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軍為1920-1940年代中國新疆俄羅斯族軍隊,因當時俄羅斯族被稱為歸化族而得名。來歷為1931年金樹仁執政後借整頓軍隊之機會,將白俄潰軍收編為伍。

歸化軍
駐紮新疆境內的歸化軍合照
存在時期1931年7月-1934年;1938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軍種騎兵為主,包括炮兵、步兵等
規模1800餘人
隸屬於金樹仁時期新疆省軍、盛世才時期新疆省軍,紅八團隸屬於蘇聯紅軍
參與戰役1931年乏馬塘戰役

1933年第一次迪化之戰

1933年秋布爾津圍困戰

1933年四一二政變

1933年-1934年第二次迪化之戰

歸化軍成立的背景

在新疆的俄國人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大量被擊潰的白俄軍隊以及俄國難民撤退並進入新疆塔城伊犁境內,其中除了俄羅斯人也包括波蘭人芬蘭人甚至德意志人。進入新疆的軍隊及難民面臨着需要自謀生路的困境,甚至出現了用武器換食物的情形。然而仍有一些軍官諸如巴奇赤阿連闊夫等人試圖將新疆作為反攻俄國的大本營。甚至發生了時任阿山道道尹的周務學因遭到白俄軍隊的攻擊,戰鬥失利而自殺的情況。一部分白俄軍隊進入敦煌莫高窟,使得莫高窟遭到了嚴重的損毀和破壞[1]。當時掌管新疆的楊增新將進入莫高窟的白俄軍隊勸回新疆,並利用國際法解除了包括他們在內的大部分白俄軍隊的武裝,並將白俄軍隊和俄國難民分散安置在離邊境線較遠的山區、縣市。這些進入新疆的俄國人被稱為歸化族並成為後來歸化軍的主要兵力來源[2]。除此之外,歸化軍的兵力來源也有蘇聯軍隊[3]。另外,歸化軍的兵力來源也可能來自於1932年至1938年退入蘇聯後被遣送入疆的東北抗日義勇軍的眷屬及混血後裔[4]

新疆政局

儘管民國政府早在1912年已經建立,但1912年發生在哈密地區哈密回王鐵木耳起義失敗,使得封建制度在新疆得以延續。1930年3月,沙木胡索特親王病故後,其子聶孜爾繼承了王位。他殘酷的政策使得當地人民要求省主席金樹仁施行改土歸流,廢除親王貴族及統治地位。金樹仁決定放荒和徵收田賦。但由於王府和地方政府的阻撓,使得政策賦稅轉到了農民身上。從而導致了哈密暴動,若干地方勢力在哈密起事,推和加尼牙孜為首領。因無法抵擋省軍,和加尼牙孜的部下堯樂博斯前往甘肅,引當地軍閥馬仲英入新協同作戰[5]

歸化軍的成立及組編

歸化軍前後共進行了四次大的組編以及若干並未與歸化軍有正式隸屬關係且自稱歸化軍的部隊,

  • 第一次:1931年7月,金氏政府因無力應付馬仲英和加尼牙孜的反攻,首先派出派外交官汝孝昌、趙得壽、克富齋等代表省政府與白俄首領進行磋商。並與新疆公路局長、實業家格米林肯(Гемиленкен)為首的白俄軍隊首領達成協議[6],並由伊犁屯墾使張培元首次在伊犁招募歸化軍。至8月中旬募約500餘人,初編為1個騎兵團,莫古特洛夫(Могутров)任團長,下轄3個騎兵連、1個炮兵連、1個機槍連。第二任團長為日耳曼裔的巴品古特俄語Папенгут, 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在其被捕後改為別克迭耶夫任團長一職[7],「歸化軍騎兵一團」正式成立[2]
 
