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538年9月13日),字仲華敦煌郡效穀縣(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人,北魏、東魏官員。

生平

宋顯性格勇敢果決,有才幹,最初侍奉爾朱榮擔任軍主,後來被提拔為長流參軍。永安年間,宋顯出任前軍將軍襄垣郡太守,轉任爾朱榮府記室參軍。宋顯隨從爾朱榮平定北海王元顥,加平東將軍。爾朱榮死後,爾朱世隆等人向着洛陽進發,再度任命宋顯為襄垣郡太守。普泰初年,宋顯升任使持節征北將軍晉州刺史。後來宋顯歸附高歡,擔任行台右丞天平元年(534年),樊子鵠佔據兗州反叛,前任西兗州刺史乙瑗、譙郡太守辛景威佔據五梁,響應樊子鵠。高歡任命宋顯代理西兗州刺史,宋顯率軍討破叛軍,斬殺乙瑗,辛景威逃走,宋顯出任西兗州刺史。天平四年(537年),梁州刺史鹿永吉佔據州城歸附西魏,西魏派博陵王元暢、趙郡王元景神率軍迎接鹿永吉。宋顯率領本州的兵馬攔擊,斬殺元暢等人,接着與左衛將軍斛律平在大梁會師。宋顯在西兗州收受很多賄賂,然而他勇敢果斷又有氣魄才幹,督察駕馭部眾,都能得到部眾的效力。元象元年八月辛卯(538年9月13日),東魏和西魏展開河橋之戰,宋顯深入敵陣,在陣中戰死[1][2][3][4],朝廷贈予司空公[5][6]

家庭

延伸閱讀

[]

 北齊書/卷20》,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北史·卷053》,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1.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八月辛卯,戰於河陰,大破之。斬其大都督、儀同三司寇洛生等二十餘人,俘獲數萬。司徒公高敖曹、大都督李猛、宋顯並戰沒。
  2. ^ 《北齊書·卷二·帝紀第二》:八月辛卯,戰於河陰,大破西魏軍,俘獲數萬。司徒高昂、大都督李猛、宋顯死之。
  3. ^ 《周書·卷二·帝紀第二》:斬高敖曹及其儀同李猛、西兗州刺史宋顯等,虜其甲士一萬五千,赴河死者以萬數。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魏又殺東魏西兗州刺史宋顯等,虜甲士萬五千人,赴河死者以萬數。
  5. ^ 《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宋顯,字仲華,燉煌效谷人也。性果敢,有干用。初事爾朱榮為軍主,擢為長流參軍。永安中,除前軍、襄垣太守,轉榮府記室參軍。從平元顥,加平東將軍。榮死,世隆等向洛,復以顯為襄垣太守。普泰初,遷使持節、征北將軍、晉州刺史。後歸高祖,以為行台右丞。樊子鵠據兗州反,前西兗州刺史乙瑗、譙郡太守辛景威屯據五梁,以應子鵠。高祖以顯行西兗州事,率眾討破之,斬瑗,景威遁走。拜西兗州刺史。時梁州刺史鹿永吉據州外叛,西魏遣博陵王元約、趙郡王元景神率眾迎接。顯勒當州士馬邀破之,斬約等,仍與左衛將軍斛律平共會大梁。拜儀同三司。在州多所受納,然勇決有氣干,檢御左右,咸能得其心力。及河陰之戰,深入赴敵,遂沒於行陣。贈司空公。
  6.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宋顯,字仲華,敦煌效谷人也。性果毅,有干用。初事爾朱榮,稍遷為記室參軍。榮死,世隆等以為晉州刺史。後歸神武為行台左丞,拜西兗州刺史。在州多所受納,然勇決有氣干,檢御左右,鹹得其心力。及河陰之戰,深入,沒於行陣。贈司徒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