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聯邦州
新聯邦州(德語:die neuen Bundesländer),簡稱新州份(neue Länder),是指在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時從原東德加入聯邦德國的5個邦。和德國舊聯邦州相對。
這些新加入聯邦德國的邦在1952年被東德政府廢除,在1990年7月23日重新建立,分別包括:勃蘭登堡、梅克倫堡-前波莫瑞、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爾特以及圖林根。
儘管部分柏林居民來自原東德,但柏林在東、西柏林合併後一般不被認為是新聯邦州之一。
1990年10月3日,統一後的德國共包括16個邦;然而兩德之間的內部統一仍在進行之中。
組成
州徽 | 州旗 | 州名 | 建立 | 首府 | 參議院票數 | 面積 (km2) |
人口 (2019)[1] |
人口密度 每 km2 |
人類發展指數 (2018)[2] |
ISO 3166-2:DE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歐元,2018)[3] |
---|---|---|---|---|---|---|---|---|---|---|---|
勃蘭登堡 | 1990 | 波茲坦 | 4 | 29,479 | 2,521,893 | 85 | 0.914 | BB | 29,541 | ||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 | 1990 | 施威林 | 3 | 23,180 | 1,609,675 | 69 | 0.910 | MV | 28,940 | ||
薩克森 | 1990 | 特雷斯登 | 4 | 18,416 | 4,077,937 | 221 | 0.930 | SN | 31,453 | ||
薩克森-安哈爾特 | 1990 | 馬格德堡 | 4 | 20,446 | 2,208,321 | 108 | 0.908 | ST | 28,800 | ||
圖林根 | 1990 | 艾福特 | 4 | 16,172 | 2,143,145 | 133 | 0.921 | TH | 29,883 |
經濟
新州份的經濟重建進程比預想要長[4]。2005年,新州份的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和舊州份有顯著差距[5]。
兩德統一之時,東德的全部工業都被認定是老舊過時的[6],德國聯邦政府耗費了2兆歐元用以整改並私有化前東德的8,500家國有企業[4][6]。自1990年至2007年,每年平均有1,000億至1,400億歐元轉移到新州份[6]。2006年至2008年,新州份耗費了600多億歐元用以發展商業和建設基礎設施[7]。
2005年,德國正式通過團結協議2號,計劃投資1,560億歐元用以發展新州份的經濟[4]。赫爾穆特·科爾政府向所得稅增收5.5%的「團結稅」,用以投資建設新州份的基礎設施[8]、分攤兩德統一事宜成本及海灣戰爭、歐盟融合事宜的成本開銷[8]。
兩德統一以來,新州份的失業率長期是舊聯邦州份的兩倍,在2010年4月達到12.7%[9]。不過到2020年,部分新州份的失業率已經低於一些舊州份[10]。
1999年至2009年十年來,新州份的人均經濟活動份額從舊州份的67%上升到71%[7]。
人口
柏林圍牆倒塌後,前東德州份長期面臨人口外流的局面[11],170萬(佔新州份的人口12%)離開了新州份[7],其中有很高比重的35歲以下女性[12]。1993年至2008年,有50萬30歲以下的新州份女子遷往舊州份[13]。部分鄉郊地區的20歲至30歲女性比例下降了30%多[7]。然而,這一情況在2008年以後有所改變,到2017年,由前西德遷入前東德地區的人數首次超出東至西移民的數目[14]。
1990年後,新州份的生育率降到0.77,在1989年至2008年間,新州份境內有2,000家學校因為學生不足而關閉[7]。但到2016年,新州份的生育率已回升到1.64,略高於舊州份平均水平1.60[15][16],2019年,新舊州份的平均生育率均為1.56[17]。
文化
兩德文化和兩德民眾心理之間存在巨大區別,這種差異在德語中以「腦袋裏的牆」(Mauer im Kopf)來形容[21]。針對東德人(Ossi)的刻板印象主要包括貧窮,有種族主義傾向,受俄羅斯文化影響深重[22];西德人(Wessi)的刻板印象則包括勢利、虛偽、自私。
一份2009年針對新州份民眾的調查顯示,22%的民眾(其中40%為25歲以下者)自視為「聯邦共和國的真公民[23]」;62%的民眾認為自己不是東德公民,但也未完全融入統一後的德國;11%的民眾希望重建前東德[23]。一份2004年的調查則顯示,有25%的西德人和12%的人東德人寧願兩德保持分裂[21]。
兩德統一後,許多東德品牌消失,但隨後為了滿足東德人的懷舊情結,有一些品牌又重新復活[24],例如佔德國起泡酒市場40%份額的Rotkäppchen,以及曾贊助前東德運動隊和蘇聯國家足球隊的運動品牌Zeha[24]。
新州份的非婚生子現象較舊州份更常見,2009年新州份有61%的子女為非婚生,舊州份則有27%[25]。
宗教
州份[29] | 新教 | 天主教 | 無宗教 | 伊斯蘭教 | 其他 |
---|---|---|---|---|---|
勃蘭登堡 | 24.9% | 3.5% | 69.9% | 0.0% | 1.5% |
柏林(前東柏林) | 14.3% | 7.5% | 74.3% | 1.5% | 2.4% |
梅克倫堡-西波美恩 | 24.9% | 3.9% | 70.0% | 0.3% | 0.9% |
薩克森 | 27.6% | 4.0% | 66.9% | 0.3% | 1.1% |
薩克森-安哈爾特 | 18.8% | 5.1% | 74.7% | 0.3% | 1.2% |
圖林根 | 27.8% | 9.5% | 61.2% | 0.0% | 1.5% |
總計 | 24.3% | 5.2% | 68.8% | 0.3% | 1.4% |
參見
參考文獻
- ^ Germany: States and Major Cities. City Population. 2020-10-03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 ^ Sub-national HDI - Subnational HDI - Global Data Lab. globaldatalab.org.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5).