歸化軍騎兵第一團第二任團長巴品古特俄語Папенгут, 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 第二次:1933年,馬仲英部圍攻迪化,金樹仁第二次招募歸化軍組成「歸化軍騎兵第二團」,下設三個騎兵連,又有炮兵和機槍各一連,共有官兵六百餘人,團長為安東諾夫,其被捕後由赫勞夫斯基(Хловский)擔任團長一職,隸屬於城防司令白授之[2]
  • 第三次:1933年12月,張培元在塔城起事反盛,盛手下姚雄、包爾汗通過伊萬諾夫(Иваннов)組建塔城歸化軍,此軍後組編為「歸化軍騎兵第三團」,下設三個騎兵營和一個炮兵連,共有官兵四百餘人,被調往省城[2]
  • 第四次:1934年初,為了更好的統一指揮歸化軍三個團成立「歸化軍總指揮部」,歸化軍由原來三個團改編成2個旅、1個炮兵連共超過1,800人組成,由原一團團長別克迭耶夫任總指揮[2]
  • 1932年,阿山地方也有約一個連的由白俄商總金科夫為連長、魏鎮國指揮的「阿山歸化軍自衛隊」[6]
  • 1933年12月,因盛世才向蘇聯政府求救,蘇聯紅軍庫米齊(Кумиц)將軍和沃爾根(Валгин) 團長率兵越境入疆的「阿爾泰歸化軍」和「塔爾巴哈台歸化軍」[3]
  • 1938年,前述歸化軍多已解散或重組,蘇聯紅軍第八團(紅八團)進入新疆且對外宣稱為「歸化軍騎兵第八團」。該團包括騎兵、步兵、工兵、通訊兵等主要兵種外,還擁有軍用飛機,一個炮兵營,一個坦克連,兵力共計3,000人,團長為烏申科少將[8]

歸化軍參與戰鬥

乏馬塘戰役

1931年,馬仲英進疆後兵分兩路圍攻哈密,一路攻擊鎮西縣奇台縣,另一路進攻七角井。金樹仁任命魯效祖為司令領省軍抵抗馬部,結果在瞭墩遭馬部突襲,敗退至奇台縣。金樹仁調任張培元為司令、盛世才為參謀長率剛成立的歸化軍騎兵一團與省軍抵抗馬部,並與馬部主力在乏馬塘相遇。戰鬥一始,馬部之黑馬隊約500人試圖利用騎兵的速度快速包圍省軍左翼的步兵,此時「歸化軍騎兵一團」主動迎擊並將馬部擊退至山口後退卻[9]。馬仲英因為在之前的戰鬥中在物資和軍火上都得到了補充故無心繼續交戰,隨後向東撤離[2]。歸化軍收復鎮西鎮西縣,解圍哈密。隨後在吐魯番地區發生馬克蘇提起義,馬仲英部下馬世明,馬全祿乘機連克鄯善吐魯番焉耆,殺死駐防指揮官熊發友。歸化軍前往後在魯克沁與起義力量以及馬世明,馬全祿部激戰一夜後再次戰勝敵手,馬部退出該地區[4][10]

第一次迪化之戰

1933年2月,被擊退幾次的馬世明部與維吾爾人組成的部隊突襲達坂城。因盛世才部在吐魯番、鄯善縣一帶與馬仲英部交戰,原為迪化城守軍陳品修部前往增援,從而導致迪化城內守軍較少。金樹仁派出部隊試圖截堵前來襲擾的馬世明部,然而被派出的部隊在除夕夜遭到馬世明部的突襲而敗退,馬世明部乘勢將迪化市郊的妖魔山的省軍消滅並佔領了妖魔山,馬全祿隨即包圍了迪化市。此時城內僅剩守軍700餘人以及少量商團、民團等民間武裝力量,「歸化軍騎兵第二團」在此時成立並由城防司令白授之指揮,歸化軍與省軍共同堅守城池,反擊馬世明、馬全祿的部隊。因為歸化軍擁有炮兵,並大多戰鬥經驗豐富,在一個多月的圍城戰中,馬部未曾攻佔迪化市[11]。直至4月份,盛世才部及「歸化軍騎兵第一團」回迪並且有東北抗日義勇軍進駐迪化,迪化之圍得解[12]。根據當時在迪的瑞典考古學家斯文·赫定的說法,如果圍城之時,沒有歸化軍的幫助,迪化註定會陷落並成為地獄的[13]

布爾津圍困戰

1933年,在馬仲英與金樹仁政府在作戰的同時,北方阿山地區回族馬如龍發動武裝暴動,同樣生活在阿山地區的歸化族受到威脅於是組成了一支騎兵自衛隊。包爾漢作為阿山宣慰使前往阿山與哈族首領沙里福汗·精思汗商談,使其與歸化族自衛隊聯合組成「阿山歸化軍自衛隊」,共同抵抗馬如龍的襲擾。同年秋天,馬仲英之弟馬赫英進駐承化並開始襲擾布爾津,歸化軍自衛隊進行抵抗,但最終敗退至塔城地區,後有歸化軍及東北義勇軍救援,馬部退逃至沙灣縣。1934年,包爾漢再次前往阿山,金科夫率領歸化軍自衛隊隨行並擴大改編[4]

