外部是穹形門廊,在其上方裝飾花紋中,左右各有一個單線陽文八角,嵌有「南」「 開」字樣。這是最早的南開校徽圖形。[27]
范孫樓
范孫樓位於南開中學北院東南部,始建於1929年4月4日。[28]由校友及在校學生兩千餘人捐資興建。
該樓由著名設計師、南開中學1912屆校友閻子亨設計。當時,設計過國民飯店、中國大戲院的樂利工程司,設計過天津音樂廳、天津麥加利銀行大樓、英國鄉誼俱樂部的景明工程司等國外設計公司都在爭奪該樓的設計權。面對激烈的競爭,閻子亨創作出了一個中西合璧的設計方案,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特色,也吸取了歐洲古典建築傳統手法,使這座建築具有強烈的紀念性。這一設計方案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
1929年3月15日,該樓籌建期間,南開校董嚴修病逝,海內外南開校友尊稱嚴修為「校父」,一致決定以其字「范孫」作為樓名。 根據范孫樓樓志,該樓竣工於1930年9月15日,1930年10月17日投入使用。
20世紀後半葉,學校生物、化學、物理實驗室曾設於范孫樓。現為南開中學圖書館,一層為書庫,二、三層為閱覽室。此外,學校的主會客室設在一樓。現在的范孫樓樓名和樓記均由南開中學校友王增多書寫。[29] 2001年,財政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翻修范孫樓,同年10月竣工。
瑞廷禮堂
瑞廷禮堂位於南開中學北院中部。1907年,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和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捐銀合計6000兩建學堂禮堂,因袁世凱字慰亭,時稱「慰亭堂」。1934年,章瑞庭捐資三萬銀元在原址重建,竣工時頗具規模,《大公報》報道稱之為當時「中國第一話劇舞台」,10月17日舉行落成典禮。[28] 1935年,改編自莫里哀作品《慳吝人》,由張彭春執導、曹禺主演的《財狂》在瑞廷禮堂上演,轟動華北文藝界。
1951年2月24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回母校,在此向全校師生發表講話。
200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對瑞廷禮堂加固大修。2011年10月25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此發表了題為《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的報告。瑞廷禮堂記由校友王增多書寫。
思敏室
思敏室建於1913年,位於南開中學瑞廷禮堂西側,是為紀念嚴修之侄教師嚴智惺而建。嚴智惺長期在南開學校任教,1913年不幸病故。為了紀念他,他的戚友、學生於當年捐資修建了一座建築,因嚴智惺字約敏,並命名為「思敏室」,當時成為學校師生聚會和娛樂的場所。1934年建瑞廷禮堂,思敏室作為其附屬結構保留。20世紀50至60年代,南開中學美術社、器樂組在此活動。
北樓
北樓位於南開中學北院北端,始建於1906年,最初為教室。1913年北樓改建,增加上下走廊,與其西部二齋相接,部分教室該作學生宿舍。1937年被侵華日軍破壞,復校後曾進行修繕。
20世紀60年代中期北樓曾作局部修繕,將二樓走廊木製護欄更換成鐵質護欄。1976年唐山大地震遭地震損毀後重建。1991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按始建原貌再次重建,並將二樓開放式走廊改建成封閉式走廊。2005年8月31日,北樓被天津市列為特殊保護歷史風貌建築。2011年,北樓進行裝飾改造,南開中學藝術中心在此成立。[30]
西齋
西齋位於南開中學北院西南部,俗稱「四排房」,始建於1914年10月。原為木結構平房,從南向北,序建四排,每排十間房,各為獨立小院,室外有廊,院植槐柳,曾為住校學生宿舍。二排9室、四排2室曾是周恩來求學時的宿舍,二排4室則是1959年9月至1960年7月溫家寶讀高三年級時住過的房間。20世紀90年代在校園建設中「四排房」格局有變,三排、四排被拆,保留一排和二排。建築格局雖變,古樸風貌和神韻猶存。
大操場
位於南開中學南院校區,南開中學創建初期該操場就初具規模。操場北邊為籃球場,著名的「南開五虎」曾在此打球。中部是足球場,張伯苓曾在此為學生足球賽開球。南邊是壘球場。西南部還設有冰球場,校史資料中有南開學生在此打冰球的照片。第3、5、10屆華北運動會都曾在此舉行。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空軍轟炸南開中學,大操場曾遭到嚴重破壞,荒廢。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南開中學還遷,由於無力復建,依然荒蕪。
1952年,南開中學更名為第十五中學,操場改為天津市第七體育場。1956年,該操場轉而劃歸南開區體委管理,更名為南開體育場。1993年3月2日,南開中學建校九十周年前夕,時任天津市長聶璧初在南開中學現場辦公會上決定,曾作為南開學校大操場的南開體育場使用權由南開區體委劃歸南開中學,另為南開區新建一座體育場。
1994年,南開中學建校九十周年之際,大操場正式劃歸南開中學,修葺一新。北部依舊是籃球場,東側新建游泳館,中部是足球場,環繞足球場鋪設塑膠跑道,足球場西側設看台,每年的學校運動會在此舉行。
新建教學樓
含英樓
含英樓位於北院范孫樓西側,建於1963年,時稱「新樓」。20世紀90年代,向全校師生徵集樓名,最終採用語文教師林俊勛建議,定名為含英樓。含英兩字取自韓愈《進學解》「含英咀華」之語,這是1915年校董嚴修為周恩來所在丁二班獲國文比賽集體獎頒獎所用詞。[31] 樓內一層、二層設有實驗室、社團活動室,三層是行政中心。
翔宇樓
主教學樓,位於北院西端,落成於1997年。以校友周恩來之字得名。主樓南北兩側設有平行附樓,整體建築結構呈「日」字型。 1996年10月,翔宇樓在西後院建設開挖地基時,挖出了兩顆鏽蝕斑駁的未爆彈,後經考證得知均為侵華日軍轟炸南開校舍時所遺留。 翔宇樓是高一、高二年級的教學樓,德育處、團委辦公室均設於此。
傳鑒樓
傳鑒樓位於南院東側,1998年落成,取名南英樓,最初是南英中學的教學樓。[28]2013年10月15日改為現名,以紀念第一屆校友、終身服務於南開學校的教育家喻傳鑒,中廳設置喻傳鑒銅像。傳鑒樓是初三、高三年級教學樓,教務處設於一層,五層設有實驗室、機房、教師閱覽室。 [1]
紀念設施
首屆畢業生紀念井
1918年,南開中學首屆畢業生捐建紀念井,紀念畢業十周年。該井原址位於伯苓樓東北角,1937年被侵華日軍炸毀。2010年,伯苓樓南側復建紀念井。 南開中學首屆畢業生雖僅有33人,但英才輩出,其中有梅貽琦、金邦正、李麟玉、張彭春、喻傳鑒、卞肇新等。
周恩來銅像
1986年5月4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南開中學敬立周恩來總理全身銅像,胡耀邦親書「青年楷模」題詞。
情系南開鍾碑
文化傳統
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1908年7月,嚴修在南開中學第一屆畢業生典禮的訓詞中,就南開的教育宗旨明確指出:「鄙人所尤注意者,則在國民道德。今者,內政外交事變日亟,國勢不振身價詎能獨存?年長之英雄雖有匡時之志,而無其才;未來之英雄,無論有無其人,而時已不待,今日所賴以轉移國勢者,舍有志之少年,其又奚屬?」嚴修所說的「國民道德」是愛國之德,即是「公」;而「雖有匡時之志,而無其才」之「才」,是指「轉移國勢」的能力,即是「能」;他激勵南開畢業生要做「有志之少年」,有捨我其誰的志向。
