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新
張志新(1930年12月5日—1975年4月4日),天津人,文化大革命受難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烈士。1975年4月4日被遼寧省革命委員會經過公開審判後處死,1979年被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平反,中共遼寧省委追認她為革命烈士後開始聞名中國。她的監禁生涯從1969年到1975年一共持續了六年,直至被執行死刑[1]。關於她的筆錄目前尚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公開。2019年中國官方將張志新列為「最美奮鬥者」之一。
張志新 | |
---|---|
性別 | 女 |
出生 | 中華民國天津市 | 1930年12月5日
逝世 | 1975年4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大窪刑場 | (44歲)
死因 | 割喉後槍決 |
墓地 | 瀋陽回龍崗革命公墓 |
國籍 | 中華民國(1930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75年) |
民族 | 漢族 |
語言 | 漢語、俄語 |
教育程度 | 大學 |
母校 | 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學 河北天津師範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 |
職業 | 政治人物 |
組織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機構 | 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 |
知名作品 | 《一個共產黨員的宣言》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運動 |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並槍決 |
信仰 | 共產主義 |
配偶 | 曾真 (1955年結婚—1975年結束) |
兒女 | 女兒曾林林 兒子曾彤彤 |
父母 | 父親張玉藻 母親郝玉芝 |
親屬 | 3個哥哥、3個妹妹 |
獎項 | 「新中國最美奮鬥者」表彰稱號 (2019年) |
生平
早年
1930年12月5日,張志新出生在天津一個大學音樂教師家庭,父親張玉藻曾參加辛亥革命,母親郝玉芝是濟南女子師範學校學生,家中有3個哥哥,3個妹妹。[2]
1950年,張志新從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學(今天津市海河中學)畢業,前往河北天津師範學院教育系學習[2]。韓戰爆發後,正在河北師範學院讀書[2]的張志新響應中共「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軍事幹部學校學習[2]。1950年,張志新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時認識後來的丈夫曾真[2]。1951年1月,部隊急需俄語翻譯,張志新被從部隊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俄語系[2] 。
1952年,張志新提前畢業後留校,在俄語系資料室工作[2]。那時,曾真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團委書記。1955年10月1日兩人結婚。1955年12月,張志新加入中國共產黨[2]。
1957年,他們夫妻同時被調往瀋陽工作,均為中共遼寧省委機關幹部[2],1962年,張志新被調到遼寧省委宣傳部當幹事。他們育有兩名子女:女兒曾林林1956年出生,兒子曾彤彤1965年出生。
文革時期
1968年,張志新曾對同事透露自己對文化大革命「很多事情不能理解」,遭同事秘密舉報為反對文化大革命。不久,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將張志新和3萬多工作人員送到盤錦的幹校學習改造。幹校指責張志新反對文化大革命,並成立專案組對其進行批鬥。張志新曾在批鬥會上說:「強迫自己把真理說成錯誤是不行的,讓我投降辦不到。人活着,就要光明正大,理直氣壯,不能奴顏婢膝,低三下四。我不想奴役別人,也不許別人奴役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不管出現什麼情況,都要堅持正義,堅持真理,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並在批鬥會上對文革打擊劉少奇等大批幹部提出質疑,同時認為不應該對毛澤東進行個人崇拜。1969年9月18日,張志新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獄[3] [4][5][6]。
張志新在獄中堅稱自己無罪[5],並寫下《一個共產黨員的宣言》:
對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一些問題發表意見,提出看法,這是忠於黨的表現,是一個普通黨員對待路線鬥爭應盡的義務和權利。[6]
張志新在監獄備受折磨,監獄工作人員用鐵絲鉗住她的舌頭和嘴巴,把拖布往裏面噻。她的雙手被反銬在身後,背上背着18斤重的鐵錘,腳上帶着腳鐐,遼寧省的政治官員多次在獄中毆打張志新,將其頭髮拔光。陳禹山[7]稱政治官員多次派遣男犯人對其實行強姦、輪姦。[8][2][9]之後張志新寫下遺書,準備自殺。被發現後嚴加監視,並且把她綁起來召開批鬥會,批判她「以死向黨示威對抗運動」。法院下達的離婚判決書送到監獄,張志新平靜地說:「離不離婚,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10]
