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5600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3月25日) |
尼康D5600是尼康公司於2016年11月發佈的一款入門旗艦級數碼單鏡反光機。[2]
尼康 D5600[1] | |
相機型號 | 尼康 D5600[1] |
---|---|
相機種類 | 數碼單鏡反光相機 |
感光元件 | 23.5 × 15.6 mm Nikon DX 格式 RGB CMOS圖像傳感器, 1.5×焦距轉換係數 |
鏡頭系統 | 可更換尼康F接環 |
快門 | 電子控制縱走式焦平面快門 |
快門速度 | 1/4000 至30 s,以1/3 或1/2 EV 為步長調校,B 門,遙控B 門(需要另購的遙控器ML-L3) |
測光系統 | 使用2,016 像素RGB 感應器進行TTL 曝光測光 |
曝光模式 | 自動模式(閃光燈開/關)、高級場景模式(肖像、風景、運動、微距、夜間肖像)、程序自動曝光、快門優先自動曝光、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手動曝光、安靜模式A |
測光模式 | • 矩陣測光: 3D彩色矩陣測光I(I G型、 E 型和D 型鏡頭); 彩色矩陣測光II (其他 CPU 鏡頭)
• 中央重點測光:約75% 的比重集中在畫面中央的8mm 直徑圈中 • 點測光: 集中在以選定對焦點為中心的3.5 mm 直徑圈中(約為畫面的2.5%) |
自動對焦系統 | 尼康Multi-CAM 4800DX 自動對焦模塊具備TTL 相位偵測,39 個對焦點(包括9 個十字型感應器)以及自動對焦輔助照明器(範圍約為0.5 至3 m) |
對焦模式 | 自動對焦 (AF) :單次伺服自動對焦 (AF-S) ;連續伺服自動對焦 (AF-C) ;自動AF-S/AF-C 選擇 (AF-A);根據拍攝對象狀態自動激活預測對焦跟蹤 • 手動對焦 (MF) :可使用電子測距儀 |
曝光補償 | 以1/3 或1/2EV 為步長在-3EV 和+1EV 之間調校 |
連拍速度 | 最高5幅/秒
•CL:可達約3幅/秒 •CH:可達約5幅/秒(JPEG和12位NEF/RAW)或約4幅/秒(14位NEF/RAW) |
觀景器 | 眼平五面鏡單鏡反光取景器
畫面覆蓋率 水平和垂直各約95% 放大倍率 約0.82 倍(將50mm f/1.4 鏡頭設為無限;屈光度為-1.0m-1) 視點 18 mm(-1.0 m-1 ;從取景器接目鏡鏡頭的中央表面起) 屈光度調節 -1.7 至+1.0 m-1 |
感光度 | ISO 100 至25600,以1/3 EV 為步長調校; 具備自動ISO 感光度控制 |
閃光燈 | 自動彈出、自動閃光/按下釋放按鈕手動彈出閃光燈
閃光指數 約為12,使用手動閃光約為13 (m, ISO 100, 20°C) 閃光控制 TTL: 使用2,016 像素RGB 感應器進行i-TTL 閃光控制,適用於內置閃光燈、SB-910、SB-900、SB-800、SB-700、SB-600、SB-400 或SB-300;進行矩陣或中央重點測光時,使用針對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的i-TTL 均衡補充閃光,進行點測光時,使用針對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的標準i-TTL 閃光 閃光模式 自動,自動帶防紅眼,自動慢同步,自動慢同步帶防紅眼,補充閃光,防紅眼,慢同步,防紅眼慢同步,慢後簾同步,後簾同步,關閉 |
白平衡 | 自動、白熾燈、日光燈、陽光、閃光燈、陰天、陰影、手動調節色溫值、預設 |
顯示屏 | 約8.1cm(約3.2英寸)對角線、約103.68 萬畫點(720 × 480 × 3 = 1,036,800 點)、約170° 視角的可翻轉TFT LCD觸摸屏,約100% 畫面覆蓋率,可進行亮度調節,可通過眼感控制器(距離感應器)開啟/關閉 |
儲存媒體 | SD(安全數碼)存儲卡,兼容UHS-I 的SDHC 和SDXC 存儲卡 |
電源 | 1 節EN-EL14a 鋰離子電池組 |
重量及體積 | 約530 克(包括電池和存儲卡,不包括機身蓋);約480 克(僅照相機機身) |
簡介
- 該機擁有2416萬有效像素,配備了EXPEED 4 影像處理器,以及可翻轉式觸摸屏。並可錄製1080 60p全高清影片。[3]
- 該機配備了一塊3.2英寸約104萬畫點(720×480解像度)的觸摸旋轉式液晶屏。
參考資料
- ^ Nikon D5600. Nikon Corpor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5).
- ^ 尼康中国 - D5600 - 产品介绍. www.nikon.com.cn. [2018-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5) (中文).
-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Nikon D5600北海道實戰:超有凍頭的中階新單眼! |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新聞雲. [2018-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