發動四一二政變

歸化軍驍勇善戰,引起了金樹仁的嫉妒與猜疑。雖然歸化軍待遇薪餉較省軍高一二倍[7],但由於連年征戰,省庫空虛,歸化軍的軍餉往往不能按時發放[6]。此外作戰勇猛的歸化軍在作戰時得到的裝備卻遠不如省軍,作為以騎兵為主的歸化軍有時候連馬匹都無法得到補給,對歸化軍的軍事意見,金也是置若罔聞[13]。在一次巴品古特、安東諾夫等人前往金處討要安家費時,正躺在床上吞雲吐霧的金樹仁只是拿腳指了指椅子讓他們坐下[6]。三番五次的輕視與侮辱導致歸化軍對金極為不滿。此時迪化縣長陶明樾、省軍參謀陳中、航空隊長李笑天與歸化軍首領商討後決定發動「新疆四一二政變」。1933年4月12日,巴品古特與安東諾夫率歸化軍以演習為名,從東門進入迪化市,佔領城防司令部,並要求白綬之下令各部與歸化軍換防。然後安東諾夫率部佔領城防,而巴品古特率部將督署佔領,金樹仁外逃,歸化軍受到城外省軍反抗,但由於東北義勇軍以及由陶明樾、陳中和李笑天帶領的部分省軍也加入政變的隊伍,同時盛世才部則在烏拉泊隔岸觀火,使得反抗的省軍孤立無援被擊潰,金樹仁逃離新疆並宣佈下台[14]。反對派召開聯席會議,向南京中央提議擁劉文龍為主席,盛世才為督辦[15]。此一役,歸化軍陣亡70餘人[10]

馬盛之爭與第二次迪化之戰

馬仲英聞悉政變,派兵企圖再佔新疆。盛世才派歸化軍與東北義勇軍聯合作戰,再次擊退馬家軍。1933年張培元在塔城起事反盛,「歸化軍騎兵第三團」成功將其擊敗。被擊敗的張培元聯合哈密馬仲英聯合突擊省城迪化市,是為第二次迪化之戰,「歸化軍騎兵第三團」也被調往迪化。盛世才雖然在自傳里自辨稱僅僅是需要在阿山、塔城兩處募集五千歸化軍,向蘇聯所要的是這五千歸化軍的裝備、衣服等而非蘇聯紅軍,是事後才知道蘇聯派的是紅軍來[9],但包爾漢則在其回憶錄稱是盛世才派他去迎接假稱為「阿爾泰歸化軍」和「塔爾巴哈台歸化軍」的蘇聯紅軍的[6]。這兩隻歸化軍是由米哈伊爾·彼得洛維奇·弗里諾夫斯基負責監督的[16]。1933年12月,「塔爾巴哈台歸化軍」直接攻佔了張培元的大本營伊犁,作戰失敗的張培元自殺,伊犁市各級官員被抓。1934年2月,「阿爾泰歸化軍」抵達迪化[17],在與馬仲英部的首戰中,歸化軍被擊敗,死傷慘重,後有大量裝備支援到達後,馬仲英部被歸化軍在頭屯河戰役中敗退[18]。在此次戰役中陣亡的79名歸化軍官兵現在葬於烏魯木齊市東山生態園並立有蘇軍無名戰士紀念碑[19]。「歸化軍總指揮部」成立後,總指揮別克迭耶夫率兵追擊馬仲英,二月攻克昌吉,三月六日攻克達坂城,三月八日進入吐魯番。並在焉耆庫車阿克蘇地區一直戰勝潰兵,五月上旬在巴楚決戰中再次擊敗馬仲英部,馬仲英逃往喀什,歸化軍等部追擊至喀什時,馬仲英逃亡蘇聯,其部由馬虎山率領撤退至和闐,歸化軍追至和闐後盛世才認為馬仲英餘部已無威脅停止繼續追擊[10],歸化軍指揮部駐守和闐,馬盛之爭結束[12]