1970年5月,張志新被遼寧當局以「反對毛澤東主席、反對江青同志,為劉少奇翻案」的罪名判處死刑,報送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核准[5]。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謝越在1979年接受陳禹山採訪時回憶:遼寧省高院軍管會把張志新案首先給一處副處長高振忠審。高振忠認為「毛主席指示『一個不殺,大部不抓』,張志新是動口不動手的,不搞破壞的。在組織會議上,黨員在黨的會議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構成犯罪嗎?要判張志新勞改。」他考慮判兩年以上有期徒刑,經研究得到認可,謄抄審判意見稿時把刑期改為15年[5]。但是,張志新在關押期間謾罵監獄長,喊「打倒毛澤東」。此事驚動了遼寧省最高負責人、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他發話說:「留個活口,當反面教員,不殺為好」。於是改判張志新無期徒刑,投入瀋陽監獄強迫勞動改造[11]。
1973年11月16日,監獄組織犯人參加一次批林批孔大會,報告人在批判林彪推行「極右路線」時,此時精神已經失常的張志新突然神智恢復,站起來喊:「中共極右路線的總根子是毛澤東。」 因此被認定「仍然頑固堅持反動立場,在勞改當中又構成重新犯罪」,被提請加刑,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但因故未馬上執行[11][12]。
1975年2月26日,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召開擴大會議,再次審批張志新案件。出席這次會議的有毛遠新等17人。會上,蔡文林作了《關於現行反革命犯張志新的案情報告》。會議中毛遠新發表了他的意見說,「判了無期徒刑,還一直相當反動,看來是死心塌地;服刑期間還那麼瘋狂,還犯罪,讓她多活一天多搞一天反革命,殺了算了。」此話一出導致她死亡[12][5]。2月27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遵照省委常委擴大會議決定,給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發文件:「你院報省審批的張志新現行反革命一案,於1975年2月26日經省委批准判處張犯死刑,立即執行。希望遵照執行,並且將執行情況報給我們。」3月6日,監獄有人提出,張志新「是否精神失常」的問題向上級報告。3月19日,上級批示:「洪××同志不考慮,她的假象,本質不變,仍然按省委批示執行。」張志新由於在行刑前經過多日「小號」(一種只能坐,不能躺臥的特小牢籠)以及酷刑的折磨,已經被逼瘋,用饅頭沾着經血吃,坐在大小便里[9]。
處決
1975年4月4日,張志新在受盡酷刑折磨之後,被綁赴瀋陽市東陵區大窪刑場執行槍決,終年45歲。在處決前,張的喉管被割斷並捂住口鼻以阻止其發聲。[6][2][4][13]從陳禹山發佈的信息來看,割喉的命令出自毛遠新[12],亦有人提出「毛遠新沒有相關命令」「並未割喉而是割聲帶」的意見[14]。
身後
一個女管教員目睹慘狀旋即昏厥,後因另罪被捕,囚17年。[12]另外一名表達贊同張志新言論的黨員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
平反
1978年10月16日,遼寧省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判,宣告張志新無罪[2]。
1979年3月1日,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發文宣佈,「為張志新同志徹底平反昭雪」[2]。3月9日,中共遼寧省委召開常委會,報告張志新案件的複查情況,遼寧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說:「張志新同志是一個好黨員,堅持真理,堅持黨性,堅持鬥爭,寧死不屈。我主張和贊成定為烈士,予以徹底平反昭雪」[13]。3月31日,中共遼寧省委為她平反,並追認為革命烈士[15][6][2] 。8月,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上,任仲夷就張志新冤案的專題說:「從張志新被害事件中,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沒有健全的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無產階級專政就會變成法西斯專政。」[13]
隨即,中共遼寧省委作出《關於為張志新同志平反昭雪、追認她為革命烈士的決定》,張志新冤案全部平反,告一段落[13]。隨後,《遼寧日報》刊布長篇通訊《為真理而鬥爭》,《人民日報》編輯看完打算轉載,遭到胡喬木的抵制,一個月後,胡耀邦作出批示:「張志新就是劉胡蘭式的英雄人物,應該刊登」,胡喬木才予以放行[9][12]。
張志新平反後,安葬在瀋陽回龍崗革命公墓,墓碑題詞「探求真理,貴在實踐,忠骨毀滅,浩氣長存」[4]。1979年,上海電視台錄製了根據張志新事跡改編的電視劇《永不凋謝的紅花》。2019年中國官方將張志新列為「最美奮鬥者」之一。
言論觀點
部分言論
再過十幾年,有人看我們現在和黨的領袖的關係,就像我們現在看以前的人信神信鬼一樣可笑,像神話一樣不可理解。
無論誰都不能例外,不能把個人凌駕於黨之上。
對誰也不能搞個人崇拜。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毛主席也有錯誤……[16]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以來,及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前的各個歷史階段中,毛主席堅持了正確路線。尤其是,1935年遵義會議以後,樹立了毛主席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第三次「左」傾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毛主席在黨的歷史發展中的豐功偉績是不容否定的。但我認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毛主席也有錯誤。集中表現於大躍進以來,不能遵照客觀規律,在一些問題上超越了客觀條件和可能,只強調了不斷革命論,而忽視了革命發展階段論,使得革命和建設出現了問題、缺點和錯誤。集中反映在三年困難時期的一些問題上,也就是三面紅旗的問題上。」
對「三忠於」、跳「忠字舞」,她說:「過去封建社會講忠,現在搞這個幹什麼!搞這玩意幹什麼!再過幾十年的人看我們現在和黨的領袖的關係,就像我們現在看從前的人信神信鬼一樣不可理解。」「無論誰都不能例外,不能把個人凌駕於黨之上。」「對誰也不能搞個人崇拜。」[17]