- ^ Bruttoinlandsprodukt – in jeweiligen Preisen – in Deutschland 1991 bis 2018 nach Bundesländern (WZ 2008) – VGR dL. Statistische Ämter des Bundes und der Länder: Statistikportal.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 ^ 4.0 4.1 4.2 Aufbau Ost,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in the East. Deutsche Bundesregierung. 2007-08-24 [2009-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01).
- ^ The Price of a Failed Reunification. Spiegel International. 2005-09-05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20).
- ^ 6.0 6.1 6.2 Boyes, Roger. Germany starts recovery from €2,000bn union. Times Online (London). 2007-08-24 [2009-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9).
- ^ 7.0 7.1 7.2 7.3 7.4 Kulish, Nicholas. In East Germany, a Decline as Stark as a Wall. New York Times. 2009-06-19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3).
- ^ 8.0 8.1 Hall, Allan. Calls grow to lift burden of Germany's solidarity tax.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7-08-01 [2009-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 Current statistics of the 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 comparing east and west. [201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3).
- ^ Der Osten hat kräftig aufgeholt, hinkt aber immer noch hinterher. [2020-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德語).
- ^ Der Zug nach Westen – Jahrzehntelange Abwanderung, die allmählich nachlässt.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Federal Agency for Civic Education). 2020-05-07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德語).
- ^ Lack of Women in Eastern Germany Feeds Neo-Nazis. Spiegel International. 2007-05-31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3).
- ^ Burke, Jason. Slow death of a small German town as women pack up and head west.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01-27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2).
- ^ The Millions Who Left. Zeit Online. 2019-05-30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 ^ State & society - Births - Average number of children per woman -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Destatis). www.destatis.de.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9).
- ^ Startseite -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Destatis). destatis.de. [2015-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7).
- ^ Zusammengefasste Geburtenziffer*: Entwicklung der Fertilitätsrate in Deutschland von 1990 bis 2019. statista.de. 2020-07-19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
- ^ Die Rechten ziehen in den Osten, Ausländer in den Westen.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2).
- ^ Ausländische Bevölkerung nach Ländern - bpb.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 ^ Ausländeranteil in Deutschland nach Bundesländern. www.laenderdaten.de.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2).
- ^ 21.0 21.1 Breaking Down the Wall in the Head. Deutsche Welle. 2004-10-03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Cameron Abadi. The Berlin fall. Foreign Policy. 2009-08-07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9).
- ^ 23.0 23.1 Noch nicht angekommen - Survey of 2900 adults in the New Länder in summer 2008. Berliner Zeitung. 2009-01-21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03).
- ^ 24.0 24.1 East German brands thrive 20 years after end of Communism. Deutsche Welle. 2009-10-03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4).
- ^ One third of children born out of wedlock. 2011-08-12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4).
- ^ Ostdeutschland: Wo der Atheist zu Hause ist. Focus. 2012 [2017-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 ^ WHY EASTERN GERMANY IS THE MOST GODLESS PLACE ON EARTH. Die Welt. 2012 [2009-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3).
- ^ East Germany the "most atheistic" of any region. Dialog International. 2012 [2009-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1).
- ^ Konfession, Bundesland - weighted (Kumulierter Datensatz). Politbarometer 2016. 2016: Question V312.F1 [2021-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4) –透過GESIS.