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山遺址

小黃山遺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址。1984年,嵊州市文物管理處在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200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嵊州市文物管理處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小黃山遺址面積達5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發現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距今9000年前後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1]。2006年5月9日,小黃山遺址被評為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自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開展以來浙江省第13項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

小黃山遺址
小黃山遺址A區,2023年6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
分類古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編號7-0171-1-171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遺址環境

小黃山遺址坐落於相對高度約10米的古台地上,遺址周圍是曹娥江上游長樂江的河谷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地理條件優越[2]

文化特徵

小黃山遺址的遺存主要有夾砂紅衣陶器群、用於加工食物的石磨盤、磨石和儲藏坑,其文化特徵與浙江省境內已經發現的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都有所不同,與浦江上山遺址同屬於上山文化[3]

發現意義

小黃山遺址為探討人類文化從採集經濟農耕經濟的過渡與轉變、農業的起源與發展的機制提供了內涵豐富的實例,對完整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序列、認識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區類型都有着重要意義[4]

參考文獻

  1. ^ 嵊州小黄山遗址登录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浙江文物網. 2006年5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2. ^ 國家文物局. 《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2005》. 文物出版社. 2006 (中文及英語). 
  3. ^ 蔣樂平. 錢塘江流域的早期新石器時代及文化譜系研究[J]. 東南文化, 2013 (006): 44-53.
  4. ^ 《浙江文化年鑑》編輯委員會. 《浙江文化年鉴 2007》. 中華書局. 2008年6月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