1934年,張伯苓在紀念南開學校建校三十周年時,概括南開的教育宗旨,提出「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指出其「目的在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並具有「日新月異,自強不息,南開師生特有之精神」。張伯苓的闡釋使得嚴修關於「公能」校訓的最初論述更加清晰而鮮明起來 [32]。
容止格言
面必淨,髮必理,衣必整,鈕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 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 宜和,宜靜,宜莊。
校歌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純,以鑄以陶,文質彬彬。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1917年5月16日,留日南開同學會在東京歡迎赴日參加遠東運動會的校長張伯苓和南開運動員的茶話會上,率先提出創製南開校歌的動議。1918年末,張伯苓從美國回國後,請魏雲莊創作校歌歌詞。歌詞擬就後,張伯苓請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的美國人饒伯森配曲,然後交給音樂教師孫潤生定稿、教唱 [33]。
校友
校友會
政界
南開中學的在政界的校友遍及海峽兩岸。
- 周恩來:1917屆校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任總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前主席。
- 吳國楨:1919屆校友。前中華民國漢口市長,重慶市長,外交部次長,上海市長,台灣省主席。
- 屈武:1922屆校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前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前副主席。
- 唐明照:1930屆校友。原名唐錫朝,前聯合國副秘書長。
- 林楓:1930屆校友。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前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首任校長。
- 盧樂山:1934屆校友。幼教專家、前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
- 萬國權:1938屆校友。前中國民主建國會副主席、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孫孚凌:1938屆校友。前北京市副市長、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趙啟正:1958屆校友。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
- 溫家寶:1960屆校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前總理。
學術界
- 陶孟和:1906年畢業於私立第一中學堂。社會學家,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創始人。
- 梅貽琦:1908屆校友。清華大學校長。
- 楊石先:1910屆校友。有機化學專家、中國化學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任教於南開中學、南開大學,曾任南開大學校長。
- 袁復禮:1912屆校友。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地貌學先驅、中國地質學會創始人之一。
- 葉公超:1917年至1920年就讀。外交家,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
- 吳大猷:1925屆校友。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 吳大任:1926屆校友。數學家、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南開大學副校長。
- 錢思亮:1927屆校友。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校長。
- 陳新民:1931屆校友。冶金工程物理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葉篤正:1935屆校友。氣象學家,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
- 申泮文:1935屆校友。無機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王大中:1953屆校友。清華大學校長。
文藝體育界
- 劉奎齡:1905屆校友。國畫大師。
- 張彭春:1908屆校友。教育家、戲劇家、外交家。
- 吳玉如:1910年代校友。國學大師、書法大師。
- 曹禺:1928屆校友、劇作家。
- 金焰:1920年代校友。中國1930年代的「電影皇帝」。
- 張肖虎:1931屆校友。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前主任、副院長。
- 鄭念:1933屆校友。原名姚念媛。《上海生死劫》作者
- 端木蕻良:1933屆校友。原名曹漢文,曹京平。著名紅學家。
- 韋君宜:1934屆校友。作家、編輯。曾任《中國青年》總編輯、《人民文學》副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等職。
- 查良錚:1935屆校友。筆名穆旦,著名詩人、作家。
- 周汝昌:1937屆校友。著名紅學家。
- 黃宗江:1938屆校友。著名電影劇作家、表演藝術家、京劇藝術家。
- 沈湘:1939屆校友。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前主任,國際著名聲樂大師。
- 黃裳:1930年代校友。著名記者、編輯、作家。
- 資華筠:1953屆校友。前中央舞蹈研究所所長,現為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傑出教工
- 馬千里:1910年代教員。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 張彭春:1916年至1918年任南開學校專門部主任兼代理校長。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中國代表。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副主席,參與起草《世界人權宣言》。
- 董守義:1920年代末體育老師,籃球教練。 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
- 范文瀾:1920年代文史教員。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學部委員。
- 姜立夫:1920年代算學教師。中國現代數學先軀,著名數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所長、院士。
