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堃 (平湖)

張炳堃(1813年—1880年),原名瀛臯,字鶴甫,號鹿仙,浙江平湖縣人。清朝翰林,官至湖北督糧道。

生平

嘉慶十八年(1813年)生。[1]少年好學,詩文與其兄金鏞齊名,人稱「雙丁二陸」。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二甲第五十七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後請辭回鄉,奉養父母。事畢,適逢太平軍攻打浙江,慷慨從戎,以道員分發湖北,深得湖廣總督李鴻章、湖北巡撫曾國荃器重,委辦局務經年。同治十二年(1863年)、光緒二年(1876年)兩次出任湖北督糧道。不久告歸。光緒六年(1880年)卒,年六十八歲。[2]光緒《平湖縣志》有傳。[3]

著作

張炳堃工詩文,著有《抱山樓詩錄》。《晚晴簃詩匯》收其詩一首。[4]

  • 《用東坡寄子由詩韻寄二兄五兄》
無計還山且少留,只憑書聞說幽憂。
已將少壯供離別,剩把殘年約釣游。
聽夜雨時須對榻,有垂楊處要登樓。
羈禽可有歸飛意,浩蕩惟應趁白鷗。

註釋

  1. ^ 胡丹鳳《退補齋文存》卷五《祝張鹿仙都轉 六十壽序》作於同治十一年(1872),則其 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
  2. ^ 胡丹鳳《退補齋文存二編》卷三《榕城同聲集序》載:「庚辰(1880)首夏,薄游 閩南……在閩聞高滋園、鄭譜香兩都轉,次日 又聞張鹿仙觀察,均逝世,二友一親,曷勝嘆 惜!」
  3. ^ 《平湖縣志》卷十六·人物·列傳二·頁四十七:「張炳堃,原名瀛臯,字鶴甫,號鹿仙,道光丁未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乞養歸。事畢,適粵匪擾浙,慨然從戎,遂以道員分發湖北。總督李鴻章、巡撫曾國荃深相器重,委辦局務者有年。同治癸酉、光緒丙子兩權督糧道篆,正供無缺而民不罷勞。旋告歸。卒年六十八。炳堃少好學,工詩文,與兄金鏞齊名,人有「雙丁二陸」之目。天性純厚,旋里後與諸兄弟朝夕聚處,依依如童稚時。適知縣彭潤章勸民積穀,炳堃首為之倡,一舉而儲穀萬石,水旱賴以有備雲。(新纂)」
  4. ^ 《晚晴簃詩匯》卷14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