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別爾嘉耶夫
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別爾嘉耶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ердя́ев;1874年3月18日—1948年3月24日),俄國宗教和政治哲學家。
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別爾嘉耶夫 | |
---|---|
出生 | 1874年3月18日 俄羅斯帝國基輔 |
逝世 | 1948年3月24日 法國克拉馬 | (74歲)
時代 | 20世紀哲學 |
地區 | 俄羅斯哲學 |
學派 | 基督教存在主義 |
主要領域 | 創造力、道德、自由意志 |
受影響於 | |
生平
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別爾嘉耶夫出生在基輔的一個軍事貴族家庭,童年在家中廣泛閱讀父親的藏書,十四歲時閱讀黑格爾、叔本華和伊曼努爾·康德的著作。1894年,他進入基輔大學。這個時期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革命熱情高漲,他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1898年在學生示威中被捕,並被大學開除。後來他因參與非法活動,被判在俄羅斯中部流亡三年。
1904年,他與莉迪亞·尤迪芙烏娜·別爾嘉耶芙結婚,並搬到俄羅斯首都以及知識與革命活動的中心聖彼得堡居住。他充分參與知識和宗教的辯論,最終離開激進的馬克思主義,專注於哲學和宗教。1913年,他因寫文章批評俄羅斯正教會主教公會而被指控犯有褻瀆罪,被判處流放西伯利亞。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布爾什維克革命阻止此事成為現實。
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後,1919年,他成立「精神文化自由學院」,在此就熱點話題發表基督徒觀點的演講。1920年,別爾佳耶夫被指控參與反對政府的陰謀,被捕入獄。契卡頭目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和他的朋友列夫·加米涅夫出席審訊,別爾佳耶夫曾經從事革命活動的記錄使其免於長期監禁。亞歷山大·索贊尼辛在他的著作《古拉格群島》中,講述了這一事件。[1]
1922年9月,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別爾嘉耶夫等約160名著名作家,學者,知識分子被布爾什維克政府驅逐出俄羅斯。最初他們乘哲學船去了德國,別爾佳耶夫在柏林創辦了一所哲學和宗教學院。但是魏瑪德國經濟和政治條件不佳,1923年他移居巴黎,進行講學、寫作,以及與法國知識界進行思想交流。在二戰期間,德國佔領法國,別爾佳耶夫繼續寫書,它們在戰後,甚至他去世後才出版。在法國期間,別爾佳耶夫寫了15本書,其中包括他最重要的著作。1948年3月,他在巴黎附近克拉馬爾的家中的辦公桌前去世。
作品
- 《基督教與階級鬥爭》(1936年)
- 《時代的末期》(1937年)
- 《人在現代世界中的命運》(1974年)
- 《人的奴役與自由》(1994年)
- 《俄羅斯思想的宗教闡釋》(1998年)
- 《俄羅斯靈魂——別爾嘉耶夫文選》(1999年)
- 《別爾嘉耶夫集》(1999年)
- 《俄羅斯的命運》(1999年)
- 《路標集》(1999年)
- 《論人的使命》(2000年)
- 《精神王國與凱撒王國》(2000年)
- 《自由的哲學》(2001年)
- 《自我認識——思想自傳》(2001年)
- 《歷史的意義》(2002年)
- 《精神與實在》(2002年)
- 《論人的奴役與自由》(2002年)
- 《末世論形而上學》(2003年)
- 《俄羅斯思想》(2004年)
- 《美是自由的呼吸》(2005年)
參考
- ^ Cited by Markovic, op. cit., p.33, footnote 36.
- N. Berdyaev. Dream and reality: An essay in autobiography. Bles, London, 1950.
- M. A. Vallon. An apostle of freedom: Life and teachings of Nicolas Berdyaev. Philosophical Library, New York, 1960.
- Lesley Chamberlain. Lenin's Private War: The Voyage of the Philosophy Steamer and the Exile of the Intelligentsia.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2007.
- Marko Marković, La Philosophie de l'inégalité et les idées politiques de Nicolas Berdiaev (Paris: Nouvelles Editions Latines,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