歸化軍的撤裁

1934年,盛世才恐歸化軍首領擁兵自重,將歸化軍各團少部分官兵編為省軍第六騎兵團,並將大多數官兵遣散為民留在迪化或被遣返回塔城[4]。總指揮別克迭耶夫調任省公路局總辦,部分將領調任督辦參謀[4],至此原超過1800人的歸化軍(僅包括四次正式編組的部隊),編為省軍第六騎兵團後僅剩45名軍官及502名士兵[12][20]。徹底擊敗馬仲英殘部之後,第六騎兵團駐紮在巴楚縣,1935年調往阿克蘇地區並改為騎兵混成團[10]。1936年至1937年,南疆麻木提及馬虎山發起暴動,騎兵混成團改編為騎兵大隊將該暴動平息後,騎兵大隊被裁撤,歸化軍徹底走進歷史[21]。此前盛世才以「勾結馬軍、陰謀暴動」為藉口將歸化軍高級將領巴品古特、安東諾夫、格米林肯甚至東北義勇軍將領鄭潤成一同逮捕,最終殺害於獄中[22]。一些學者認為,因為歸化軍多為與蘇聯為敵或想復國的白俄勢力,消滅歸化軍實際上也是盛向蘇聯方面表忠心的一個手段[4]

參考資料

  1. ^ 陸安文. 89年前敦煌當局的愚蠢決定:莫高窟收容白俄殘部. 鳳凰資訊. [2019-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1). 
  2. ^ 2.0 2.1 2.2 2.3 2.4 2.5 杜黨軍; 杜維璽. 民國時期新疆歸化軍的形成及歷史影響. 喀什師範學院學報. 2003, (02): 42–46. doi:10.13933/j.cnki.j.kashgar.teach.coll.2003.02.009. 
  3. ^ 3.0 3.1 王柯.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至1940年代.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 72. ISBN 9789629965006. 
  4. ^ 4.0 4.1 4.2 4.3 4.4 4.5 袁澍. 民國新疆歸化軍探析. 西域研究. 2004, (01): 34–39,113. doi:10.16363/j.cnki.xyyj.2004.01.006. 
  5. ^ 買玉華. 金树仁主政新疆五年述评. 新疆社會科學. 2011, (05): 142–148. 
  6. ^ 6.0 6.1 6.2 6.3 6.4 包爾漢. 包尔汉回忆录.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4: 164–166, 168,211–212. ISBN 9787503407246. 
  7. ^ 7.0 7.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新疆通志·軍事志》編纂委員會. 新疆通志(第二十八卷)军事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 ISBN 9787228030842. 
  8.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史志辦. 大营房与红八团.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政務網. [2019-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4). 
  9. ^ 9.0 9.1 彭昭賢; 盛世才. 彭昭賢、盛世才回憶錄合編. 獨立作家. 2014: 253–259,301–303. ISBN 9789869006279. 
  10. ^ 10.0 10.1 10.2 10.3 《俄羅斯族簡史》編寫組. 俄罗斯族简史.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7: 25–26,33–34. 
  11. ^ 馬煥忠. 白俄在新疆. 文史精華. 2013, (02): 24–30. 
  12. ^ 12.0 12.1 12.2 張大軍. 新疆风暴七十年. 蘭溪出版社. 1980: 2794-2799,3443. ISBN 9787101007763. 
  13. ^ 13.0 13.1 斯文·赫定. 马仲英逃亡记. 王嘉琳,凌頌純(譯).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3: 10. ISBN 9787227025405. 
  14. ^ 劉正瑜; 宋馭民. 新疆四一二政變研究——以回憶性資料為主之探討. 黎明學報. 2016, 27 (1&2): 135–172. 
  15. ^ 李嘉穀. 盛世才与新疆. 近代史研究. 1996, (06): 222–240. 
  16. ^ В.Ф.Нэх. Специа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 НКВД в Синьцзяне. [2019-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17. ^ Ėдуард Шарапов. Наум Эйтингон - карающий меч Сталина. Нева. 2003. ISBN 5-7654-3121-6. 
  18. ^ 王益平. 从金树仁到盛世才:新疆军阀权势转移中的苏联因素.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2, (05): 93–98. 
  19. ^ 郭倩; 朱翊. 苏军无名战士纪念碑在新疆乌鲁木齐东山公墓揭牌. 新浪新聞. [2019-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4). 
  20. ^ 屈亞亞. 民国时期新疆省军编制体制研究. 新疆大學. 2016. 
  21. ^ 袁澍. 俄罗斯族新疆归化军始末. 民族史研究. 2004, (00): 379–390. 
  22. ^ 曾問吾. 中国经营西域史. 上海商務印書館. : 603–621. ISBN 978720987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