著作
家庭
1950年,張志新在中國人民大學認識曾真,1955年國慶節兩人結婚。曾真是陶鑄夫人曾志的弟弟。
兩人育有2個子女,女兒曾林林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兒子曾彤彤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兒子女兒都居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20]
參考文獻
引用
- ^ Ladany, László. [1988] (1988).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Marxism, 1921-1985: A Self Portrait. Stanford University,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ISBN 978-0-8179-8621-6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张志新英烈永垂不朽. 網易. [200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08) (中文(中國大陸)).
- ^ 宋永毅. 文革中公民异议文献档案汇编(上). 國史出版社. 2018.
- ^ 4.0 4.1 4.2 1975年4月4日 张志新为真理而献身. 人民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4) (中文(中國大陸)).
- ^ 5.0 5.1 5.2 5.3 5.4 5.5 回忆烈士张志新:我们民族那份带血的记忆. 新浪網.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中文(中國大陸)).
- ^ 6.0 6.1 6.2 6.3 张志新(1930-1975). 北方網. [2009-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中文(中國大陸)).
- ^ 存档副本.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 ^ 李宗陶. 张志新临刑照片:喉管被割断 脸扭曲得没人形. 南方人物周刊. [2012-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中文(中國大陸)).
- ^ 9.0 9.1 9.2 张志新:文革中批毛泽东 狱中遭强奸枪毙前被割喉. 鳳凰網. [2012-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6) (中文(中國大陸)).
- ^ 张志新“现行反革命” 毛远新下令“杀了算了”(2). [2008-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5).
- ^ 11.0 11.1 真实的“遇罗克”和“张志新”.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30).
- ^ 12.0 12.1 12.2 12.3 12.4 张志新冤案还有秘密. 南方網. [2002-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中文(中國大陸)).
- ^ 13.0 13.1 13.2 13.3 蘇育英、鄔謨俠. 未能喊出的正义:张志新冤案中的大秘密. 人民網. [201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0) (中文(中國大陸)).
- ^ 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 蘇鐵山. [202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中文(中國大陸)).
- ^ 張志新蒙難之後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10-08.,來源:南方網,2004年9月23日。
- ^ 陳少京,《張志新冤案揭密》,《南方周末》2000年6月16日。
- ^ 張志新「現行反革命」 毛遠新下令「殺了算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存档副本. [202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9).
- ^ 存档副本. [201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 ^ 张志新 死神也不能夺去的勇气和美丽. 搜狐. [2009-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中文(中國大陸)).
來源
- 文章
- 陳少京:《張志新究竟因何而死》
- 馮月:《終有一天見天日》
- 韶華:《真話英雄張志新在批鬥大會上高昂着頭》
- 書籍
- 朱健國. 《不与水合作》.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9年. ISBN 9787503918469 (中文(中國大陸)).
- 金石開. 《文革死亡档案》. 中國大地出版社. 1993年 (中文(中國大陸)).
- 陳禹山. 《一份血写的报告》. 海天出版社. 1993年. ISBN 7-80542-784-4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 張志新專輯
- 張志新 王友琴: Memorial for Victims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 文革:張志新割喉慘死冤案的真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張志新死前被割喉管是經毛遠新等人同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老田:張志新的喉嚨和毛遠新的腿
- 李菁:憶張志新:我們民族那份帶血的記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