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賓客

太子賓客簡稱賓客,是一種中國古代官職,由唐代開始。

春秋戰國時代已有賓客之名,當時是指食客門客使者[1]。《論語·公冶長》:「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邢昺疏:「可使與鄰國之大賓小客言語應對也。」漢代的貴族、豪強都喜歡眷養賓客,太子也有賓客,西漢時賓客成為一重家兵、部曲,具有軍事能力,能起兵作戰。戾太子劉據自殺後,太子賓客多人亦被捕殺。《後漢書·馬援傳》載:「援 以三輔地曠土沃,而所將賓客猥多,乃上書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

唐代正式設置太子賓客,正三品[2]劉禹錫就擔任過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由於太子賓客屬於散官(爽缺),清代廢除。

參考文獻

  1. ^ 劉師培《〈文章學史〉序》:「今考《周禮·秋官》,凡奉使典謁之職,主於大小行人、司儀、象胥諸官,皆典謁四方之賓客者也。」
  2. ^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己丑,詔以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諫議大夫褚遂良為賓客。」胡三省註:「太子賓客,正三品,古無此官,唐始置。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