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海斯勒
彼得·海斯勒 (英語:Peter Hessler,1969年6月14日—),漢名何偉,生於美國匹茲堡。作家與記者,曾在中國擔任教師及記者,著作有關於當代中國的三部曲。
彼得·海斯勒 | |
---|---|
出生 | 1969年6月14日 |
職業 | 作家、記者 |
語言 | 英語、漢語 |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普林斯頓大學 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德學院 |
代表作 | |
獎項 | 麥克阿瑟獎 奇里雅瑪環太平洋圖書獎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 |
配偶 | 張彤禾 |
生平
何偉在匹茲堡出生,成長於密蘇里州。1988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英文系,1992年畢業,取得學士學位。畢業同年,獲得羅德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習英國語文與文學。
1996年,參與和平隊(Peace Corps),和平隊為其起中文名 - 何偉,赴中國工作,在四川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今重慶市長江師範學院)英語系教英文。在此工作兩年並學習中文。1998年,合約結束,移居北京,擔任記者與自由撰稿者。1999年至2000年間,任華爾街日報北京記者。2000年至2001年間,任波士頓環球報北京記者。2000年至2007年間,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
2001年,出版《江城》(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內容記述他在四川涪陵的生活經驗,成為暢銷作家,其寫作之路也變得順利。
2010年後,舉家移居埃及開羅,任紐約客中東記者。 2019年8月,全家搬遷至四川省成都市,並於2019年秋季起任教於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1]2021年6月,四川大學宣佈不與彼得·海斯勒續約[2]。
出版作品
中國三部曲
- 2001年 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Perennial. 2006年此書譯成中文。《消失中的江城: 一位西方作家在長江古城探索中國》,吳美真譯,台北久周文化。此書寫個人經驗[3]。簡體中文版《江城》於2012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李雪順譯,有刪節。
- 2006年 Oracle 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 HarperCollins. 2007年此書譯成中文。《甲骨文:流離時空裏的新生中國》,盧秋瑩譯,台北久周文化。此書寫今昔對比[3]。本書至今未能出版簡體中文版。
- 2010年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HarperCollins. 《尋路中國:長城、鄉村、工廠,一段見證與觀察的紀程》,賴芳譯,八旗文化。此書企圖捕攫社會劇變中的浮光掠影,地理與生命景觀的荒蕪[3]。簡體中文版《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於2011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李雪順譯,有刪節。
專欄合集
2013年在紐約出版 Strange Stones: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HarperCollins. 此書由吳美真於2013年10月譯成中文,《奇石: 從城市到荒野的另類紀實》,台北八旗文化出版。本書收錄了作者在《紐約客》雜誌期間撰寫的專欄文章,部分文字也出現在之前的中國三部曲中。簡體中文版於2014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李雪順譯,有部分篇目的變動,收入何偉新近所寫的關於埃及的觀察文章,以及部分在《甲骨文》裏的內容。
其它書籍
榮譽
2001年以《江城》一書榮獲美國桐山環太平洋圖書獎。
2006年以《甲骨文》 (Oracle Bones) 一書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
2008年以一篇《國家地理雜誌》中《中國的速成城市》一文榮獲美國國家雜誌獎。
家庭
妻子為1991年自哈佛大學畢業的張彤禾、亦是以中國為題材的美國作家。著有《工廠女孩──在變遷的中國,從農村走向城市》(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兩人現移居中國四川。
外部連結
- Author Page - Peter Hessler. HarperCollin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 杜傑; 孟菁. 专访美国纪实作家何伟:在记录中发现中国. 新華網. 2014-09-15 [2016-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