- 羅常培:1920年代國文教員。原名羅莘田,國學大師、學部委員。
- 熊十力:1920年代國文教員。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著名哲學家。
- 老舍:1920年代國文教師。原名舒慶春,被國家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 王崑崙:1920年代國文教員。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何其芳:1930年代國文教員。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前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學部委員。
參考文獻
- ^ 1.0 1.1 天津南開中學 (編). 走进天津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8. ISBN 978-7-01-020884-8 (簡體中文).
- ^ 南開區地方志編修委員會 (編). 天津市南开区志(1979-2010年).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8-09. ISBN 9787514432527.
- ^ 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04: 14. ISBN 978-7-01-014555-6.
- ^ 鄭致光 楊光偉 (編).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5. ISBN 7-201-00223-6.
- ^ 彭景暉、李笑萌、陳建強. 教育救国,知识分子抗战之路. 光明日報. 2015-09-24.
- ^ 侯傑、秦方. 南开之父张伯苓. 文匯報. 2005-01-27.
- ^ 鄭致光 楊光偉 (編).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8. ISBN 7-201-00223-6.
- ^ 鄭致光 楊光偉 (編).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36. ISBN 7-201-00223-6.
- ^ 鄭致光 楊光偉 (編).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1–12. ISBN 7-201-00223-6.
- ^ 鄭致光 楊光偉 (編).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3–14. ISBN 7-201-00223-6.
- ^ 周鴻飛主編 (編).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 第一辑.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03: 18. ISBN 978-7-5309-6400-2.
- ^ 南開大學校史編寫組. 南开大学校史.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9-10.
- ^ 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87.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129–132. ISBN 978-7-01-014555-6.
- ^ 留取丹心照汗青——记抗日烈士天津耀华中学赵天麟校长. 徐永強. [2012-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4).
- ^ 校長辦公室. 南开史话——天津南开复校. 2022-05-16 [2023-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2) (簡體中文).
- ^ 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開中學. 系列连载|南开史话73·代校长何廉. [202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 ^ 《南開校史研究叢書》編委會 (編).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 第5辑.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3: 90–106. ISBN 978-7-5309-6673-0.
- ^ 天津市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322.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開中學 (編). 走进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2. ISBN 978-7-01-020884-8.
- ^ 天津市南開中學. 今日南开——建设优美校园 实施环境育人.
- ^ 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433.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開中學 (編). 走进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 ISBN 978-7-01-020884-8.
- ^ 天津市南開中學校史館. 我校举行校史馆开馆仪式. [202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 ^ 天津市南開中學. 中招专题|南开中学主要建筑介绍. [202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8).
- ^ 天津南開中學 (編). 走进天津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8: 19. ISBN 978-7-01-020884-8.
- ^ 28.0 28.1 28.2 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ISBN 978-7-01-014555-6.
- ^ 南开学子与“范孙楼”. [201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 ^ 天津南開中學 (編). 走进天津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8: 83. ISBN 978-7-01-020884-8.
- ^ 天津南開校史研究中心 (編).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414.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開中學. 112周年校庆专版|极简南开中学史. [202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 ^ 天津市南開中學. 南开中学文化元素. [202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