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睿(?—?),字顓愚,一字謂明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思睿少孤,事母至孝。天啓四年(1624年)甲子科浙江鄉試舉人,五年(1625年)聯捷乙丑科進士,授中書舍人,改湖廣道御史[1]。崇禎四年上陳天下五大弊[2],皆切中時病,其所言加派之害民心,毒怨得小患,巨與節省無法裁至驛遞,遞民失所,必將驅而為盜,後盜益起,略如思睿所言。四月管理屯馬,六月巡按順天。四年,帝分命內官往宣大、三邊監視,思睿言祖法禁用宦官,不聽。已,劾首輔周延儒奸邪,以家人周文為副將,弟素儒為錦衣,叔人瑞為中書,受賕行私諸不法狀,請罷斥之。明年,給事魏呈潤、御史李日輔建言被謫。踰月,仝官王績燦疏薦劉宗周惠世揚李邦華張鳳翔,下法司擬問。思睿皆抗疏申救之,不聽。五年七月,命巡按雲南,瀕行自陳萬里遠辭,百慮交集,竊見當今事勢,四方無一寧宇,百姓無一安生,而閣部以阿順取容,諸司以委蛇自固,講幄之體貌日褻,言路之糾駁不靈。撫按以案牘為事功,守令以催科為殿最,閫外之撫剿游移靡定,帷中之遙制牽掣不嘗,緹騎接踵於道途,冠裳駢跡於狴犴,舉朝拯焚救溺之精神,專用之摘抉細微,而以察吏詰戎,予奪大柄,僅付之於二三閹寺,實事不做,做事不實,嘉言不用,用言不嘉,厝火自安,不知變計。悠悠天下,安望有太平之日哉!疏上,旨切責之[3]。雲南時普酋懷異死妻范氏,遂結諸峒反,出擾臨安、大理諸郡縣,撫鎮屢征不克。思睿至,自隨數騎抵其峒,撫降之。滇兩水,一昆明池,一澂江,皆廣二三百里,泓口淤塞,山雨奔漲,久之淹沒廬舍及田二百餘萬畝。思睿親行視,先募民修堤外子河,以防暴水。後挖河中積灘,以泄大流。築洱淙、邢園、白塔等七壩,四月而工成。又以滇咽喉要地,多空隙,未城,新築城八,其舊土者皆易以磚,民咸賴之。思睿為御史久,再劾輔臣周延儒、成基命,後溫體仁私書發,復劾其欺誤,與溫體仁互相詆毀,奪俸。出視山西河東鹽政,為安邑故都御史曹於汴修建講學書院,公餘親蒞書院講授。雲南、山西兩省俱肖像祀之,告假歸里,未幾卒[4]

家族

祖父姜國華,嘉靖三十五年進士,官陝西參議。戶科給事中姜應麟侄。父姜應徵,舉人,有學行。

參考文獻

  1.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三》:崇禎四年二月,左都御史閔洪學以台員乏差,請以試御史王之良、吳履中、孫徵蘭、姜思睿、陳奇猷、王道純、李宗著、王肇對八員照例考試實授,帝許之。
  2.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四》:崇禎四年三月,湖廣道御史姜思睿上言今天下有五大弊:競小利而忘大害、名節省而實浮糜、搜剔愈清而頭緒愈亂、懲毖愈甚而頹廃愈多、操之愈急而應之愈緩是也。
  3.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三》:崇禎五年九月丙申朔,湖廣道御史姜思睿以廵滇辭闕,蒿目時艱,上言:今天下東兵馳突於關寧,西寇蹂躪於秦晉,山東之叛將孔棘,河南之礦賊公行,江西有劇盜之虞,滇黔有苗蠻之擾,泰郵結營以待行客,閩粵聯舫以逞虔劉,是四方無一寧宇,大可慮也。西北之民死於兵,東南之民死於歲,淮揚之間死於水,吳會之地死於賊,為商者死於刼掠,為農者死於追呼,募之為兵死於敵,敺之為盜又死於法,是萬民無一安生,大可慮也。且也閣部以阿順取容,諸司以委蛇自固,講幄之體貌日褻,言路之紏駁不靈,撫按以前件為事功,守令以催科為殿最,閫外之撫剿游移靡定,帷中之遙制牽掣不嘗,緹騎接踵於道途,冠裳駢跡於犴狴,是百官無一實效,尤大可慮也。夫以四方之驛騷如此,萬民之卒癉如此,百官之虗曠如此,而舉朝救焚拯溺,日不暇給之精神,專用之摘抉細微,一時察吏詰戎,朝上夕下之事,權柄僅出之二三閹寺。實事不做,做事不實;嘉言不用,用言不嘉。厝火自安,徙薪無計,此復安望有太平之日哉!臣奉命廵滇,往返萬里,計道里之遠,時日之久,無若臣者。即目前可憂如許,不知去後更當何如。瞻戀闕庭,中心如灼,用忘忌諱,極慮冐陳。帝命悉心盡職,綏靖遐方,不必泛陳塞責。
  4. ^ 《慈谿縣誌》卷七·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